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
作者: 樊哲文 黄灵光 钱海燕 方豫  来源:资源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土壤侵蚀效应  3S技术  土地利用 
描述:随着鄱阳湖流域开发进程加快,土地利用类型势必发生转移,从而对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为了能反映鄱阳湖流域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效应,本文通过采用3S技术手段,获取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与土壤侵蚀数据,引入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指数和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对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侵蚀效应空间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985年~2000年间,影响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土地类型主要集中在农田、林地和草地,而水域、工矿居民用地与未利用地三种土地类型对土壤侵蚀强度变化总体变化不大;②加重土壤侵蚀强度的主要是林地转化为农田、林地转化为草地、草地转化为农田;而土地利用类型农田转化为林地、林地内部之间的转化减轻了侵蚀强度。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侵蚀强度之间的定量研究结果反映了土壤侵蚀效应的变化,与鄱阳湖流域的水土流失现实情况一致。
全文:随着鄱阳湖流域开发进程加快,土地利用类型势必发生转移,从而对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为了能反映鄱阳湖流域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效应,本文通过采用3S技术手段,获取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与土壤侵蚀数据,引入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指数和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对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侵蚀效应空间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985年~2000年间,影响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土地类型主要集中在农田、林地和草地,而水域、工矿居民用地与未利用地三种土地类型对土壤侵蚀强度变化总体变化不大;②加重土壤侵蚀强度的主要是林地转化为农田、林地转化为草地、草地转化为农田;而土地利用类型农田转化为林地、林地内部之间的转化减轻了侵蚀强度。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侵蚀强度之间的定量研究结果反映了土壤侵蚀效应的变化,与鄱阳湖流域的水土流失现实情况一致。
鄱阳湖单退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以江西都昌县为例
作者: 黄欠如 叶川 孙永明 黄齐 刘青 李靖 熊国根  来源: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利用  单退区  鄱阳湖  土地资源 
描述:针对鄱阳湖单退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都昌县作为典型区域,开展了单退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性利用技术研究。采取面上调查与典型分析、试验与示范、引进创新与组装集成相结合,分别开展了河港湿地香根草截污修复技术,退居地土地整理技术、耕地高效多维用地技术,低洼地莲藕避洪高效种植技术以及以户用沼气为纽带的养分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试验区农民人均收入提高了33.6%,单位面积土地收益增加52.6%,主要农作物水稻增产11.2%,棉地效益提高8%~20%,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11.1%,河港湿地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分别下降60%和93%。
全文:针对鄱阳湖单退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都昌县作为典型区域,开展了单退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性利用技术研究。采取面上调查与典型分析、试验与示范、引进创新与组装集成相结合,分别开展了河港湿地香根草截污修复技术,退居地土地整理技术、耕地高效多维用地技术,低洼地莲藕避洪高效种植技术以及以户用沼气为纽带的养分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试验区农民人均收入提高了33.6%,单位面积土地收益增加52.6%,主要农作物水稻增产11.2%,棉地效益提高8%~20%,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11.1%,河港湿地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分别下降60%和93%。
鄱阳湖水文特征及湖泊纳污能力季节性变化分析
作者: 金国花 谢冬明 邓红兵 严岩 刘梅影 王钰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富营养化  季节性变化  纳污能力  水文 
描述:,但年内变化比年际变化的差异大。多年最大月平均容量是多年最小月平均容量的2个数量级以上,最大月平均容量是7月,为182.4×108 m3;最小月平均容量是1月,为4.4×108 m3。鄱阳湖水体自净时间
全文:,但年内变化比年际变化的差异大。多年最大月平均容量是多年最小月平均容量的2个数量级以上,最大月平均容量是7月,为182.4×108 m3;最小月平均容量是1月,为4.4×108 m3。鄱阳湖水体自净时间
基于环境减灾卫星数据的湖泊旱涝灾害湿地实时信息提取——以鄱阳湖为例
作者: 何文莉 黄灵光 乐兴华 周杨明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NDWI  湿地  环境减灾卫星  NDVI 
描述:针对江西出现历史罕见的春夏连旱、旱涝急转等极端自然灾害现象,以鄱阳湖自然(天然)湿地为重点监测区域,按照旱涝发生时间和水位,获取对应的四期HJ-1A/1B卫星数据,通过构建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
全文:针对江西出现历史罕见的春夏连旱、旱涝急转等极端自然灾害现象,以鄱阳湖自然(天然)湿地为重点监测区域,按照旱涝发生时间和水位,获取对应的四期HJ-1A/1B卫星数据,通过构建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
鄱阳湖流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综合监测评估方法
作者: 于秀波 夏少霞 何洪林 鄢帮有 方豫  来源:资源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监测  生态系统服务  鄱阳湖流域  评估 
描述:本文参考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方法,建立了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评估的概念框架和指标体系。在已有监测研究开展的基础上,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定量化评估方法、数据需求及其可获取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利用已有生态系统监测数据,结合模型和替代指标等手段,开展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可行的。开展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研究,揭示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同国外流域尺度的研究相比,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监测指标体系不够健全、生态系统监测能力存在差距,且缺乏相应的数据共享机制,这限制了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进一步开展。认为应将生态系统服务监测纳入部门常规监测中,开展部门间综合监测研究;将生态系统服务的监测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相结合,加强生态系统新的监测能力;同时建立以流域为平台的生态系统监测评估与运行系统,实现流域范围内数据共享。
全文:本文参考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方法,建立了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评估的概念框架和指标体系。在已有监测研究开展的基础上,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定量化评估方法、数据需求及其可获取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利用已有生态系统监测数据,结合模型和替代指标等手段,开展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可行的。开展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研究,揭示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同国外流域尺度的研究相比,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监测指标体系不够健全、生态系统监测能力存在差距,且缺乏相应的数据共享机制,这限制了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进一步开展。认为应将生态系统服务监测纳入部门常规监测中,开展部门间综合监测研究;将生态系统服务的监测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相结合,加强生态系统新的监测能力;同时建立以流域为平台的生态系统监测评估与运行系统,实现流域范围内数据共享。
鄱阳湖地区洪涝灾情及其遥感分析
作者: 林联盛 李加洪 刘道南 陈葵 郭秋中 方豫 刘梅影  来源:遥感技术与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地区洪涝灾情  sar遥感分析 
描述:简要介绍了鄱阳湖洪涝灾情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灾害成因。简述了机载侧视雷达(sar)在1995年鄱阳湖洪涝灾情调查中的应用,并对sar图像的目视解译作了粗浅的分析。
全文:简要介绍了鄱阳湖洪涝灾情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灾害成因。简述了机载侧视雷达(sar)在1995年鄱阳湖洪涝灾情调查中的应用,并对sar图像的目视解译作了粗浅的分析。
鄱阳湖地区洪涝灾情及其遥感分析
作者: 林联盛 李加洪 刘道南 陈葵 郭秋中 方豫 刘梅影  来源:遥感技术与应用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洪涝灾情  SAR  鄱阳湖地区  遥感分析 
描述:简要介绍了鄱阳湖洪涝灾情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灾害成因。简述了机载侧视雷达(SAR)在1995年鄱阳湖洪涝灾情调查中的应用,并对SAR图像的目视解译作了粗浅的分析。
全文:简要介绍了鄱阳湖洪涝灾情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灾害成因。简述了机载侧视雷达(SAR)在1995年鄱阳湖洪涝灾情调查中的应用,并对SAR图像的目视解译作了粗浅的分析。
鄱阳湖湿地泗洲头洲滩浅层土壤氮素的时空特征
作者: 谢冬明 周国宏 陈亚云 周杨明 贾俊松 熊晓龙 余明泉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土壤氮素  洲滩湿地  空间分异 
描述:湿地是全球氮循环的N源、N汇和N转化器,自然湿地氮的研究对于揭示生态系统氮循环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湿地泗洲头为研究区域,根据湿地海拔高程梯度(10~17 m)采取表层土壤0~20 cm土层样品,分析了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空间分布较为复杂,0~10 cm土层的氮含量和10~20 cm土层的氮含量呈现相似的梯度特征,0~1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要高于10~2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其中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的全氮、铵态氮、碱解氮含量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3~14 m,硝态氮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6~17 m.利用SPSS双变量中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表层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与地上生物量、土壤p H值、土壤含水量、年均淹水时间、高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氮素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在统计学意义上最为显著,而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这反映了鄱阳湖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的空间分布与积累过程受干扰的因素比较复杂.
全文:湿地是全球氮循环的N源、N汇和N转化器,自然湿地氮的研究对于揭示生态系统氮循环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湿地泗洲头为研究区域,根据湿地海拔高程梯度(10~17 m)采取表层土壤0~20 cm土层样品,分析了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空间分布较为复杂,0~10 cm土层的氮含量和10~20 cm土层的氮含量呈现相似的梯度特征,0~1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要高于10~2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其中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的全氮、铵态氮、碱解氮含量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3~14 m,硝态氮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6~17 m.利用SPSS双变量中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表层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与地上生物量、土壤p H值、土壤含水量、年均淹水时间、高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氮素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在统计学意义上最为显著,而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这反映了鄱阳湖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的空间分布与积累过程受干扰的因素比较复杂.
鄱阳湖湿地泗洲头洲滩浅层土壤氮素的时空特征
作者: 谢冬明 周国宏 陈亚云 周杨明 贾俊松 熊晓龙 余明泉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土壤氮素  洲滩湿地  空间分异 
描述:湿地是全球氮循环的N源、N汇和N转化器,自然湿地氮的研究对于揭示生态系统氮循环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湿地泗洲头为研究区域,根据湿地海拔高程梯度(10~17 m)采取表层土壤0~20 cm土层样品,分析了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空间分布较为复杂,0~10 cm土层的氮含量和10~20 cm土层的氮含量呈现相似的梯度特征,0~1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要高于10~2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其中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的全氮、铵态氮、碱解氮含量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3~14 m,硝态氮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6~17 m.利用SPSS双变量中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表层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与地上生物量、土壤p H值、土壤含水量、年均淹水时间、高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氮素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在统计学意义上最为显著,而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这反映了鄱阳湖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的空间分布与积累过程受干扰的因素比较复杂.
全文:湿地是全球氮循环的N源、N汇和N转化器,自然湿地氮的研究对于揭示生态系统氮循环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湿地泗洲头为研究区域,根据湿地海拔高程梯度(10~17 m)采取表层土壤0~20 cm土层样品,分析了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空间分布较为复杂,0~10 cm土层的氮含量和10~20 cm土层的氮含量呈现相似的梯度特征,0~1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要高于10~2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其中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的全氮、铵态氮、碱解氮含量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3~14 m,硝态氮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6~17 m.利用SPSS双变量中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表层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与地上生物量、土壤p H值、土壤含水量、年均淹水时间、高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氮素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在统计学意义上最为显著,而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这反映了鄱阳湖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的空间分布与积累过程受干扰的因素比较复杂.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