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保护区白琵鹭越冬种群分布
作者: 金杰锋 刘观华 金志芳 吴建东 曾南京 高翔  来源:动物学杂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种群分布  越冬  鄱阳湖  白琵鹭 
描述: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3个冬季的调查显示,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琵鹭(Platalealeucorodia)种群数量在12月或1月达到峰值,3个越冬期最大种群数量分别为4 757只、10
全文: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3个冬季的调查显示,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琵鹭(Platalealeucorodia)种群数量在12月或1月达到峰值,3个越冬期最大种群数量分别为4 757只、10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7-2009年越冬期水鸟数量与分布
作者: 朱奇 刘观华 曾南京 吴建东 金杰锋 詹慧英  来源:湿地科学与管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数量  分布  鄱阳湖  越冬水鸟  保护区 
描述:2007-2009年2个越冬期,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湖泊共记录到水鸟6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4种,Ⅱ级保护鸟类8种,省级保护鸟类30种。2007-2008年和2008-2009年越冬期水鸟的最高数量均在12月出现,分别约为17.8万只和23万只。对2个越冬期水鸟在9个湖泊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湖池、沙湖、蚌湖和大汊湖是水鸟重要的栖息地。
全文:2007-2009年2个越冬期,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湖泊共记录到水鸟6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4种,Ⅱ级保护鸟类8种,省级保护鸟类30种。2007-2008年和2008-2009年越冬期水鸟的最高数量均在12月出现,分别约为17.8万只和23万只。对2个越冬期水鸟在9个湖泊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湖池、沙湖、蚌湖和大汊湖是水鸟重要的栖息地。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鹤、东方白鹳和小天鹅种群数量与分布
作者: 朱奇 刘观华 曾南京 吴建东 金杰锋 詹慧英  来源:湿地科学与管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数量  分布  白鹤  东方白鹳  鄱阳湖国家级保护区  小天鹅 
描述:2007-2009年期间的2个越冬期,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和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种群数量和分布进行了监测与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物种的数量一般都在12月达到最高,而10月由于候鸟刚刚迁来以及翌年3月已有部分候鸟迁离,故这2个月份鸟类数量相对较少。保护区的9个湖泊中,沙湖是白鹤、东方白鹳和小天鹅极重要的栖息地,而大湖池是东方白鹳和小天鹅极重要的栖息地。监测发现蚌湖已成为白鹤和东方白鹳重要的栖息地,建议将该湖划为保护区的核心区以加强白鹤等濒危物种的保护。
全文:2007-2009年期间的2个越冬期,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和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种群数量和分布进行了监测与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物种的数量一般都在12月达到最高,而10月由于候鸟刚刚迁来以及翌年3月已有部分候鸟迁离,故这2个月份鸟类数量相对较少。保护区的9个湖泊中,沙湖是白鹤、东方白鹳和小天鹅极重要的栖息地,而大湖池是东方白鹳和小天鹅极重要的栖息地。监测发现蚌湖已成为白鹤和东方白鹳重要的栖息地,建议将该湖划为保护区的核心区以加强白鹤等濒危物种的保护。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种类统计
作者: 曾南京 刘观华 余定坤 张微微 吴建东 金杰锋  来源:四川动物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名录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 
描述:根据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期的鸟类调查、监测及鸟类环志工作,结合已发表和正式出版的相关资料,对该保护区的鸟类名录进行了重新整理;同时,对一些物种进行了讨论和订正。结果表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到鸟类330种,隶属于17目63科,占我国鸟类总种数的24.07%,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7种,江西省重点保护鸟类80种。
全文:根据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期的鸟类调查、监测及鸟类环志工作,结合已发表和正式出版的相关资料,对该保护区的鸟类名录进行了重新整理;同时,对一些物种进行了讨论和订正。结果表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到鸟类330种,隶属于17目63科,占我国鸟类总种数的24.07%,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7种,江西省重点保护鸟类80种。
鄱阳湖保护区白鹤越冬生态研究
作者: 刘彬生 刘观华 曾南京 吴建东 纪伟涛 罗盛金 刘恺 金杰锋  来源: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越冬  白鹤  鄱阳湖保护区  生态 
描述:,越冬期持续150~1 80d.2003~2004年越冬期白鹤种群的最高数量为3160只,为历史最高记录.相关分析显示,白鹤数量分别与降雨量、蒸发量,气温、湿度以及风速之间存在相关性,表明这些环境因子
全文:,越冬期持续150~1 80d.2003~2004年越冬期白鹤种群的最高数量为3160只,为历史最高记录.相关分析显示,白鹤数量分别与降雨量、蒸发量,气温、湿度以及风速之间存在相关性,表明这些环境因子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尝试
作者: 朱奇 刘观华 曾南京 金杰锋 贾万梅  来源:湿地科学与管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探索与尝试  网络体系  鄱阳湖  自然保护区 
描述: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亚洲最大的水禽越冬地,是白鹤、东方白鹳、鸿雁和小天鹅等珍稀水禽全球最主要的越冬地之一。为保护好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好鄱阳湖珍稀水禽及其栖息地,江西省人民政府先后在鄱阳湖建立了15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2个、省级2个,其余为县级),这15个自然保护区构成了原有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由于县级保护区保护管理功能的缺失,使得原有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需要尝试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新的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由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1个保护管理(监测)站和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站共同组成,同时还包括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联合保护委员会、护鸟员和信息员队伍以及奖励机制。目前,新的网络体系存在新建保护监测站职能不明确和人员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护管理功能的发挥。为更好地发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的作用,加强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的建设十分必要,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全文: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亚洲最大的水禽越冬地,是白鹤、东方白鹳、鸿雁和小天鹅等珍稀水禽全球最主要的越冬地之一。为保护好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好鄱阳湖珍稀水禽及其栖息地,江西省人民政府先后在鄱阳湖建立了15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2个、省级2个,其余为县级),这15个自然保护区构成了原有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由于县级保护区保护管理功能的缺失,使得原有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需要尝试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新的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由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1个保护管理(监测)站和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站共同组成,同时还包括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联合保护委员会、护鸟员和信息员队伍以及奖励机制。目前,新的网络体系存在新建保护监测站职能不明确和人员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护管理功能的发挥。为更好地发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的作用,加强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的建设十分必要,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鄱阳湖秋季洲滩植物种类结构分析
作者: 吴建东 刘观华 金杰峰 尤鑫 詹慧英 贾万梅 曹锐 高云云 罗浩 高翔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量  洲滩植物  变化  鄱阳湖  结构 
描述:鄱阳湖洲滩植物面积在都阳湖占很大比例,在维持鄱阳湖生态系统稳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调查选择鄱阳湖有代表性的蚌湖作为研究对象,对秋季洲滩植物群丛结构、分布范围、生物量等进行了调查,通过与历史调查数据的对比,发现鄱阳湖洲滩植物在过去的45年中,特别是近15年生物量下降趋势明显;曾为鄱阳湖洲滩优势种的芦苇、南荻在洲滩的分布范围严重萎缩,且生物量下降明显。
全文:鄱阳湖洲滩植物面积在都阳湖占很大比例,在维持鄱阳湖生态系统稳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调查选择鄱阳湖有代表性的蚌湖作为研究对象,对秋季洲滩植物群丛结构、分布范围、生物量等进行了调查,通过与历史调查数据的对比,发现鄱阳湖洲滩植物在过去的45年中,特别是近15年生物量下降趋势明显;曾为鄱阳湖洲滩优势种的芦苇、南荻在洲滩的分布范围严重萎缩,且生物量下降明显。
[0图]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2011-2012年监测报告
作者: 朱奇 刘观华 金杰锋  来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书从水文、气象两部分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鄱阳湖流域的环境变化情况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对保护区的植物分布及生长变化情况进行论述;还对保护区内越冬水鸟的种群数量变化发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及对保护区的鱼类、底栖、水生生物等生物资源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保护管理意见。
全文:

本书从水文、气象两部分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鄱阳湖流域的环境变化情况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对保护区的植物分布及生长变化情况进行论述;还对保护区内越冬水鸟的种群数量变化发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及对保护区的鱼类、底栖、水生生物等生物资源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保护管理意见。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食块茎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的关系
作者: 陈冰 崔鹏 刘观华 李凤山 伍旭东 吴建东 曾南京 赵娜 徐海根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位  水鸟  鄱阳湖  种群数量 
描述:以4种食块茎鸟类———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枕鹤(Grus vipio)、鸿雁(Anser cygnoide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为研究对象,分析越冬候鸟种群数量与鄱阳湖保护区内湖泊水位变化的关系.2003 2007年越冬季节,采用直接计数法调查鸟类的种群数量,通过非参数回归分析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4种食块茎鸟类的种群数量最高值分布在不同水位,但峰值水位差异较小,且种群数量与水位关系的总体趋势呈现一致性.随着保护区内湖泊水位的下降,鸟类种群数量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倒V字形趋势.在水位由16.0 m降至14.8 m(吴淞高程)的过程中,鸟类种群数量随着湖泊水位下降逐步增加达到最高峰;在水位由14.8 m降至13.5 m的过程中,鸟类种群数量随着水位下降而减少.当鄱阳湖水位处于14.5~15.5 m之间时,食块茎鸟类的种群数量较高,其种群数量最高点出现在水位14.8 m左右.2003 2005年3个年度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的关系相似,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单峰趋势,峰值水位均位于14.75~14.90 m之间,2006和2007年平均水位升高,鸟类种群数量分布的峰值水位也高于前3年,峰值水位出现在15.25 m附近.由于受到良好保护,大湖池和沙湖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的关系稳定,而梅西湖未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本研究区域中,水位在14.5~15.5 m之间4种食块茎鸟类的种群数量较高,该研究结果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位管控具有指导意义.
全文:以4种食块茎鸟类———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枕鹤(Grus vipio)、鸿雁(Anser cygnoide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为研究对象,分析越冬候鸟种群数量与鄱阳湖保护区内湖泊水位变化的关系.2003 2007年越冬季节,采用直接计数法调查鸟类的种群数量,通过非参数回归分析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4种食块茎鸟类的种群数量最高值分布在不同水位,但峰值水位差异较小,且种群数量与水位关系的总体趋势呈现一致性.随着保护区内湖泊水位的下降,鸟类种群数量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倒V字形趋势.在水位由16.0 m降至14.8 m(吴淞高程)的过程中,鸟类种群数量随着湖泊水位下降逐步增加达到最高峰;在水位由14.8 m降至13.5 m的过程中,鸟类种群数量随着水位下降而减少.当鄱阳湖水位处于14.5~15.5 m之间时,食块茎鸟类的种群数量较高,其种群数量最高点出现在水位14.8 m左右.2003 2005年3个年度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的关系相似,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单峰趋势,峰值水位均位于14.75~14.90 m之间,2006和2007年平均水位升高,鸟类种群数量分布的峰值水位也高于前3年,峰值水位出现在15.25 m附近.由于受到良好保护,大湖池和沙湖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的关系稳定,而梅西湖未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本研究区域中,水位在14.5~15.5 m之间4种食块茎鸟类的种群数量较高,该研究结果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位管控具有指导意义.
[0图]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0年监测报告
作者: 朱奇 刘观华 吴建东  来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书从水文、气象两部分对鄱阳湖保护区及鄱阳湖流域的环境变化情况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对保护区的植物分布及生长变化情况进行论述;还对保护区内越冬水鸟的种群数量变化发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保护管理意见。
全文:本书从水文、气象两部分对鄱阳湖保护区及鄱阳湖流域的环境变化情况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对保护区的植物分布及生长变化情况进行论述;还对保护区内越冬水鸟的种群数量变化发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保护管理意见。
上页 1 2 ... 3 4 5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