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环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
作者: 魏焕奇 刘影  来源: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利用  环鄱阳湖地区 
描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生态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环鄱阳湖地区1996年、2000年、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探讨了该区域内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2000~2005年的增加量为1996~2000年间增加量的6.6倍;间接服务价值大于直接服务价值;其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005年为11 359元/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生态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环鄱阳湖地区1996年、2000年、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探讨了该区域内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2000~2005年的增加量为1996~2000年间增加量的6.6倍;间接服务价值大于直接服务价值;其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005年为11 359元/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鄱阳湖水面蒸发量的计算与变化趋势分析(1955-2004年)
作者: 闵骞 刘影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气候变化影响  变化趋势  鄱阳湖  水面蒸发量 
描述:利用器测折算法与气候模式法,分别计算鄱阳湖周围康山、棠荫、都昌、星子、湖口5站的单站水面蒸发量,以5站两种方法计算值的平均值代表鄱阳湖大湖面的水面蒸发量,求得鄱阳湖1955-2004年各月的水面蒸发量和蒸发水量,结果为: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081.2 mm,年蒸发水量27.06×108 m3.对年、月水面蒸发量在近50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表明除5月份外,其他各月蒸发量和年蒸发量均呈逐渐减少趋势,年蒸发量平均每年减小2.79 mm,年蒸发水量平均减少0.05×108 m3,对湖区水资源持续利用和湖泊环境将产生明显影响.对水面蒸发量递减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全文:利用器测折算法与气候模式法,分别计算鄱阳湖周围康山、棠荫、都昌、星子、湖口5站的单站水面蒸发量,以5站两种方法计算值的平均值代表鄱阳湖大湖面的水面蒸发量,求得鄱阳湖1955-2004年各月的水面蒸发量和蒸发水量,结果为: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081.2 mm,年蒸发水量27.06×108 m3.对年、月水面蒸发量在近50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表明除5月份外,其他各月蒸发量和年蒸发量均呈逐渐减少趋势,年蒸发量平均每年减小2.79 mm,年蒸发水量平均减少0.05×108 m3,对湖区水资源持续利用和湖泊环境将产生明显影响.对水面蒸发量递减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
作者: 刘影 彭薇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鄱阳湖  退化  驱动力 
描述:在分析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鄱阳湖湿地退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指出围垦、污染及酷渔滥捕等是引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
全文:在分析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鄱阳湖湿地退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指出围垦、污染及酷渔滥捕等是引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
三峡工程对鄱阳湖候鸟保护区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作者: 刘影 徐燕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鄱阳湖候鸟保护区  三峡工程 
描述:该文从分析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水环境的影响入手,着重论述三峡水库运行对鄱阳湖候鸟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有关的对策和措施建议.
全文:该文从分析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水环境的影响入手,着重论述三峡水库运行对鄱阳湖候鸟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有关的对策和措施建议.
基于Landsat影像的鄱阳湖平原水稻主产区水稻熟制动态监测
作者: 刘影 肖池伟 李鹏 姜鲁光  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间窗口  鄱阳湖平原  水稻熟制  Landsat 
描述:时间窗口影像监测了主产区2005年和2013年水稻熟制变化格局;其次,通过农户访谈和调查问卷(677份)收集了主产区水稻种植及熟制变化的相关信息。研究表明:1)9月中旬到10月上旬是判别鄱阳湖平原单
全文:时间窗口影像监测了主产区2005年和2013年水稻熟制变化格局;其次,通过农户访谈和调查问卷(677份)收集了主产区水稻种植及熟制变化的相关信息。研究表明:1)9月中旬到10月上旬是判别鄱阳湖平原单
鄱阳湖区有螺洲滩分布特征研究
作者: 余心乐 涂菲 刘影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区  有螺洲滩  血吸虫病 
描述:选取20012002年鄱阳湖区星子、永修、新建、南昌、进贤、余干、鄱阳、都昌8个县有螺洲滩分布数据以及8县历年血防查、灭螺数据等资料为基础,采用经验统计分析法,利用Excel和SPSS等软件分析研究鄱阳湖区有螺洲滩变化。结果显示:鄱阳湖区有螺洲滩面积与洲滩面积呈正比例关系,与洲滩块数成反比例关系;有螺洲滩集中分布在13.017.8 m的高程带上;鄱阳湖区有螺洲滩分布较为离散,但钉螺在洲滩分布较为聚集;有螺洲滩距居民点距离分布较洲滩分布集中。
全文:选取20012002年鄱阳湖区星子、永修、新建、南昌、进贤、余干、鄱阳、都昌8个县有螺洲滩分布数据以及8县历年血防查、灭螺数据等资料为基础,采用经验统计分析法,利用Excel和SPSS等软件分析研究鄱阳湖区有螺洲滩变化。结果显示:鄱阳湖区有螺洲滩面积与洲滩面积呈正比例关系,与洲滩块数成反比例关系;有螺洲滩集中分布在13.017.8 m的高程带上;鄱阳湖区有螺洲滩分布较为离散,但钉螺在洲滩分布较为聚集;有螺洲滩距居民点距离分布较洲滩分布集中。
鄱阳湖高洪水位及其预报
作者: 舒长根 刘影 吕建星  来源:广东气象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高洪水位预报  应用气象学  洪涝 
描述:统计湖口站1951~2001年的水位资料,了解鄱阳湖高洪水位变化特点.以汛期多雨年与少雨年6月上旬~7月上旬500 hPa平均高度距平图,分析江西汛期降水异常与西太平洋副高季节活动有关,特别是与副高第2次稳定北跳过25°N的早晚有关:凡汛期多雨年,其候平均脊线北跳过25°N一般偏晚;凡少雨年其候平均脊线北跳过25°N一般偏早.从高洪水位与江西暴雨的关系,以及青藏高原夏季热力状况可能对江西汛期降水的影响等方面,提出了对鄱阳湖高洪水位进行预报的思路和方法.
全文:统计湖口站1951~2001年的水位资料,了解鄱阳湖高洪水位变化特点.以汛期多雨年与少雨年6月上旬~7月上旬500 hPa平均高度距平图,分析江西汛期降水异常与西太平洋副高季节活动有关,特别是与副高第2次稳定北跳过25°N的早晚有关:凡汛期多雨年,其候平均脊线北跳过25°N一般偏晚;凡少雨年其候平均脊线北跳过25°N一般偏早.从高洪水位与江西暴雨的关系,以及青藏高原夏季热力状况可能对江西汛期降水的影响等方面,提出了对鄱阳湖高洪水位进行预报的思路和方法.
退田还湖对鄱阳湖洪水调控能力的影响
作者: 闵骞 刘影 马定国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单退  退田还湖  洪水效应  双退 
描述:利用实测资料统计了鄱阳湖近50年来湖盆形态和洪水水情的变化,表明由于围垦的作用,1954~1992年鄱阳湖面积共减小1 300 km2,容积共减少81×108m3,调节系数从17.3%下降到13.7
全文:利用实测资料统计了鄱阳湖近50年来湖盆形态和洪水水情的变化,表明由于围垦的作用,1954~1992年鄱阳湖面积共减小1 300 km2,容积共减少81×108m3,调节系数从17.3%下降到13.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建设研究
作者: 刘影 聂宇一 胡启林 卢成芳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  建设研究  生态屏障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建设就是构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体系,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以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叠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DEM高程数据,提取森林、灌丛、农田、湿地、草地、城镇、裸地7种生态类型为一级生态系统,依据不同生态系统构成及占有率,划分了森林、农业、湖泊湿地3种生态资源类型的6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点生态屏障区,并针对不同生态资源类型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建设就是构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体系,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以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叠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DEM高程数据,提取森林、灌丛、农田、湿地、草地、城镇、裸地7种生态类型为一级生态系统,依据不同生态系统构成及占有率,划分了森林、农业、湖泊湿地3种生态资源类型的6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点生态屏障区,并针对不同生态资源类型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
“堑秋湖”对鄱阳湖越冬候鸟栖息地功能影响的辨析
作者: 齐述华 刘影 于秀波 廖富强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堑秋湖  栖息地  鄱阳湖  越冬候鸟 
描述:"堑秋湖"是鄱阳湖区长期渔业生产活动中形成并广泛存在的一种捕鱼作业方式,由于人类活动对鄱阳湖生态平衡的干扰日益加强,人与自然的矛盾突出,"堑秋湖"被看成是危害鄱阳湖生态安全,影响越冬候鸟栖息地功能发挥的人类生产活动方式。从辩证的历史观和"以人为本"的态度审视"堑秋湖"产生的自然基础和对鄱阳湖越冬候鸟栖息地功能的影响,认为"堑秋湖"是湖区渔民实现其应有的渔业权的手段之一,"堑秋湖"的存在对于扩大越冬候鸟的觅食和栖息场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宜一味地打压,并提出针对"堑秋湖"的管理对策与建议。
全文:"堑秋湖"是鄱阳湖区长期渔业生产活动中形成并广泛存在的一种捕鱼作业方式,由于人类活动对鄱阳湖生态平衡的干扰日益加强,人与自然的矛盾突出,"堑秋湖"被看成是危害鄱阳湖生态安全,影响越冬候鸟栖息地功能发挥的人类生产活动方式。从辩证的历史观和"以人为本"的态度审视"堑秋湖"产生的自然基础和对鄱阳湖越冬候鸟栖息地功能的影响,认为"堑秋湖"是湖区渔民实现其应有的渔业权的手段之一,"堑秋湖"的存在对于扩大越冬候鸟的觅食和栖息场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宜一味地打压,并提出针对"堑秋湖"的管理对策与建议。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