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4)
按年份分组
2017(1)
2015(1)
2014(1)
2010(1)
按来源分组
水电能源科学(1)
中国水土保持(1)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1)
相关搜索词
基于Landsat 影像的鄱阳湖入江通道动态变化监测分析
作者: 廖启卿 况润元 袁爽 陈彦兵  来源: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体提取  鄱阳湖入江通道  监督分类  NDWI  Landsat卫星影像 
描述:用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和监督分类中的最大似然法对鄱阳湖入江通道1989年、1996年、1999年、2006年、2010年、2014年的6期枯季Landsat卫星影像进行长时间序列的研究分析,得到水域、滩地、植被面积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其中水域面积从85 km~2增加到108 km~2,其趋势是先增后减再增;滩地面积从189 km~2减少到150 km~2,其趋势是先减后增再减;植被面积从37 km~2增加到53 km~2,其趋势是先增后减再增再减.分析可知鄱阳湖入江通道在25年间的变化受自然、人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人工挖沙等人为因素对其变化的影响最大.
全文:用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和监督分类中的最大似然法对鄱阳湖入江通道1989年、1996年、1999年、2006年、2010年、2014年的6期枯季Landsat卫星影像进行长时间序列的研究分析,得到水域、滩地、植被面积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其中水域面积从85 km~2增加到108 km~2,其趋势是先增后减再增;滩地面积从189 km~2减少到150 km~2,其趋势是先减后增再减;植被面积从37 km~2增加到53 km~2,其趋势是先增后减再增再减.分析可知鄱阳湖入江通道在25年间的变化受自然、人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人工挖沙等人为因素对其变化的影响最大.
基于实测数据与遥感影像的鄱阳湖水体光学分类
作者: 况润元 罗卫 张萌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体  反射率  鄱阳湖  分类 
描述: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受季风气候影响其水体空间动态变化大,且广阔的水域内部差异也较大,因此湖泊水体光学分类对反演湖泊水质参数及监测湖泊水质有着重要意义。以鄱阳湖为研究区,根据实测的反射光谱数据形态特征将鄱阳湖的水体分为4类:特别浑浊、中等浑浊、轻度浑浊和清水区,并分别对每一类结果进行分析。考虑到实测光谱数据局限于湖区某些离散点的情况,不足以观测整个鄱阳湖区域内所有不同水体类型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从而将该方法利用于遥感影像以便观测整个湖区水体类型。在Landsat OLI遥感影像上任意选取采样点,根据其波谱形态建立基于斜率的分类算法,并应用决策树模型把鄱阳湖水体分为5类:特别浑浊、中等浑浊、轻度浑浊、清水区和特别清澈,影像的分类结果图与实地考察的情况相一致。把模型应用于其他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鄱阳湖水体分类,对比影像的分类结果图表明:2002、2005和2009年鄱阳湖区分别出现3种、4种和4种不同的水体类型,且水体浑浊范围呈现出动态变化。研究表明水体光学类型分类可以更好的监测湖泊水质的时空变异性。
全文: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受季风气候影响其水体空间动态变化大,且广阔的水域内部差异也较大,因此湖泊水体光学分类对反演湖泊水质参数及监测湖泊水质有着重要意义。以鄱阳湖为研究区,根据实测的反射光谱数据形态特征将鄱阳湖的水体分为4类:特别浑浊、中等浑浊、轻度浑浊和清水区,并分别对每一类结果进行分析。考虑到实测光谱数据局限于湖区某些离散点的情况,不足以观测整个鄱阳湖区域内所有不同水体类型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从而将该方法利用于遥感影像以便观测整个湖区水体类型。在Landsat OLI遥感影像上任意选取采样点,根据其波谱形态建立基于斜率的分类算法,并应用决策树模型把鄱阳湖水体分为5类:特别浑浊、中等浑浊、轻度浑浊、清水区和特别清澈,影像的分类结果图与实地考察的情况相一致。把模型应用于其他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鄱阳湖水体分类,对比影像的分类结果图表明:2002、2005和2009年鄱阳湖区分别出现3种、4种和4种不同的水体类型,且水体浑浊范围呈现出动态变化。研究表明水体光学类型分类可以更好的监测湖泊水质的时空变异性。
鄱阳湖滩地冲淤变化的遥感调查研究
作者: 陈龙泉 况润元 汤崇军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冲淤变化  滩地  遥感 
描述:利用1989年和2006年鄱阳湖枯水期两景Landsat影像,分析了湖区五河入湖口和鄱阳湖入江通道滩地的冲淤变化。对经几何校正和叠合后的两景影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河入湖口滩地发生明显淤涨,而鄱阳湖入江通道滩地面积则明显减少,其中赣江西支与修水入湖区滩地淤积42平方公里,赣江中支入湖区滩地向前推进1200m,赣江南支、抚河和信江入湖区域淤积28平方公里,饶河入湖区滩地向湖中推进了700m,鄱阳湖入江通道滩地净减少约3.9平方公里。影响滩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五河来水来沙、长江上游来水来沙和人类改造等。
全文:利用1989年和2006年鄱阳湖枯水期两景Landsat影像,分析了湖区五河入湖口和鄱阳湖入江通道滩地的冲淤变化。对经几何校正和叠合后的两景影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河入湖口滩地发生明显淤涨,而鄱阳湖入江通道滩地面积则明显减少,其中赣江西支与修水入湖区滩地淤积42平方公里,赣江中支入湖区滩地向前推进1200m,赣江南支、抚河和信江入湖区域淤积28平方公里,饶河入湖区滩地向湖中推进了700m,鄱阳湖入江通道滩地净减少约3.9平方公里。影响滩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五河来水来沙、长江上游来水来沙和人类改造等。
基于 MODIS 影像的鄱阳湖枯水年水文特征分析
作者: 罗卫 况润元 袁秀华 李文红  来源:水电能源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干旱年份  MODIS影像  水域面积  鄱阳湖 
描述:鉴于鄱阳湖受季风气候影响导致湖面面积及湖水水位的季节和年际变幅较大、旱涝灾害频发的问题,利用MODIS影像并通过人机交互方式提取2001、2006、2011年三个干旱年份的湖区水域面积进行季节和年际变化分析,进而建立了鄱阳湖水域面积—水位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湖区面积—水位关系的多项式模型相关性最好(R2=0.941 4);21世纪以来,湖区水域面积在波动中缩小,各干旱年的变化特征均有所差异。
全文:鉴于鄱阳湖受季风气候影响导致湖面面积及湖水水位的季节和年际变幅较大、旱涝灾害频发的问题,利用MODIS影像并通过人机交互方式提取2001、2006、2011年三个干旱年份的湖区水域面积进行季节和年际变化分析,进而建立了鄱阳湖水域面积—水位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湖区面积—水位关系的多项式模型相关性最好(R2=0.941 4);21世纪以来,湖区水域面积在波动中缩小,各干旱年的变化特征均有所差异。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