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农村信息化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思考及研究
作者: 邱祥阳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经济区规划  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  农村信息化  信息服务体系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文明 
描述:生态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离不开农村信息化建设,因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发展生态经济,要以消耗最小的资源,将生态资源变成有效经济价值,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农村信息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平台,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农村信息化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中必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全文:生态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离不开农村信息化建设,因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发展生态经济,要以消耗最小的资源,将生态资源变成有效经济价值,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农村信息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平台,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农村信息化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中必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类型划分及其产业政策探讨
作者: 李松志  来源:经济地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县域经济  产业政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类型 
描述:县域经济是江西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基石,对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采用2007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域的统计数据,选取3类11个反映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根据聚类分析的原理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域划分为5个县域经济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县域提出了不同产业政策建议,这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提供分类指导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全文:县域经济是江西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基石,对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采用2007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域的统计数据,选取3类11个反映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根据聚类分析的原理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域划分为5个县域经济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县域提出了不同产业政策建议,这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提供分类指导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南昌古城湖泊生态经济发展史对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启示
作者: 余万霰  来源:鄱阳湖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商业旅游圈  城市湖泊生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南昌 
描述:2000年前古南昌城墙将位于抚河与赣江汇流处的四个湖泊围住城内水面占1/2以上人们聚居湖边屋前是街道屋后是码头形成了世界鲜见的湖泊商业逐步演变为商业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中心区域但四湖并未被污染
全文:2000年前古南昌城墙将位于抚河与赣江汇流处的四个湖泊围住城内水面占1/2以上人们聚居湖边屋前是街道屋后是码头形成了世界鲜见的湖泊商业逐步演变为商业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中心区域但四湖并未被污染
熵权灰色关联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 邱佳韵  来源: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熵权灰色关联  产业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通过选取相关指标,采用熵权灰色关联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六市的三大产业分别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南昌、九江的三大产业发展比较均衡,整体水平处于江西的第一层次;景德镇、鹰潭、抚州、新余四市除了抚州在第一产业得分最高之外,其他得分都比较接近,与南昌、九江存在较大的差距。应积极提升南昌、九江的核心竞争力,发挥其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快速发展;同时,景德镇、鹰潭、抚州、新余四市应依托现有的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全文:通过选取相关指标,采用熵权灰色关联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六市的三大产业分别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南昌、九江的三大产业发展比较均衡,整体水平处于江西的第一层次;景德镇、鹰潭、抚州、新余四市除了抚州在第一产业得分最高之外,其他得分都比较接近,与南昌、九江存在较大的差距。应积极提升南昌、九江的核心竞争力,发挥其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快速发展;同时,景德镇、鹰潭、抚州、新余四市应依托现有的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
作者: 马逸麟 郄海满 彭晓玫 江俊杰 谢长瑜  来源:岩矿测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碳密度  土壤有机碳  碳储量  鄱阳湖  分布特征 
描述: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储量研究在碳循环和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土壤碳数据,计算了研究区表层、中层、深层土壤的全碳储量和有机碳储量,分析其有机碳储量和有机碳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碳储量是以有机碳储量为主;表层土壤(0~0.2 m)的有机碳密度为3512 t/km2,有机碳储量为1.38亿吨;中层土壤(0~1.0 m)的有机碳密度为11156 t/km2,有机碳储量为4.39亿吨;深层土壤(0~1.8 m)的有机碳密度为15617 t/km2,有机碳储量为6.14亿吨。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区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高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内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10.86%,中层及深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平均水平接近,显示研究区土壤的有机碳储量巨大。进一步分析研究区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地貌单元、不同行政单元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及有机碳储量,系统查明了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和分配特征。研究认为,区域内各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具有同一性特征,与所处区域的成土地质背景和植被覆盖率密切相关。土壤有机碳密度高值区均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区,包括江西丰城市北部、高安市南部、乐平市周边地区等古生代炭质岩和煤系地层区,其中乐平市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最高;低值区均分布在湖区和水系河谷地区。该成果可为江西省的碳循环和碳排放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全文: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储量研究在碳循环和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土壤碳数据,计算了研究区表层、中层、深层土壤的全碳储量和有机碳储量,分析其有机碳储量和有机碳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碳储量是以有机碳储量为主;表层土壤(0~0.2 m)的有机碳密度为3512 t/km2,有机碳储量为1.38亿吨;中层土壤(0~1.0 m)的有机碳密度为11156 t/km2,有机碳储量为4.39亿吨;深层土壤(0~1.8 m)的有机碳密度为15617 t/km2,有机碳储量为6.14亿吨。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区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高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内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10.86%,中层及深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平均水平接近,显示研究区土壤的有机碳储量巨大。进一步分析研究区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地貌单元、不同行政单元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及有机碳储量,系统查明了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和分配特征。研究认为,区域内各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具有同一性特征,与所处区域的成土地质背景和植被覆盖率密切相关。土壤有机碳密度高值区均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区,包括江西丰城市北部、高安市南部、乐平市周边地区等古生代炭质岩和煤系地层区,其中乐平市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最高;低值区均分布在湖区和水系河谷地区。该成果可为江西省的碳循环和碳排放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作者: 谢灵运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澹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淡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全文: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澹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淡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基于生态足迹变化的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定量分析
作者: 蔡海生 肖复明 张学玲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生态补偿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足迹 
描述:为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问题,协调区内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促进保护区建设可持续性,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分析保护区所在乡镇1985、1995、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相应生态承载力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征,结合生态足迹效率对生态补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保护区成立以来土地利用相对稳定,变化主要集中在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1985、1995、2005年保护区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效率分别为0.8284hm2/cap、669元/hm2,0.8568hm2/cap、2779元/hm2,1.0534hm2/cap、8382元/hm2。以2005年度保护区的生态足迹效率生态农业足迹效率为基准,综合直接收益损失补偿、基于生态承载力的静态评价补偿和动态评价补偿分析,比较合适的补偿标准为户均补偿2308元/a、人均补偿540元/a。
全文:为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问题,协调区内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促进保护区建设可持续性,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分析保护区所在乡镇1985、1995、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相应生态承载力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征,结合生态足迹效率对生态补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保护区成立以来土地利用相对稳定,变化主要集中在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1985、1995、2005年保护区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效率分别为0.8284hm2/cap、669元/hm2,0.8568hm2/cap、2779元/hm2,1.0534hm2/cap、8382元/hm2。以2005年度保护区的生态足迹效率生态农业足迹效率为基准,综合直接收益损失补偿、基于生态承载力的静态评价补偿和动态评价补偿分析,比较合适的补偿标准为户均补偿2308元/a、人均补偿540元/a。
鄱阳湖氮磷营养盐变化特征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
作者: 胡春华 周文斌 王毛兰 魏志巍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营养盐  相关性  鄱阳湖  潜在性  富营养化评价 
描述:的上游污染物浓度远小于下游污染值,湖区向出湖口浓度有增高趋势.N/P值从10月份的7.8上升至1月份的31.2,随后下降到4月份的7.4,在7月份又上升至8.9.氮磷营养盐和pH表现出不同的相关
全文:的上游污染物浓度远小于下游污染值,湖区向出湖口浓度有增高趋势.N/P值从10月份的7.8上升至1月份的31.2,随后下降到4月份的7.4,在7月份又上升至8.9.氮磷营养盐和pH表现出不同的相关
鄱阳湖流域季节性绿色覆被(作物)的NDVI指数变化特征分析
作者: 汪权方 李家永  来源:测绘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季节变化  作物  鄱阳湖流域  NDVI 
描述:土地覆被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可为全球变化模拟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利用包含植被一个完整生长周期的SPOT4-VEGETATlON的NDVI影像,对鄱阳湖流域典型季节性绿色覆被(作物)的绿度值、峰值、谷值、年均ND-VI(NDVI-I)和NDVI年内极差(NDVI-MM)等特征值进行了提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覆被(作物)类型的ND-VI指数年内季节变化以及NDVI时间曲线的波动与农作物生长发育阶段之间的响应规律.结果显示:以作物为主的季节性绿色覆被在作物生活期内绿度指数水平较高,在休闲期会大幅度降低;当作物处于抽穗期时,NDVI值达到作物生长期内的最大值;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作物的NDVl年内变化曲线分别呈单峰型、双峰型和三峰型波动;NDVI最小值和年均值基本上按一年两熟或三熟作物大干一年一熟作物的顺序变化.
全文:土地覆被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可为全球变化模拟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利用包含植被一个完整生长周期的SPOT4-VEGETATlON的NDVI影像,对鄱阳湖流域典型季节性绿色覆被(作物)的绿度值、峰值、谷值、年均ND-VI(NDVI-I)和NDVI年内极差(NDVI-MM)等特征值进行了提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覆被(作物)类型的ND-VI指数年内季节变化以及NDVI时间曲线的波动与农作物生长发育阶段之间的响应规律.结果显示:以作物为主的季节性绿色覆被在作物生活期内绿度指数水平较高,在休闲期会大幅度降低;当作物处于抽穗期时,NDVI值达到作物生长期内的最大值;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作物的NDVl年内变化曲线分别呈单峰型、双峰型和三峰型波动;NDVI最小值和年均值基本上按一年两熟或三熟作物大干一年一熟作物的顺序变化.
鄱阳湖农业区多熟种植时空格局特征遥感分析
作者: 闫慧敏 黄河清 肖向明 姜鲁光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空分析  多时相遥感  鄱阳湖  土地利用  多熟种植 
描述:农业土地利用活动是人类作用于地球系统最为直接的扰动因素,其变化会因改变生态系统过程与格局以及生态系统资源有效性而对生态系统功能在局地到全球尺度都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南方普遍实施的多熟种植制度是高强度土地利用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国传统的三熟农业区之一——江西省鄱阳湖区域,以农户为管理单元的农业种植制度由于受到洪水风险、经济效益及农业政策的调节,其时空格局动态也因此更加复杂。以分布在鄱阳湖平原的农田为研究区,结合多时相MODIS影像表达的作物生长规律和农业物候观测记录,检测并分析农业多熟种植的时空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分辨率500m、8d合成的MODIS/EVI时间序列数据能够定量表达出农业种植的多熟制特征,可以应用于区域农业多熟种植制度时空分析,研究区种植制度时空格局的形成是农户对气候、社会经济及粮食安全状况响应及适应的结果。在空间和时间上清晰地认识农业多熟种植的特征,将会对掌握高强度土地利用的过程和特点,模拟与评估土地利用对粮食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
全文:农业土地利用活动是人类作用于地球系统最为直接的扰动因素,其变化会因改变生态系统过程与格局以及生态系统资源有效性而对生态系统功能在局地到全球尺度都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南方普遍实施的多熟种植制度是高强度土地利用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国传统的三熟农业区之一——江西省鄱阳湖区域,以农户为管理单元的农业种植制度由于受到洪水风险、经济效益及农业政策的调节,其时空格局动态也因此更加复杂。以分布在鄱阳湖平原的农田为研究区,结合多时相MODIS影像表达的作物生长规律和农业物候观测记录,检测并分析农业多熟种植的时空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分辨率500m、8d合成的MODIS/EVI时间序列数据能够定量表达出农业种植的多熟制特征,可以应用于区域农业多熟种植制度时空分析,研究区种植制度时空格局的形成是农户对气候、社会经济及粮食安全状况响应及适应的结果。在空间和时间上清晰地认识农业多熟种植的特征,将会对掌握高强度土地利用的过程和特点,模拟与评估土地利用对粮食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