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2)
按年份分组
2015(1)
2010(1)
按来源分组
湖泊科学(1)
中国水土保持(1)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滩地冲淤变化的遥感调查研究
作者: 陈龙泉 况润元 汤崇军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冲淤变化  滩地  遥感 
描述:利用1989年和2006年鄱阳湖枯水期两景Landsat影像,分析了湖区五河入湖口和鄱阳湖入江通道滩地的冲淤变化。对经几何校正和叠合后的两景影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河入湖口滩地发生明显淤涨,而鄱阳湖入江通道滩地面积则明显减少,其中赣江西支与修水入湖区滩地淤积42平方公里,赣江中支入湖区滩地向前推进1200m,赣江南支、抚河和信江入湖区域淤积28平方公里,饶河入湖区滩地向湖中推进了700m,鄱阳湖入江通道滩地净减少约3.9平方公里。影响滩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五河来水来沙、长江上游来水来沙和人类改造等。
全文:利用1989年和2006年鄱阳湖枯水期两景Landsat影像,分析了湖区五河入湖口和鄱阳湖入江通道滩地的冲淤变化。对经几何校正和叠合后的两景影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河入湖口滩地发生明显淤涨,而鄱阳湖入江通道滩地面积则明显减少,其中赣江西支与修水入湖区滩地淤积42平方公里,赣江中支入湖区滩地向前推进1200m,赣江南支、抚河和信江入湖区域淤积28平方公里,饶河入湖区滩地向湖中推进了700m,鄱阳湖入江通道滩地净减少约3.9平方公里。影响滩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五河来水来沙、长江上游来水来沙和人类改造等。
近30年来鄱阳湖湖盆地形演变特征与原因探析
作者: 吴桂平 刘元波 范兴旺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GIS  湖盆地形  影响机制  鄱阳湖  冲淤变化 
描述:利用鄱阳湖1980、1998和2010年3期湖盆水下地形数据,结合出、入湖泥沙输移数据以及流域水土流失、水库建设等资料,较为系统地研究鄱阳湖近30年来湖盆冲淤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980-1998年,松门山以南主湖体位置淤积现象明显,平均淤高0.82 m,该淤积主要是由这一阶段内流域水土流失加剧所引起的;1998-2010年,在大规模植树造林和水库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下,鄱阳湖淤积现象减缓.但是在入江水道上湖盆高程显著下降,平均下降速率高达30.75 cm/a,这与入江水道处持续采砂和水流冲刷等因素有关;近30年来,“五河”入湖的洲滩区域冲淤变化及趋势有所差异,修水、抚河及赣江三角洲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饶河入湖漫滩总体上以淤积为主,且地形坡度趋于变缓.研究结果对鄱阳湖水资源合理开发、水利工程建设及航运管理等均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参考价值.
全文:利用鄱阳湖1980、1998和2010年3期湖盆水下地形数据,结合出、入湖泥沙输移数据以及流域水土流失、水库建设等资料,较为系统地研究鄱阳湖近30年来湖盆冲淤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980-1998年,松门山以南主湖体位置淤积现象明显,平均淤高0.82 m,该淤积主要是由这一阶段内流域水土流失加剧所引起的;1998-2010年,在大规模植树造林和水库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下,鄱阳湖淤积现象减缓.但是在入江水道上湖盆高程显著下降,平均下降速率高达30.75 cm/a,这与入江水道处持续采砂和水流冲刷等因素有关;近30年来,“五河”入湖的洲滩区域冲淤变化及趋势有所差异,修水、抚河及赣江三角洲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饶河入湖漫滩总体上以淤积为主,且地形坡度趋于变缓.研究结果对鄱阳湖水资源合理开发、水利工程建设及航运管理等均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参考价值.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