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叶片-凋落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
作者:
聂兰琴 吴琴 尧波 付姗 胡启武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养分 鄱阳湖 化学计量比 湿地
-
描述:—15cm土壤样品测定了碳(C)、氮(N)、磷(P)含量,以阐明不同物种、不同生活型间C、N、P化学计量差异,探讨化学计量垂直分异。结果表明:1)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叶片380.6—432.2
-
全文:—15cm土壤样品测定了碳(C)、氮(N)、磷(P)含量,以阐明不同物种、不同生活型间C、N、P化学计量差异,探讨化学计量垂直分异。结果表明:1)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叶片380.6—432.2
-
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叶片-凋落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
作者:
聂兰琴 吴琴 尧波 付姗 胡启武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养分 鄱阳湖 化学计量比 湿地
-
描述:—15cm土壤样品测定了碳(C)、氮(N)、磷(P)含量,以阐明不同物种、不同生活型间C、N、P化学计量差异,探讨化学计量垂直分异。结果表明:1)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叶片380.6—432.2
-
全文:—15cm土壤样品测定了碳(C)、氮(N)、磷(P)含量,以阐明不同物种、不同生活型间C、N、P化学计量差异,探讨化学计量垂直分异。结果表明:1)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叶片380.6—432.2
-
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氮磷再吸收
-
作者:
郭超 蔡家艳 金奇 周红艳 李敏 胡启武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湿生植物 挺水植物 养分再吸收 氮磷比 灰化苔草
-
描述:于植物生长旺盛期与末期,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采集6种优势植物成熟叶片与衰老叶片进行N、P含量测定,以探讨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的N、P养分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6种植物N、P元素的再吸收效率变化范围分别为8.2%~46.6%和18.9%~44.5%,其中,灰化苔草在所有物种中N、P再吸收效率均表现为最低。挺水植物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分别为41.3%和38.5%,明显高于湿生植物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的19.9%和26.0%。6种植物N、P养分再吸收效率均与成熟叶片的N、P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N再吸收效率与成熟叶片N∶P值呈显著正相关。依据养分再吸收指标来判断,鄱阳湖湿地6种优势植物均属于N再吸收能力较弱的物种。
-
全文:于植物生长旺盛期与末期,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采集6种优势植物成熟叶片与衰老叶片进行N、P含量测定,以探讨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的N、P养分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6种植物N、P元素的再吸收效率变化范围分别为8.2%~46.6%和18.9%~44.5%,其中,灰化苔草在所有物种中N、P再吸收效率均表现为最低。挺水植物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分别为41.3%和38.5%,明显高于湿生植物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的19.9%和26.0%。6种植物N、P养分再吸收效率均与成熟叶片的N、P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N再吸收效率与成熟叶片N∶P值呈显著正相关。依据养分再吸收指标来判断,鄱阳湖湿地6种优势植物均属于N再吸收能力较弱的物种。
-
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氮磷再吸收
-
作者:
郭超 蔡家艳 金奇 周红艳 李敏 胡启武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湿生植物 挺水植物 养分再吸收 氮磷比 灰化苔草
-
描述:于植物生长旺盛期与末期,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采集6种优势植物成熟叶片与衰老叶片进行N、P含量测定,以探讨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的N、P养分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6种植物N、P元素的再吸收效率变化范围分别为8.2%~46.6%和18.9%~44.5%,其中,灰化苔草在所有物种中N、P再吸收效率均表现为最低。挺水植物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分别为41.3%和38.5%,明显高于湿生植物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的19.9%和26.0%。6种植物N、P养分再吸收效率均与成熟叶片的N、P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N再吸收效率与成熟叶片N∶P值呈显著正相关。依据养分再吸收指标来判断,鄱阳湖湿地6种优势植物均属于N再吸收能力较弱的物种。
-
全文:于植物生长旺盛期与末期,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采集6种优势植物成熟叶片与衰老叶片进行N、P含量测定,以探讨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的N、P养分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6种植物N、P元素的再吸收效率变化范围分别为8.2%~46.6%和18.9%~44.5%,其中,灰化苔草在所有物种中N、P再吸收效率均表现为最低。挺水植物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分别为41.3%和38.5%,明显高于湿生植物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的19.9%和26.0%。6种植物N、P养分再吸收效率均与成熟叶片的N、P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N再吸收效率与成熟叶片N∶P值呈显著正相关。依据养分再吸收指标来判断,鄱阳湖湿地6种优势植物均属于N再吸收能力较弱的物种。
-
水文地貌分区下鄱阳湖丰水期水质空间差异及影响机制
-
作者:
张琍 陈晓玲 张媛 陈莉琼 张鹏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a(Chla)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了各分区下的水质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丰水期平均TSS浓度为33.65mg/L,远高于2003年以前10mg/L的平均浓度水平;平均氮、磷营养盐浓度分别为
-
全文:a(Chla)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了各分区下的水质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丰水期平均TSS浓度为33.65mg/L,远高于2003年以前10mg/L的平均浓度水平;平均氮、磷营养盐浓度分别为
-
垂向归纳模型下鄱阳湖丰、枯水期初级生产力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
作者:
李艳红 葛刚 王茂林 周晓岚 胡春华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相关分析 鄱阳湖 影响因子 丰枯水期 初级生产力 垂向归纳模型
-
描述:,枯水期初级生产力与氮、磷营养盐浓度呈负相关,其中与铵态氮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枯水期不会出现营养盐限制现象;丰水期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波动范围为113.80~1134.06 mg C/(m~3·d
-
全文:,枯水期初级生产力与氮、磷营养盐浓度呈负相关,其中与铵态氮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枯水期不会出现营养盐限制现象;丰水期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波动范围为113.80~1134.06 mg C/(m~3·d
-
试论鄱阳湖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改善策略
-
作者:
胡悦之 来源:环境与生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污染问题 农村面源污染 入湖河流 自净 鄱阳湖流域 湖泊富营养化 生活污水 环境污染源 氮磷浓度 水环境
-
描述: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其湿地生态环境较好,但近年来受到农村面源污染较大影响,加上降水逐年减少,导致入湖河流以及湖泊的自净能力下降,使得湖泊氮磷浓度持续较高、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深。鄱阳湖流域水环境农村污染来源生活污水成为鄱阳湖流域农村地区最主要的水环境污染源。鄱阳湖流域各地
-
全文: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其湿地生态环境较好,但近年来受到农村面源污染较大影响,加上降水逐年减少,导致入湖河流以及湖泊的自净能力下降,使得湖泊氮磷浓度持续较高、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深。鄱阳湖流域水环境农村污染来源生活污水成为鄱阳湖流域农村地区最主要的水环境污染源。鄱阳湖流域各地
-
鄱阳湖富营养化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初探
-
作者:
王婷 黄文江 刘良云 贾建华 沈涛 来源:测绘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富营养化 鄱阳湖 水质 高光谱
-
描述:基于对光谱反射率与水质参数的相关分析,分别选取特征波长建立水质参数高光谱估测模型。结合修正营养状态指数,对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总氮、总磷含量和透明度值的高光谱估测模型效果
-
全文:基于对光谱反射率与水质参数的相关分析,分别选取特征波长建立水质参数高光谱估测模型。结合修正营养状态指数,对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总氮、总磷含量和透明度值的高光谱估测模型效果
-
鄱阳湖乐安江流域非点源氮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
作者:
高海鹰 庄霞 张奇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乐安江流域 鄱阳湖 非点源氮 土地利用
-
描述:的时空变化特征。氮的流失主要以可溶态形式,TN和DTN全年变化剧烈,在12月份普遍较高,4月份次之,9月份最低。在监测各月份乐安江流域TN浓度的范围为0.091.359 mg/L,水质属中营养水平
-
全文:的时空变化特征。氮的流失主要以可溶态形式,TN和DTN全年变化剧烈,在12月份普遍较高,4月份次之,9月份最低。在监测各月份乐安江流域TN浓度的范围为0.091.359 mg/L,水质属中营养水平
-
鄱阳湖浮游植物叶绿素a及营养盐浓度对水位波动的响应
-
作者:
刘霞 刘宝贵 陈宇炜 高俊峰 来源:环境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江 鄱阳湖 总氮和溶解性氮 水温 叶绿素a 透明度
-
描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回归趋势分析,Chla浓度与水温(P<0.000 1)和透明度值(SD)(P<0.000 1)显著正相关,与总氮(TN,P<0.01)、溶解性氮(NOx-N,P
-
全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回归趋势分析,Chla浓度与水温(P<0.000 1)和透明度值(SD)(P<0.000 1)显著正相关,与总氮(TN,P<0.01)、溶解性氮(NOx-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