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2)
按年份分组
2000(1)
1993(1)
按来源分组
求是学刊(1)
楚雄师专学报(1)
相关搜索词
“诗家名流,词极精妙”──姜夔诗词综论
作者: 殷光熹  来源:楚雄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命运感  中和之美  身世感  刚柔相济  一家之风味 
描述:南宋文学名家姜夔,终身布衣,通音律,善诗词。常借纪游咏物来咏叹生活际遇及感受,或在其中寄寓其身世感和命运感。诗作各体皆备,尤以七绝见长。词尤著名,形成宋词中新的美学境界:中和之美和刚柔相济的风格特征。“中和”是对豪放和婉约而言:“中和”偏刚则豪放,“中和”偏柔则婉约。他还在(诗说》中主张;诗贵含蓄、自然、高妙,简约古朴,情景交融,味外有味,……“具有一家之风味”等等。
全文:南宋文学名家姜夔,终身布衣,通音律,善诗词。常借纪游咏物来咏叹生活际遇及感受,或在其中寄寓其身世感和命运感。诗作各体皆备,尤以七绝见长。词尤著名,形成宋词中新的美学境界:中和之美和刚柔相济的风格特征。“中和”是对豪放和婉约而言:“中和”偏刚则豪放,“中和”偏柔则婉约。他还在(诗说》中主张;诗贵含蓄、自然、高妙,简约古朴,情景交融,味外有味,……“具有一家之风味”等等。
姜夔“自然高妙”说的美学内涵及意义
作者: 周均平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籁  余味  姜夔  意中有景  美学内涵  景中有意  一家之风味  诗歌创作  意境  余意 
描述:“自然高妙”说是姜夔在《诗说》中提出来的。他说:“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 关于自然高妙,古今论者多认为是姜夔对风格意境的最高要求,是其审美理想所在。如清人谢章铤在评论四种高妙时说:“自然高妙,词家最重,所谓本色当行也”①。今人郭绍虞先生说:“白石论诗,标举四种高妙,而以自然高妙为极诣”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指出:“四种高妙中以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自然高妙”为最高境界”,“以自然高妙为上乘”。《中国历代诗话选》也指明:“自然高妙是姜夔对诗歌意境的最高要求,反映着他的审美理想”。但究竟何为自然高妙?它的理论内涵和美学意义是什么?古今见解并不一致。《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认为;“自然高妙”主要指诗歌“自然含蓄”的艺术风格③。近一,钱振认为:“自然一行即当融入上三行,于理意想之中求其自然”④。《中国历代诗话选》则认为:前三种高妙“是自然高妙的必要条件”,自然高妙“即不但要排除奇险、雕琢等破坏艺术完整性的消极因素,更要脱略文字形迹,‘气象’浑...
全文:“自然高妙”说是姜夔在《诗说》中提出来的。他说:“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 关于自然高妙,古今论者多认为是姜夔对风格意境的最高要求,是其审美理想所在。如清人谢章铤在评论四种高妙时说:“自然高妙,词家最重,所谓本色当行也”①。今人郭绍虞先生说:“白石论诗,标举四种高妙,而以自然高妙为极诣”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指出:“四种高妙中以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自然高妙”为最高境界”,“以自然高妙为上乘”。《中国历代诗话选》也指明:“自然高妙是姜夔对诗歌意境的最高要求,反映着他的审美理想”。但究竟何为自然高妙?它的理论内涵和美学意义是什么?古今见解并不一致。《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认为;“自然高妙”主要指诗歌“自然含蓄”的艺术风格③。近一,钱振认为:“自然一行即当融入上三行,于理意想之中求其自然”④。《中国历代诗话选》则认为:前三种高妙“是自然高妙的必要条件”,自然高妙“即不但要排除奇险、雕琢等破坏艺术完整性的消极因素,更要脱略文字形迹,‘气象’浑...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