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地区土地覆盖空间分布格局与景观特征分析
作者: 冉盈盈 王卷乐 张永杰 李玉洁 周玉洁  来源: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景观分析  土地覆盖  分布格局  鄱阳湖地区 
描述:地区土地覆盖数据,经遥感解译分析获取了鄱阳湖地区2010年土地覆盖现状数据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图。研究表明:(1)采用2010年的环境星影像结合2005年土地覆盖数据,人工目视解译得到的2010年土地覆盖
全文:地区土地覆盖数据,经遥感解译分析获取了鄱阳湖地区2010年土地覆盖现状数据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图。研究表明:(1)采用2010年的环境星影像结合2005年土地覆盖数据,人工目视解译得到的2010年土地覆盖
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
作者: 马逸麟 郄海满 彭晓玫 江俊杰 谢长瑜  来源:岩矿测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碳密度  土壤有机碳  碳储量  鄱阳湖  分布特征 
描述: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储量研究在碳循环和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土壤碳数据,计算了研究区表层、中层、深层土壤的全碳储量和有机碳储量,分析其有机碳储量和有机碳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碳储量是以有机碳储量为主;表层土壤(0~0.2 m)的有机碳密度为3512 t/km2,有机碳储量为1.38亿吨;中层土壤(0~1.0 m)的有机碳密度为11156 t/km2,有机碳储量为4.39亿吨;深层土壤(0~1.8 m)的有机碳密度为15617 t/km2,有机碳储量为6.14亿吨。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区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高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内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10.86%,中层及深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平均水平接近,显示研究区土壤的有机碳储量巨大。进一步分析研究区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地貌单元、不同行政单元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及有机碳储量,系统查明了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和分配特征。研究认为,区域内各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具有同一性特征,与所处区域的成土地质背景和植被覆盖率密切相关。土壤有机碳密度高值区均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区,包括江西丰城市北部、高安市南部、乐平市周边地区等古生代炭质岩和煤系地层区,其中乐平市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最高;低值区均分布在湖区和水系河谷地区。该成果可为江西省的碳循环和碳排放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全文: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储量研究在碳循环和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土壤碳数据,计算了研究区表层、中层、深层土壤的全碳储量和有机碳储量,分析其有机碳储量和有机碳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碳储量是以有机碳储量为主;表层土壤(0~0.2 m)的有机碳密度为3512 t/km2,有机碳储量为1.38亿吨;中层土壤(0~1.0 m)的有机碳密度为11156 t/km2,有机碳储量为4.39亿吨;深层土壤(0~1.8 m)的有机碳密度为15617 t/km2,有机碳储量为6.14亿吨。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区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高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内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10.86%,中层及深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平均水平接近,显示研究区土壤的有机碳储量巨大。进一步分析研究区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地貌单元、不同行政单元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及有机碳储量,系统查明了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和分配特征。研究认为,区域内各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具有同一性特征,与所处区域的成土地质背景和植被覆盖率密切相关。土壤有机碳密度高值区均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区,包括江西丰城市北部、高安市南部、乐平市周边地区等古生代炭质岩和煤系地层区,其中乐平市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最高;低值区均分布在湖区和水系河谷地区。该成果可为江西省的碳循环和碳排放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湖泊生态系统对过去1000年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系统动力学模拟为例
作者: 于革 廖梦娜 李永飞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反馈  过去1000年  生态系统响应  湖泊模型  鄱阳湖  极端干旱 
描述: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生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敏感而脆弱。鄱阳湖是我国最大面积的淡水湖泊,近年来湖泊水位下降、湖床干涸频发,发生了一系列水生态灾害事件以及生态系统的退化,但气候变化对湖泊生态灾害发生和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和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文基于Lotka-Volterra动力模型的原理和结构,首先构建湖泊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藻)与高等水生植物(草)的竞争模式,其次构建初级生产者草、藻与顶级猎食者鱼的捕食模式,最后利用气候-湖泊水量与生态因子的物质传递原理,构成气候与生态的动力方程组,设置现代和历史不同时期的试验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鄱阳湖藻、草、鱼生物群落在各自的环境容纳量、增长率和相互依存/抑制关系下,年内和年际生物量变化构成了稳定和准循环系统(试验Ⅰ)。在湖泊水量与生态因子相互作用中,水量生态效应可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试验Ⅱ)。应用到过去1000年湖泊生态系统中,模拟发现在气候-水量变化的边界条件下,湖泊生物量增加和减退的速度不对称(试验Ⅲ)。水量的反馈可使增加阶段的生物量速度减缓、使衰减阶段的速度加速,从而量化了气候水量变化在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效应。设置小冰期气候的试验Ⅳ模拟表明,在流域降水减少19%、湖泊面积减少33%和湖泊水量减少7%的状况下,湖泊生态系统在600~700个月内振荡并衰退。当这个极端气候持续600个月以上,水生群落系统全面崩溃。小冰期中鄱阳湖的沙生和旱生植被替代水生和湿生植被的沉积孢粉证据验证了这个模拟,表明在极端干旱条件下,边界条件变化显著超过了生态系统的应对能力,湖泊生态系统在长期震荡后崩溃。
全文: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生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敏感而脆弱。鄱阳湖是我国最大面积的淡水湖泊,近年来湖泊水位下降、湖床干涸频发,发生了一系列水生态灾害事件以及生态系统的退化,但气候变化对湖泊生态灾害发生和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和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文基于Lotka-Volterra动力模型的原理和结构,首先构建湖泊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藻)与高等水生植物(草)的竞争模式,其次构建初级生产者草、藻与顶级猎食者鱼的捕食模式,最后利用气候-湖泊水量与生态因子的物质传递原理,构成气候与生态的动力方程组,设置现代和历史不同时期的试验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鄱阳湖藻、草、鱼生物群落在各自的环境容纳量、增长率和相互依存/抑制关系下,年内和年际生物量变化构成了稳定和准循环系统(试验Ⅰ)。在湖泊水量与生态因子相互作用中,水量生态效应可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试验Ⅱ)。应用到过去1000年湖泊生态系统中,模拟发现在气候-水量变化的边界条件下,湖泊生物量增加和减退的速度不对称(试验Ⅲ)。水量的反馈可使增加阶段的生物量速度减缓、使衰减阶段的速度加速,从而量化了气候水量变化在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效应。设置小冰期气候的试验Ⅳ模拟表明,在流域降水减少19%、湖泊面积减少33%和湖泊水量减少7%的状况下,湖泊生态系统在600~700个月内振荡并衰退。当这个极端气候持续600个月以上,水生群落系统全面崩溃。小冰期中鄱阳湖的沙生和旱生植被替代水生和湿生植被的沉积孢粉证据验证了这个模拟,表明在极端干旱条件下,边界条件变化显著超过了生态系统的应对能力,湖泊生态系统在长期震荡后崩溃。
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认识和思考
作者: 胡四一  来源:水利水电技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认识  建议  思考 
描述:,就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谈谈粗浅认识和个人思考。1对鄱阳湖枯水期水情和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初步认识通过实地考察,对枯水期鄱阳湖的水情变化和湖面形态有了直观感受和清晰把握,对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方向
全文:,就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谈谈粗浅认识和个人思考。1对鄱阳湖枯水期水情和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初步认识通过实地考察,对枯水期鄱阳湖的水情变化和湖面形态有了直观感受和清晰把握,对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方向
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保驾护航
作者: 王殿军  来源:审计与理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转变观念  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  鄱阳湖  审计资源  长远发展  免疫系统  积极探索  生态经济区建设  大战略 
描述: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引领江西长远发展的大战略,是惠及全省、造福子孙的大工程,是实现我省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大机遇,也是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致力科学发展的积极探索。自觉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举全省审计之力,提供审计保障服务是审计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全省审计机关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转变观念,增强审计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保驾护航的意识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明确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这对江西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当前我省经济社会的头等大事。审计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作为政府组成部门之一,审计机关肩负着重要的审计职责,必须坚定地履行自己的特殊使命。 首先,不能只从审计的立场看待问题,不能从片面、单一的角度思考问题,必须深刻领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发展定位,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大局出发,从维护经济社会安全有序运行出发、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出发,主动转变观念、调整审计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主动适应新形势、履行新使命、推动新举措,只要是有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事情,审计要大力支持;只要是阻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事情,审计要坚决制止;不能被过时的条条框框所束缚,不能畏首畏尾、等待观望,不能仅仅从审计角度分析和考虑问题,而要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高度出发,充分考虑到历史的、现实的、客观的各种因素,用全面的、宏观的、发展的眼光来做好审计工作。
全文: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引领江西长远发展的大战略,是惠及全省、造福子孙的大工程,是实现我省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大机遇,也是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致力科学发展的积极探索。自觉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举全省审计之力,提供审计保障服务是审计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全省审计机关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转变观念,增强审计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保驾护航的意识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明确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这对江西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当前我省经济社会的头等大事。审计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作为政府组成部门之一,审计机关肩负着重要的审计职责,必须坚定地履行自己的特殊使命。 首先,不能只从审计的立场看待问题,不能从片面、单一的角度思考问题,必须深刻领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发展定位,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大局出发,从维护经济社会安全有序运行出发、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出发,主动转变观念、调整审计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主动适应新形势、履行新使命、推动新举措,只要是有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事情,审计要大力支持;只要是阻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事情,审计要坚决制止;不能被过时的条条框框所束缚,不能畏首畏尾、等待观望,不能仅仅从审计角度分析和考虑问题,而要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高度出发,充分考虑到历史的、现实的、客观的各种因素,用全面的、宏观的、发展的眼光来做好审计工作。
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与利益相关者受偿意愿及经济补偿研究:以鄱阳湖生态脆弱区为例
作者: 李芬 甄霖 黄河清 韩鹏 刘雪林 姜鲁光 魏云洁  来源:资源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区  利益相关者  生态脆弱区  生态补偿  土地利用功能  受偿意愿 
描述:土地利用变化可引致区域生态过程的改变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以1997年~2007年鄱阳湖区居民的经济收入结构和三产结构的变化为依据,对鄱阳湖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受偿意愿与经济补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围绕生态环境保育政策的实施,对1997年~2000年,2000年~2005年两个不同阶段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改变对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功能产生影响,而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不仅从宏观上影响鄱阳湖区的产业结构,而且从微观上影响鄱阳湖区农民的经济收入结构和数量,从而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性。研究证实了生态补偿是鄱阳湖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后农民经济可持续性保障的重要政策选择。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首先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界定出核心利益相关者、次核心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其次,分析"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后农户的受偿意愿以及地方政府的生态补偿分担率,选取鄱阳湖区其中3个县作为典型区域,调查农户对土地利用变化后经济损失的受偿意愿,结果显示每户农民的受偿意愿在(13762~15525)元/hm2之间,整个鄱阳湖区域农民受偿意愿在(57.0~64.5)×108元之间;3个行政区(南昌、九江和上饶)的生态补偿分担率依次为73.0%、17.3%、9.7%。此项研究对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一定意义,同时可为同类型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全文:土地利用变化可引致区域生态过程的改变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以1997年~2007年鄱阳湖区居民的经济收入结构和三产结构的变化为依据,对鄱阳湖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受偿意愿与经济补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围绕生态环境保育政策的实施,对1997年~2000年,2000年~2005年两个不同阶段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改变对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功能产生影响,而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不仅从宏观上影响鄱阳湖区的产业结构,而且从微观上影响鄱阳湖区农民的经济收入结构和数量,从而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性。研究证实了生态补偿是鄱阳湖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后农民经济可持续性保障的重要政策选择。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首先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界定出核心利益相关者、次核心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其次,分析"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后农户的受偿意愿以及地方政府的生态补偿分担率,选取鄱阳湖区其中3个县作为典型区域,调查农户对土地利用变化后经济损失的受偿意愿,结果显示每户农民的受偿意愿在(13762~15525)元/hm2之间,整个鄱阳湖区域农民受偿意愿在(57.0~64.5)×108元之间;3个行政区(南昌、九江和上饶)的生态补偿分担率依次为73.0%、17.3%、9.7%。此项研究对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一定意义,同时可为同类型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一种应用遥感技术快速确定鄱阳湖区有螺洲滩的方法
作者: 郭家钢 陈红根 林丹丹 胡广汉 吴晓华 李东 刘红云 郑江 陈名刚  来源: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钉螺  遥感  血吸虫病 
描述:目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GIS/RS)快速确定鄱阳湖区钉螺孳生地带及血吸虫病高危区域. 方法选择鄱阳湖区内3个洲岛型血吸病重度流行村周围的洲滩地图进行数字化,在数字化地图的基础上分别对两张Landsat 5 (洪水期和沽水期)TM卫星遥感片进行校正,并提取出冬陆夏水洲滩部分,运用ERDAS IMAGINE软件对此洲滩进行计算机非监督分类(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校正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和穗帽湿度变换指数(Tasseled Cap, TC)模型计算;用传统方法进行螺情调查,卫星定位仪(GPS)记录有钉螺点的经纬度,同时选择部分堤内的农田和水溏(无螺区)作为对照点. 结果用计算机非监督分类共分为10类,根据现场调查的钉螺分布图,有螺点主要分布在计算机非监督分类的6、7和8类中,进一步模型分析表明,有螺点主要分布在校正植被指数NDVI>115和穗帽湿度变换指数TC在-10到3之间,而堤内农田和水溏等对照点中的值则主要分布此数值以外. 结论鄱阳湖区钉螺分布和孳生与洲滩湖草的生长状况与及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项研究提示,运用计算机非监督分类法可大致确定6、7和8类为有螺植被环境,然后通过校正植被指数(NDVI>110)确定植被优质区为钉螺的孳生环境,最后通过穗帽湿度变换指数(TC=-10~3)确定钉螺最佳孳生地,其准确率达95%以上.该方法简单易行,是湖区快速确定钉螺孳生地以及血吸虫病高危区的有效方法之一.
全文:目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GIS/RS)快速确定鄱阳湖区钉螺孳生地带及血吸虫病高危区域. 方法选择鄱阳湖区内3个洲岛型血吸病重度流行村周围的洲滩地图进行数字化,在数字化地图的基础上分别对两张Landsat 5 (洪水期和沽水期)TM卫星遥感片进行校正,并提取出冬陆夏水洲滩部分,运用ERDAS IMAGINE软件对此洲滩进行计算机非监督分类(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校正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和穗帽湿度变换指数(Tasseled Cap, TC)模型计算;用传统方法进行螺情调查,卫星定位仪(GPS)记录有钉螺点的经纬度,同时选择部分堤内的农田和水溏(无螺区)作为对照点. 结果用计算机非监督分类共分为10类,根据现场调查的钉螺分布图,有螺点主要分布在计算机非监督分类的6、7和8类中,进一步模型分析表明,有螺点主要分布在校正植被指数NDVI>115和穗帽湿度变换指数TC在-10到3之间,而堤内农田和水溏等对照点中的值则主要分布此数值以外. 结论鄱阳湖区钉螺分布和孳生与洲滩湖草的生长状况与及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项研究提示,运用计算机非监督分类法可大致确定6、7和8类为有螺植被环境,然后通过校正植被指数(NDVI>110)确定植被优质区为钉螺的孳生环境,最后通过穗帽湿度变换指数(TC=-10~3)确定钉螺最佳孳生地,其准确率达95%以上.该方法简单易行,是湖区快速确定钉螺孳生地以及血吸虫病高危区的有效方法之一.
基于SWOT方法的鄱阳湖生态经漭发展研究
作者:暂无 来源:商业经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基于SWOT方法的 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研究 苏海涛 , 曾 辉 , 郭海清 (南昌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31) [摘 要] 鄱阳湖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经济系统,它对鄱阳湖区的经济发展及我国的生态平衡、气候调节、经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SWTO方法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进行分析,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相应对策: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大力推进低碳技术产业,依托自身优势,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交通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以旅游服务、商贸物流、金融保险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建设生态城镇、绿色社区和生态型村庄,使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建设生态环境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 SWOT;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99.23    [文献标识码] B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江西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问题,不少学者研究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战略、用SWOT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如何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现状概述 规划中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鄱阳湖为中心,涉及到南昌、九江、新余、鹰潭、景德镇和抚州6个设区市市区和25个县(市)。全区面积为5.12万平方千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0.68%;2007年末,人口为1979.4万人,占江西省总人口的45.31%,是江西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地区生产总值3210亿元,占全省的58.36%,属于江西较发达地区;同时集中了全省75.7%的大专院校和73.2%的科研院所,是江西省高新技术密集地区。 从生态农业的发展来看,2006年全区农业增加值为271.42亿元,占全省的34.53%;粮食总产量为757.99万吨,占全省的39.97%,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全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近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走以工带农、以工促农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以实施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初步形成了大米、生猪、水产、水禽、茶叶、毛竹、中药材、商品蔬菜等十个主导产业。到2008年10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出口食用农产品8306批共2.5284亿美元,分别增长17%和30%。 从生态工业的发展来看,2006年,全区工业增加值为1268.32亿元,占全省比重高达54.65%。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的发展主要是以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的,诸如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一批初具规模的开发区和特色园区。至2007年底,全区内的全省重点园区有17个,占全省的51.54%;园区主营业务收入1849.2亿元,占全省重点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的68.85%;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园区有7家,占全省的70%。全区几乎集中了江西省工业的全部精华,其中汽车、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医药、纺织工业的骨干企业以及这些行业产品产量的70%-95%都集中在这一地区。 从生态服务业的发展来看,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为890.84亿元,占全省的56.97%;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全省经济活动最频繁的区域,拥有完善的为工农业提供优质全面服务的体系,包括从基本的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和批发零售到高级的金融、信息管理咨询和专业教育培训等各项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且东邻发展势头强劲的长三角、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西接长江中上游地区,区位优势明显。2007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总收入约为300亿元,占江西全省旅游总收入的66.8%。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 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东邻发展势头强劲的长三角、闽东南沿海区,西接长江中上游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临长江黄金水道;由昌九高速、九景高速等组成的环鄱阳湖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区域内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水路为主干线的现代交通网络。 各类资源非常丰富。区域内发现矿产资源超过100种,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土地资源占全省比重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面积4.522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7.1%;水资源十分充足,该地区水资源地表总量1459.93亿立方米,高于全国和长江流域平均水平;生物品种繁多,工业原料植物资源丰富;科教资源占全省比重大,是全省科技、人才和高中等教育的重要基地。 (二)劣势 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由此带来的“工业三废”的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垃圾等不断增加,对鄱阳湖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工业园区规模偏小,不仅分散了土地、资金,加大了管理难度,也降低了其应有的集聚和规模效应,部分工业园区只注重近期开发,忽视远期投资,只注重企业数量,忽视产业链接,致使企业大同小异,同一产业分散在各个园区,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业发展产业链,工业园区内产业层次较低,不少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综合利用效率较低,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现代物流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物流业的发展还不够充分,现代物流网络还没有向多层次、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省外投资还不够,招商能力还有待加强;生态产品品种较为单一,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较为落后,产品竞争力不足。 (三)机遇 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企业面临着与国际的接轨,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和生态效益,走生态经济发展的道路;江西省委、省政府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性社会,给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社会经济基础和工业产业结构好,发展后劲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率先进入人均年收入1000美元的区域,该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优于全省水平,各项社会经济指标占全省很大比重;江西六大支柱产业都集中在这一区域。 (四)挑战 生态环境将受到污染加重的风险,鄱阳湖作为江西省污染面源的最终接受体,面临着水质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加快、生物多样性锐减和生态功能下降的风险。体制不完善,在一些工业园区的建设中,政府往往干预过多;规则不健全,规则建立的范围较为广阔,包括各种环境保护法规、政策、标准以及各种行为准则等;技术障碍和管理水平落后。生态经济的发展是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技术的要求较高,江西在这一方面要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和风险,这对管理水平也是一大挑战。 三、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保护“一湖清水”为目标,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大力推进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节约,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优势。 第二,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通过利用科技创新,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在进一步整合各类工业园区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使工业园区成为产业聚集、链条完整,形成多层次、多元化较为完整的工业集群。 第三,大力推进低碳技术产业,如光伏材料、半导体照明、清洁汽车及动力电池、风能核能、现代农业和绿色有机食品等低碳新工业;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及LED等新型电光源;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能源结构完善的目的。 第四,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交通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以旅游服务、商贸物流、金融保险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要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化提升旅游品牌,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依托现有的交通网络,加快南昌中部物流枢纽,拓展延伸物流平台;加快投融资体制创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第五,建设生态城镇、绿色社区和生态型村庄。创建生态城镇,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绿色社区,打造生态家园,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社区居民的生态意识;建设生态型村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加大生态文明宣传,积极开展生态文化的科学研究
全文:基于SWOT方法的 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研究 苏海涛 , 曾 辉 , 郭海清 (南昌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31) [摘 要] 鄱阳湖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经济系统,它对鄱阳湖区的经济发展及我国的生态平衡、气候调节、经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SWTO方法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进行分析,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相应对策: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大力推进低碳技术产业,依托自身优势,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交通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以旅游服务、商贸物流、金融保险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建设生态城镇、绿色社区和生态型村庄,使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建设生态环境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 SWOT;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99.23    [文献标识码] B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江西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问题,不少学者研究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战略、用SWOT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如何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现状概述 规划中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鄱阳湖为中心,涉及到南昌、九江、新余、鹰潭、景德镇和抚州6个设区市市区和25个县(市)。全区面积为5.12万平方千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0.68%;2007年末,人口为1979.4万人,占江西省总人口的45.31%,是江西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地区生产总值3210亿元,占全省的58.36%,属于江西较发达地区;同时集中了全省75.7%的大专院校和73.2%的科研院所,是江西省高新技术密集地区。 从生态农业的发展来看,2006年全区农业增加值为271.42亿元,占全省的34.53%;粮食总产量为757.99万吨,占全省的39.97%,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全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近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走以工带农、以工促农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以实施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初步形成了大米、生猪、水产、水禽、茶叶、毛竹、中药材、商品蔬菜等十个主导产业。到2008年10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出口食用农产品8306批共2.5284亿美元,分别增长17%和30%。 从生态工业的发展来看,2006年,全区工业增加值为1268.32亿元,占全省比重高达54.65%。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的发展主要是以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的,诸如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一批初具规模的开发区和特色园区。至2007年底,全区内的全省重点园区有17个,占全省的51.54%;园区主营业务收入1849.2亿元,占全省重点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的68.85%;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园区有7家,占全省的70%。全区几乎集中了江西省工业的全部精华,其中汽车、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医药、纺织工业的骨干企业以及这些行业产品产量的70%-95%都集中在这一地区。 从生态服务业的发展来看,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为890.84亿元,占全省的56.97%;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全省经济活动最频繁的区域,拥有完善的为工农业提供优质全面服务的体系,包括从基本的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和批发零售到高级的金融、信息管理咨询和专业教育培训等各项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且东邻发展势头强劲的长三角、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西接长江中上游地区,区位优势明显。2007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总收入约为300亿元,占江西全省旅游总收入的66.8%。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 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东邻发展势头强劲的长三角、闽东南沿海区,西接长江中上游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临长江黄金水道;由昌九高速、九景高速等组成的环鄱阳湖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区域内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水路为主干线的现代交通网络。 各类资源非常丰富。区域内发现矿产资源超过100种,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土地资源占全省比重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面积4.522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7.1%;水资源十分充足,该地区水资源地表总量1459.93亿立方米,高于全国和长江流域平均水平;生物品种繁多,工业原料植物资源丰富;科教资源占全省比重大,是全省科技、人才和高中等教育的重要基地。 (二)劣势 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由此带来的“工业三废”的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垃圾等不断增加,对鄱阳湖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工业园区规模偏小,不仅分散了土地、资金,加大了管理难度,也降低了其应有的集聚和规模效应,部分工业园区只注重近期开发,忽视远期投资,只注重企业数量,忽视产业链接,致使企业大同小异,同一产业分散在各个园区,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业发展产业链,工业园区内产业层次较低,不少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综合利用效率较低,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现代物流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物流业的发展还不够充分,现代物流网络还没有向多层次、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省外投资还不够,招商能力还有待加强;生态产品品种较为单一,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较为落后,产品竞争力不足。 (三)机遇 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企业面临着与国际的接轨,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和生态效益,走生态经济发展的道路;江西省委、省政府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性社会,给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社会经济基础和工业产业结构好,发展后劲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率先进入人均年收入1000美元的区域,该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优于全省水平,各项社会经济指标占全省很大比重;江西六大支柱产业都集中在这一区域。 (四)挑战 生态环境将受到污染加重的风险,鄱阳湖作为江西省污染面源的最终接受体,面临着水质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加快、生物多样性锐减和生态功能下降的风险。体制不完善,在一些工业园区的建设中,政府往往干预过多;规则不健全,规则建立的范围较为广阔,包括各种环境保护法规、政策、标准以及各种行为准则等;技术障碍和管理水平落后。生态经济的发展是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技术的要求较高,江西在这一方面要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和风险,这对管理水平也是一大挑战。 三、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保护“一湖清水”为目标,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大力推进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节约,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优势。 第二,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通过利用科技创新,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在进一步整合各类工业园区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使工业园区成为产业聚集、链条完整,形成多层次、多元化较为完整的工业集群。 第三,大力推进低碳技术产业,如光伏材料、半导体照明、清洁汽车及动力电池、风能核能、现代农业和绿色有机食品等低碳新工业;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及LED等新型电光源;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能源结构完善的目的。 第四,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交通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以旅游服务、商贸物流、金融保险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要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化提升旅游品牌,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依托现有的交通网络,加快南昌中部物流枢纽,拓展延伸物流平台;加快投融资体制创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第五,建设生态城镇、绿色社区和生态型村庄。创建生态城镇,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绿色社区,打造生态家园,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社区居民的生态意识;建设生态型村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加大生态文明宣传,积极开展生态文化的科学研究
万载县民政局举办即开型赈灾福利彩票销售活动·兴国县构建村级水利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永新多项举措做好污染减排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新干严把“四关”确保扶贫项目实施(等6则)
作者:暂无 来源:老区建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人民政府同意,万载县民政局于10月1日起在县城沿河西路(烈士纪念馆)举办即开型赈灾福利彩票销售活动。本次活动发行计划规模500万元,面值二元,其中一级5名,奖金数额为现金25万元。为确保赈灾福利彩票发行
全文:人民政府同意,万载县民政局于10月1日起在县城沿河西路(烈士纪念馆)举办即开型赈灾福利彩票销售活动。本次活动发行计划规模500万元,面值二元,其中一级5名,奖金数额为现金25万元。为确保赈灾福利彩票发行
鄱阳湖丰、枯水期悬浮体浓度及其粒径分布特征
作者: 张琍 陈晓玲 黄珏 冯炼 张媛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影响因素  悬浮体浓度  悬浮体粒径  空间分布 
描述:通过2008年、2009年10月(枯水期)和2011年7月(丰水期)的3次全湖调查,结合鄱阳湖水体采样调查与MODIS同步卫星影像反演悬浮体浓度数据,同时利用LISST-100对鄱阳湖悬浮体粒径进行现场观测,研究了鄱阳湖悬浮体浓度及悬浮体粒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鄱阳湖表层悬浮体浓度表现为北部、中部高,南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垂向分布上看,一般情况下,表层<中层<底层;而在风生流及采砂活动影响下的湖区中部和南部部分区域,垂直浓度分布规律不明显.全湖平均悬浮体浓度枯水期大于丰水期,且枯水期全湖悬浮体浓度空间差异较丰水期更小.悬浮体粒度组成主要以粉砂为主,其中细粉砂所占比例最高;全湖悬浮体粒径主要分布在8μm~90μm之间,丰、枯水期分布规律较为一致,枯水期的平均悬浮体中值粒径较丰水期更细.悬浮体中值粒径表现为南粗北细的空间分布特征.从粒径频率谱形态分布上看,主要呈现双峰、三峰的粒径分布形态,北部湖区悬浮体粒径谱形态时空分布基本一致;而南部大湖区,丰、枯水期粒径谱分布有较大差异.鄱阳湖悬浮体浓度及粒度分布特征主要是受到水动力、底质及冲淤状态、生物絮凝及人为采砂活动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
全文:通过2008年、2009年10月(枯水期)和2011年7月(丰水期)的3次全湖调查,结合鄱阳湖水体采样调查与MODIS同步卫星影像反演悬浮体浓度数据,同时利用LISST-100对鄱阳湖悬浮体粒径进行现场观测,研究了鄱阳湖悬浮体浓度及悬浮体粒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鄱阳湖表层悬浮体浓度表现为北部、中部高,南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垂向分布上看,一般情况下,表层<中层<底层;而在风生流及采砂活动影响下的湖区中部和南部部分区域,垂直浓度分布规律不明显.全湖平均悬浮体浓度枯水期大于丰水期,且枯水期全湖悬浮体浓度空间差异较丰水期更小.悬浮体粒度组成主要以粉砂为主,其中细粉砂所占比例最高;全湖悬浮体粒径主要分布在8μm~90μm之间,丰、枯水期分布规律较为一致,枯水期的平均悬浮体中值粒径较丰水期更细.悬浮体中值粒径表现为南粗北细的空间分布特征.从粒径频率谱形态分布上看,主要呈现双峰、三峰的粒径分布形态,北部湖区悬浮体粒径谱形态时空分布基本一致;而南部大湖区,丰、枯水期粒径谱分布有较大差异.鄱阳湖悬浮体浓度及粒度分布特征主要是受到水动力、底质及冲淤状态、生物絮凝及人为采砂活动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