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的构建策略研究
作者: 吕添贵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策略研究  生态补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屏障 
描述:确保鄱阳湖“一湖清水”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本身良好生态环境,更取决于整个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客观上需要一个鄱阳湖流域的生态屏障,这一生态屏障能否安全,直接关系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成败。因此,如何在保护好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前提下,推动生态经济区在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同时建成关系生态经济区以及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屏障,已成为当前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有待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性课题。当前,中上游地区既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也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些区域片面注重资源的生产价值,而忽视其生态价值,特别是忽略了生态环境的内在自然规律,往往导致生态环境保护主体缺失,生态功能恢复缓慢,使得生态退化与环境破坏叠加凸显。因而,我们必须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而只有通过构建一个大的策略系统,解决两个主体在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矛盾,统一规划布局,协调发展,才能保证生态经济区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内在需求。因此,如何建设完善生态屏障机制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掌握国内外生态屏障建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生态屏障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屏障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原则,吸收合理的理论和方法,以作为生态屏障构建研究的理论基础。在全面分析和总结鄱阳湖流域生态问题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鄱阳湖流域地区建设生态屏障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首先对生态屏障范围进行区划,以便实施因地制宜,分区建设;然后探索生态屏障构建机制,提出生态屏障机制的构建思路,即生态屏障区中游新型工业化、上游可持续农业化、上中下游之间的协调机制和共建机制的建设。最后是结合生态屏障建设的困境和发展思路,提出了以构建生态补偿机制为主的生态屏障构建体系,以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建良好的生态安全保障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全文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生态屏障研究的研究背景,生态屏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界定了生态屏障组成特征等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屏障构建理论,主要包括湖泊-流域理论、外部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方面;第三章根据生态屏障自然社会现状以及流域“五河”地势走向,划分出了生态屏障构建上、中、下游地区,并分析了生态屏障建设的基础条件;第四章分析了生态屏障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即中上游地区承受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上级政府与地方政府追求目标定位差异矛盾、流域上中下游利益分配协调机制的缺失、法律法规和区域统筹体系缺失;第五章,在分析了生态屏障构建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屏障区建设的具体方案:主要包括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农业、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共建协作机制、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等;第六章综合分析各种思路,提出了生态屏障构建的完善措施:一是构建生态屏障法律规划体系,将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作为整体,纳入生态屏障构建策略之中;二是构建综合管理考核体系,避免地方政府过度发展经济而忽略了生态环境保护;三是构建生态屏障区生态补偿机制,以便协调上中下游利益分配不均状况,也是生态屏障区构建的核心所在;四是控制与限制污染产业,构建延长产业链状况,减少面源与点源污染,升级发展旅游业、服务业等,带动生态屏障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全文:确保鄱阳湖“一湖清水”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本身良好生态环境,更取决于整个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客观上需要一个鄱阳湖流域的生态屏障,这一生态屏障能否安全,直接关系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成败。因此,如何在保护好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前提下,推动生态经济区在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同时建成关系生态经济区以及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屏障,已成为当前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有待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性课题。当前,中上游地区既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也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些区域片面注重资源的生产价值,而忽视其生态价值,特别是忽略了生态环境的内在自然规律,往往导致生态环境保护主体缺失,生态功能恢复缓慢,使得生态退化与环境破坏叠加凸显。因而,我们必须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而只有通过构建一个大的策略系统,解决两个主体在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矛盾,统一规划布局,协调发展,才能保证生态经济区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内在需求。因此,如何建设完善生态屏障机制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掌握国内外生态屏障建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生态屏障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屏障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原则,吸收合理的理论和方法,以作为生态屏障构建研究的理论基础。在全面分析和总结鄱阳湖流域生态问题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鄱阳湖流域地区建设生态屏障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首先对生态屏障范围进行区划,以便实施因地制宜,分区建设;然后探索生态屏障构建机制,提出生态屏障机制的构建思路,即生态屏障区中游新型工业化、上游可持续农业化、上中下游之间的协调机制和共建机制的建设。最后是结合生态屏障建设的困境和发展思路,提出了以构建生态补偿机制为主的生态屏障构建体系,以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建良好的生态安全保障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全文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生态屏障研究的研究背景,生态屏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界定了生态屏障组成特征等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屏障构建理论,主要包括湖泊-流域理论、外部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方面;第三章根据生态屏障自然社会现状以及流域“五河”地势走向,划分出了生态屏障构建上、中、下游地区,并分析了生态屏障建设的基础条件;第四章分析了生态屏障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即中上游地区承受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上级政府与地方政府追求目标定位差异矛盾、流域上中下游利益分配协调机制的缺失、法律法规和区域统筹体系缺失;第五章,在分析了生态屏障构建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屏障区建设的具体方案:主要包括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农业、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共建协作机制、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等;第六章综合分析各种思路,提出了生态屏障构建的完善措施:一是构建生态屏障法律规划体系,将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作为整体,纳入生态屏障构建策略之中;二是构建综合管理考核体系,避免地方政府过度发展经济而忽略了生态环境保护;三是构建生态屏障区生态补偿机制,以便协调上中下游利益分配不均状况,也是生态屏障区构建的核心所在;四是控制与限制污染产业,构建延长产业链状况,减少面源与点源污染,升级发展旅游业、服务业等,带动生态屏障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极端洪水遭遇下鄱阳湖调蓄能力研究
作者: 黄胜晔  来源:南京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江湖关系  鄱阳湖  调蓄特征  极端洪水 
描述:洪水的调蓄作用,分析了鄱阳湖的调蓄特征,最后模拟了极端洪水遭遇下鄱阳湖调蓄的能力。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鄱阳湖洪水的形成和水位涨落都受到鄱阳湖流域和长江来水双重影响,鄱阳湖流域洪水引起
全文:洪水的调蓄作用,分析了鄱阳湖的调蓄特征,最后模拟了极端洪水遭遇下鄱阳湖调蓄的能力。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鄱阳湖洪水的形成和水位涨落都受到鄱阳湖流域和长江来水双重影响,鄱阳湖流域洪水引起
鄱阳湖沙山记录的小冰期气候变化及其区域社会经济响应
作者: 于玲玲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沙山  鄱阳湖  响应  小冰期  社会经济 
描述:区域环境效应特点。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政府与社会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应对特点。文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泊头李剖面记录了小冰期晚期的高分辨率记录,沉积物粒度的各项指标对太阳黑子活动记录、全球火山灰幕指数
全文:区域环境效应特点。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政府与社会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应对特点。文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泊头李剖面记录了小冰期晚期的高分辨率记录,沉积物粒度的各项指标对太阳黑子活动记录、全球火山灰幕指数
鄱阳湖流域LUCC的景观生态评价
作者: 府伟娟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景观生态学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描述: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本文对鄱阳湖流域1992、1995、1998和2002年四个时期的NDVI数据进行了分类,类型为以下六种:城市或建筑用地、农业用地、灌丛草地、林地、水体、湿地。结合野外
全文: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本文对鄱阳湖流域1992、1995、1998和2002年四个时期的NDVI数据进行了分类,类型为以下六种:城市或建筑用地、农业用地、灌丛草地、林地、水体、湿地。结合野外
鄱阳湖退田还湖地区洪水风险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作者: 姜鲁光  来源: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退田还湖 
描述:、典型退田还湖圩堤区四个空间尺度,研究了退田还湖前期(1995~2000年)和后期(200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格局与过程。结合鄱阳湖区1:5万数字地形模型(DEM),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高程及
全文:、典型退田还湖圩堤区四个空间尺度,研究了退田还湖前期(1995~2000年)和后期(200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格局与过程。结合鄱阳湖区1:5万数字地形模型(DEM),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高程及
鄱阳湖大坝建还是不建
作者:暂无 来源:报刊精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汪言安 7月20日晚,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防总)紧急发布消息:受长江上中游来水影响,长江江西段、鄱阳湖未来20天仍将维持高水位。而自7月13日以来,江西已有18座千亩以上圩堤出险。 “长江汛期要来了,水位肯定会大幅上升倒灌到鄱阳湖,不知会不会继续下雨,后面的日子还很难啊。’早在7月5日,家住鄱阳湖沿岸星子县的73岁老渔民许錾担忧地说。不到一个星期时间,他的担忧就变成了现实。从7月12日起,星子县再次迎来大暴雨。 星子县地处鄱阳湖北岸,是鄱阳湖沿岸水域面积最大的湖区之一。因为地理上与长江相近,星子县是长江洪水大小的最先感受者。 在许錾这位已经有着60多年捕鱼经历的老渔民记忆中,每年的汛期,湖上从来就没有消停过,大水连年,也让环湖靠水为生的居民长时间面临贫困的窘态。“十汛九淹。早季稻基本种不了,另外鄱阳湖是季节性湖泊,洪水一来成灾,洪水一走就成旱。水来了,我们得往后躲,水走了,我们又往前移。总是这样的反复。’许錾无奈地说。 “守着几千平方公里的水域湖面,但环湖的县基本上都是江西省最穷的地方,这个被称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鄱阳湖成了这里湖民真正的鸡肋,让他们进退两难。”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如此总结。 面对这些反复的洪水干旱和难以琢磨的自然规律,许錾和他的乡亲们对江西省前几年一直在提的“湖口处修建拦水大坝”设想充满着期待。 许錾所说的“拦水大坝”正是江西上上下下都在努力争取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这个工程的关键点是在鄱阳湖与长江的入口处修建一座大坝,而这将可能改变鄱阳湖这座通江淡水湖的原生态。 大坝具体位置在鄱阳湖昌都县屏峰山,星子县的长岭,左右两山之间仅相隔2.8公里,为鄱阳湖入长江通道最窄之处。 麻智辉认为,一旦大坝能建起来,对环湖沿岸的老百姓肯定是有百利无一害,至少能够依托水资源找到发家致富的机会。麻智辉也是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复的《鄱阳湖生态经济规划》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他认为“江西已经错过了几次的发展机会了,围着一湖清水,却不能将其变成发展的资源,确实让江西人有些不甘心。” 一直以来,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为上游下游的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多,江西本省经济发展不仅没有沾上水资源的光,反而还因此承受自然灾害的负担,沿湖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受阻。据麻智辉介绍,最终推动江西下决心推动大坝工程的原因是,从2005年开始,鄱阳湖持续出现低枯水位,由此引发了湿地干枯、生物退化、越冬候鸟减少等三个方面的生态问题。 . 在发达国家还会有生态补偿一说,但是中国一直没有这方面的法律。而随着全国各地区域经济的兴起,江西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机会,在鄱阳湖上做文章成了唯一选择。 江西的规划迎来了一片反对声:首先是来自长江中下游的上海、湖北、安徽等省担忧一旦鄱阳湖建坝,到了枯水期江西不开闸供水;而来自环保、生态学研究者担心的则是因水位长年维持深度在14米左右,会造成原有的湿地面积大大缩减,候鸟觅食困难,同时也担心洄游鱼繁殖规律受到影响,导致长江鱼类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江西省一位反对建大坝的研究者也认为:“这就像当年修建其他的大坝一样,大坝修起来了,其积极的效应得到实现,但与此同时,大坝的上下游连续几年出现的大水或者大旱等极端情况,谁也不能简单地说就与修大坝无关,毕竟是硬生生地破坏了已经延续成千上万年的自然生态。” 麻智辉认为大坝上马只是时间的问题,但在大坝的高度上还存在比较大争议。江西方面希望大坝的高度至少能有16米或以上,但根据研究者的论证,大坝高度达到或超过18米,鄱阳湖原有的湿地将全部消失,16米到18米之间,保留湿地能满足鸟类栖息,而低于14米,修大坝就没有意义了。 (摘自《经济观察报》)
全文:汪言安 7月20日晚,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防总)紧急发布消息:受长江上中游来水影响,长江江西段、鄱阳湖未来20天仍将维持高水位。而自7月13日以来,江西已有18座千亩以上圩堤出险。 “长江汛期要来了,水位肯定会大幅上升倒灌到鄱阳湖,不知会不会继续下雨,后面的日子还很难啊。’早在7月5日,家住鄱阳湖沿岸星子县的73岁老渔民许錾担忧地说。不到一个星期时间,他的担忧就变成了现实。从7月12日起,星子县再次迎来大暴雨。 星子县地处鄱阳湖北岸,是鄱阳湖沿岸水域面积最大的湖区之一。因为地理上与长江相近,星子县是长江洪水大小的最先感受者。 在许錾这位已经有着60多年捕鱼经历的老渔民记忆中,每年的汛期,湖上从来就没有消停过,大水连年,也让环湖靠水为生的居民长时间面临贫困的窘态。“十汛九淹。早季稻基本种不了,另外鄱阳湖是季节性湖泊,洪水一来成灾,洪水一走就成旱。水来了,我们得往后躲,水走了,我们又往前移。总是这样的反复。’许錾无奈地说。 “守着几千平方公里的水域湖面,但环湖的县基本上都是江西省最穷的地方,这个被称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鄱阳湖成了这里湖民真正的鸡肋,让他们进退两难。”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如此总结。 面对这些反复的洪水干旱和难以琢磨的自然规律,许錾和他的乡亲们对江西省前几年一直在提的“湖口处修建拦水大坝”设想充满着期待。 许錾所说的“拦水大坝”正是江西上上下下都在努力争取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这个工程的关键点是在鄱阳湖与长江的入口处修建一座大坝,而这将可能改变鄱阳湖这座通江淡水湖的原生态。 大坝具体位置在鄱阳湖昌都县屏峰山,星子县的长岭,左右两山之间仅相隔2.8公里,为鄱阳湖入长江通道最窄之处。 麻智辉认为,一旦大坝能建起来,对环湖沿岸的老百姓肯定是有百利无一害,至少能够依托水资源找到发家致富的机会。麻智辉也是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复的《鄱阳湖生态经济规划》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他认为“江西已经错过了几次的发展机会了,围着一湖清水,却不能将其变成发展的资源,确实让江西人有些不甘心。” 一直以来,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为上游下游的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多,江西本省经济发展不仅没有沾上水资源的光,反而还因此承受自然灾害的负担,沿湖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受阻。据麻智辉介绍,最终推动江西下决心推动大坝工程的原因是,从2005年开始,鄱阳湖持续出现低枯水位,由此引发了湿地干枯、生物退化、越冬候鸟减少等三个方面的生态问题。 . 在发达国家还会有生态补偿一说,但是中国一直没有这方面的法律。而随着全国各地区域经济的兴起,江西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机会,在鄱阳湖上做文章成了唯一选择。 江西的规划迎来了一片反对声:首先是来自长江中下游的上海、湖北、安徽等省担忧一旦鄱阳湖建坝,到了枯水期江西不开闸供水;而来自环保、生态学研究者担心的则是因水位长年维持深度在14米左右,会造成原有的湿地面积大大缩减,候鸟觅食困难,同时也担心洄游鱼繁殖规律受到影响,导致长江鱼类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江西省一位反对建大坝的研究者也认为:“这就像当年修建其他的大坝一样,大坝修起来了,其积极的效应得到实现,但与此同时,大坝的上下游连续几年出现的大水或者大旱等极端情况,谁也不能简单地说就与修大坝无关,毕竟是硬生生地破坏了已经延续成千上万年的自然生态。” 麻智辉认为大坝上马只是时间的问题,但在大坝的高度上还存在比较大争议。江西方面希望大坝的高度至少能有16米或以上,但根据研究者的论证,大坝高度达到或超过18米,鄱阳湖原有的湿地将全部消失,16米到18米之间,保留湿地能满足鸟类栖息,而低于14米,修大坝就没有意义了。 (摘自《经济观察报》)
鄱阳湖沙山记录的小冰期气候变化及其区域社会经济响应
作者: 于玲玲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沙山  鄱阳湖  响应  小冰期  社会经济 
描述:区域环境效应特点。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政府与社会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应对特点。文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泊头李剖面记录了小冰期晚期的高分辨率记录,沉积物粒度的各项指标对太阳黑子活动记录、全球火山灰幕指数
全文:区域环境效应特点。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政府与社会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应对特点。文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泊头李剖面记录了小冰期晚期的高分辨率记录,沉积物粒度的各项指标对太阳黑子活动记录、全球火山灰幕指数
鄱阳湖水域刀鲚耳石的形态学和微化学研究
作者: 卢明杰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刀鲚  形态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仪  鄱阳湖  Sr/Ca  微化学  耳石 
描述:水域刀鲚可能产卵场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结果如下:1.使用基于12组形态可量数据的框架,以环鄱阳湖水域的刀鲚耳石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水域的刀鲚和短颌鲚比较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类型
全文:水域刀鲚可能产卵场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结果如下:1.使用基于12组形态可量数据的框架,以环鄱阳湖水域的刀鲚耳石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水域的刀鲚和短颌鲚比较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类型
鄱阳湖表层水体细菌群落结构时空变化
作者: 刘倩纯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rDNA  454高通量测序  鄱阳湖  细菌多样性  DGGE  16S 
描述:菌(含量1%)均为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疣微菌门及变形菌门中的β-变形菌、y-变形菌和α-变形菌。19个门中,WS3是2010年10月份湖口样地独有的菌门:与2010年10月相比,2011年5
全文:菌(含量1%)均为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疣微菌门及变形菌门中的β-变形菌、y-变形菌和α-变形菌。19个门中,WS3是2010年10月份湖口样地独有的菌门:与2010年10月相比,2011年5
气候变化及土地覆被变化对鄱阳湖流域径流的影响
作者: 郭华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覆被变化  径流  鄱阳湖流域  气候变化  土壤  信江流域 
描述:50年气象、水文资料结合SWAT模型模拟并分析在不同气候和不同土地覆被情景下径流的产生及变化,从而对气候及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综合1950s-2002年
全文:50年气象、水文资料结合SWAT模型模拟并分析在不同气候和不同土地覆被情景下径流的产生及变化,从而对气候及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综合1950s-2002年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