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5)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5)
按年份分组
2010(3)
2009(1)
1987(1)
按来源分组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
文史知识(1)
编辑之友(1)
文艺理论研究(1)
学术交流(1)
相关搜索词
心灵的感召 真诚的攀仰:梁启超、林语堂、朱光潜论陶渊明之人生
作者: 刘中文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梁启超  陶渊明  朱光潜  林语堂 
描述:梁启超、林语堂、朱光潜三位文化大师以融会今古、贯通中西的文化视野在广泛的学术领域建树了丰碑。他们的陶学研究也成为中国学术史上光耀的硕果。他们从陶渊明那里汲取的生存智慧,并用心灵体悟陶渊明,用生命解读陶渊明。他们对陶渊明人生的解读总结并光大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生存智慧,其观点力破尘俗,启人良多。
全文:梁启超、林语堂、朱光潜三位文化大师以融会今古、贯通中西的文化视野在广泛的学术领域建树了丰碑。他们的陶学研究也成为中国学术史上光耀的硕果。他们从陶渊明那里汲取的生存智慧,并用心灵体悟陶渊明,用生命解读陶渊明。他们对陶渊明人生的解读总结并光大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生存智慧,其观点力破尘俗,启人良多。
释陶渊明:从陈寅恪到朱光潜:兼及朱光潜在民国时期的人格角色变奏
作者: 夏中义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外儒内道  儒大于道  陶渊明  朱光潜  学者议政 
描述:《陶渊明》是朱光潜毕生著述中,仅有的一篇作家论。本文从陈寅恪与朱光潜"释陶渊明",是"外儒内道"还是"儒大于道"的不同路径楔入,尝试对陶诗作编年史阅读,即把陶的诗歌创作史,当作其心史来读。亦即,主张
全文:《陶渊明》是朱光潜毕生著述中,仅有的一篇作家论。本文从陈寅恪与朱光潜"释陶渊明",是"外儒内道"还是"儒大于道"的不同路径楔入,尝试对陶诗作编年史阅读,即把陶的诗歌创作史,当作其心史来读。亦即,主张
手抄本的迷雾 开创性的视角——读田晓菲《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
作者: 陈庆  来源:编辑之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开创性  研究著作  陶渊明  朱光潜  文学史  田晓菲  文化研究  手抄本 
描述:自宋代以来,陶渊明逐渐被视为中古文学史上“唯一”伟大的诗人,其人格及诗文备受推崇,而陶集的注笺和相关研究著作亦层出不穷,使陶渊明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论题。近代学者中,如鲁迅和朱光潜就“陶潜是否静穆”而展开的争议、陈寅恪的“新自然说”等,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全文:自宋代以来,陶渊明逐渐被视为中古文学史上“唯一”伟大的诗人,其人格及诗文备受推崇,而陶集的注笺和相关研究著作亦层出不穷,使陶渊明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论题。近代学者中,如鲁迅和朱光潜就“陶潜是否静穆”而展开的争议、陈寅恪的“新自然说”等,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析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作者: 李鹏飞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海经  精神世界  美学家  生活方式  天然  陶渊明  朱光潜  《诗论》 
描述: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全文: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闲情赋》主旨新探(纪念陶渊明逝世1560周年)
作者: 王振泰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姊妹篇  《闲情赋》  杂诗  朱光潜  言志抒怀  自况  屈原  东坡  “闲”  《陶渊明集序》 
描述:《闲情赋》主旨新探(纪念陶渊明逝世1560周年)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