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栏目导航
基于GWR模型的鄱阳湖地区城镇用地空间扩张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李欣 叶长盛  年份期号: 2016-第8期 刊名:江西农业学报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 GWR模型 城镇用地 扩张 鄱阳湖地区 
描述:利用鄱阳湖地区2000、2005、2010、2013年4期土地利用现状图,采用扩张强度、扩张动态度、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3年鄱阳湖地区城镇用地扩张的空间差异,利用GWR模型深入探讨了城镇用地空间扩张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在2000~2013年期间,鄱阳湖地区城镇用地快速扩张,由332.86 km2增至742.72 km2,城市重心向东南迁移,迁移量为13.99 km,以正西方位扩张规模最大,达到267.89 km2;期间以2000~2005年扩张最为显著;(2)鄱阳湖地区城镇用地扩张区域差异明显,南昌市周边和交通通道交汇处高速扩张;根据空间集聚Moran’s I指数值,城镇用地扩张空间自相关性不明显,空间集聚特征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减弱,且逐年减弱;(3)不同驱动因素对鄱阳湖地区不同区域城镇用地空间扩张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存在较大差异,财政总收入、户籍人口对城镇用地扩张的贡献为负,而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起推动作用。
基于GMS鄱阳湖拟建枢纽对地下水影响探讨
作者:兰盈盈 曾马荪 靳孟贵 邹友琴 陈保平 吴力泓  年份期号: 2015-第6期 刊名:水文 关键词:地下水位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地下水模拟 GMS 
描述:针对拟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地下水影响问题,选择赣江三角洲为代表区,采用资料收集、野外调查、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研究。依据地质钻探资料、地下水与河流动态关系、区域数字高程模型,结合鄱阳湖历史形成与演化过程确定研究区边界条件,运用GMS模拟软件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三维运动模型。依据推荐的枢纽调度方案,利用数值模型计算枢纽运行后对地下水运动影响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枯水年份影响大,距离河流、坝址近的地方影响大,反之亦然。影响幅度范围0~2m,地下水径流交替因此减弱,丰水年份土壤潜育化面积增加9.3%。
基于GIS的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
作者:侯丰磊 杨为民  年份期号: 2014-第7期 刊名:现代计算机 关键词:GIS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灰色预测模型 ADO.NET 
描述:利用GIS对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强大管理功能,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将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信息录入Access数据库,以ADO.NET建立数据连接,并以GIS为平台,用C#语言,建立保护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保护区信息进行管理维护、分析提取和规划评价等,以支持保护区日常工作的信息管理,为保护区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重点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珍稀物种(白鹤)数量进行预测。
基于GIS的鄱阳湖湿地遥感调查实验研究
作者:陈水森 詹志明  年份期号: 1999-第1期 刊名:热带地理 关键词:调查 湖滩草洲 MESSR影像 湿地 
描述:在对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和湿地地物波谱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和MESSR遥感影像剖析,提出了MESSR影像的湿地解译模式和实验区草洲的空间分布规律,阐明了选择MESSR影像的优越性,并借助GIS计算了枯水季节实验区各种湿地的面积,指出湖滩草洲是湖区的重要资源,是湖区脱贫致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所在,而湿地遥感调查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
基于GIS的鄱阳湖湿地遥感调查实验研究
作者:陈水森 詹志明  年份期号: 1999-第1期 刊名:热带地理 关键词:调查 湖滩草洲 MESSR影像 湿地 
描述:在对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和湿地地物波谱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和MESSR遥感影像剖析,提出了MESSR影像的湿地解译模式和实验区草洲的空间分布规律,阐明了选择MESSR影像的优越性,并借助GIS计算了枯水季节实验区各种湿地的面积,指出湖滩草洲是湖区的重要资源,是湖区脱贫致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所在,而湿地遥感调查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
基于GIS的鄱阳湖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
作者:李辉 张利华 吴君峰 张鹏  年份期号: 2011-第1期 刊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关键词:层次分析 鄱阳湖流域 指标体系 生态脆弱性 
描述:南方红壤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生念脆弱区.生态退化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分析鄱阳湖流域生态脆弱性成因的基础上,建立了鄱阳湖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继而评价了鄱阳湖流域的生态脆弱性.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严重脆弱区、比较脆弱区、一般脆弱区和轻微脆弱区的面积分别为18.96%、29.03%、28.79%和23.23%;研究还揭示了流域自然环境条件是导致生态脆弱性的基础,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剧了其脆弱性.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生态脆弱区的恢复重建及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GIS的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构变化
作者:刘海 殷杰 林苗 陈晓玲  年份期号: 2017-第8期 刊名:生态学报 关键词:GIS 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构 鄱阳湖流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描述: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其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论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方法,以鄱阳湖全流域为研究区,利用1990年、2000年、2008年3个时期数据,分别从全流域与子区域两个层次,计算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且基于威弗(Weaver)组合指数,求出了鄱阳湖各子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构与坡度结构类型。分析表明,鄱阳湖流域在三个时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持续增大,全流域的可持续性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在各子区域中,大部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且呈现良性发展趋势,但是在鄱阳湖流域的中部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低,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差,且呈现不良发展趋势。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组合结构以林地、农用地、水体三类为主,且单重结构类型所占比例最大,双重结构类型与三重结构类型次之;坡度类型以小于15度的组合类型为主,结构类型除三重结构类型外,其它类型分布均较多。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向更高水平发展,在全流域角度,应该继续执行退耕还林、还湖工程,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增加;从子区域的角度,对鄱阳湖流域的中部地区应该控制建设用地与农用地对林地、草地的占用,严格执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构角度,对于山地丘陵区,应该加大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并且合理的发展林业经济以促进经济发展;对于环鄱阳湖平原区,应该推进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小,高科技产业,促进湖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基于GIS的鄱阳湖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分析及控制对策
作者:章茹 周文斌  年份期号: 2008-第6期 刊名: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 最佳管理措施 鄱阳湖地区 
描述: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为契机,开展对鄱阳湖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的研究。利用GIS技术,对鄱阳湖地区进行土地分类调查,确定农业化肥、农药流失为鄱阳湖地区的主要农业非点源污染源。通过对农业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和施用强度的调查并进行变化趋势分析,计算出二者各自污染物排放量,探讨其对鄱阳湖地区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并结合鄱阳湖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提出相应的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技术措施——最佳管理措施,可为鄱阳湖的综合开发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基于GIS平台的鄱阳湖采砂区域规划研究
作者:胡春华 周文斌 卢林  年份期号: 2011-第4期 刊名:人民长江 关键词:GIS 采砂区域 鄱阳湖 采砂规划 悬浮物 
描述:为了分析鄱阳湖区砂源分布情况,为鄱阳湖采砂规划提供资料,对鄱阳湖区悬浮物含量进行了测量。根据泥沙沉速和含量的关系,利用GIS技术,对整个鄱阳湖区的含沙量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的悬浮物含量范围为1.553 4~94.071 6 mg/L,沉速为0.002 7~0.488 3 cm/s;以永修松门山为界,以北地区含沙量较大,以南地区含沙量较小。在含沙量较大的星子县沙岭、永修县松门山和都昌老爷庙地区所围成的三角区域不适宜采砂。通过对生态、航运、采砂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对鄱阳湖区采砂区域进行了初步规划,鄱阳湖的年采砂量不应超过1 100万t。
基于GIS和USLE的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作者:原立峰 杨桂山 李恒鹏 张增信 蒋志远 刘星飞  年份期号: 2013-第5期 刊名:水土保持通报 关键词:USLE GIS 土壤侵蚀 敏感性评价 鄱阳湖 
描述:水土流失是鄱阳湖流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以USLE模型为基础,结合鄱阳湖流域自然环境特征,确定评价指标及其分级标准。运用GIS技术,实现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综合评价,揭示其流域空间分异特征及规律,并对流域土壤侵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调控措施。研究表明: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主要以中度和高度敏感为主,不敏感、轻度和极度敏感所占比例较少。从空间分布上来看,极敏感地区集中分布在赣东南部的宁都县和会昌县,赣中吉安县和泰和县,赣西北的万载县,赣东北的德兴市和上饶市;高度敏感地区主要分布在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及修水这5条河流域中、上游河流两岸和鄱阳湖滨湖地区,以及坡度<25°的坡耕地、疏幼林地;中度敏感性地区分布面积最广,在整个流域内各地貌和用地类型(除水域外)上均有分布;轻度敏感性地区主要分布在赣西南的井冈山市、万安县、赣县、大余县一带,呈月牙形分布;不敏感地区以鄱阳湖及五河沿线向四周呈辐射状分布,还包括赣西北的拓林水库、赣西江口水库和赣东洪门水库等区域。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