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
作者: 杨洋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产业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指标体系 
描述:自从2009年我国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地方省市分别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采取规划措施,主动选择培育适宜本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设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成为我国应对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目前,地方省市选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发展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在发展理念上,十八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这意味着现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能只使用经济增长水平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重视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将成为新时期产业发展的新目标。提出新型的产业评价方式来综合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对于转变发展观念、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水平、指导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江西省作为生态环境基础条件比较好的省份,在生态环境方面有着比较优势,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被规划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内第二个被规划为“生态经济区”的国家层级发展实验区。当前,江西省的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处于优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发展模式,将江西现有的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提升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水平,从而能够使其在全国范围内抢抓机遇,树立典型,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层次,协调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向更有利于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方向迈进,是江西省发展新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江西省情来说,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相结合,探索适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的发展模式,在产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带动江西省总体经济持续和快速发展。本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理论概述切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态发展理念进行了桥接,得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模式是由于战略新兴产业和生态文明基本属性有所重合,两者契合发展的成果,是协调发展产生的积极效果。将生态化发展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方向,不仅对区域内生态经济建设和产业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也对全面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现实作用。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分析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和总体概况,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身的生态属性,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并给出了相关策略方向。为了对产业作出评价,文章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产业发展的发展水平与协调程度进行了指标量化分析比较,得出了相关的结论。最后根据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实践经验,给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发展对策与政策建议。
全文:自从2009年我国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地方省市分别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采取规划措施,主动选择培育适宜本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设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成为我国应对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目前,地方省市选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发展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在发展理念上,十八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这意味着现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能只使用经济增长水平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重视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将成为新时期产业发展的新目标。提出新型的产业评价方式来综合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对于转变发展观念、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水平、指导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江西省作为生态环境基础条件比较好的省份,在生态环境方面有着比较优势,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被规划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内第二个被规划为“生态经济区”的国家层级发展实验区。当前,江西省的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处于优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发展模式,将江西现有的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提升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水平,从而能够使其在全国范围内抢抓机遇,树立典型,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层次,协调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向更有利于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方向迈进,是江西省发展新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江西省情来说,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相结合,探索适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的发展模式,在产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带动江西省总体经济持续和快速发展。本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理论概述切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态发展理念进行了桥接,得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模式是由于战略新兴产业和生态文明基本属性有所重合,两者契合发展的成果,是协调发展产生的积极效果。将生态化发展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方向,不仅对区域内生态经济建设和产业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也对全面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现实作用。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分析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和总体概况,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身的生态属性,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并给出了相关策略方向。为了对产业作出评价,文章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产业发展的发展水平与协调程度进行了指标量化分析比较,得出了相关的结论。最后根据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实践经验,给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发展对策与政策建议。
鄱阳湖湿地甲烷排放通量与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王佳佳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烷产生  鄱阳湖  环境因素  甲烷排放  电子受体 
描述:作用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湿地甲烷排放通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排放量最高为0.250 mg·m-2·h-1,春秋次之,分别为0.094和0.082 mg·m-2·h-1
全文:作用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湿地甲烷排放通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排放量最高为0.250 mg·m-2·h-1,春秋次之,分别为0.094和0.082 mg·m-2·h-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
作者: 杨洋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产业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指标体系 
描述:自从2009年我国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地方省市分别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采取规划措施,主动选择培育适宜本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设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成为我国应对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目前,地方省市选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发展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在发展理念上,十八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这意味着现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能只使用经济增长水平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重视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将成为新时期产业发展的新目标。提出新型的产业评价方式来综合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对于转变发展观念、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水平、指导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江西省作为生态环境基础条件比较好的省份,在生态环境方面有着比较优势,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被规划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内第二个被规划为“生态经济区”的国家层级发展实验区。当前,江西省的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处于优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发展模式,将江西现有的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提升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水平,从而能够使其在全国范围内抢抓机遇,树立典型,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层次,协调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向更有利于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方向迈进,是江西省发展新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江西省情来说,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相结合,探索适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的发展模式,在产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带动江西省总体经济持续和快速发展。本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理论概述切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态发展理念进行了桥接,得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模式是由于战略新兴产业和生态文明基本属性有所重合,两者契合发展的成果,是协调发展产生的积极效果。将生态化发展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方向,不仅对区域内生态经济建设和产业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也对全面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现实作用。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分析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和总体概况,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身的生态属性,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并给出了相关策略方向。为了对产业作出评价,文章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产业发展的发展水平与协调程度进行了指标量化分析比较,得出了相关的结论。最后根据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实践经验,给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发展对策与政策建议。
全文:自从2009年我国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地方省市分别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采取规划措施,主动选择培育适宜本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设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成为我国应对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目前,地方省市选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发展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在发展理念上,十八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这意味着现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能只使用经济增长水平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重视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将成为新时期产业发展的新目标。提出新型的产业评价方式来综合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对于转变发展观念、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水平、指导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江西省作为生态环境基础条件比较好的省份,在生态环境方面有着比较优势,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被规划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内第二个被规划为“生态经济区”的国家层级发展实验区。当前,江西省的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处于优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发展模式,将江西现有的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提升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水平,从而能够使其在全国范围内抢抓机遇,树立典型,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层次,协调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向更有利于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方向迈进,是江西省发展新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江西省情来说,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相结合,探索适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的发展模式,在产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带动江西省总体经济持续和快速发展。本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理论概述切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态发展理念进行了桥接,得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模式是由于战略新兴产业和生态文明基本属性有所重合,两者契合发展的成果,是协调发展产生的积极效果。将生态化发展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方向,不仅对区域内生态经济建设和产业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也对全面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现实作用。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分析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和总体概况,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身的生态属性,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并给出了相关策略方向。为了对产业作出评价,文章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产业发展的发展水平与协调程度进行了指标量化分析比较,得出了相关的结论。最后根据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实践经验,给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发展对策与政策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胡志芳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RAM模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面板Tobit  环境效率 
描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从之前的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飞跃式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企业不顾环境的激进式发展,单纯以资源消耗为代价获取高额的收益,形成了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加快经济转型,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提高地区的生产效率,提高地区环境质量,实现企业“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的生产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对环境效率进行了测度,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效率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和环境效率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现有文献,选取研究方法。二是对环境效率的内涵和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环境效率的测度方法以及环境效率的具体影响因素。三是运用非角度、非径向的RAM方法测算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市、区从2000年至2012年的环境效率值,根据测度结果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效率进行分析。四是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和面板Tobit模型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测度结果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效率的政策建议。本文在实证研究后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的环境效率值均不高,处于0.5至0.8之间,从2000年至2012年间,环境效率值处于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状态。南昌市区、抚州市区、南昌县、新建县、贵溪县、东乡县的环境效率值处于(0.5,0.6)之间,属于经济发展与环境极不协调的区域。景德镇市区、萍乡市区、九江市区、新余市区、进贤县、永修县、浮梁县、乐平市、安义县、武宁县、余江县、新干县、丰城市、德安县、高安市、余干县、万年县的环境效率值都处于(0.6,0.7)之间,较之(0.5,0.6)之间的区域,环境效率值较高,属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较协调的区域。九江县、星子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樟树市、鄱阳县的环境效率值处于(0.7,0.8)之间,属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的区域。第二,从经济层面、制度层面和地域层面考虑,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是产业结构、经济规模、环境管制和对外开放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和环境管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效率都有显著影响。其中经济规模和对外开放程度对环境效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产业结构和环境管制对环境效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本文测度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效率的对策和建议,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全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从之前的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飞跃式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企业不顾环境的激进式发展,单纯以资源消耗为代价获取高额的收益,形成了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加快经济转型,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提高地区的生产效率,提高地区环境质量,实现企业“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的生产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对环境效率进行了测度,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效率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和环境效率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现有文献,选取研究方法。二是对环境效率的内涵和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环境效率的测度方法以及环境效率的具体影响因素。三是运用非角度、非径向的RAM方法测算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市、区从2000年至2012年的环境效率值,根据测度结果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效率进行分析。四是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和面板Tobit模型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测度结果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效率的政策建议。本文在实证研究后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的环境效率值均不高,处于0.5至0.8之间,从2000年至2012年间,环境效率值处于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状态。南昌市区、抚州市区、南昌县、新建县、贵溪县、东乡县的环境效率值处于(0.5,0.6)之间,属于经济发展与环境极不协调的区域。景德镇市区、萍乡市区、九江市区、新余市区、进贤县、永修县、浮梁县、乐平市、安义县、武宁县、余江县、新干县、丰城市、德安县、高安市、余干县、万年县的环境效率值都处于(0.6,0.7)之间,较之(0.5,0.6)之间的区域,环境效率值较高,属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较协调的区域。九江县、星子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樟树市、鄱阳县的环境效率值处于(0.7,0.8)之间,属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的区域。第二,从经济层面、制度层面和地域层面考虑,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是产业结构、经济规模、环境管制和对外开放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和环境管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效率都有显著影响。其中经济规模和对外开放程度对环境效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产业结构和环境管制对环境效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本文测度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效率的对策和建议,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鄱阳湖湿地甲烷排放通量与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王佳佳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烷产生  鄱阳湖  环境因素  甲烷排放  电子受体 
描述:作用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湿地甲烷排放通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排放量最高为0.250 mg·m-2·h-1,春秋次之,分别为0.094和0.082 mg·m-2·h-1
全文:作用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湿地甲烷排放通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排放量最高为0.250 mg·m-2·h-1,春秋次之,分别为0.094和0.082 mg·m-2·h-1
鄱阳湖湿地甲烷排放通量与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王佳佳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烷产生  鄱阳湖  环境因素  甲烷排放  电子受体 
描述:作用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湿地甲烷排放通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排放量最高为0.250 mg·m-2·h-1,春秋次之,分别为0.094和0.082 mg·m-2·h-1
全文:作用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湿地甲烷排放通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排放量最高为0.250 mg·m-2·h-1,春秋次之,分别为0.094和0.082 mg·m-2·h-1
人类活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 林世滔 陈文波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人类活动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区实际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区内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各县市区之间的差异也较大,生物多样性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由湖体向四周逐步降低的格局
全文:区实际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区内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各县市区之间的差异也较大,生物多样性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由湖体向四周逐步降低的格局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空间分布规律
作者: 吴桂平 叶春 刘元波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湿地植被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空间分布规律  生物量时间序列  MODIS 
描述:产品和同期的植被生物量调查资料,建立了湿地植被生物量的遥感估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保护区近10年来湿地植被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
全文:产品和同期的植被生物量调查资料,建立了湿地植被生物量的遥感估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保护区近10年来湿地植被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鄱阳湖水位模拟
作者: 李云良 张奇 李淼 姚静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水位模拟  鄱阳湖  神经网络模型  湖盆变化 
描述:考虑到鄱阳湖水位受流域五河与长江来水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而表现出高度非线性响应,采用典型的三层BPNN神经网络模型来模拟鄱阳湖水位与其主控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分别将湖口、星子、都昌、棠荫和康山水位作为目标变量进行BPNN模型构建和适用性评估。结果显示:综合考虑流域五河及长江来水(汉口或九江)的BPNN水位模型,空间站点水位模拟精度(R2和Ens)可达0.90以上,各站点的均方根误差(RMSE)变化范围约0.50~1.0m,若忽略长江来水的影响作用,仅将流域五河来水作为湖泊水位的主控影响因子,模型训练期与测试期的纳希效率系数(Ens)和确定性系数(R2)显著降低,且低于0.50,均方根误差(RMSE)也明显增大(1.24~2.88m),意味着综合考虑流域五河与长江来水是获取结构合理、精度保证的鄱阳湖水位模型的重要前提。同时建议针对鄱阳湖湖盆变化对水位的影响,尽可能选择一致性较好的长序列数据集来训练和测试BPNN模型。所构建的BPNN神经网络模型可进一步结合流域水文模型,用来预测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下流域径流变化对湖泊水位的潜在影响,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模型工具来回答当前鄱阳湖一些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定量区分流域五河与长江来水对湖泊洪枯水位的贡献分量,为湖泊洪涝灾害的防治和对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考虑到鄱阳湖水位受流域五河与长江来水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而表现出高度非线性响应,采用典型的三层BPNN神经网络模型来模拟鄱阳湖水位与其主控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分别将湖口、星子、都昌、棠荫和康山水位作为目标变量进行BPNN模型构建和适用性评估。结果显示:综合考虑流域五河及长江来水(汉口或九江)的BPNN水位模型,空间站点水位模拟精度(R2和Ens)可达0.90以上,各站点的均方根误差(RMSE)变化范围约0.50~1.0m,若忽略长江来水的影响作用,仅将流域五河来水作为湖泊水位的主控影响因子,模型训练期与测试期的纳希效率系数(Ens)和确定性系数(R2)显著降低,且低于0.50,均方根误差(RMSE)也明显增大(1.24~2.88m),意味着综合考虑流域五河与长江来水是获取结构合理、精度保证的鄱阳湖水位模型的重要前提。同时建议针对鄱阳湖湖盆变化对水位的影响,尽可能选择一致性较好的长序列数据集来训练和测试BPNN模型。所构建的BPNN神经网络模型可进一步结合流域水文模型,用来预测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下流域径流变化对湖泊水位的潜在影响,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模型工具来回答当前鄱阳湖一些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定量区分流域五河与长江来水对湖泊洪枯水位的贡献分量,为湖泊洪涝灾害的防治和对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研究
作者: 陆建忠 崔肖林 陈晓玲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综合指数法  状态  水资源安全  鄱阳湖流域  压力  响应指标体系 
描述:从"状态-压力-响应"指标系统框架出发,建立了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构建变异系数对指标权重进行客观赋值,对鄱阳湖水资源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网密度和农业生产化肥农药施用量等指标对鄱阳湖水资源安全有较大影响。在2000~2010年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经历了由一般状态(状态Ⅲ)到良好状态(状态Ⅳ),再到一般状态(状态Ⅲ),最后发展为较差状态(状态Ⅱ)的过程。从警源上分析发现,这种变化主要由区域经济不断增长,人口压力增大,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化肥农药施用量增加所致。从总体趋势上看,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状态呈现恶化的趋势,虽然近年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在环保投资方面有所增加,并且提高了污水处理率,加强了工业废水排放管理,但还是难以承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使得水资源安全暴露出逐渐恶化的趋势,最后定量地分析了水资源安全状态变化原因,并针对水资源保护提出了具体保护措施,给出经济发展的用水约束条件以保障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对水资源安全做出合理定量的评价,可为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从"状态-压力-响应"指标系统框架出发,建立了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构建变异系数对指标权重进行客观赋值,对鄱阳湖水资源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网密度和农业生产化肥农药施用量等指标对鄱阳湖水资源安全有较大影响。在2000~2010年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经历了由一般状态(状态Ⅲ)到良好状态(状态Ⅳ),再到一般状态(状态Ⅲ),最后发展为较差状态(状态Ⅱ)的过程。从警源上分析发现,这种变化主要由区域经济不断增长,人口压力增大,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化肥农药施用量增加所致。从总体趋势上看,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状态呈现恶化的趋势,虽然近年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在环保投资方面有所增加,并且提高了污水处理率,加强了工业废水排放管理,但还是难以承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使得水资源安全暴露出逐渐恶化的趋势,最后定量地分析了水资源安全状态变化原因,并针对水资源保护提出了具体保护措施,给出经济发展的用水约束条件以保障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对水资源安全做出合理定量的评价,可为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上页 1 2 3 ... 9 10 11 ... 14 15 16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