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地区植被覆盖及生产力变化研究
作者: 丁明军 郑林 李晓峰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植被指数(NDVI)  气候变化  植被覆盖  净第一性生产力(NPP) 
描述:1 km),基于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全球变化背景下该地区均温和降水、年最大植被指数(NDVImax)以及年NPP的年际变化趋势,探讨了植被年NDVImax、NPP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
全文:1 km),基于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全球变化背景下该地区均温和降水、年最大植被指数(NDVImax)以及年NPP的年际变化趋势,探讨了植被年NDVImax、NPP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流域入湖输沙量影响的定量估算
作者: 徐夏楠 高建华 贾建军 Albert J Kettner 邢飞 汪亚平 齐述华 廖富强  来源:地理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输沙量变化  Trend模型  植被覆盖变化  鄱阳湖流域  水库修建  气候变化  Hydro 
描述: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气候变化、植被覆盖变化和水库修建活动对输沙量变化的影响,并定量估算了上述因子对流域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 1956-2010年,气候、植被和水库三种因子影响下的流域年均输沙量
全文: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气候变化、植被覆盖变化和水库修建活动对输沙量变化的影响,并定量估算了上述因子对流域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 1956-2010年,气候、植被和水库三种因子影响下的流域年均输沙量
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地区植被覆盖及生产力变化研究
作者: 丁明军 郑林 李晓峰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植被指数(NDVI)  气候变化  植被覆盖  净第一性生产力(NPP) 
描述:1 km),基于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全球变化背景下该地区均温和降水、年最大植被指数(NDVImax)以及年NPP的年际变化趋势,探讨了植被年NDVImax、NPP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
全文:1 km),基于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全球变化背景下该地区均温和降水、年最大植被指数(NDVImax)以及年NPP的年际变化趋势,探讨了植被年NDVImax、NPP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
评价我国鄱阳湖流域森林生态系统碳动态对植树造林与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作者: 周蕾 王绍强 居为民 熊喆 Georg KINDERMANN 陈镜明 石浩  来源: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碳平衡  植树造林  气候变化  区域气候模式  InTEC模型 
描述:年期间从碳源转化为碳汇。2040—2050年森林总碳库相比较2001—2010年增加0.78PgC。基于气候变化和CO2浓度增加(A1B)背景下,鄱阳湖流域NEP趋向于稳定(20—30Tgcy^-1
全文:年期间从碳源转化为碳汇。2040—2050年森林总碳库相比较2001—2010年增加0.78PgC。基于气候变化和CO2浓度增加(A1B)背景下,鄱阳湖流域NEP趋向于稳定(20—30Tgcy^-1
评价我国鄱阳湖流域森林生态系统碳动态对植树造林与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作者: 周蕾 王绍强 居为民 熊喆 Georg KINDERMANN 陈镜明 石浩  来源: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碳平衡  植树造林  气候变化  区域气候模式  InTEC模型 
描述:年期间从碳源转化为碳汇。2040—2050年森林总碳库相比较2001—2010年增加0.78PgC。基于气候变化和CO2浓度增加(A1B)背景下,鄱阳湖流域NEP趋向于稳定(20—30Tgcy^-1
全文:年期间从碳源转化为碳汇。2040—2050年森林总碳库相比较2001—2010年增加0.78PgC。基于气候变化和CO2浓度增加(A1B)背景下,鄱阳湖流域NEP趋向于稳定(20—30Tgcy^-1
全新世以来区域构造及气候因素对鄱阳湖盆地沉积特征的影响
作者: 张建新 胡胜华 崔涛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沉积体系  鄱阳湖  庐山  造山造盆运动 
描述:以全新世以来鄱阳湖盆地沉积体系为基础,发现在鄱阳湖盆地边缘沉积体系呈现不对称性,垂向系列上呈现旋回性.经研究认为,盆地的造盆作用及区域构造决定了盆地的不对称性,从而造成沉积体系的不同;第四纪以来四次大的气候旋回对应着湖平面的四次扩张与萎缩,从而造成沉积物在垂向序列上呈现旋回性.
全文:以全新世以来鄱阳湖盆地沉积体系为基础,发现在鄱阳湖盆地边缘沉积体系呈现不对称性,垂向系列上呈现旋回性.经研究认为,盆地的造盆作用及区域构造决定了盆地的不对称性,从而造成沉积体系的不同;第四纪以来四次大的气候旋回对应着湖平面的四次扩张与萎缩,从而造成沉积物在垂向序列上呈现旋回性.
植被恢复与气候变化影响下的鄱阳湖流域蒸散时空特征
作者: 刘冲 齐述华 汤林玲 何蕾  来源:地理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植被恢复  鄱阳湖流域  蒸散  气候变化  时空特征 
描述:1983-2011年鄱阳湖流域蒸散,分析其时空特征,并通过情景模拟定量分析植被恢复和气候变化对蒸散的影响。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蒸散多年均值变化范围为741~914 mm/a,植被和降水量分布是造成流域
全文:1983-2011年鄱阳湖流域蒸散,分析其时空特征,并通过情景模拟定量分析植被恢复和气候变化对蒸散的影响。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蒸散多年均值变化范围为741~914 mm/a,植被和降水量分布是造成流域
植被恢复与气候变化影响下的鄱阳湖流域蒸散时空特征
作者: 刘冲 齐述华 汤林玲 何蕾  来源:地理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植被恢复  鄱阳湖流域  蒸散  气候变化  时空特征 
描述:1983-2011年鄱阳湖流域蒸散,分析其时空特征,并通过情景模拟定量分析植被恢复和气候变化对蒸散的影响。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蒸散多年均值变化范围为741~914 mm/a,植被和降水量分布是造成流域
全文:1983-2011年鄱阳湖流域蒸散,分析其时空特征,并通过情景模拟定量分析植被恢复和气候变化对蒸散的影响。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蒸散多年均值变化范围为741~914 mm/a,植被和降水量分布是造成流域
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种植模式的影响——基于鄱阳湖地区村级数据的实证分析
作者: 曹大宇 陈昭玖 蔡波  来源:生态经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模式  气候变化  鄱阳湖地区 
描述:利用江西鄱阳湖周边10个县的村级层面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鄱阳湖地区水稻种植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的平均降水量对水稻种植模式具有显著的影响,长期平均降水量越多,单季稻种植的比重越低,双季稻种植比重越高。短期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当年水稻种植模式影响不显著。
全文:利用江西鄱阳湖周边10个县的村级层面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鄱阳湖地区水稻种植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的平均降水量对水稻种植模式具有显著的影响,长期平均降水量越多,单季稻种植的比重越低,双季稻种植比重越高。短期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当年水稻种植模式影响不显著。
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种植模式的影响——基于鄱阳湖地区村级数据的实证分析
作者: 曹大宇 陈昭玖 蔡波  来源:生态经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模式  气候变化  鄱阳湖地区 
描述:利用江西鄱阳湖周边10个县的村级层面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鄱阳湖地区水稻种植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的平均降水量对水稻种植模式具有显著的影响,长期平均降水量越多,单季稻种植的比重越低,双季稻种植比重越高。短期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当年水稻种植模式影响不显著。
全文:利用江西鄱阳湖周边10个县的村级层面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鄱阳湖地区水稻种植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的平均降水量对水稻种植模式具有显著的影响,长期平均降水量越多,单季稻种植的比重越低,双季稻种植比重越高。短期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当年水稻种植模式影响不显著。
上页 1 2 3 ... 15 16 17 ... 107 108 109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