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径流的驱动作用
作者: 叶许春 刘健 张奇 杨勋林  来源: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蒸发率函数  趋势分析  径流  鄱阳湖流域  气候变化 
描述:以1960-2007年鄱阳湖流域14个国家气象站的气象监测资料以及"五河"水系中5个水文监测站的径流资料为基础,采用Mann-Kendall检验分析了流域气温、降水、潜在蒸发以及径流的变化趋势
全文:以1960-2007年鄱阳湖流域14个国家气象站的气象监测资料以及"五河"水系中5个水文监测站的径流资料为基础,采用Mann-Kendall检验分析了流域气温、降水、潜在蒸发以及径流的变化趋势
鄱阳湖草型日粮不同NFC/NDF对锦江黄牛瘤胃体外发酵功能影响及与BCP和TVFA浓度的相关分析
作者: 张芳平 许兰娇 赵向辉 易中华 宋小珍 瞿明仁  来源:饲料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瘤胃发酵  鄱阳湖草型日粮  NFC/NDF 
描述:和0.593个不同NFC/NDF值处理组,每处理5个重复,采用体外批次培养培养24 h,测定瘤胃发酵指标。结果表明:随着NFC/NDF值的提高,产气量逐步增大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pH各组显著
全文:和0.593个不同NFC/NDF值处理组,每处理5个重复,采用体外批次培养培养24 h,测定瘤胃发酵指标。结果表明:随着NFC/NDF值的提高,产气量逐步增大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pH各组显著
乐安河:鄱阳湖段湿地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效应研究
作者: 周雪玲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底泥沉积物  湿地  重金属  富集系数  环境质量 
描述:生态调查与室内分析测定,比较分析了重金属污染状况、分布特征与生态危害的风险评价,探讨了湿地水生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累积、富集特征,并对植物与土壤重金属相关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
全文:生态调查与室内分析测定,比较分析了重金属污染状况、分布特征与生态危害的风险评价,探讨了湿地水生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累积、富集特征,并对植物与土壤重金属相关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
乐安河:鄱阳湖段湿地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效应研究
作者: 周雪玲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底泥沉积物  湿地  重金属  富集系数  环境质量 
描述:生态调查与室内分析测定,比较分析了重金属污染状况、分布特征与生态危害的风险评价,探讨了湿地水生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累积、富集特征,并对植物与土壤重金属相关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
全文:生态调查与室内分析测定,比较分析了重金属污染状况、分布特征与生态危害的风险评价,探讨了湿地水生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累积、富集特征,并对植物与土壤重金属相关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
乐安河:鄱阳湖段湿地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效应研究
作者: 周雪玲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底泥沉积物  湿地  重金属  富集系数  环境质量 
描述:生态调查与室内分析测定,比较分析了重金属污染状况、分布特征与生态危害的风险评价,探讨了湿地水生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累积、富集特征,并对植物与土壤重金属相关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
全文:生态调查与室内分析测定,比较分析了重金属污染状况、分布特征与生态危害的风险评价,探讨了湿地水生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累积、富集特征,并对植物与土壤重金属相关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
基于生态视角下的农村道路设计:以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例
作者: 郭琪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设计  生态道路  农村道路 
描述: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生态理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农村各项建设中,道路作为农村的骨骼和脉络,设计时也应当与生态相结合。然而学术界对道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对农村道路研究较少,研究视角也侧重于工程设计,忽视了生态设计。本文以景观生态学和道路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生态道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运用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典型个案,在充分了解研究区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对生态视角下的农村道路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对个案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路基、路肩、路面材料的选择要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同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铺筑;边坡防护时要挑选适宜草种,在雨季前后采用合适的方式栽种。第二,涵洞类型及涵洞口径进行设计时,要尽量减小对鱼类迁徙和通行的影响,同时结合涵闸进行血吸虫防护工程设计。第三,要充分发挥本地植物的优势,同时处理好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的关系,根据不同地形区特点,选择栽种适宜的树种、草种。第四,合理利用原有沟道,并对排水沟进行清理,采用植草皮的方式进行沟道护坡,根据沟道的有螺情况进行恰当的灭螺处理。第五,要将生态设计和人文设计理念融合到道路设计中,充分发挥风雨亭、花架、会车点的观赏价值、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全文: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生态理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农村各项建设中,道路作为农村的骨骼和脉络,设计时也应当与生态相结合。然而学术界对道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对农村道路研究较少,研究视角也侧重于工程设计,忽视了生态设计。本文以景观生态学和道路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生态道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运用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典型个案,在充分了解研究区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对生态视角下的农村道路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对个案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路基、路肩、路面材料的选择要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同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铺筑;边坡防护时要挑选适宜草种,在雨季前后采用合适的方式栽种。第二,涵洞类型及涵洞口径进行设计时,要尽量减小对鱼类迁徙和通行的影响,同时结合涵闸进行血吸虫防护工程设计。第三,要充分发挥本地植物的优势,同时处理好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的关系,根据不同地形区特点,选择栽种适宜的树种、草种。第四,合理利用原有沟道,并对排水沟进行清理,采用植草皮的方式进行沟道护坡,根据沟道的有螺情况进行恰当的灭螺处理。第五,要将生态设计和人文设计理念融合到道路设计中,充分发挥风雨亭、花架、会车点的观赏价值、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基于生态视角下的农村道路设计:以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例
作者: 郭琪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设计  生态道路  农村道路 
描述: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生态理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农村各项建设中,道路作为农村的骨骼和脉络,设计时也应当与生态相结合。然而学术界对道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对农村道路研究较少,研究视角也侧重于工程设计,忽视了生态设计。本文以景观生态学和道路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生态道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运用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典型个案,在充分了解研究区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对生态视角下的农村道路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对个案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路基、路肩、路面材料的选择要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同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铺筑;边坡防护时要挑选适宜草种,在雨季前后采用合适的方式栽种。第二,涵洞类型及涵洞口径进行设计时,要尽量减小对鱼类迁徙和通行的影响,同时结合涵闸进行血吸虫防护工程设计。第三,要充分发挥本地植物的优势,同时处理好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的关系,根据不同地形区特点,选择栽种适宜的树种、草种。第四,合理利用原有沟道,并对排水沟进行清理,采用植草皮的方式进行沟道护坡,根据沟道的有螺情况进行恰当的灭螺处理。第五,要将生态设计和人文设计理念融合到道路设计中,充分发挥风雨亭、花架、会车点的观赏价值、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全文: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生态理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农村各项建设中,道路作为农村的骨骼和脉络,设计时也应当与生态相结合。然而学术界对道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对农村道路研究较少,研究视角也侧重于工程设计,忽视了生态设计。本文以景观生态学和道路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生态道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运用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典型个案,在充分了解研究区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对生态视角下的农村道路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对个案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路基、路肩、路面材料的选择要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同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铺筑;边坡防护时要挑选适宜草种,在雨季前后采用合适的方式栽种。第二,涵洞类型及涵洞口径进行设计时,要尽量减小对鱼类迁徙和通行的影响,同时结合涵闸进行血吸虫防护工程设计。第三,要充分发挥本地植物的优势,同时处理好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的关系,根据不同地形区特点,选择栽种适宜的树种、草种。第四,合理利用原有沟道,并对排水沟进行清理,采用植草皮的方式进行沟道护坡,根据沟道的有螺情况进行恰当的灭螺处理。第五,要将生态设计和人文设计理念融合到道路设计中,充分发挥风雨亭、花架、会车点的观赏价值、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基于生态视角下的农村道路设计:以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例
作者: 郭琪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设计  生态道路  农村道路 
描述: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生态理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农村各项建设中,道路作为农村的骨骼和脉络,设计时也应当与生态相结合。然而学术界对道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对农村道路研究较少,研究视角也侧重于工程设计,忽视了生态设计。本文以景观生态学和道路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生态道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运用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典型个案,在充分了解研究区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对生态视角下的农村道路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对个案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路基、路肩、路面材料的选择要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同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铺筑;边坡防护时要挑选适宜草种,在雨季前后采用合适的方式栽种。第二,涵洞类型及涵洞口径进行设计时,要尽量减小对鱼类迁徙和通行的影响,同时结合涵闸进行血吸虫防护工程设计。第三,要充分发挥本地植物的优势,同时处理好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的关系,根据不同地形区特点,选择栽种适宜的树种、草种。第四,合理利用原有沟道,并对排水沟进行清理,采用植草皮的方式进行沟道护坡,根据沟道的有螺情况进行恰当的灭螺处理。第五,要将生态设计和人文设计理念融合到道路设计中,充分发挥风雨亭、花架、会车点的观赏价值、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全文: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生态理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农村各项建设中,道路作为农村的骨骼和脉络,设计时也应当与生态相结合。然而学术界对道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对农村道路研究较少,研究视角也侧重于工程设计,忽视了生态设计。本文以景观生态学和道路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生态道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运用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典型个案,在充分了解研究区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对生态视角下的农村道路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对个案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路基、路肩、路面材料的选择要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同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铺筑;边坡防护时要挑选适宜草种,在雨季前后采用合适的方式栽种。第二,涵洞类型及涵洞口径进行设计时,要尽量减小对鱼类迁徙和通行的影响,同时结合涵闸进行血吸虫防护工程设计。第三,要充分发挥本地植物的优势,同时处理好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的关系,根据不同地形区特点,选择栽种适宜的树种、草种。第四,合理利用原有沟道,并对排水沟进行清理,采用植草皮的方式进行沟道护坡,根据沟道的有螺情况进行恰当的灭螺处理。第五,要将生态设计和人文设计理念融合到道路设计中,充分发挥风雨亭、花架、会车点的观赏价值、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的干旱响应及影响因素
作者: 叶春 吴桂平 赵晓松 王晓龙 刘元波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干旱  生物量密度  鄱阳湖  遥感  总生物量  植被面积 
描述:近年来鄱阳湖干旱事件频发,干旱导致的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直接影响植被生长状况,尤其是对于地上植被生物量的影响极为显著.研究鄱阳湖干旱事件对于湿地植被的影响,对于保护鸟类栖息地,认识湿地生态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长期卫星遥感数据,结合植被生物量野外调查,以2003和2006年极端干旱年份为出发点,从湿地植被面积、生物量密度和总生物量的角度分析了鄱阳湖湿地植被生物量对于极端干旱的响应.研究表明:湿地植被面积、生物量密度以及总生物量均呈现双峰分布特征,在4和11月分别达到上、下半年的峰值.2003年植被生物量与多年均值一致,2006年下半年植被面积、生物量密度以及总生物量均明显超出多年均值.影响湿地植被面积的主要因素为鄱阳湖水位变化;而影响植被生物量密度的主要因素为气温和水位,退水时间提前对于生物量密度影响最大;总生物量同时受到植被面积与植被生物量密度的综合影响,其中植被面积的影响更大,植被面积对于总生物量的影响在2006年表现得比2003年更加显著.总之,2006年湿地植被对水文干旱的响应要比气象干旱强烈得多.
全文:近年来鄱阳湖干旱事件频发,干旱导致的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直接影响植被生长状况,尤其是对于地上植被生物量的影响极为显著.研究鄱阳湖干旱事件对于湿地植被的影响,对于保护鸟类栖息地,认识湿地生态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长期卫星遥感数据,结合植被生物量野外调查,以2003和2006年极端干旱年份为出发点,从湿地植被面积、生物量密度和总生物量的角度分析了鄱阳湖湿地植被生物量对于极端干旱的响应.研究表明:湿地植被面积、生物量密度以及总生物量均呈现双峰分布特征,在4和11月分别达到上、下半年的峰值.2003年植被生物量与多年均值一致,2006年下半年植被面积、生物量密度以及总生物量均明显超出多年均值.影响湿地植被面积的主要因素为鄱阳湖水位变化;而影响植被生物量密度的主要因素为气温和水位,退水时间提前对于生物量密度影响最大;总生物量同时受到植被面积与植被生物量密度的综合影响,其中植被面积的影响更大,植被面积对于总生物量的影响在2006年表现得比2003年更加显著.总之,2006年湿地植被对水文干旱的响应要比气象干旱强烈得多.
江湖关系变化对鄱阳湖沉积物氮磷形态及释放风险的影响
作者: 吴志强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位  形态  江湖关系变化    生物有效性  释放风险   
描述:富营养化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意义。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鄱阳湖沉积物TN、TP、OM空间分布上呈现“五河”入湖尾闾区较高,北部湖区及主体湖区较低的分布特征,表明外源污染输入是影响沉积物氮磷含量
全文:富营养化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意义。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鄱阳湖沉积物TN、TP、OM空间分布上呈现“五河”入湖尾闾区较高,北部湖区及主体湖区较低的分布特征,表明外源污染输入是影响沉积物氮磷含量
上页 1 2 3 ... 11 12 13 ... 14 15 16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