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心灵的感召 真诚的攀仰:梁启超、林语堂、朱光潜论陶渊明之人生
作者: 刘中文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梁启超  陶渊明  朱光潜  林语堂 
描述:梁启超、林语堂、朱光潜三位文大师以融会今古、贯通中西的文化视野在广泛的学术领域建树了丰碑。他们的陶学研究也成为中国学术史上光耀的硕果。他们从陶渊明那里汲取的生存智慧,并用心灵体悟陶渊明,用生命解读陶渊明。他们对陶渊明人生的解读总结并光大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生存智慧,其观点力破尘俗,启人良多。
全文:梁启超、林语堂、朱光潜三位文大师以融会今古、贯通中西的文化视野在广泛的学术领域建树了丰碑。他们的陶学研究也成为中国学术史上光耀的硕果。他们从陶渊明那里汲取的生存智慧,并用心灵体悟陶渊明,用生命解读陶渊明。他们对陶渊明人生的解读总结并光大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生存智慧,其观点力破尘俗,启人良多。
鄱阳湖湖滨沙山线性风蚀地貌的发育模式
作者: 党淑青 韩志勇 李徐生 徐卫民 弋双文 张斌 鹿化煜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风蚀坑  风蚀地貌  发育模式  沙山  风蚀残墩  湿润区 
描述:、风蚀垄和风蚀残墩。本文分析了这4种风蚀地貌的形态特征、分布以及相互关系,并提出沙山风蚀地貌的发育模式,即3段2期的发育模式:风蚀作用的第1阶段形成风蚀坑,第2阶段形成风蚀槽和风蚀垄,第3阶段形成
全文:、风蚀垄和风蚀残墩。本文分析了这4种风蚀地貌的形态特征、分布以及相互关系,并提出沙山风蚀地貌的发育模式,即3段2期的发育模式:风蚀作用的第1阶段形成风蚀坑,第2阶段形成风蚀槽和风蚀垄,第3阶段形成
[0图]南天瑰宝 剑川石钟山石窟 摄影集
作者: 云南省剑川县文化体育局  来源: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石窟  石窟(地点:  剑川县  学科:  美术考古  摄影集)  美术考古(地点: 
描述:南天瑰宝 剑川石钟山石窟 摄影集
鄱阳湖湖滨沙山垄状地形的成因
作者: 韩志勇 李徐生 张兆干 陈英勇 杨达源 弋双文 鹿化煜  来源:地理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风蚀坑  垄状地形  沙山  鄱阳湖  光释光 
描述:江西星子县沙岭沙山位于鄱阳湖湖滨,临湖一侧发育顺盛行风方向延伸的垄状地形.研究从地貌学、沉积学和年代学的角度分析了垄状地形的成因.按照目前的风场计算出的沙丘走向与合成输沙方向近于垂直,说明这些垄状地形不是纵向沙丘.垄状地形内部发育平行层理,缺少滑动面,则进一步表明垄状地形并非沙丘.对垄状地形之间的沟谷形态观察后发现,这些沟谷与前丘上槽形风蚀坑形态颇为相似,且沙山的环境具备发育槽形风蚀坑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将垄状地形之间的沟谷视为槽形风蚀坑.为确定风蚀坑的形成时代,我们在沙山上风区、下风区边缘选取了6个剖面,测得的28个光释光年龄显示,构成垄状地形的沙层堆积于约20 ka BP以前的末次冰期.据此我们推测在冬季风最强的阶段(18-14 ka BP),沙山由以前的风沙堆积转变为风沙侵蚀,产生了槽形风蚀坑.相邻槽形风蚀坑之间的条状突起就构成了垄状地形,因此星子县沙岭沙山临湖一侧的垄状地形属于风蚀地貌.
全文:江西星子县沙岭沙山位于鄱阳湖湖滨,临湖一侧发育顺盛行风方向延伸的垄状地形.研究从地貌学、沉积学和年代学的角度分析了垄状地形的成因.按照目前的风场计算出的沙丘走向与合成输沙方向近于垂直,说明这些垄状地形不是纵向沙丘.垄状地形内部发育平行层理,缺少滑动面,则进一步表明垄状地形并非沙丘.对垄状地形之间的沟谷形态观察后发现,这些沟谷与前丘上槽形风蚀坑形态颇为相似,且沙山的环境具备发育槽形风蚀坑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将垄状地形之间的沟谷视为槽形风蚀坑.为确定风蚀坑的形成时代,我们在沙山上风区、下风区边缘选取了6个剖面,测得的28个光释光年龄显示,构成垄状地形的沙层堆积于约20 ka BP以前的末次冰期.据此我们推测在冬季风最强的阶段(18-14 ka BP),沙山由以前的风沙堆积转变为风沙侵蚀,产生了槽形风蚀坑.相邻槽形风蚀坑之间的条状突起就构成了垄状地形,因此星子县沙岭沙山临湖一侧的垄状地形属于风蚀地貌.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潜力计量分析
作者: 黄敏 廖为明 邓荣根 王立国  来源:改革与战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碳汇潜力  碳储量  后京都时代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森林具有的碳汇功能决定了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在分析"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问题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的基础之上,文章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运用森林碳汇计量方法——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去和现在的碳储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潜力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森林碳储量为409.676×106吨,2020年碳储量为1218.525×106吨,碳汇潜力为808.849×106吨,潜力巨大。
全文:森林具有的碳汇功能决定了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在分析"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问题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的基础之上,文章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运用森林碳汇计量方法——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去和现在的碳储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潜力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森林碳储量为409.676×106吨,2020年碳储量为1218.525×106吨,碳汇潜力为808.849×106吨,潜力巨大。
鄱阳湖生态区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碳汇效应与固碳潜力的影响
作者: 冀建华 刘秀梅 侯红乾 刘益仁 李祖章 刘光荣 李絮花 罗奇祥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固碳潜力  鄱阳湖生态区  长期施肥  水稻土 
描述:在施肥条件下确定平衡状态时,土壤有机碳含量水平对于正确评价土壤的固碳潜力和制定合理的有机物质分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前人研究的江西省有机碳储量数据并采用Jenny模型对长期不同施肥下有机碳动态数据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区有机碳储量占全省的46%,以鹰潭地区最高,九江地区最低。施肥明显增强了土壤的碳汇作用,单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70F+30M、50F+50M、30F+70M、NPKM、NPK+S、NPK+P和NPK+C)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施化肥处理,以南昌县的30F+70M、进贤县的NPKM和余江县的NPK+P处理最高,其平衡时有机碳含量和固碳潜力分别较施化肥处理提高了30.61%和61.15%、30.17%和54.96%、38.26%和74.79%。因此,提高鄱阳湖生态区农田有机碳密度和固碳潜力最有效方法是有机无机肥配施,其配施方式以猪粪配施化肥相对最好,配施比例以70%有机肥配施30%化肥为宜。
全文:在施肥条件下确定平衡状态时,土壤有机碳含量水平对于正确评价土壤的固碳潜力和制定合理的有机物质分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前人研究的江西省有机碳储量数据并采用Jenny模型对长期不同施肥下有机碳动态数据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区有机碳储量占全省的46%,以鹰潭地区最高,九江地区最低。施肥明显增强了土壤的碳汇作用,单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70F+30M、50F+50M、30F+70M、NPKM、NPK+S、NPK+P和NPK+C)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施化肥处理,以南昌县的30F+70M、进贤县的NPKM和余江县的NPK+P处理最高,其平衡时有机碳含量和固碳潜力分别较施化肥处理提高了30.61%和61.15%、30.17%和54.96%、38.26%和74.79%。因此,提高鄱阳湖生态区农田有机碳密度和固碳潜力最有效方法是有机无机肥配施,其配施方式以猪粪配施化肥相对最好,配施比例以70%有机肥配施30%化肥为宜。
鄱阳湖湿地甲烷排放通量与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王佳佳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烷产生  鄱阳湖  环境因素  甲烷排放  电子受体 
描述:全球气温变暖形势严峻,甲烷(CH4)作为第二大温室气体具有较大的增温势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湿地作为甲烷最大的自然排放源对甲烷的排放量贡献显著,为揭示环境条件变化对湿地甲烷产生潜力的影响机理
全文:全球气温变暖形势严峻,甲烷(CH4)作为第二大温室气体具有较大的增温势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湿地作为甲烷最大的自然排放源对甲烷的排放量贡献显著,为揭示环境条件变化对湿地甲烷产生潜力的影响机理
鄱阳湖湿地甲烷排放通量与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王佳佳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烷产生  鄱阳湖  环境因素  甲烷排放  电子受体 
描述:全球气温变暖形势严峻,甲烷(CH4)作为第二大温室气体具有较大的增温势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湿地作为甲烷最大的自然排放源对甲烷的排放量贡献显著,为揭示环境条件变化对湿地甲烷产生潜力的影响机理
全文:全球气温变暖形势严峻,甲烷(CH4)作为第二大温室气体具有较大的增温势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湿地作为甲烷最大的自然排放源对甲烷的排放量贡献显著,为揭示环境条件变化对湿地甲烷产生潜力的影响机理
鄱阳湖湿地甲烷排放通量与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王佳佳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烷产生  鄱阳湖  环境因素  甲烷排放  电子受体 
描述:全球气温变暖形势严峻,甲烷(CH4)作为第二大温室气体具有较大的增温势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湿地作为甲烷最大的自然排放源对甲烷的排放量贡献显著,为揭示环境条件变化对湿地甲烷产生潜力的影响机理
全文:全球气温变暖形势严峻,甲烷(CH4)作为第二大温室气体具有较大的增温势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湿地作为甲烷最大的自然排放源对甲烷的排放量贡献显著,为揭示环境条件变化对湿地甲烷产生潜力的影响机理
鄱阳湖湿地甲烷排放通量与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王佳佳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烷产生  鄱阳湖  环境因素  甲烷排放  电子受体 
描述:全球气温变暖形势严峻,甲烷(CH4)作为第二大温室气体具有较大的增温势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湿地作为甲烷最大的自然排放源对甲烷的排放量贡献显著,为揭示环境条件变化对湿地甲烷产生潜力的影响机理
全文:全球气温变暖形势严峻,甲烷(CH4)作为第二大温室气体具有较大的增温势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湿地作为甲烷最大的自然排放源对甲烷的排放量贡献显著,为揭示环境条件变化对湿地甲烷产生潜力的影响机理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