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湖口鱼类资源现状调查
作者: 王生 段辛斌 陈文静 章海鑫 傅培峰 贺刚 吴斌  来源:淡水渔业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鄱阳湖湖口  鱼类资源 
描述:2014年5月-12月对鄱阳湖湖口县水域鱼类资源进行逐月调查,对该水域鱼类种类组成、渔获物结构、优势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鄱阳湖湖口水域共采集鱼类52种,隶属于7目12科40属;优势种分别为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鲫(Carassius auratus)、鳙(Aristichys nobilis)和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占样本个体总数的61.3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i)为2.59,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为6.09,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5,Simpson优势度指数(λ)为0.87,相对稀有种数(R)为97.87%;该水域定置网CPUE为1.10~6.21 kg/d,与湖口水位呈显著正相关(P<0.05)。鄱阳湖湖口水域渔业捕捞个体以小型鱼类居多,洄游型鱼类的幼鱼补充群体数量极少,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有上升趋势。
全文:2014年5月-12月对鄱阳湖湖口县水域鱼类资源进行逐月调查,对该水域鱼类种类组成、渔获物结构、优势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鄱阳湖湖口水域共采集鱼类52种,隶属于7目12科40属;优势种分别为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鲫(Carassius auratus)、鳙(Aristichys nobilis)和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占样本个体总数的61.3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i)为2.59,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为6.09,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5,Simpson优势度指数(λ)为0.87,相对稀有种数(R)为97.87%;该水域定置网CPUE为1.10~6.21 kg/d,与湖口水位呈显著正相关(P<0.05)。鄱阳湖湖口水域渔业捕捞个体以小型鱼类居多,洄游型鱼类的幼鱼补充群体数量极少,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有上升趋势。
鄱阳湖越冬水鸟共存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 蒋剑虹 陈斌 邵明勤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位分化  形态特征  鄱阳湖  共存机制 
描述:为从形态学阐述水鸟共存机制,对鄱阳湖越冬的常见水鸟(24种游禽和36种涉禽)的体质量、体长、嘴峰、跗蹠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游禽间体质量比值(1.22±0.06)和嘴峰比值(1.22±0.14)略高,体长比值(1.09±0.03)和跗蹠长比值(1.07±0.02)略低.涉禽间体质量比值(1.18±0.03)略高,体长比值(1.07±0.01)、嘴峰比值(1.09±0.01)和跗蹠长比值(1.08±0.2)略低.游禽和涉禽的各形态特征比值均在1.1~1.2左右,这说明鄱阳湖鸟类的共存主要依赖物种的生态习性的分化维持的.亲缘物种形态特征较为相似.灰鹤(Grus grus)与白枕鹤(G.vipio)、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与灰雁(A.anser)、罗纹鸭(Anas falcata)与针尾鸭(A.acuta)、斑嘴鸭(A.poecilorhyncha)与赤颈鸭(A.penelope)等鸟类间形态相似性较高,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a)、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苍鹭(Ardea cinerea)等鸟类与其它水鸟差异较大.运用竞争排斥原理分析了水鸟形态分化与物种共存和数量多寡的关系.
全文:为从形态学阐述水鸟共存机制,对鄱阳湖越冬的常见水鸟(24种游禽和36种涉禽)的体质量、体长、嘴峰、跗蹠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游禽间体质量比值(1.22±0.06)和嘴峰比值(1.22±0.14)略高,体长比值(1.09±0.03)和跗蹠长比值(1.07±0.02)略低.涉禽间体质量比值(1.18±0.03)略高,体长比值(1.07±0.01)、嘴峰比值(1.09±0.01)和跗蹠长比值(1.08±0.2)略低.游禽和涉禽的各形态特征比值均在1.1~1.2左右,这说明鄱阳湖鸟类的共存主要依赖物种的生态习性的分化维持的.亲缘物种形态特征较为相似.灰鹤(Grus grus)与白枕鹤(G.vipio)、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与灰雁(A.anser)、罗纹鸭(Anas falcata)与针尾鸭(A.acuta)、斑嘴鸭(A.poecilorhyncha)与赤颈鸭(A.penelope)等鸟类间形态相似性较高,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a)、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苍鹭(Ardea cinerea)等鸟类与其它水鸟差异较大.运用竞争排斥原理分析了水鸟形态分化与物种共存和数量多寡的关系.
鄱阳湖平原粮食主产区农户水稻熟制决策行为分析
作者: 李鹏 肖池伟 封志明 姜鲁光 刘影  来源:地理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驱动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农户调查  水稻熟制  弃耕 
描述:水稻熟制调查问卷资料,分析该区水稻熟制现状及农户熟制决策行为,并利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农户水稻熟制变化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60.4%的受调查农户只选择种双季稻,26.7%的受
全文:水稻熟制调查问卷资料,分析该区水稻熟制现状及农户熟制决策行为,并利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农户水稻熟制变化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60.4%的受调查农户只选择种双季稻,26.7%的受
淹没对鄱阳湖洲滩灰化苔草化感抑藻的影响
作者: 李林 陈峰 赵荣芳  来源:草业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化感  多糖  细胞直径  抑制率  灰化苔草 
描述:~1.8和1.7~2.0 pg·cell-1,微囊藻胞外多糖的积累形成胞外胶鞘并单细胞形成群体以抵御化感抑藻的胁迫作用。本研究为采用生态调控水位实现植物化感抑藻提供基础试验数据。
全文:~1.8和1.7~2.0 pg·cell-1,微囊藻胞外多糖的积累形成胞外胶鞘并单细胞形成群体以抵御化感抑藻的胁迫作用。本研究为采用生态调控水位实现植物化感抑藻提供基础试验数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测度及其提升路径分析
作者: 钟静婧 毛宏云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集约化  低碳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土地利用效率 
描述: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从“低碳化”和“集约化”2个视角,揭示了2009—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水平.研究发现: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集约化利用效率和低
全文: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从“低碳化”和“集约化”2个视角,揭示了2009—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水平.研究发现: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集约化利用效率和低
基于HJ-1A/1B卫星TVDI的干旱遥感监测研究——以鄱阳湖流域为例
作者: 韩杏杏 陈晓玲 秦超 冯炼 田礼乔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TVDI  E  AMSR  干旱监测  鄱阳湖流域  HJ卫星 
描述:针对鄱阳湖流域2011年春季出现的特大旱情,利用2011年3~6月HJ-1A/1B卫星CCD影像计算NDVI,结合同步HJ-1B卫星IRS数据计算的地表温度信息,构建NDVI-LST空间,获取
全文:针对鄱阳湖流域2011年春季出现的特大旱情,利用2011年3~6月HJ-1A/1B卫星CCD影像计算NDVI,结合同步HJ-1B卫星IRS数据计算的地表温度信息,构建NDVI-LST空间,获取
鄱阳湖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多目标参数率定
作者: 李云良 张奇 李相虎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PEST  地表  鄱阳湖流域  模型率定  分布式水文模型WATLAC  地下水耦合模拟 
描述: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构建其分布式水文模型WATLAC。以鄱阳湖流域6个水文站点2000~2005年河道径流量及地下水基流指数为多目标函数来优化耦合模型,采用PEST进行WATLAC模型参数自动率定。结果表明:6个水文站点拟合的纳希效率系数变化范围为0.71~0.84,确定性系数介于0.70~0.88,取得较好的模拟效果。基于遥感反演的实际蒸散发结果进一步验证模型,模拟值和遥感反演值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呈现较好一致性。基于地下水位及流场特征模拟效果的定性评价,表明地下水位模拟空间趋势性较好,水位与地面高程的空间变化一致,地下水主要以下游平原区和河道为主要排泄区,符合大尺度流域地下水流运动基本规律和评估结果。所提出的多目标率定方法及率定技术应用于大尺度鄱阳湖流域,也为其它水文模型在相似区域的连续模拟及参数率定方面提供借鉴。
全文: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构建其分布式水文模型WATLAC。以鄱阳湖流域6个水文站点2000~2005年河道径流量及地下水基流指数为多目标函数来优化耦合模型,采用PEST进行WATLAC模型参数自动率定。结果表明:6个水文站点拟合的纳希效率系数变化范围为0.71~0.84,确定性系数介于0.70~0.88,取得较好的模拟效果。基于遥感反演的实际蒸散发结果进一步验证模型,模拟值和遥感反演值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呈现较好一致性。基于地下水位及流场特征模拟效果的定性评价,表明地下水位模拟空间趋势性较好,水位与地面高程的空间变化一致,地下水主要以下游平原区和河道为主要排泄区,符合大尺度流域地下水流运动基本规律和评估结果。所提出的多目标率定方法及率定技术应用于大尺度鄱阳湖流域,也为其它水文模型在相似区域的连续模拟及参数率定方面提供借鉴。
鄱阳湖水系草鱼野生及增殖放流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 张燕萍 陈文静 汪登强 段辛斌 徐先栋 王昌来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增殖放流  草鱼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鄱阳湖水系 
描述:选取13个微卫星标记组合,建立了2个四重PCR体系和1个五重PCR体系,对鄱阳湖水系草鱼野生与增殖放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3个多重PCR体系中13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等位基因194
全文:选取13个微卫星标记组合,建立了2个四重PCR体系和1个五重PCR体系,对鄱阳湖水系草鱼野生与增殖放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3个多重PCR体系中13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等位基因194
1950s以来鄱阳湖流域降水变化趋势及其持续性特征
作者: 霍雨 王腊春 陈晓玲 蒙海花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降水变化趋势  鄱阳湖流域  持续性  Hurst指数 
描述:以鄱阳湖流域1950 s至2005年10个台站的日降水量为基础,采用距平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对鄱阳湖流域1950 s以来的年、季降水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Hurst指数,从3年、5年、10年三个时间尺度上分析该流域未来降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年内降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为明显,1960 s、1970 s为偏干年代,1980 s、1990 s为偏湿年代,年降水量在1955-2005年包括一个完整的丰枯过程;近50年来全流域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在3种时间尺度上均表现为较弱的持续性,未来降水量可能有小幅度增加;夏冬两季降水量逐渐增加,未来将继续增加,且冬季的增加趋势将比夏季更为显著,夏季降水量长时间尺度上的增加将大于短时间尺度;春秋两季历史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未来秋季降水量可能继续减少,但趋势不明显,春季降水量在短时间和中时间尺度内变化趋势不确定,在长时间尺度上可能会有小幅度增加.
全文:以鄱阳湖流域1950 s至2005年10个台站的日降水量为基础,采用距平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对鄱阳湖流域1950 s以来的年、季降水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Hurst指数,从3年、5年、10年三个时间尺度上分析该流域未来降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年内降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为明显,1960 s、1970 s为偏干年代,1980 s、1990 s为偏湿年代,年降水量在1955-2005年包括一个完整的丰枯过程;近50年来全流域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在3种时间尺度上均表现为较弱的持续性,未来降水量可能有小幅度增加;夏冬两季降水量逐渐增加,未来将继续增加,且冬季的增加趋势将比夏季更为显著,夏季降水量长时间尺度上的增加将大于短时间尺度;春秋两季历史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未来秋季降水量可能继续减少,但趋势不明显,春季降水量在短时间和中时间尺度内变化趋势不确定,在长时间尺度上可能会有小幅度增加.
鄱阳湖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作者: 李守淳 卢蓓 刘晖 刘文治 段晓华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种子库  鄱阳湖  湿地植被物种组成  湖滨带 
描述:通过幼苗萌发法研究了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蚌湖、大湖池、中湖池、沙湖、象湖等5个湖泊的不同水位湖滨带土壤的种子库特征,并比较了土壤种子库与秋季地表植被在物种组成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库中共计萌发了52个物种,其中沙湖最多有35种,而蚌湖最少只有21种.种子库中萌发出的幼苗以牛毛毡(Heleocharis yokoscensis)、沼生水马齿(Callitriche palustris)、刚毛荸荠(Eleocharis valleculosa)、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等数量最多.地表植被中则出现了68个物种,以红穗薹草(Carex gotoi)、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蚕茧蓼(Polygonum japonicum)、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等物种的盖度最高.5个湖泊的土壤种子库与地表植被在物种组成上的相似系数都比较低,平均相似系数为25.22%,这表明在秋季退水后,鄱阳湖湖滨湿地植被的恢复与建立主要依赖于根茎等无性繁殖体,土壤种子库的贡献较少.
全文:通过幼苗萌发法研究了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蚌湖、大湖池、中湖池、沙湖、象湖等5个湖泊的不同水位湖滨带土壤的种子库特征,并比较了土壤种子库与秋季地表植被在物种组成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库中共计萌发了52个物种,其中沙湖最多有35种,而蚌湖最少只有21种.种子库中萌发出的幼苗以牛毛毡(Heleocharis yokoscensis)、沼生水马齿(Callitriche palustris)、刚毛荸荠(Eleocharis valleculosa)、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等数量最多.地表植被中则出现了68个物种,以红穗薹草(Carex gotoi)、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蚕茧蓼(Polygonum japonicum)、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等物种的盖度最高.5个湖泊的土壤种子库与地表植被在物种组成上的相似系数都比较低,平均相似系数为25.22%,这表明在秋季退水后,鄱阳湖湖滨湿地植被的恢复与建立主要依赖于根茎等无性繁殖体,土壤种子库的贡献较少.
上页 1 2 3 ... 8 9 10 11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