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4)
按年份分组
2017(2)
2015(1)
2014(1)
按来源分组
中国棉花(3)
棉花科学(1)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植棉区棉薯连作适宜马铃薯品种筛选试验
作者: 张丽娟 孙亮庆 刘新稳 曾小林 杨磊  来源:棉花科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筛选  品种  早熟马铃薯  鄱阳湖植棉区 
描述:最高、各方面性状均较好,中薯5号产量其次、抗病性很强,兴佳2号和荷兰15号均早熟性好、不抗病,大西洋早熟性好、植株生长最弱、产量也比较低,华彩1号为紫色马铃薯、薯个体小、产量也仅是对照的一半。因而
全文:最高、各方面性状均较好,中薯5号产量其次、抗病性很强,兴佳2号和荷兰15号均早熟性好、不抗病,大西洋早熟性好、植株生长最弱、产量也比较低,华彩1号为紫色马铃薯、薯个体小、产量也仅是对照的一半。因而
鄱阳湖植棉区棉花脱叶催熟技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 张丽娟 陈宜 杨磊 崔爱花 高红兵 夏绍南  来源:中国棉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棉花  催热效果  脱叶效果  鄱阳湖植棉区 
描述:对几种棉花脱叶催熟剂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50%噻苯隆与40%乙烯利复配以及高氯酸镁与40%乙烯利复配均有较好的脱叶、催熟效果。初步建立了鄱阳湖植棉区棉花脱叶催熟关键技术:适宜的剂量为50%噻苯隆600~900g·hm-2与40%乙烯利2250~3000mL·hm-2复配或高氯酸镁2250~2700g·hm-2与40%乙烯利2250~3000mL·hm-2复配;适宜的喷施时间为10月初至10月中旬。
全文:对几种棉花脱叶催熟剂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50%噻苯隆与40%乙烯利复配以及高氯酸镁与40%乙烯利复配均有较好的脱叶、催熟效果。初步建立了鄱阳湖植棉区棉花脱叶催熟关键技术:适宜的剂量为50%噻苯隆600~900g·hm-2与40%乙烯利2250~3000mL·hm-2复配或高氯酸镁2250~2700g·hm-2与40%乙烯利2250~3000mL·hm-2复配;适宜的喷施时间为10月初至10月中旬。
环鄱阳湖植棉区棉花与马铃薯连作轻简栽培技术
作者: 陈宜 杨磊 孙亮庆 曾小林 柯兴盛 张允昔 鲁速明 夏绍南 李捷  来源:中国棉花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轻简栽培  棉花  耕作模式  鄱阳湖植棉区  马铃薯 
描述:为了实现环鄱阳湖植棉区棉花生产的绿色轻简高效发展和棉花生产方式转变,于2014-2016年在环鄱阳湖植棉区进行了“棉花与马铃薯连作栽培模式”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模式直播棉花籽棉产量为3 4534 541.1 kg·hm-2,马铃薯产量为16.8328.65 t·hm-2。选用适宜的品种、合适的播种期、合理的密度等技术是确保该模式示范成功的关键技术。试验示范表明棉花与马铃薯连作是一种省工节本、培育地力、调温保墒、高产高效、减少化肥农药投入的轻简栽培新技术。
全文:为了实现环鄱阳湖植棉区棉花生产的绿色轻简高效发展和棉花生产方式转变,于2014-2016年在环鄱阳湖植棉区进行了“棉花与马铃薯连作栽培模式”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模式直播棉花籽棉产量为3 4534 541.1 kg·hm-2,马铃薯产量为16.8328.65 t·hm-2。选用适宜的品种、合适的播种期、合理的密度等技术是确保该模式示范成功的关键技术。试验示范表明棉花与马铃薯连作是一种省工节本、培育地力、调温保墒、高产高效、减少化肥农药投入的轻简栽培新技术。
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在鄱阳湖植棉区的生长发育比较
作者: 张丽娟 夏绍南 李永旗 崔爱花 高红兵 沈家兴  来源:中国棉花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产量  棉花  品种  熟性  生长发育  鄱阳湖植棉区 
描述:在鄱阳湖棉区春棉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情况下,比较早熟品种中棉所50、中早熟品种中植棉2号和中熟品种中棉所49的生长发育表现。结果表明:一是中棉所50生育期有延长的趋势,中植棉2号和中棉所49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三者霜前花率均提高;二是与中植棉2号相比,中棉所50生殖发育起步较早且速度快,单株成铃数与之相当,但由于铃小,产量最低,而中棉所49生殖发育起步与中植棉2号相当,但后期发育缓慢,单株成铃数最少,产量较低;三是由试验结果初步判定,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中早熟品种中植棉2号产量最高,更适合该植棉区种植,早熟品种中棉所50若增加密度且作为夏棉直播与其他作物套种或连作,可大幅度提升棉田的综合效益。
全文:在鄱阳湖棉区春棉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情况下,比较早熟品种中棉所50、中早熟品种中植棉2号和中熟品种中棉所49的生长发育表现。结果表明:一是中棉所50生育期有延长的趋势,中植棉2号和中棉所49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三者霜前花率均提高;二是与中植棉2号相比,中棉所50生殖发育起步较早且速度快,单株成铃数与之相当,但由于铃小,产量最低,而中棉所49生殖发育起步与中植棉2号相当,但后期发育缓慢,单株成铃数最少,产量较低;三是由试验结果初步判定,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中早熟品种中植棉2号产量最高,更适合该植棉区种植,早熟品种中棉所50若增加密度且作为夏棉直播与其他作物套种或连作,可大幅度提升棉田的综合效益。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