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4)
按年份分组
2016(1)
2015(1)
2013(1)
2012(1)
按来源分组
岩性油气藏(1)
石油天然气学报(1)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
现代地质(1)
相关搜索词
浅水三角洲动态生长过程模型与有利砂体分布——以鄱阳湖赣江三角洲为例
作者: 高志勇 周川闽 董文彤 白斌 李雯  来源:现代地质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砂体预测  沉积演化  鄱阳湖  生长过程模型  浅水三角洲 
描述:浅水三角洲是湖盆内大面积砂体分布的重要成因,但大面积砂体的非均质性较强,预测并寻找有利砂体(甜点)是现今油气勘探的重要需求。通过开展现代赣江三角洲上平原-下平原及河口区多个沉积部位探坑挖掘工作,对探坑中沉积物岩性与沉积相序进行了描述、取样以及沉积特征对比,并且对顺直河道中心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采集与分析化验后,认为浅水三角洲上平原河道内沙洲的洲头与洲尾、堤岸近河端,下平原上游、下游的堤岸近河端,入湖河口区的水下分流河道、纵向坝、横向坝是有利砂体的发育区及有利砂体类型。由于赣江浅水三角洲的河道主要为顺直型,正韵律的分流河道砂体不发育,赣江浅水三角洲垂向上具有早期湖泊相泥-反韵律河口沙坝-下平原与上平原堤岸相沙泥质互层的沉积演化特征。结合鄱阳湖枯水期与洪水期的水文地质特征,建立了赣江浅水三角洲的动态生长过程模型,其动态成因演化过程可分为先期枯水期湖泊沉积,湖平面上升至最大洪泛期和再次枯水期三角洲进积等3阶段。该模型既为浅水三角洲沉积由静态描述向动态过程演化研究奠定了基础,又为湖盆内大面积砂体中甜点预测提供了有益参考。
全文:浅水三角洲是湖盆内大面积砂体分布的重要成因,但大面积砂体的非均质性较强,预测并寻找有利砂体(甜点)是现今油气勘探的重要需求。通过开展现代赣江三角洲上平原-下平原及河口区多个沉积部位探坑挖掘工作,对探坑中沉积物岩性与沉积相序进行了描述、取样以及沉积特征对比,并且对顺直河道中心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采集与分析化验后,认为浅水三角洲上平原河道内沙洲的洲头与洲尾、堤岸近河端,下平原上游、下游的堤岸近河端,入湖河口区的水下分流河道、纵向坝、横向坝是有利砂体的发育区及有利砂体类型。由于赣江浅水三角洲的河道主要为顺直型,正韵律的分流河道砂体不发育,赣江浅水三角洲垂向上具有早期湖泊相泥-反韵律河口沙坝-下平原与上平原堤岸相沙泥质互层的沉积演化特征。结合鄱阳湖枯水期与洪水期的水文地质特征,建立了赣江浅水三角洲的动态生长过程模型,其动态成因演化过程可分为先期枯水期湖泊沉积,湖平面上升至最大洪泛期和再次枯水期三角洲进积等3阶段。该模型既为浅水三角洲沉积由静态描述向动态过程演化研究奠定了基础,又为湖盆内大面积砂体中甜点预测提供了有益参考。
鄱阳湖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三维定量正演模拟
作者: 黄秀 刘可禹 邹才能 桂丽黎 袁选俊 秦雁群  来源: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维定量正演模拟  鄱阳湖  定量沉积学  数值模拟  浅水三角洲 
描述:以鄱阳湖现代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例,应用三维正演地层模拟软件Sedsim,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将湖盆底部地形、湖(海)平面变化、沉积物注入量及注入方式、气候、沉积物供给速率等动力要素结合在一起,对该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过程及1200年以来的演化进行定量正演模拟,并采用历史和野外数据对鄱阳湖现代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型进行约束和校正.模拟结果表明,鄱阳湖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育是湖盆地形、湖平面变化、物源供给等多因素作用的综合结果.在该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由于水体较浅、沉积底形坡度平坦且基准面变化频繁,三角洲前缘发育的砂体基本上以席状砂为主,并主要分布于湖区敞流通道附近.湖平面之上的三角洲平原河道发育与改道的现象主要受湖平面变化速率的影响,即基准面缓慢上升期间和基准面快速下降期间,河道发育的现象较明显.该模拟结果不仅能够对大型浅水三角洲的内部特征及形成过程有着更直观的认识,而且也为今后研究不同地区相似的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过程提供了可借鉴的分析模型与理论依据.
全文:以鄱阳湖现代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例,应用三维正演地层模拟软件Sedsim,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将湖盆底部地形、湖(海)平面变化、沉积物注入量及注入方式、气候、沉积物供给速率等动力要素结合在一起,对该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过程及1200年以来的演化进行定量正演模拟,并采用历史和野外数据对鄱阳湖现代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型进行约束和校正.模拟结果表明,鄱阳湖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育是湖盆地形、湖平面变化、物源供给等多因素作用的综合结果.在该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由于水体较浅、沉积底形坡度平坦且基准面变化频繁,三角洲前缘发育的砂体基本上以席状砂为主,并主要分布于湖区敞流通道附近.湖平面之上的三角洲平原河道发育与改道的现象主要受湖平面变化速率的影响,即基准面缓慢上升期间和基准面快速下降期间,河道发育的现象较明显.该模拟结果不仅能够对大型浅水三角洲的内部特征及形成过程有着更直观的认识,而且也为今后研究不同地区相似的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过程提供了可借鉴的分析模型与理论依据.
现代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砂体形态特征:以洞庭湖和鄱阳湖为例
作者: 尹太举 李宣玥 张昌民 朱永进 龚福华  来源:石油天然气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洞庭湖  砂体形态  现代沉积  鄱阳湖  浅水三角洲 
描述:以Google Earth提供的卫星照片平台为基础,对现代洞庭湖和鄱阳湖河口沉积进行了描述,分析了砂体发育特征。洞庭湖东、西湖区环境差异明显,发育5处规模较大三角洲,三角洲特征各异,其中西洞庭三角洲沉积砂体最为发育。潘阳湖基本东西分隔,以西部湖区沉积为主,特别是赣江三角洲砂体面积占整个湖区面积的7成以上。两湖中现代浅水三角洲砂体有两种展布形式,一种是连片展布砂体,主要发育于西洞庭和西潘阳湖中,尤以赣江三角洲最为典型,而另一种以枝状孤立砂体为特征,以东洞庭草尾-蒿竹河三角洲和潘阳湖西河三角洲为代表。前者三角洲平原发育,砂体连片分布,主体成因为分流砂坝。后者枝状、条带状分布,不具备广阔的平原相带,主体是天然堤沉积。通过对其成因分析认为其形成主要受控于河道推进过程中的沉积稳定程度,而这可能与河流的沉积物构成及水量相关。
全文:以Google Earth提供的卫星照片平台为基础,对现代洞庭湖和鄱阳湖河口沉积进行了描述,分析了砂体发育特征。洞庭湖东、西湖区环境差异明显,发育5处规模较大三角洲,三角洲特征各异,其中西洞庭三角洲沉积砂体最为发育。潘阳湖基本东西分隔,以西部湖区沉积为主,特别是赣江三角洲砂体面积占整个湖区面积的7成以上。两湖中现代浅水三角洲砂体有两种展布形式,一种是连片展布砂体,主要发育于西洞庭和西潘阳湖中,尤以赣江三角洲最为典型,而另一种以枝状孤立砂体为特征,以东洞庭草尾-蒿竹河三角洲和潘阳湖西河三角洲为代表。前者三角洲平原发育,砂体连片分布,主体成因为分流砂坝。后者枝状、条带状分布,不具备广阔的平原相带,主体是天然堤沉积。通过对其成因分析认为其形成主要受控于河道推进过程中的沉积稳定程度,而这可能与河流的沉积物构成及水量相关。
鄱阳湖浅水三角洲分支河道分布特征
作者: 孙廷彬 国殿斌 李中超 王玲 尹楠鑫 李胜玉  来源:岩性油气藏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沉积  定量表征  鄱阳湖  分支河道  分布特征  浅水三角洲 
描述:为揭示浅水三角洲分支河道砂体储层平面展布规律,优选赣江中支入鄱阳湖形成的现代沉积三角洲为代表,利用高清卫星图像测量,统计了河道的分叉角度、分叉频率及河道的弯曲度,并设计了一系列垂直于物源方向的弧形剖面进行分支河道的宽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浅水三角洲分支河道的枝状分叉角度多在30°左右,且随着三角洲的推进,河道分叉的频率下降;河道宽度整体呈减小趋势,且与河道分叉有密切关系:河道宽度减小速率随河道分叉频率的降低而减小;河道接近分叉口过程中宽度明显增大,平均增幅达108%;分叉后的河道宽度明显小于分叉前的主干河道,平均减幅为49%。
全文:为揭示浅水三角洲分支河道砂体储层平面展布规律,优选赣江中支入鄱阳湖形成的现代沉积三角洲为代表,利用高清卫星图像测量,统计了河道的分叉角度、分叉频率及河道的弯曲度,并设计了一系列垂直于物源方向的弧形剖面进行分支河道的宽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浅水三角洲分支河道的枝状分叉角度多在30°左右,且随着三角洲的推进,河道分叉的频率下降;河道宽度整体呈减小趋势,且与河道分叉有密切关系:河道宽度减小速率随河道分叉频率的降低而减小;河道接近分叉口过程中宽度明显增大,平均增幅达108%;分叉后的河道宽度明显小于分叉前的主干河道,平均减幅为4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