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地区生态足迹与内生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作者: 何宜庆 车婷 王芸  来源: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内生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模型  鄱阳湖地区  生态足迹 
描述:贡献度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以及三大产业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1) 1991-2010年鄱阳湖地区6个城市生态足迹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其中化石能源地、耕地与草地
全文:贡献度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以及三大产业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1) 1991-2010年鄱阳湖地区6个城市生态足迹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其中化石能源地、耕地与草地
鄱阳湖水系草鱼野生及增殖放流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 张燕萍 陈文静 汪登强 段辛斌 徐先栋 王昌来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增殖放流  草鱼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鄱阳湖水系 
描述:选取13个微卫星标记组合,建立了2个四重PCR体系和1个五重PCR体系,对鄱阳湖水系草鱼野生与增殖放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3个多重PCR体系中13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等位基因194
全文:选取13个微卫星标记组合,建立了2个四重PCR体系和1个五重PCR体系,对鄱阳湖水系草鱼野生与增殖放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3个多重PCR体系中13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等位基因194
鄱阳湖航道信息技术应用与思考
作者: 周先志  来源:中国水运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卫星授时  航道管理  江西省  航标灯  鄱阳湖  设备投入  嵌入式应用开发  服务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服务平台 
描述:在少量资金及设备投入的情况下,通过对航道基础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发布,配合相应管理制度、规定及流程,运用3G联网、GPS定位、卫星授时、手机终端嵌入式应用开发等技术,建立鄱阳湖湖区航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航道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使航道更安全有序畅通,提升运输船舶运输效率。
全文:在少量资金及设备投入的情况下,通过对航道基础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发布,配合相应管理制度、规定及流程,运用3G联网、GPS定位、卫星授时、手机终端嵌入式应用开发等技术,建立鄱阳湖湖区航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航道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使航道更安全有序畅通,提升运输船舶运输效率。
鄱阳湖地区湖滩草洲遥感调查与综合利用研究
作者: 赵小敏 袁梦仙 王瑚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卫星遥感  钉螺  鄱阳湖  草洲 
描述:应用卫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得出了鄱阳湖地区草洲面积 1 999年为 776.2km2 ,比 1 991年草洲面积增加 1 2 4km2 ,其中 1 999年潜在有螺草洲面积 63 0 .9km2 。提出了鄱阳湖地区湖区综合利用草洲资源和控制钉螺的具体措施。
全文:应用卫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得出了鄱阳湖地区草洲面积 1 999年为 776.2km2 ,比 1 991年草洲面积增加 1 2 4km2 ,其中 1 999年潜在有螺草洲面积 63 0 .9km2 。提出了鄱阳湖地区湖区综合利用草洲资源和控制钉螺的具体措施。
太空看中国·鄱阳湖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青年科技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气  干旱  江西省  鄱阳湖  南昌市  中国  公里  太空  平方  面积 
描述:,欧洲环境监测卫星(ENVISAT)上的雷达传感器被用来定期监测鄱阳湖,卫星图像已经显示出鄱阳湖水域循环变化状况。一年当中,鄱阳湖丰水期面积是枯水期的3倍。这样的检测有助于加强对鄱阳湖一年中各种变化
全文:,欧洲环境监测卫星(ENVISAT)上的雷达传感器被用来定期监测鄱阳湖,卫星图像已经显示出鄱阳湖水域循环变化状况。一年当中,鄱阳湖丰水期面积是枯水期的3倍。这样的检测有助于加强对鄱阳湖一年中各种变化
鄱阳湖水体淹没模型研究
作者: 黄淑娥 钟茂生  来源: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位预测模型  流域降水  水体淹没模型  鄱阳湖  遥感 
描述:根据丰水季鄱阳湖流域降水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研究,建立鄱阳湖水位变化降水预测模型;并利用近10年卫星遥感对鄱阳湖水域面积的监测及相应时相鄱阳湖水位资料的分析,研究出丰水季鄱阳湖水体淹没模型,解决了洪水
全文:根据丰水季鄱阳湖流域降水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研究,建立鄱阳湖水位变化降水预测模型;并利用近10年卫星遥感对鄱阳湖水域面积的监测及相应时相鄱阳湖水位资料的分析,研究出丰水季鄱阳湖水体淹没模型,解决了洪水
环鄱阳湖地区农业经济空间差异分析: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
作者: 谢花林  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  空间差异  区域农业经济  环鄱阳湖地区 
描述: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区际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可以导致区域在许多特性上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对环鄱阳湖地区43个县(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995-2007年)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1995—2007年环鄱阳湖地区县域农业经济之间的空间差异总体上大致呈现缩小趋势;②环鄱阳湖地区县域农业经济局部空间差异不断缩小,特别是该地区的北部和南部,表现出与周边地区同步发展态势;③自1995年以来环鄱阳湖地区的南部县域对整个区域的极化效应明显大于其扩散效应,其南部和北部地区内部分别形成了与周边地区显著相似的区域。
全文: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区际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可以导致区域在许多特性上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对环鄱阳湖地区43个县(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995-2007年)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1995—2007年环鄱阳湖地区县域农业经济之间的空间差异总体上大致呈现缩小趋势;②环鄱阳湖地区县域农业经济局部空间差异不断缩小,特别是该地区的北部和南部,表现出与周边地区同步发展态势;③自1995年以来环鄱阳湖地区的南部县域对整个区域的极化效应明显大于其扩散效应,其南部和北部地区内部分别形成了与周边地区显著相似的区域。
农户应用新能源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500户调查数据
作者: 孙水鹅 王火根  来源:农业工程技术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户  影响因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新能源 
描述:本文通过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户能源消费现状,深入分析农户应用新能源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影响农户应用新能源的主要因素是户主年龄、文化程度、资源可获得性。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秸秆、木柴等传统能源消费越低,而倾向于太阳能和电力等新能源;农户家庭常住人口越多,农户更倾向于使用新能源;出行工具越发达,新能源的可获性越高,农户越倾向于应用新能源。
全文:本文通过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户能源消费现状,深入分析农户应用新能源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影响农户应用新能源的主要因素是户主年龄、文化程度、资源可获得性。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秸秆、木柴等传统能源消费越低,而倾向于太阳能和电力等新能源;农户家庭常住人口越多,农户更倾向于使用新能源;出行工具越发达,新能源的可获性越高,农户越倾向于应用新能源。
农户应用新能源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500户调查数据
作者: 孙水鹅 王火根  来源:农业工程技术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户  影响因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新能源 
描述:本文通过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户能源消费现状,深入分析农户应用新能源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影响农户应用新能源的主要因素是户主年龄、文化程度、资源可获得性。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秸秆、木柴等传统能源消费越低,而倾向于太阳能和电力等新能源;农户家庭常住人口越多,农户更倾向于使用新能源;出行工具越发达,新能源的可获性越高,农户越倾向于应用新能源。
全文:本文通过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户能源消费现状,深入分析农户应用新能源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影响农户应用新能源的主要因素是户主年龄、文化程度、资源可获得性。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秸秆、木柴等传统能源消费越低,而倾向于太阳能和电力等新能源;农户家庭常住人口越多,农户更倾向于使用新能源;出行工具越发达,新能源的可获性越高,农户越倾向于应用新能源。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实证分析: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2县市数据
作者: 蒋金法 李杰玲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循环经济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静态评价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区内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关乎江西绿色崛起的成败。从循环经济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入手,可对该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县际比较静态评价。分析表明,12个样本县(市)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循环经济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呈较强正相关性;各县(市)发展所处实际阶段是形成上述差异的主因;未来应继续深入贯彻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分类指导各县(市)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区内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关乎江西绿色崛起的成败。从循环经济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入手,可对该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县际比较静态评价。分析表明,12个样本县(市)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循环经济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呈较强正相关性;各县(市)发展所处实际阶段是形成上述差异的主因;未来应继续深入贯彻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分类指导各县(市)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上页 1 2 3 ... 10 11 12 ... 52 53 54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