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对典型天气过程的影响及近地面边界层特征研究
作者: 傅敏宁  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复杂地表  边界层  强天气  鄱阳湖  湖效应 
描述:地区典型天气条件下的近地面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为:(1)鄱阳湖湖效应降水特征。通过1980-2008年期间气象资料分析,发现鄱阳湖地区发生湖效应降水事件33次。湖效应降水发生
全文:地区典型天气条件下的近地面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为:(1)鄱阳湖湖效应降水特征。通过1980-2008年期间气象资料分析,发现鄱阳湖地区发生湖效应降水事件33次。湖效应降水发生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与碳排放关系及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谢珍珍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产业结构  因素分解法  二氧化碳排放 
描述:关联排序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也很大,超过了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从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高第二产业能源效率两方面着手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将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对
全文:关联排序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也很大,超过了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从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高第二产业能源效率两方面着手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将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对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基础设施用地研究
作者: 曹德军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基础设施用地  土地资源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中部唯一以大型湖泊为核心形成的重要区域经济增长极,既能通江达海,又有较为广阔的纵深腹地。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能更好地联结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构建成新的中部经济板块,不仅有利于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沿干线铁路经济带和沿长江经济带这一战略的实施,而且对沿长江经济带的形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是关系江西发展的重大战略,而且是关系中部崛起以及全国发展的重大战略。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区域乃至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条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对交通运输、水利设施、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显现出快速增长的需求。如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统筹规划和预测基础设施用地规模,优化用地配置,合理安排空间布局,并且切实处理好与耕地保护的关系,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这一系列问题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基础设施用地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仔细参阅国内外相关的参考文献,详细了解了基础设施用地的研究进展和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这些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际情况,借鉴以往研究成果和最新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果,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结合各类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主要交通、能源、水利建设项目的用地规模、结构与布局进行了科学预测和合理安排;并且结合保护生态、保护耕地和社会经济效益最优化的原则,为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建立基础设施用地的保障机制;切实处理好农田保护和基础设施用地的相互关系;加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障基础设施用地供给。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土规划专题编制以及相关部门的规划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中部唯一以大型湖泊为核心形成的重要区域经济增长极,既能通江达海,又有较为广阔的纵深腹地。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能更好地联结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构建成新的中部经济板块,不仅有利于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沿干线铁路经济带和沿长江经济带这一战略的实施,而且对沿长江经济带的形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是关系江西发展的重大战略,而且是关系中部崛起以及全国发展的重大战略。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区域乃至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条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对交通运输、水利设施、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显现出快速增长的需求。如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统筹规划和预测基础设施用地规模,优化用地配置,合理安排空间布局,并且切实处理好与耕地保护的关系,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这一系列问题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基础设施用地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仔细参阅国内外相关的参考文献,详细了解了基础设施用地的研究进展和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这些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际情况,借鉴以往研究成果和最新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果,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结合各类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主要交通、能源、水利建设项目的用地规模、结构与布局进行了科学预测和合理安排;并且结合保护生态、保护耕地和社会经济效益最优化的原则,为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建立基础设施用地的保障机制;切实处理好农田保护和基础设施用地的相互关系;加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障基础设施用地供给。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土规划专题编制以及相关部门的规划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作者: 闻婷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开发模式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旅游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当今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旅游形式,因此,生态旅游的发展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基础,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通过适度有序的旅游开发,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享受自然的乐趣,最终实现当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在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功能,对维系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江西省政府做出重大决策,提出了把江西省建设成沿海发达地区居民旅游休闲的“后花园”的思路,建立以鄱阳湖为核心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旨在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保鄱阳湖区域优良的生态体系,促进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的高度统一;生态旅游开发有利于调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当地居民脱贫致富;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旅游景点合理布局和旅游者旅游行为层次的不断提高;有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改善和全省旅游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就显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以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和国内外相关成果为基础,结合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特点。论文运用了旅游学、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采用文献资料查阅、实地调查、案例分析与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论文从对生态旅游的概念界定出发,分析了生态旅游业的特点及开发生态旅游的原则;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然后重点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最后,论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临川温泉景区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一些开发策略。论文通过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认为该区适合开发生态旅游;同时,开发过程中需要克服一些劣势:比如生态旅游景区整体规划欠缺、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短缺、管理机制不完善和品牌宣传力度不够。本文通过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生态旅游品牌营销、生态旅游投资、社区参与、生态补偿模式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六个方面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论文提出开发休闲观光游、生态度假游、民俗风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从品牌定位、形象设计和营销推广等方面着手进行生态旅游品牌营销;通过政府直接投资、招商引资和社区参与投资三个渠道来融资,解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开发资金不足问题;提出以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决策、参与利益分配和参与生态资源保护等方式的社区参与模式;提出在景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
全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旅游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当今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旅游形式,因此,生态旅游的发展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基础,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通过适度有序的旅游开发,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享受自然的乐趣,最终实现当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在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功能,对维系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江西省政府做出重大决策,提出了把江西省建设成沿海发达地区居民旅游休闲的“后花园”的思路,建立以鄱阳湖为核心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旨在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保鄱阳湖区域优良的生态体系,促进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的高度统一;生态旅游开发有利于调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当地居民脱贫致富;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旅游景点合理布局和旅游者旅游行为层次的不断提高;有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改善和全省旅游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就显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以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和国内外相关成果为基础,结合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特点。论文运用了旅游学、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采用文献资料查阅、实地调查、案例分析与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论文从对生态旅游的概念界定出发,分析了生态旅游业的特点及开发生态旅游的原则;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然后重点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最后,论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临川温泉景区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一些开发策略。论文通过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认为该区适合开发生态旅游;同时,开发过程中需要克服一些劣势:比如生态旅游景区整体规划欠缺、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短缺、管理机制不完善和品牌宣传力度不够。本文通过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生态旅游品牌营销、生态旅游投资、社区参与、生态补偿模式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六个方面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论文提出开发休闲观光游、生态度假游、民俗风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从品牌定位、形象设计和营销推广等方面着手进行生态旅游品牌营销;通过政府直接投资、招商引资和社区参与投资三个渠道来融资,解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开发资金不足问题;提出以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决策、参与利益分配和参与生态资源保护等方式的社区参与模式;提出在景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融资方式选择
作者: 罗雯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融资方式  ABS  产业投资基金  BOT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融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企业或者是项目对资金的庞大需求,尤其是对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柱产业中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如何解决资金缺口问题,是学者普遍关注的研究热点。而近年来在国内涌现的新型融资方式,如BOT融资方式,ABS融资方式,产业投资基金,正在实践中体现出它独特的优势,为我国面临“融资难”的企业或项目,开启了新的大门。近年来,我省的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也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它对江西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显而易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包含了巨大的资金需求,如何针对区内不同的产业选择与其相适的融资方式,解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所遇的融资问题,使它能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江西的发展。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本文在第一章节中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分别对BOT,ABS,以及产业投资基金在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做简要的论述。同时明确了研究思路和文章结构,也提出了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然后简要介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规划,让大家了解到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必要性。第三章节为本文的研究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分别从传统和新型两个角度,简要介绍了几种融资方式。传统意义的融资方式有我们较为熟悉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新型融资方式有当下热门的BOT,ABS以及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是从定义和它的优缺点入手进行论述。最后两章即是本文的核心章节,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同区域的定位以及相关产业的特点,我们把它划分为以下几个产业进行分析:基础设施领域,生态环保领域,支柱产业领域。结合其各自的产业特点,我们将对比分析的方法融入其中,通过分析几种融资方式各自的优缺点,分别给出了最适合的融资方式选择。之后还例举了两个国外地方政府融资方式成功的案例,作为经验借鉴。最后在此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的,分别针对BOT方式,ABS方式以及产业投资基金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和配套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融资方式选择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使得这些新型的融资方式能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最适合的领域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其作用,以促进区内经济更好的发展。
全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融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企业或者是项目对资金的庞大需求,尤其是对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柱产业中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如何解决资金缺口问题,是学者普遍关注的研究热点。而近年来在国内涌现的新型融资方式,如BOT融资方式,ABS融资方式,产业投资基金,正在实践中体现出它独特的优势,为我国面临“融资难”的企业或项目,开启了新的大门。近年来,我省的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也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它对江西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显而易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包含了巨大的资金需求,如何针对区内不同的产业选择与其相适的融资方式,解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所遇的融资问题,使它能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江西的发展。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本文在第一章节中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分别对BOT,ABS,以及产业投资基金在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做简要的论述。同时明确了研究思路和文章结构,也提出了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然后简要介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规划,让大家了解到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必要性。第三章节为本文的研究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分别从传统和新型两个角度,简要介绍了几种融资方式。传统意义的融资方式有我们较为熟悉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新型融资方式有当下热门的BOT,ABS以及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是从定义和它的优缺点入手进行论述。最后两章即是本文的核心章节,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同区域的定位以及相关产业的特点,我们把它划分为以下几个产业进行分析:基础设施领域,生态环保领域,支柱产业领域。结合其各自的产业特点,我们将对比分析的方法融入其中,通过分析几种融资方式各自的优缺点,分别给出了最适合的融资方式选择。之后还例举了两个国外地方政府融资方式成功的案例,作为经验借鉴。最后在此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的,分别针对BOT方式,ABS方式以及产业投资基金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和配套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融资方式选择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使得这些新型的融资方式能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最适合的领域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其作用,以促进区内经济更好的发展。
基于HJ CCD影像的鄱阳湖总悬浮物浓度反演与时空化研究
作者: 张伟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1A/1B  HJ  水色遥感  总悬浮物浓度  鄱阳湖 
描述: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水体监测野外观测不便、数据获取困难等问题。本文以时间序列的HJ-1A/1B卫星CCD传感器数据为数据源,以鄱阳湖水体总悬浮物浓度变化遥感监测为目标,开展模型
全文: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水体监测野外观测不便、数据获取困难等问题。本文以时间序列的HJ-1A/1B卫星CCD传感器数据为数据源,以鄱阳湖水体总悬浮物浓度变化遥感监测为目标,开展模型
南昌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区域发展中心的路径研究
作者: 谢荣国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资产增值中心  资源转换中心  区域发展中心  探讨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经济发展中心  南昌 
描述:发展的独特道路。优化空间布局,扩大城市规模,进一步提升南昌城市功能,把南昌建设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是当务之急。但在后危机时代,南昌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经济首位明显下降、增长内在动力仍然不足
全文:发展的独特道路。优化空间布局,扩大城市规模,进一步提升南昌城市功能,把南昌建设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是当务之急。但在后危机时代,南昌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经济首位明显下降、增长内在动力仍然不足
基于神经网络和多源遥感数据的鄱阳湖湿地生物量反演研究
作者: 董磊  来源: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物量  SAR  人工神经网络  鄱阳湖  MIMICS模型  湿地  反演 
描述:利用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MIMICS冠层散射模型,最后基于改进后的算法模型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反演鄱阳湖湿地生物量,并制作了2007年湖区湿地生物量分布图。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
全文:利用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MIMICS冠层散射模型,最后基于改进后的算法模型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反演鄱阳湖湿地生物量,并制作了2007年湖区湿地生物量分布图。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
基于SAR的鄱阳湖洪涝淹没范围信息提取与生物量反演研究
作者: 沈国状  来源: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面向对象  信息提取  生物量  变化向量  SAR  人工神经网络  半变异  反演  线性回归  洪涝 
描述:近年来,有着“地球之肾”之称的“湿地”,其对于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受到全世界的极大关注,湿地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的热门研究领域。遥感特别是雷达遥感作为对地观测的重要高新技术手段,可为湿地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支持,与之相应,湿地遥感也成为资源环境遥感中的学科前沿研究课题和重要的应用方向。 郡阳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江西省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是中国七大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唯能用遥感方法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其水域和湖滩草洲的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由于光学传感器受天气以及穿透能力的影响,对于多云、雨、雾的湿地环境,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遥感较光学遥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研究使用ENVISAT ASAR以及ALOS PALSAR新型SAR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调查与采样,辅以收集的研究区相关资料,开展了鄱阳湖湿地洪涝淹没范围信息提取及湿生植被生物量反演研究。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含创新点)如下: 纹理特征在图像分类和分析中是很重要的特征,不同的地物在SAR图像中表现出不同的纹理特征,而半变异函数,作为一种纹理分析方法,比其它纹理分析方法更适合于SAR图像的分类。本文将地统计学中的半变异函数纹理方法应用到鄱阳湖湿地地区多极化(交替极化)ASAR数据中,首先分析了不同窗口、不同步长、不同方向的半变异函数参数选择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鄱阳潮湿地2004年8月29日的洪涝淹没范围进行了提取。 针对已有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只考虑像元本身信息的问题,将面向对象方法应用到鄱阳湖湿地洪涝淹没范围信息提取中来,利用2004年8月29日的多极化ASAR数据提取了鄱阳湖洪涝淹没范围信息,并与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精度进行了对比,精度有明显提高。 针对不同时相间的鄱阳湖湿地洪涝淹没范围变化信息提取,将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应用到多极化ASAR数据中。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可以利用所有波段的信息来进行分析,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变化信息提取方法的一个主要方面。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对波段数的要求限制了它在SAR图像数据中的应用,而多极 化ASAR数据打破了这种限制,结果也证明了该方法在多极化数据中应用的可能性。 通过两次野外实地采样数据以及改进的MIMICS模型,分析研究了湿地湿生植被的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对各种湿生植被生物物理参数与雷达参数的敏感性,通过模拟分析发现雷达波长、冠层高度、含水量与叶片数量密度对后向散射系数有一定的影响,而雷达入射角的影响却很小,地表状况对C、L波段的影响不同。 通过分析实测的生物量与后向散向系数观测值之间的关系,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整个湖区的生物量进行了反演,并给出了生物量分布图,得出2007年4月份整个湖区生物量总值为1.0568×109kg。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发展基于新型SAR数据的湿地湿生植被生物量估算方法。最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反演了整个湖区的生物量(2007年4月份整个湖区生物量总值为1.06×109kg),并给出了相应的生物量分布图,并同时给出鄱阳湖湿生植被不同生长阶段相对应的生物量(2007年7月份:1.65×108kg,2007年11月份:9.32×108kg)。 最后分析讨论了湿地环境下洪涝灾害信息提取和生物量反演中的各种雷达系统参数的选择问题。
全文:近年来,有着“地球之肾”之称的“湿地”,其对于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受到全世界的极大关注,湿地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的热门研究领域。遥感特别是雷达遥感作为对地观测的重要高新技术手段,可为湿地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支持,与之相应,湿地遥感也成为资源环境遥感中的学科前沿研究课题和重要的应用方向。 郡阳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江西省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是中国七大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唯能用遥感方法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其水域和湖滩草洲的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由于光学传感器受天气以及穿透能力的影响,对于多云、雨、雾的湿地环境,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遥感较光学遥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研究使用ENVISAT ASAR以及ALOS PALSAR新型SAR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调查与采样,辅以收集的研究区相关资料,开展了鄱阳湖湿地洪涝淹没范围信息提取及湿生植被生物量反演研究。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含创新点)如下: 纹理特征在图像分类和分析中是很重要的特征,不同的地物在SAR图像中表现出不同的纹理特征,而半变异函数,作为一种纹理分析方法,比其它纹理分析方法更适合于SAR图像的分类。本文将地统计学中的半变异函数纹理方法应用到鄱阳湖湿地地区多极化(交替极化)ASAR数据中,首先分析了不同窗口、不同步长、不同方向的半变异函数参数选择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鄱阳潮湿地2004年8月29日的洪涝淹没范围进行了提取。 针对已有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只考虑像元本身信息的问题,将面向对象方法应用到鄱阳湖湿地洪涝淹没范围信息提取中来,利用2004年8月29日的多极化ASAR数据提取了鄱阳湖洪涝淹没范围信息,并与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精度进行了对比,精度有明显提高。 针对不同时相间的鄱阳湖湿地洪涝淹没范围变化信息提取,将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应用到多极化ASAR数据中。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可以利用所有波段的信息来进行分析,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变化信息提取方法的一个主要方面。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对波段数的要求限制了它在SAR图像数据中的应用,而多极 化ASAR数据打破了这种限制,结果也证明了该方法在多极化数据中应用的可能性。 通过两次野外实地采样数据以及改进的MIMICS模型,分析研究了湿地湿生植被的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对各种湿生植被生物物理参数与雷达参数的敏感性,通过模拟分析发现雷达波长、冠层高度、含水量与叶片数量密度对后向散射系数有一定的影响,而雷达入射角的影响却很小,地表状况对C、L波段的影响不同。 通过分析实测的生物量与后向散向系数观测值之间的关系,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整个湖区的生物量进行了反演,并给出了生物量分布图,得出2007年4月份整个湖区生物量总值为1.0568×109kg。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发展基于新型SAR数据的湿地湿生植被生物量估算方法。最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反演了整个湖区的生物量(2007年4月份整个湖区生物量总值为1.06×109kg),并给出了相应的生物量分布图,并同时给出鄱阳湖湿生植被不同生长阶段相对应的生物量(2007年7月份:1.65×108kg,2007年11月份:9.32×108kg)。 最后分析讨论了湿地环境下洪涝灾害信息提取和生物量反演中的各种雷达系统参数的选择问题。
鄱阳湖地区退田还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作者: 何战英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退田还湖  植被指数  地表温度  感染率  血吸虫病 
描述:资料和遥感信息的结合,计算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两个指标,评价退田还湖区域的环境状况。除分析东风圩、五洲头两个“退田还湖”区域外,选择了一个对照区:余干县的长江洲。该洲滩面积大约2862亩,自1953年
全文:资料和遥感信息的结合,计算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两个指标,评价退田还湖区域的环境状况。除分析东风圩、五洲头两个“退田还湖”区域外,选择了一个对照区:余干县的长江洲。该洲滩面积大约2862亩,自1953年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