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3)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3)
按年份分组
2015(1)
2012(1)
1995(1)
按来源分组
岩性油气藏(1)
湖泊科学(1)
石油天然气学报(1)
相关搜索词
现代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砂体形态特征:以洞庭湖和鄱阳湖为例
作者: 尹太举 李宣玥 张昌民 朱永进 龚福华  来源:石油天然气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洞庭湖  砂体形态  现代沉积  鄱阳湖  浅水三角洲 
描述:以Google Earth提供的卫星照片平台为基础,对现代洞庭湖和鄱阳湖河口沉积进行了描述,分析了砂体发育特征。洞庭湖东、西湖区环境差异明显,发育5处规模较大三角洲,三角洲特征各异,其中西洞庭三角洲沉积砂体最为发育。潘阳湖基本东西分隔,以西部湖区沉积为主,特别是赣江三角洲砂体面积占整个湖区面积的7成以上。两湖中现代浅水三角洲砂体有两种展布形式,一种是连片展布砂体,主要发育于西洞庭和西潘阳湖中,尤以赣江三角洲最为典型,而另一种以枝状孤立砂体为特征,以东洞庭草尾-蒿竹河三角洲和潘阳湖西河三角洲为代表。前者三角洲平原发育,砂体连片分布,主体成因为分流砂坝。后者枝状、条带状分布,不具备广阔的平原相带,主体是天然堤沉积。通过对其成因分析认为其形成主要受控于河道推进过程中的沉积稳定程度,而这可能与河流的沉积物构成及水量相关。
全文:以Google Earth提供的卫星照片平台为基础,对现代洞庭湖和鄱阳湖河口沉积进行了描述,分析了砂体发育特征。洞庭湖东、西湖区环境差异明显,发育5处规模较大三角洲,三角洲特征各异,其中西洞庭三角洲沉积砂体最为发育。潘阳湖基本东西分隔,以西部湖区沉积为主,特别是赣江三角洲砂体面积占整个湖区面积的7成以上。两湖中现代浅水三角洲砂体有两种展布形式,一种是连片展布砂体,主要发育于西洞庭和西潘阳湖中,尤以赣江三角洲最为典型,而另一种以枝状孤立砂体为特征,以东洞庭草尾-蒿竹河三角洲和潘阳湖西河三角洲为代表。前者三角洲平原发育,砂体连片分布,主体成因为分流砂坝。后者枝状、条带状分布,不具备广阔的平原相带,主体是天然堤沉积。通过对其成因分析认为其形成主要受控于河道推进过程中的沉积稳定程度,而这可能与河流的沉积物构成及水量相关。
鄱阳湖典型湿地沉积物粒度分布及其动力解释
作者: 胡春华 朱海虹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沉积  鄱阳湖  粒度  湿地  动力作用 
描述:通过对沉积物粒度分析,揭示出鄱阳湖典型湿地现代沉积物主要由含泥细粉砂至泥质极细粉砂组成,反映出三角洲前缘低能沉积环境。控制湿地粒度分布的动力,主要为重力型湖流,但波浪和风的作用也参与了沉积物的搬运与沉积。汛期,重力型湖流不仅控制了粒度分布的区域特征,而且决定了由草滩顶部-草滩下部-过渡带-泥滩沉积断面上粒度特征递变规律;枯水期,波浪作用的改造,使得沉积断面上的过渡带沉积物粗化,并使各粒度参数相应变化,特别是面积较大洼地的迎风岸,在过渡带地面坡度转折处,出现了粒度突变或跃变;风蚀“沙山”物质的搬运,使得“沙山”附近的湿地含砂量猛增,粒径变粗。这些动力作用,还控制着湿地的演化,即湿地范围增大,草滩扩张,过渡带以及泥滩下移,枯水期洼地水面缩小且趋于消亡,严重影响湿地的生态环境,但可通过建造人工闸坝加以控制。
全文:通过对沉积物粒度分析,揭示出鄱阳湖典型湿地现代沉积物主要由含泥细粉砂至泥质极细粉砂组成,反映出三角洲前缘低能沉积环境。控制湿地粒度分布的动力,主要为重力型湖流,但波浪和风的作用也参与了沉积物的搬运与沉积。汛期,重力型湖流不仅控制了粒度分布的区域特征,而且决定了由草滩顶部-草滩下部-过渡带-泥滩沉积断面上粒度特征递变规律;枯水期,波浪作用的改造,使得沉积断面上的过渡带沉积物粗化,并使各粒度参数相应变化,特别是面积较大洼地的迎风岸,在过渡带地面坡度转折处,出现了粒度突变或跃变;风蚀“沙山”物质的搬运,使得“沙山”附近的湿地含砂量猛增,粒径变粗。这些动力作用,还控制着湿地的演化,即湿地范围增大,草滩扩张,过渡带以及泥滩下移,枯水期洼地水面缩小且趋于消亡,严重影响湿地的生态环境,但可通过建造人工闸坝加以控制。
鄱阳湖浅水三角洲分支河道分布特征
作者: 孙廷彬 国殿斌 李中超 王玲 尹楠鑫 李胜玉  来源:岩性油气藏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沉积  定量表征  鄱阳湖  分支河道  分布特征  浅水三角洲 
描述:为揭示浅水三角洲分支河道砂体储层平面展布规律,优选赣江中支入鄱阳湖形成的现代沉积三角洲为代表,利用高清卫星图像测量,统计了河道的分叉角度、分叉频率及河道的弯曲度,并设计了一系列垂直于物源方向的弧形剖面进行分支河道的宽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浅水三角洲分支河道的枝状分叉角度多在30°左右,且随着三角洲的推进,河道分叉的频率下降;河道宽度整体呈减小趋势,且与河道分叉有密切关系:河道宽度减小速率随河道分叉频率的降低而减小;河道接近分叉口过程中宽度明显增大,平均增幅达108%;分叉后的河道宽度明显小于分叉前的主干河道,平均减幅为49%。
全文:为揭示浅水三角洲分支河道砂体储层平面展布规律,优选赣江中支入鄱阳湖形成的现代沉积三角洲为代表,利用高清卫星图像测量,统计了河道的分叉角度、分叉频率及河道的弯曲度,并设计了一系列垂直于物源方向的弧形剖面进行分支河道的宽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浅水三角洲分支河道的枝状分叉角度多在30°左右,且随着三角洲的推进,河道分叉的频率下降;河道宽度整体呈减小趋势,且与河道分叉有密切关系:河道宽度减小速率随河道分叉频率的降低而减小;河道接近分叉口过程中宽度明显增大,平均增幅达108%;分叉后的河道宽度明显小于分叉前的主干河道,平均减幅为4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