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围垦对鄱阳湖洪水位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作者: 窦鸿身 闵骞 史复祥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洪涝灾害  对策  鄱阳湖  围垦 
描述:略述了鄱阳湖围垦的简要历史和现状,分析了近50年来洪水位的演变趋势,指出围垦使鄱阳湖面积和容积缩小,调蓄功能衰退,以致水情不断恶化,洪峰水位逐渐上升,高水位的出现频率明显加大,致灾洪水越来越频繁.在此基础上,将围垦对洪水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了各典型年洪水在不同围垦背景下的围垦效应值
全文:略述了鄱阳湖围垦的简要历史和现状,分析了近50年来洪水位的演变趋势,指出围垦使鄱阳湖面积和容积缩小,调蓄功能衰退,以致水情不断恶化,洪峰水位逐渐上升,高水位的出现频率明显加大,致灾洪水越来越频繁.在此基础上,将围垦对洪水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了各典型年洪水在不同围垦背景下的围垦效应值
鄱阳湖平原粮食主产区农户水稻熟制决策行为分析
作者: 李鹏 肖池伟 封志明 姜鲁光 刘影  来源:地理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驱动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农户调查  水稻熟制  弃耕 
描述:水稻熟制调查问卷资料,分析该区水稻熟制现状及农户熟制决策行为,并利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农户水稻熟制变化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60.4%的受调查农户只选择种双季稻,26.7%的受
全文:水稻熟制调查问卷资料,分析该区水稻熟制现状及农户熟制决策行为,并利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农户水稻熟制变化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60.4%的受调查农户只选择种双季稻,26.7%的受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鄱阳湖水文水动力影响的模拟
作者: 赖格英 王鹏 黄小兰 熊家庆 刘影 曾峰海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水文水动力  数值模拟  水利枢纽工程  EFDC模型 
描述: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调度方案,通过丰平枯典型年份的情景模拟,探讨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运行调度方案对湖泊水文水动力的可能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情景年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低枯水位生态调节期(12月1日至3月底
全文: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调度方案,通过丰平枯典型年份的情景模拟,探讨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运行调度方案对湖泊水文水动力的可能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情景年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低枯水位生态调节期(12月1日至3月底
鄱阳湖控制工程的初步研究
作者: 吴敦银 李荣昉 刘影 熊小英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运行方案  必要性  鄱阳湖  人工控制  效益分析 
描述:阐述了人工控制鄱阳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满足多功能运用的人工控制湖水位节律性波动面的运行方案,分析了人工控制鄱阳湖后可获得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并重点论述了遇1954年型洪水可解决44亿m3的超额分洪量,对长江中下游防洪有巨大贡献.
全文:阐述了人工控制鄱阳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满足多功能运用的人工控制湖水位节律性波动面的运行方案,分析了人工控制鄱阳湖后可获得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并重点论述了遇1954年型洪水可解决44亿m3的超额分洪量,对长江中下游防洪有巨大贡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析
作者: 万婧璐 刘影 傅小徐 范娜  来源: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评价  鄱阳湖区  生态经济区  经济发展 
描述: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人均GDP法及GDP增长强度法对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3种类型区,即经济发达型地区、经济中等型地区及经济落后型地区,并针对3种类型区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主要对策.
全文: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人均GDP法及GDP增长强度法对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3种类型区,即经济发达型地区、经济中等型地区及经济落后型地区,并针对3种类型区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主要对策.
鄱阳湖苔草湿地非淹水期CO2释放特征
作者: 胡启武 幸瑞新 朱丽丽 吴琴 尧波 刘影 胡斌华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Q10  土壤呼吸  鄱阳湖  湿地  生态系统呼吸 
描述:~960.94 mg CO2·m-2·h-1,土壤呼吸占生态系统呼吸的比例为64%(39%~84%);土壤温度是苔草湿地CO2通量的主要控制因子,可以解释呼吸速率80%以上的变异;生态系统呼吸与土壤呼吸
全文:~960.94 mg CO2·m-2·h-1,土壤呼吸占生态系统呼吸的比例为64%(39%~84%);土壤温度是苔草湿地CO2通量的主要控制因子,可以解释呼吸速率80%以上的变异;生态系统呼吸与土壤呼吸
鄱阳湖对长江洪水调蓄功能的分析
作者: 李荣昉 吴敦银 刘影 冯启旭  来源:水文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江  鄱阳湖  调蓄功能  洪水模拟模型 
描述:通过建立洪水模拟模型,分析计算出鄱阳湖调蓄长江洪水的功能有限,分析了将湖区圩垸还湖对长江洪水的调蓄功能,提出了对鄱阳湖实行人工控制、更好地调蓄洪水的建议,将为减轻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做出更大贡献.
全文:通过建立洪水模拟模型,分析计算出鄱阳湖调蓄长江洪水的功能有限,分析了将湖区圩垸还湖对长江洪水的调蓄功能,提出了对鄱阳湖实行人工控制、更好地调蓄洪水的建议,将为减轻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做出更大贡献.
鄱阳湖湖口、外洲、梅港三站水沙变化及趋势分析(1955-2001年)
作者: 郭鹏 陈晓玲 刘影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沙变化  相关检验  趋势分析  鄱阳湖 
描述:对鄱阳湖流域三个主要控制站湖口、外洲和梅港多年(1955-2001年)水沙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滑动平均法,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线性回归检验方法对三个测站的水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鄱阳湖泥沙出湖集中于长江大汛前的2-6月,在长江7-9月大汛期间,会出现长江泥沙倒灌鄱阳湖的情况.湖口站近期(1990-2001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幅都非常大,同上世纪80年代相比,年均径流量增加255.3×108 m3,年均减少沙量0.29×108t;外洲站近期的输沙量明显减少,沙量分别为70年代前、70年代、80年代的49.6%、48.7%和52.3%;梅港站径流量略微增加沙量无明显变化趋势.从入湖径流来看,赣江和信江占52.4%,入湖泥沙量占了76.0%以上.从赣江和信江水沙总体变化趋势来看,赣江径流量变化趋势不明显,而输沙量具有明显减少的趋势;信江径流量增加趋势明显,输沙量基本无明显趋势.鄱阳湖流域水沙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流域水利工程设施的修建极大地影响了流域水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全文:对鄱阳湖流域三个主要控制站湖口、外洲和梅港多年(1955-2001年)水沙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滑动平均法,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线性回归检验方法对三个测站的水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鄱阳湖泥沙出湖集中于长江大汛前的2-6月,在长江7-9月大汛期间,会出现长江泥沙倒灌鄱阳湖的情况.湖口站近期(1990-2001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幅都非常大,同上世纪80年代相比,年均径流量增加255.3×108 m3,年均减少沙量0.29×108t;外洲站近期的输沙量明显减少,沙量分别为70年代前、70年代、80年代的49.6%、48.7%和52.3%;梅港站径流量略微增加沙量无明显变化趋势.从入湖径流来看,赣江和信江占52.4%,入湖泥沙量占了76.0%以上.从赣江和信江水沙总体变化趋势来看,赣江径流量变化趋势不明显,而输沙量具有明显减少的趋势;信江径流量增加趋势明显,输沙量基本无明显趋势.鄱阳湖流域水沙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流域水利工程设施的修建极大地影响了流域水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鄱阳湖2006年枯水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作者: 李世勤 闵骞 谭国良 潘汉明 陈家霖  来源:水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2006年  枯水特征  成因分析 
描述:2006年鄱阳湖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长时间水位异常偏低的枯水位过程,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利用水文学方法,分别计算了长江来水偏少和江西五河来水偏少及三峡水库运行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量.作为判断枯水成因的依据,表明鄱阳湖2006年长时间水位异常偏低,主要是由长江上游夏、秋季来水偏少和江西五河秋季来水偏少造成的,三峡水库9~10月蓄水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全文:2006年鄱阳湖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长时间水位异常偏低的枯水位过程,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利用水文学方法,分别计算了长江来水偏少和江西五河来水偏少及三峡水库运行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量.作为判断枯水成因的依据,表明鄱阳湖2006年长时间水位异常偏低,主要是由长江上游夏、秋季来水偏少和江西五河秋季来水偏少造成的,三峡水库9~10月蓄水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鄱阳湖天然湖面遥感监测及其与水位关系研究
作者: 李鹏 封志明 姜鲁光 刘影 胡久伟 朱建平  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圩堤  湖面空间扩展  代表性水位站  Landsat  鄱阳湖  水体指数法 
描述:以1989—2010年鄱阳湖100期(景)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对比分析了水体指数法和谱间关系法两种主要的水体提取方法,利用水体指数法提取了天然湖体水面面积,揭示了不同水位下鄱阳湖天然湖体水面的空间扩展过程与特征,建立了汛期与非汛期水面-水位关系模型并确定了相应代表性水位站。结果表明:①在鄱阳湖,水体指数法水体提取精度优于谱间关系法;②受地形影响,不同水位条件下鄱阳湖天然水面的空间扩展特征大致呈"菱形"沿湖岸以顺时针方向(即:北→东→南→西→北)推进;③水位为6~15 m时,鄱阳湖天然湖体水面随水位变化呈线性变化,水面变化显著;而在水位介于15~22 m时,天然湖体水面随水位变化则呈对数变化。基于水面-水位关系模型,确定汛期代表性水位站为星子站、都昌站与吴城站;而非汛期代表性水位站为棠荫站。
全文:以1989—2010年鄱阳湖100期(景)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对比分析了水体指数法和谱间关系法两种主要的水体提取方法,利用水体指数法提取了天然湖体水面面积,揭示了不同水位下鄱阳湖天然湖体水面的空间扩展过程与特征,建立了汛期与非汛期水面-水位关系模型并确定了相应代表性水位站。结果表明:①在鄱阳湖,水体指数法水体提取精度优于谱间关系法;②受地形影响,不同水位条件下鄱阳湖天然水面的空间扩展特征大致呈"菱形"沿湖岸以顺时针方向(即:北→东→南→西→北)推进;③水位为6~15 m时,鄱阳湖天然湖体水面随水位变化呈线性变化,水面变化显著;而在水位介于15~22 m时,天然湖体水面随水位变化则呈对数变化。基于水面-水位关系模型,确定汛期代表性水位站为星子站、都昌站与吴城站;而非汛期代表性水位站为棠荫站。
上页 1 2 3 ... 6 7 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