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湿地土壤-植物-地下水稳定氧同位素组成分析
作者: 邓志民 张翔 张华 潘国艳 秦学全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水分补给  稳定氧同位素 
描述:近年来,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受破坏。为此,于2014年鄱阳湖湿地保护区两个断面分层采集0~100 cm土壤,并采集优势种植物和河湖水以及地下水数据,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土壤-植物-河湖水-地下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并探寻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结果表明,两断面土壤水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分别为–10.48‰~–5.23‰和–12.39‰~–6.55‰,算术平均值分别为–8.36‰和–8.63‰。断面一表层(0~30 cm)土壤水氧重同位素较富集,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断面二表层(0~40 cm)土壤水中氧同位素组成基本无变化。断面一的地下水主要是受降水补给,断面二可能是受降水和河湖水共同补给。鄱阳湖湿地两断面优势种植物虉草叶片水的氧同位素值最大,为–0.9‰,其次是灰化苔草和芦苇,分别为–4.23‰和–5.25‰。
全文:近年来,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受破坏。为此,于2014年鄱阳湖湿地保护区两个断面分层采集0~100 cm土壤,并采集优势种植物和河湖水以及地下水数据,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土壤-植物-河湖水-地下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并探寻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结果表明,两断面土壤水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分别为–10.48‰~–5.23‰和–12.39‰~–6.55‰,算术平均值分别为–8.36‰和–8.63‰。断面一表层(0~30 cm)土壤水氧重同位素较富集,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断面二表层(0~40 cm)土壤水中氧同位素组成基本无变化。断面一的地下水主要是受降水补给,断面二可能是受降水和河湖水共同补给。鄱阳湖湿地两断面优势种植物虉草叶片水的氧同位素值最大,为–0.9‰,其次是灰化苔草和芦苇,分别为–4.23‰和–5.25‰。
鄱阳湖湿地土壤-植物-地下水稳定氧同位素组成分析
作者: 邓志民 张翔 张华 潘国艳 秦学全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水分补给  稳定氧同位素 
描述:近年来,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受破坏。为此,于2014年鄱阳湖湿地保护区两个断面分层采集0~100 cm土壤,并采集优势种植物和河湖水以及地下水数据,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土壤-植物-河湖水-地下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并探寻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结果表明,两断面土壤水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分别为–10.48‰~–5.23‰和–12.39‰~–6.55‰,算术平均值分别为–8.36‰和–8.63‰。断面一表层(0~30 cm)土壤水氧重同位素较富集,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断面二表层(0~40 cm)土壤水中氧同位素组成基本无变化。断面一的地下水主要是受降水补给,断面二可能是受降水和河湖水共同补给。鄱阳湖湿地两断面优势种植物虉草叶片水的氧同位素值最大,为–0.9‰,其次是灰化苔草和芦苇,分别为–4.23‰和–5.25‰。
全文:近年来,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受破坏。为此,于2014年鄱阳湖湿地保护区两个断面分层采集0~100 cm土壤,并采集优势种植物和河湖水以及地下水数据,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土壤-植物-河湖水-地下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并探寻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结果表明,两断面土壤水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分别为–10.48‰~–5.23‰和–12.39‰~–6.55‰,算术平均值分别为–8.36‰和–8.63‰。断面一表层(0~30 cm)土壤水氧重同位素较富集,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断面二表层(0~40 cm)土壤水中氧同位素组成基本无变化。断面一的地下水主要是受降水补给,断面二可能是受降水和河湖水共同补给。鄱阳湖湿地两断面优势种植物虉草叶片水的氧同位素值最大,为–0.9‰,其次是灰化苔草和芦苇,分别为–4.23‰和–5.25‰。
鄱阳湖水位演变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作者: 邓志民 张翔 肖洋 潘国艳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Mann  Kendall检验  水位  逐步回归分析  鄱阳湖 
描述:Mann-Kendall检验对其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然后,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别采用2011年5月-2012年12月和2013年1月-2014年4月的水位及入出湖总水量数据进行模型的率定与检验,量化鄱阳湖水位动态
全文:Mann-Kendall检验对其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然后,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别采用2011年5月-2012年12月和2013年1月-2014年4月的水位及入出湖总水量数据进行模型的率定与检验,量化鄱阳湖水位动态
鄱阳湖湿地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
作者: 张翔 邓志民 潘国艳 吴绍飞 肖洋 朱才荣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鄱阳湖  土壤水 
描述:土壤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反映了区域降水与前期水分的混合及蒸散发过程。2013年7-9月对鄱阳湖湿地保护区3个断面不同土地覆盖下0-2 m剖面土壤水进行分层采样,以及采集修水和贛江的河水,测定其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土壤水稳定同位素沿土壤剖面的变化规律、土壤水运动机制及其主要补给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采样区3个断面土壤水同位素δ18O值变化范围-10.63‰—-1.17‰,其中7月份的土壤水δ18O均值最小,8、9月份土壤水δ18O均值相对较大。表层(0-60 cm)土壤水同位素富集可能因为蒸发作用,深层土壤水同位素组成变化因降水入渗与前期水分混合作用。不同土地覆盖表层土壤水同位素变化较大,随着深度的增加,同位素变化减少。从水分溯源上,断面一的土壤水同位素组成主要受降水的影响,断面二的土壤水同位素组成主要受赣江和降水的影响,而断面三则主要受鄱阳湖水体和降水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区域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提供参考
全文:土壤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反映了区域降水与前期水分的混合及蒸散发过程。2013年7-9月对鄱阳湖湿地保护区3个断面不同土地覆盖下0-2 m剖面土壤水进行分层采样,以及采集修水和贛江的河水,测定其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土壤水稳定同位素沿土壤剖面的变化规律、土壤水运动机制及其主要补给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采样区3个断面土壤水同位素δ18O值变化范围-10.63‰—-1.17‰,其中7月份的土壤水δ18O均值最小,8、9月份土壤水δ18O均值相对较大。表层(0-60 cm)土壤水同位素富集可能因为蒸发作用,深层土壤水同位素组成变化因降水入渗与前期水分混合作用。不同土地覆盖表层土壤水同位素变化较大,随着深度的增加,同位素变化减少。从水分溯源上,断面一的土壤水同位素组成主要受降水的影响,断面二的土壤水同位素组成主要受赣江和降水的影响,而断面三则主要受鄱阳湖水体和降水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区域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提供参考
鄱阳湖湿地苔草对水位变化的响应
作者: 邓志民 张翔 罗蔚 肖洋 潘国艳 陈龙  来源: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呼吸量  水位  CoupModel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湿地 
描述: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其水位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出现了低水位提前并持续时间延长、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严重问题.本文应用CoupModel生态水文模型,模拟鄱阳湖湿地优势种灰化苔草呼吸量(碳),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与苔草呼吸量(碳)的关系,研究鄱阳湖湿地对水位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90—2011年间9—11月的鄱阳湖湿地优势物种苔草生长期累计呼吸量呈下降趋势,且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后比蓄水前减少了3.5%,减少趋势显著.根据鄱阳湖水位变化的特征,提出了高、中、低3种水位调控方案: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反演了3种水位调控方案下,鄱阳湖湿地9—11月苔草生长期累计呼吸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中水位调控方案可明显恢复三峡水库蓄水后的苔草呼吸量,对湿地生态的保护和恢复具有明显作用.研究结果为制订适宜的鄱阳湖湿地生态水位调控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文: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其水位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出现了低水位提前并持续时间延长、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严重问题.本文应用CoupModel生态水文模型,模拟鄱阳湖湿地优势种灰化苔草呼吸量(碳),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与苔草呼吸量(碳)的关系,研究鄱阳湖湿地对水位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90—2011年间9—11月的鄱阳湖湿地优势物种苔草生长期累计呼吸量呈下降趋势,且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后比蓄水前减少了3.5%,减少趋势显著.根据鄱阳湖水位变化的特征,提出了高、中、低3种水位调控方案: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反演了3种水位调控方案下,鄱阳湖湿地9—11月苔草生长期累计呼吸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中水位调控方案可明显恢复三峡水库蓄水后的苔草呼吸量,对湿地生态的保护和恢复具有明显作用.研究结果为制订适宜的鄱阳湖湿地生态水位调控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鄱阳湖湿地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
作者: 张翔 邓志民 潘国艳 吴绍飞 肖洋 朱才荣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鄱阳湖  土壤水 
描述:土壤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反映了区域降水与前期水分的混合及蒸散发过程。2013年7-9月对鄱阳湖湿地保护区3个断面不同土地覆盖下0-2 m剖面土壤水进行分层采样,以及采集修水和贛江的河水,测定其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土壤水稳定同位素沿土壤剖面的变化规律、土壤水运动机制及其主要补给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采样区3个断面土壤水同位素δ18O值变化范围-10.63‰—-1.17‰,其中7月份的土壤水δ18O均值最小,8、9月份土壤水δ18O均值相对较大。表层(0-60 cm)土壤水同位素富集可能因为蒸发作用,深层土壤水同位素组成变化因降水入渗与前期水分混合作用。不同土地覆盖表层土壤水同位素变化较大,随着深度的增加,同位素变化减少。从水分溯源上,断面一的土壤水同位素组成主要受降水的影响,断面二的土壤水同位素组成主要受赣江和降水的影响,而断面三则主要受鄱阳湖水体和降水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区域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提供参考
全文:土壤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反映了区域降水与前期水分的混合及蒸散发过程。2013年7-9月对鄱阳湖湿地保护区3个断面不同土地覆盖下0-2 m剖面土壤水进行分层采样,以及采集修水和贛江的河水,测定其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土壤水稳定同位素沿土壤剖面的变化规律、土壤水运动机制及其主要补给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采样区3个断面土壤水同位素δ18O值变化范围-10.63‰—-1.17‰,其中7月份的土壤水δ18O均值最小,8、9月份土壤水δ18O均值相对较大。表层(0-60 cm)土壤水同位素富集可能因为蒸发作用,深层土壤水同位素组成变化因降水入渗与前期水分混合作用。不同土地覆盖表层土壤水同位素变化较大,随着深度的增加,同位素变化减少。从水分溯源上,断面一的土壤水同位素组成主要受降水的影响,断面二的土壤水同位素组成主要受赣江和降水的影响,而断面三则主要受鄱阳湖水体和降水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区域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提供参考
鄱阳湖湿地苔草对水位变化的响应
作者: 邓志民 张翔 罗蔚 肖洋 潘国艳 陈龙  来源: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呼吸量  水位  CoupModel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湿地 
描述: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其水位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出现了低水位提前并持续时间延长、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严重问题.本文应用CoupModel生态水文模型,模拟鄱阳湖湿地优势种灰化苔草呼吸量(碳),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与苔草呼吸量(碳)的关系,研究鄱阳湖湿地对水位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90—2011年间9—11月的鄱阳湖湿地优势物种苔草生长期累计呼吸量呈下降趋势,且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后比蓄水前减少了3.5%,减少趋势显著.根据鄱阳湖水位变化的特征,提出了高、中、低3种水位调控方案: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反演了3种水位调控方案下,鄱阳湖湿地9—11月苔草生长期累计呼吸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中水位调控方案可明显恢复三峡水库蓄水后的苔草呼吸量,对湿地生态的保护和恢复具有明显作用.研究结果为制订适宜的鄱阳湖湿地生态水位调控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文: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其水位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出现了低水位提前并持续时间延长、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严重问题.本文应用CoupModel生态水文模型,模拟鄱阳湖湿地优势种灰化苔草呼吸量(碳),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与苔草呼吸量(碳)的关系,研究鄱阳湖湿地对水位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90—2011年间9—11月的鄱阳湖湿地优势物种苔草生长期累计呼吸量呈下降趋势,且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后比蓄水前减少了3.5%,减少趋势显著.根据鄱阳湖水位变化的特征,提出了高、中、低3种水位调控方案: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反演了3种水位调控方案下,鄱阳湖湿地9—11月苔草生长期累计呼吸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中水位调控方案可明显恢复三峡水库蓄水后的苔草呼吸量,对湿地生态的保护和恢复具有明显作用.研究结果为制订适宜的鄱阳湖湿地生态水位调控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鄱阳湖湿地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作者: 赵惠萍 张翔 邓志民 肖洋 潘国艳  来源:水资源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降水量效应  氘盈余  氢氧稳定同位素  大气降水线 
描述:大气降水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对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研究有利于揭示水循环规律、推断水汽来源,进而可深入分析流域水文过程。本文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5月鄱阳湖湿地降水样品,采用MAT253同位素比质谱仪连接Flash EA/HT对该地区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进行测定,分析了其组成特征;并结合研究区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降水中δ18O与氘盈余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大气降水线方程δD=8.99δ18O+11.52的斜率、截距均大于全球及我国大气降水线的平均水平,符合该地区湿润多雨的气候特点。δ18O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现为“降水量效应”,而温度效应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受到一定的抑制。氘盈余值受冬夏季风的影响,呈现出冬高夏低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变化特征相符;影响氘盈余值的主要因素为相对湿度,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全文:大气降水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对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研究有利于揭示水循环规律、推断水汽来源,进而可深入分析流域水文过程。本文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5月鄱阳湖湿地降水样品,采用MAT253同位素比质谱仪连接Flash EA/HT对该地区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进行测定,分析了其组成特征;并结合研究区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降水中δ18O与氘盈余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大气降水线方程δD=8.99δ18O+11.52的斜率、截距均大于全球及我国大气降水线的平均水平,符合该地区湿润多雨的气候特点。δ18O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现为“降水量效应”,而温度效应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受到一定的抑制。氘盈余值受冬夏季风的影响,呈现出冬高夏低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变化特征相符;影响氘盈余值的主要因素为相对湿度,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鄱阳湖湿地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作者: 赵惠萍 张翔 邓志民 肖洋 潘国艳  来源:水资源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降水量效应  氘盈余  氢氧稳定同位素  大气降水线 
描述:大气降水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对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研究有利于揭示水循环规律、推断水汽来源,进而可深入分析流域水文过程。本文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5月鄱阳湖湿地降水样品,采用MAT253同位素比质谱仪连接Flash EA/HT对该地区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进行测定,分析了其组成特征;并结合研究区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降水中δ18O与氘盈余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大气降水线方程δD=8.99δ18O+11.52的斜率、截距均大于全球及我国大气降水线的平均水平,符合该地区湿润多雨的气候特点。δ18O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现为“降水量效应”,而温度效应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受到一定的抑制。氘盈余值受冬夏季风的影响,呈现出冬高夏低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变化特征相符;影响氘盈余值的主要因素为相对湿度,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全文:大气降水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对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研究有利于揭示水循环规律、推断水汽来源,进而可深入分析流域水文过程。本文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5月鄱阳湖湿地降水样品,采用MAT253同位素比质谱仪连接Flash EA/HT对该地区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进行测定,分析了其组成特征;并结合研究区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降水中δ18O与氘盈余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大气降水线方程δD=8.99δ18O+11.52的斜率、截距均大于全球及我国大气降水线的平均水平,符合该地区湿润多雨的气候特点。δ18O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现为“降水量效应”,而温度效应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受到一定的抑制。氘盈余值受冬夏季风的影响,呈现出冬高夏低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变化特征相符;影响氘盈余值的主要因素为相对湿度,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近50年鄱阳湖流域入湖总水量变化与旱涝急转规律分析
作者: 罗蔚 张翔 邓志民 肖洋  来源: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  趋势分析  鄱阳湖  入湖总水量  旱涝急转 
描述:指数分析了鄱阳湖4—7月的旱涝急转规律.研究表明,鄱阳湖年入湖总水量序列无明显趋势变化;小波分析和小波方差分析表明鄱阳湖年入湖总水量存在19年的主周期,且1—3月、4—6月、7—9月和10—12月不同
全文:指数分析了鄱阳湖4—7月的旱涝急转规律.研究表明,鄱阳湖年入湖总水量序列无明显趋势变化;小波分析和小波方差分析表明鄱阳湖年入湖总水量存在19年的主周期,且1—3月、4—6月、7—9月和10—12月不同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