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2)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12)
按年份分组
2017(1)
2016(1)
2015(4)
2014(3)
2013(1)
2011(2)
按来源分组
棉花科学(5)
中国棉花(3)
江西棉花(2)
江西农业学报(2)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棉区棉花应用全精控调节的示范试验
作者: 徐文忠 张丽娟 夏绍南 杨磊  来源:棉花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全精控  鄱阳湖棉区  棉花  影响  生长发育 
描述:通过在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对其植株喷施生长调节剂“全精控”示范试验,以助壮素和清水为对照,分析其对棉花株型、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全精控”可以有效控制棉株的主茎和中部果枝的伸长,缩短主茎和果节节距;可以减少无效果节数,增加桠桃数,但对产量的增产效果不明显;其上述作用的效果与助壮素相当。
全文:通过在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对其植株喷施生长调节剂“全精控”示范试验,以助壮素和清水为对照,分析其对棉花株型、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全精控”可以有效控制棉株的主茎和中部果枝的伸长,缩短主茎和果节节距;可以减少无效果节数,增加桠桃数,但对产量的增产效果不明显;其上述作用的效果与助壮素相当。
鄱阳湖棉区棉花机械采收适宜品种筛选试验
作者: 操宇琳 肖水平 夏绍南 杨军 钟敏 段志诚 刘克东  来源:棉花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棉区  棉花  机械收获  适宜品种 
描述:通过征集28个早熟棉花材料进行适宜机械化采收性状考察,从生育期、株型、产量、纤维品质及抗病性等几个性状综合判断,结果表明:中425机收性状优良,较适合鄱阳湖棉区用作棉花机械化采收品种选用。
全文:通过征集28个早熟棉花材料进行适宜机械化采收性状考察,从生育期、株型、产量、纤维品质及抗病性等几个性状综合判断,结果表明:中425机收性状优良,较适合鄱阳湖棉区用作棉花机械化采收品种选用。
适合鄱阳湖棉区机械采收品种的筛选试验
作者: 操宇琳 肖水平 夏绍南 钟敏 段志诚 刘克东  来源:棉花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棉区  棉花  机械收获  适宜品种 
描述:通过征集 28个早熟棉花材料进行适宜机械化采收性状考察,从生育期、株型、产量、纤维品质及抗病性等几个性状综合判断,结果表明:中棉所 425 机收性状优良,较适合鄱阳湖棉区用作棉花机械化采收品种选用。
全文:通过征集 28个早熟棉花材料进行适宜机械化采收性状考察,从生育期、株型、产量、纤维品质及抗病性等几个性状综合判断,结果表明:中棉所 425 机收性状优良,较适合鄱阳湖棉区用作棉花机械化采收品种选用。
鄱阳湖棉区棉花适于机械化采收的密度研究
作者: 崔爱花 夏绍南 李永旗 张丽娟 高红兵 卢雪峰  来源:棉花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机械化收获  鄱阳湖棉区  棉花  密度 
描述:为筛选出鄱阳湖棉区适于机械化采收的最佳密度,于2014年设119625株/hm2、101220株/hm2、87720株/hm2和77400株/hm24个处理,分别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始果枝着生节位及高度、衣分和纤维品质等性状不同密度间差异不大,单株成铃数随着密度的升高逐渐降低,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分析表明鄱阳湖棉区棉花适于机械化采收较适宜的种植密度在90000株/hm2左右,株行距配置为行距76 cm,株距15 cm左右。
全文:为筛选出鄱阳湖棉区适于机械化采收的最佳密度,于2014年设119625株/hm2、101220株/hm2、87720株/hm2和77400株/hm24个处理,分别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始果枝着生节位及高度、衣分和纤维品质等性状不同密度间差异不大,单株成铃数随着密度的升高逐渐降低,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分析表明鄱阳湖棉区棉花适于机械化采收较适宜的种植密度在90000株/hm2左右,株行距配置为行距76 cm,株距15 cm左右。
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在鄱阳湖植棉区的生长发育比较
作者: 张丽娟 夏绍南 李永旗 崔爱花 高红兵 沈家兴  来源:中国棉花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产量  棉花  品种  熟性  生长发育  鄱阳湖植棉区 
描述:在鄱阳湖棉区春棉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情况下,比较早熟品种中棉所50、中早熟品种中植棉2号和中熟品种中棉所49的生长发育表现。结果表明:一是中棉所50生育期有延长的趋势,中植棉2号和中棉所49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三者霜前花率均提高;二是与中植棉2号相比,中棉所50生殖发育起步较早且速度快,单株成铃数与之相当,但由于铃小,产量最低,而中棉所49生殖发育起步与中植棉2号相当,但后期发育缓慢,单株成铃数最少,产量较低;三是由试验结果初步判定,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中早熟品种中植棉2号产量最高,更适合该植棉区种植,早熟品种中棉所50若增加密度且作为夏棉直播与其他作物套种或连作,可大幅度提升棉田的综合效益。
全文:在鄱阳湖棉区春棉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情况下,比较早熟品种中棉所50、中早熟品种中植棉2号和中熟品种中棉所49的生长发育表现。结果表明:一是中棉所50生育期有延长的趋势,中植棉2号和中棉所49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三者霜前花率均提高;二是与中植棉2号相比,中棉所50生殖发育起步较早且速度快,单株成铃数与之相当,但由于铃小,产量最低,而中棉所49生殖发育起步与中植棉2号相当,但后期发育缓慢,单株成铃数最少,产量较低;三是由试验结果初步判定,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中早熟品种中植棉2号产量最高,更适合该植棉区种植,早熟品种中棉所50若增加密度且作为夏棉直播与其他作物套种或连作,可大幅度提升棉田的综合效益。
喷施艾氟迪对鄱阳湖棉区棉花生育性状的影响
作者: 崔爱花 夏绍南 张丽娟 高红兵  来源: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棉区  棉花  艾氟迪  生育性状 
描述:通过设初花期和盛花期分别喷施不同剂量棉花花芽分化剂AFD,以全精控和清水为对照的3个处理,研究了AFD对棉花生育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AFD,可以明显降低株高,增加果节数和桠果节数,有效缩短果节距和主茎节距,塑造紧凑、理想株型;在减少蕾花脱落和促进蕾铃转化方面有效,但在提高单株成铃方面效果不显著。喷施AFD可使铃壳增厚,衣分略有降低,提高单铃重和产量的效果不显著。
全文:通过设初花期和盛花期分别喷施不同剂量棉花花芽分化剂AFD,以全精控和清水为对照的3个处理,研究了AFD对棉花生育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AFD,可以明显降低株高,增加果节数和桠果节数,有效缩短果节距和主茎节距,塑造紧凑、理想株型;在减少蕾花脱落和促进蕾铃转化方面有效,但在提高单株成铃方面效果不显著。喷施AFD可使铃壳增厚,衣分略有降低,提高单铃重和产量的效果不显著。
鄱阳湖植棉区棉花脱叶催熟技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 张丽娟 陈宜 杨磊 崔爱花 高红兵 夏绍南  来源:中国棉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棉花  催热效果  脱叶效果  鄱阳湖植棉区 
描述:对几种棉花脱叶催熟剂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50%噻苯隆与40%乙烯利复配以及高氯酸镁与40%乙烯利复配均有较好的脱叶、催熟效果。初步建立了鄱阳湖植棉区棉花脱叶催熟关键技术:适宜的剂量为50%噻苯隆600~900g·hm-2与40%乙烯利2250~3000mL·hm-2复配或高氯酸镁2250~2700g·hm-2与40%乙烯利2250~3000mL·hm-2复配;适宜的喷施时间为10月初至10月中旬。
全文:对几种棉花脱叶催熟剂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50%噻苯隆与40%乙烯利复配以及高氯酸镁与40%乙烯利复配均有较好的脱叶、催熟效果。初步建立了鄱阳湖植棉区棉花脱叶催熟关键技术:适宜的剂量为50%噻苯隆600~900g·hm-2与40%乙烯利2250~3000mL·hm-2复配或高氯酸镁2250~2700g·hm-2与40%乙烯利2250~3000mL·hm-2复配;适宜的喷施时间为10月初至10月中旬。
鄱阳湖棉区棉花株行距配置对产量与性状的影响
作者: 张丽娟 夏绍南 崔爱花 高红兵  来源:棉花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棉区  产量  棉花  株行距配置 
描述:为了鄱阳湖棉区棉花种植适宜机械化采收,设置了棉花株距与行距两因素各三水平的密度配置,拟通过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明确鄱阳湖棉区适宜机械化采收的棉花最佳株行距配置。结果表明:行距、株距配置形成的密度对棉花生育期、成铃及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密度高于36000株/hm2可通过株行距配置来提高产量。
全文:为了鄱阳湖棉区棉花种植适宜机械化采收,设置了棉花株距与行距两因素各三水平的密度配置,拟通过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明确鄱阳湖棉区适宜机械化采收的棉花最佳株行距配置。结果表明:行距、株距配置形成的密度对棉花生育期、成铃及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密度高于36000株/hm2可通过株行距配置来提高产量。
几种棉花脱叶催熟剂在鄱阳湖棉区的应用效果初探
作者: 张丽娟 夏绍南 崔爱花 高红兵  来源: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脱叶剂  催熟剂  棉花  鄱阳湖区  应用效果 
描述:在10月中下旬对鄱阳湖棉区棉花喷施3种不同的脱叶催熟剂,研究了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喷施噻苯隆+乙烯利的脱叶效果最明显,且脱叶率随着噻苯隆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单施乙烯利的脱叶效果不明显;不同处理对棉花的催熟效果均不明显,以喷施750 g/hm2噻苯隆+2250 mL/hm2乙烯利处理的相对较好;喷施脱叶催熟剂对棉花的单铃重和衣分没有明显的影响,对纤维品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全文:在10月中下旬对鄱阳湖棉区棉花喷施3种不同的脱叶催熟剂,研究了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喷施噻苯隆+乙烯利的脱叶效果最明显,且脱叶率随着噻苯隆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单施乙烯利的脱叶效果不明显;不同处理对棉花的催熟效果均不明显,以喷施750 g/hm2噻苯隆+2250 mL/hm2乙烯利处理的相对较好;喷施脱叶催熟剂对棉花的单铃重和衣分没有明显的影响,对纤维品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对鄱阳湖棉区棉花单产不稳定性分析
作者: 田绍仁 夏绍南 张允昔 张丽娟  来源:江西棉花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棉区  产量  棉花  稳定性 
描述:通过对农业统计、棉情监测数据的分析,指出近几年鄱阳湖棉区棉花生产的不稳定,分析了粮棉比价低、植棉密度下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灾害性天气频繁是造成鄱阳湖棉区棉花单产不稳或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强组织领导、稳定棉价、合理密植、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新技术的推广与人员培训等稳定鄱阳湖棉区棉花生产的措施与建议。
全文:通过对农业统计、棉情监测数据的分析,指出近几年鄱阳湖棉区棉花生产的不稳定,分析了粮棉比价低、植棉密度下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灾害性天气频繁是造成鄱阳湖棉区棉花单产不稳或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强组织领导、稳定棉价、合理密植、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新技术的推广与人员培训等稳定鄱阳湖棉区棉花生产的措施与建议。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