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身处困境中的唐代文人对陶渊明桃源理想的认同
作者: 郭鹏  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桃源理想  唐代文人 
描述: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并》中创造出的桃源世界代表着在那个特定时代生活在动乱中的人民对太平生活的普遍向往,它凝聚了陶渊明本人对理想、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与追求,也浓缩了他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心路历程。唐代文人
全文: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并》中创造出的桃源世界代表着在那个特定时代生活在动乱中的人民对太平生活的普遍向往,它凝聚了陶渊明本人对理想、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与追求,也浓缩了他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心路历程。唐代文人
休闲于自我超越中拥有:论陶渊明对宋词的思想影响
作者: 张翠爱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宋词  休闲  自我超越 
描述:幼年便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陶渊明,早年有着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所以,振兴家族、光耀门庭并实现个人的政治抱负就成了他前半生的人生追求。但陶渊明发现要想享受门第和家族带来的荣誉和利益,就必须付出心为形役的代价。视官场为樊笼密网的陶渊明不愿屈从外物扭曲自我,毅然地返回田园。陶渊明爱惜名利而又看破名利、不喜贫穷而又安贫守拙的人生历程深深吸引并感化着宋代的词人。宋代词人们在词作中表现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厌倦,而且陶渊明安贫知足、守拙养真的思想使多数本不贫穷的词人抑制了物欲的膨胀,也使部分贫穷的词人因之而畅享贫苦平生。通过这些自我超越的诗词,我们不仅可以懂得他们何以拥有了让世人无限向往的诗意的休闲生活,而且还可以获得休闲的真谛。
全文:幼年便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陶渊明,早年有着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所以,振兴家族、光耀门庭并实现个人的政治抱负就成了他前半生的人生追求。但陶渊明发现要想享受门第和家族带来的荣誉和利益,就必须付出心为形役的代价。视官场为樊笼密网的陶渊明不愿屈从外物扭曲自我,毅然地返回田园。陶渊明爱惜名利而又看破名利、不喜贫穷而又安贫守拙的人生历程深深吸引并感化着宋代的词人。宋代词人们在词作中表现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厌倦,而且陶渊明安贫知足、守拙养真的思想使多数本不贫穷的词人抑制了物欲的膨胀,也使部分贫穷的词人因之而畅享贫苦平生。通过这些自我超越的诗词,我们不仅可以懂得他们何以拥有了让世人无限向往的诗意的休闲生活,而且还可以获得休闲的真谛。
姜夔的《扬州慢》浅析
作者: 郭鲸鲲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彝尊  生活  作者  姜夔  江西省  二十四桥  杜牧  文学艺术  白石道人  扬州 
描述: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一生在政治和生活上都很失意困顿,到处寄人篱下,一直过着清客的生活。在文学艺术上,他具有多种才能,擅长诗词、书法、音乐,尤以填词称著。姜夔的词独标一帜,不仅清峻峭(?),且能达志咏怀。清人朱彝尊曾说:“词莫善于姜夔,”后学颇多,可说他是开南宋第二期词派的先驱。到了晚年,生活更加贫困,以致他逝世时,竟无以为殓,还是在友人吴潜的资助下,才得以把他的尸体埋葬在杭州钱塘门外西马塍。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等。
全文: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一生在政治和生活上都很失意困顿,到处寄人篱下,一直过着清客的生活。在文学艺术上,他具有多种才能,擅长诗词、书法、音乐,尤以填词称著。姜夔的词独标一帜,不仅清峻峭(?),且能达志咏怀。清人朱彝尊曾说:“词莫善于姜夔,”后学颇多,可说他是开南宋第二期词派的先驱。到了晚年,生活更加贫困,以致他逝世时,竟无以为殓,还是在友人吴潜的资助下,才得以把他的尸体埋葬在杭州钱塘门外西马塍。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等。
在理解中重建作品的本来规定:评刘中文《唐代陶渊明接受研究》
作者: 盖晓明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接受史  接受研究  中文  柏拉图  阅读研究  陶渊明  唐代  作家作品 
描述:录》中,钱钟书先生以一篇题为《陶渊明显晦》的文章,表明了他对陶渊明“接受研究”(虽然当时不使用这个术语)的见地。我的有关陶渊明接受史的知识,在阅读《唐代陶渊明接受研究》之前,主要来源于钱先生
全文:录》中,钱钟书先生以一篇题为《陶渊明显晦》的文章,表明了他对陶渊明“接受研究”(虽然当时不使用这个术语)的见地。我的有关陶渊明接受史的知识,在阅读《唐代陶渊明接受研究》之前,主要来源于钱先生
1985年以来陶渊明研究与纪念活动述要
作者: 赵纯璧 邢恩源  来源:鞍山社会科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述要  纪念活动  陶学  黄金时段  20世纪70年代  散文家  魏正申  陶渊明研究  繁荣 
描述:2005年为我国伟大诗人与散文家陶渊明诞辰1640周年。著名陶学专家魏正申在为卢晓林编著的《陶馆馆藏研陶论著评价·序》中称:“陶坛学人一致认同: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是我国继唐宋、清代之后,陶渊明研究的第三个大繁荣时期”,“1985年至2004年的20年间,是陶渊明研究第三个大繁荣时期的黄金时段”。可见。对这20年间陶渊明研究的实绩加以总结是相当必要的,笔者拟从20年来的研陶成果、纪念陶公的相关活动简作综述,以期对陶学繁盛助把力。[第一段]
全文:2005年为我国伟大诗人与散文家陶渊明诞辰1640周年。著名陶学专家魏正申在为卢晓林编著的《陶馆馆藏研陶论著评价·序》中称:“陶坛学人一致认同: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是我国继唐宋、清代之后,陶渊明研究的第三个大繁荣时期”,“1985年至2004年的20年间,是陶渊明研究第三个大繁荣时期的黄金时段”。可见。对这20年间陶渊明研究的实绩加以总结是相当必要的,笔者拟从20年来的研陶成果、纪念陶公的相关活动简作综述,以期对陶学繁盛助把力。[第一段]
《〈桃花源记〉旁证》的旁证——兼论陶渊明的创作意识
作者: 刘欣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意识  魏晋时期  《〈桃花源记〉旁证》  社会审美理想  小说创作  散文  陶渊明 
描述:《桃花源记》是我国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文中描写了一个美丽虚幻长期与世隔绝的神异世界——桃花源。此文是陶渊明社会审美理想的最完美体现。淳朴优美的桃源境界放射出理想的光辉。引起无数后人的遐想。然而,关于此文是虚构还是纪实,文中的“秦”是指“赢秦”还是指“苻秦”,桃花源是否确有其地,千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一代宗师陈寅恪先生在其《桃花源记旁证》中博引《水经注》、《元和郡县志》等地
全文:《桃花源记》是我国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文中描写了一个美丽虚幻长期与世隔绝的神异世界——桃花源。此文是陶渊明社会审美理想的最完美体现。淳朴优美的桃源境界放射出理想的光辉。引起无数后人的遐想。然而,关于此文是虚构还是纪实,文中的“秦”是指“赢秦”还是指“苻秦”,桃花源是否确有其地,千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一代宗师陈寅恪先生在其《桃花源记旁证》中博引《水经注》、《元和郡县志》等地
静念园林好 商歌非吾事——陶渊明归田探析
作者: 韦燕宁  来源: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价值  归田  恋情  质性自然  仕宦 
描述:陶渊明的一生中,曾数度为官,而每每又旋即辞官归田。这种复杂而矛盾的经历,为后人颇多揣测争议,但见仁见智,始终都没有对其归田的最根本原因得出较为一致的看法。笔者近日重读陶集,仔细搜检其思绪情感,发觉其对田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深深依恋情结。这种情结包括他对田园生活难以割舍的秉性、对亲情故旧的眷恋以及欲以诗文彰显于世的愿望。笔者以为这些因素才是陶公归田的根本原因。
全文:陶渊明的一生中,曾数度为官,而每每又旋即辞官归田。这种复杂而矛盾的经历,为后人颇多揣测争议,但见仁见智,始终都没有对其归田的最根本原因得出较为一致的看法。笔者近日重读陶集,仔细搜检其思绪情感,发觉其对田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深深依恋情结。这种情结包括他对田园生活难以割舍的秉性、对亲情故旧的眷恋以及欲以诗文彰显于世的愿望。笔者以为这些因素才是陶公归田的根本原因。
陶渊明非名士原因探析:兼及陶氏生前身后不为人重之由
作者: 熊建军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陶渊明  魏晋名士 
描述:陶渊明作为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却被排除在魏晋名士之列,原因并无人提及。论及陶渊明生前身后长时间不被人赏识之由,学术界以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其诗文质朴清淡,与当时华丽的形式主义文风相去甚远。先贤时哲对于陶氏的品评从文学史的逻辑上看并无不妥。但是,作为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却不是魏晋名士,这成了我们常识性思维中的悖论。笔者以为,首先其寡言静默、讷于言语与当时谈风不合;次之,他较之于当时名士缺乏放荡不羁的行为;再次之,其隐而绝俗。诸种原因使其归于沉寂成为必然。而其非为名士恰恰是其生前身后长时间不为人重的缘由。
全文:陶渊明作为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却被排除在魏晋名士之列,原因并无人提及。论及陶渊明生前身后长时间不被人赏识之由,学术界以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其诗文质朴清淡,与当时华丽的形式主义文风相去甚远。先贤时哲对于陶氏的品评从文学史的逻辑上看并无不妥。但是,作为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却不是魏晋名士,这成了我们常识性思维中的悖论。笔者以为,首先其寡言静默、讷于言语与当时谈风不合;次之,他较之于当时名士缺乏放荡不羁的行为;再次之,其隐而绝俗。诸种原因使其归于沉寂成为必然。而其非为名士恰恰是其生前身后长时间不为人重的缘由。
“但识琴中曲,何劳弦上声”-从陶渊明蓄无弦琴看陶渊明的美学观
作者: 徐声扬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观  无弦琴  伦理观  音乐美  固穷  陶渊明  音律  琴书  “无”  儒家 
描述:陶渊明是否解音律梁昭明太子肖统写的《陶渊明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琴以寄其意。”这段话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好象陶渊明不解音律,不善弹奏,仅会“一抚一拍”以寄其意而已。果真是这样吗?并不如此。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文中寻找答案。《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爱得我娱。岂无他人,乐是幽居。”《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全文:陶渊明是否解音律梁昭明太子肖统写的《陶渊明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琴以寄其意。”这段话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好象陶渊明不解音律,不善弹奏,仅会“一抚一拍”以寄其意而已。果真是这样吗?并不如此。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文中寻找答案。《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爱得我娱。岂无他人,乐是幽居。”《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但识琴中曲,何劳弦上声”——从陶渊明蓄无弦琴看陶渊明的美学观
作者: 徐声扬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观  《归去来兮辞》  意而  儒家思想  无弦琴  音乐美  《琵琶行》  昭明太子  答庞参军  禅悦 
描述:陶渊明是否解音律梁昭明太子肖统写的《陶渊明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琴以寄其意。”这段话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好象陶渊明不解音律,不善弹奏,仅会“一抚一拍”以寄其意而已。果真是这样吗?并不如此。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文中寻找答案。《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爱得我娱。岂无他人,乐是幽居。”《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全文:陶渊明是否解音律梁昭明太子肖统写的《陶渊明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琴以寄其意。”这段话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好象陶渊明不解音律,不善弹奏,仅会“一抚一拍”以寄其意而已。果真是这样吗?并不如此。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文中寻找答案。《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爱得我娱。岂无他人,乐是幽居。”《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上页 1 2 3 ... 59 60 61 ... 62 63 64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