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朱再昱 李风琦 余玉荣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粮食产量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中国南方粮食生产的重要区域。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保障粮食生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内25个县市粮食产量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使用量(折纯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粮食生产在农业科技投入上仍需加强,同时要处理好粮食生产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可持续的新型生态农业。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中国南方粮食生产的重要区域。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保障粮食生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内25个县市粮食产量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使用量(折纯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粮食生产在农业科技投入上仍需加强,同时要处理好粮食生产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可持续的新型生态农业。
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科技支撑
作者: 胡长生  来源: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科技支撑 
描述: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经验表明,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位因素,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由资源依赖型和技术依存型向创新依靠型嬗变的关键性环节;科技创新体现了契合省情、凸显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支撑高新产业转变发展方式、谋政策争项目引资金和全省合力求发展的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创新体系、高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文化和创新资源与市场等支撑。
全文: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经验表明,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位因素,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由资源依赖型和技术依存型向创新依靠型嬗变的关键性环节;科技创新体现了契合省情、凸显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支撑高新产业转变发展方式、谋政策争项目引资金和全省合力求发展的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创新体系、高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文化和创新资源与市场等支撑。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评价
作者: 彭继增 刘逸琨 王宇昕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足迹模型  区域可持续发展 
描述: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测算。主要结论如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4-2008年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增长,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呈上升趋势,但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却在下降。因此,需在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上,采取措施降低生态足迹,提高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全文: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测算。主要结论如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4-2008年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增长,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呈上升趋势,但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却在下降。因此,需在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上,采取措施降低生态足迹,提高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潜力计量分析
作者: 黄敏 廖为明 邓荣根 王立国  来源:改革与战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碳汇潜力  碳储量  后京都时代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森林具有的碳汇功能决定了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在分析"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问题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的基础之上,文章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运用森林碳汇计量方法——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去和现在的碳储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潜力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森林碳储量为409.676×106吨,2020年碳储量为1218.525×106吨,碳汇潜力为808.849×106吨,潜力巨大。
全文:森林具有的碳汇功能决定了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在分析"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问题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的基础之上,文章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运用森林碳汇计量方法——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去和现在的碳储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潜力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森林碳储量为409.676×106吨,2020年碳储量为1218.525×106吨,碳汇潜力为808.849×106吨,潜力巨大。
环鄱阳湖经济区赣江江岸(南昌段)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作者: 杨一帆 曾祥祯 王训印 胡云 黄微 廖也  来源: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经济区  江岸  鄱阳湖  现状  赣江  发展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体在内.以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它建成全国生态经济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标志着建设都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体在内.以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它建成全国生态经济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标志着建设都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几点思考
作者: 杨蓉  来源: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环境友好型工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发展 
描述: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工业化程度低是造成江西经济总量小、经济效益低的主要原因,而选择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发展定位,正是江西在新世纪推进工业化的后发优势之所在。本文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发展现状的综合分析,揭示规划区内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必要性;并进一步阐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的主要任务;最后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如何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提出相关建议。
全文: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工业化程度低是造成江西经济总量小、经济效益低的主要原因,而选择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发展定位,正是江西在新世纪推进工业化的后发优势之所在。本文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发展现状的综合分析,揭示规划区内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必要性;并进一步阐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的主要任务;最后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如何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提出相关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研究
作者: 帅佳良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生态经济区  建设用地  用地矛盾  土地资源 
描述:近年来,江西省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举措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土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建设用地的过度外延扩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管理机制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正式签署部省《共同加强江西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探讨适合区域层面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梳理,分析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诞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把握《规划》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主要的战略举措,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背景。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演变及特征分析。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地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布局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土地利用的程度、效益等,探明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把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总结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管理态势与利用矛盾分析。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的用地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揭示用地需求与指标现状之间的矛盾,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第四,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探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过程中适用于区域实际的土地管理创新制度和措施。主要有: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用地指标统一协调的机制、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等创新措施和办法。这些创新用地政策和机制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对提出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这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对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政策的细化和操作性的技术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全文:近年来,江西省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举措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土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建设用地的过度外延扩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管理机制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正式签署部省《共同加强江西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探讨适合区域层面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梳理,分析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诞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把握《规划》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主要的战略举措,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背景。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演变及特征分析。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地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布局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土地利用的程度、效益等,探明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把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总结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管理态势与利用矛盾分析。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的用地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揭示用地需求与指标现状之间的矛盾,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第四,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探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过程中适用于区域实际的土地管理创新制度和措施。主要有: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用地指标统一协调的机制、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等创新措施和办法。这些创新用地政策和机制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对提出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这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对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政策的细化和操作性的技术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研究
作者: 帅佳良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生态经济区  建设用地  用地矛盾  土地资源 
描述:近年来,江西省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举措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土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建设用地的过度外延扩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管理机制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正式签署部省《共同加强江西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探讨适合区域层面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梳理,分析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诞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把握《规划》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主要的战略举措,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背景。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演变及特征分析。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地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布局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土地利用的程度、效益等,探明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把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总结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管理态势与利用矛盾分析。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的用地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揭示用地需求与指标现状之间的矛盾,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第四,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探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过程中适用于区域实际的土地管理创新制度和措施。主要有: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用地指标统一协调的机制、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等创新措施和办法。这些创新用地政策和机制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对提出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这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对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政策的细化和操作性的技术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全文:近年来,江西省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举措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土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建设用地的过度外延扩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管理机制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正式签署部省《共同加强江西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探讨适合区域层面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梳理,分析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诞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把握《规划》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主要的战略举措,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背景。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演变及特征分析。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地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布局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土地利用的程度、效益等,探明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把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总结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管理态势与利用矛盾分析。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的用地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揭示用地需求与指标现状之间的矛盾,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第四,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探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过程中适用于区域实际的土地管理创新制度和措施。主要有: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用地指标统一协调的机制、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等创新措施和办法。这些创新用地政策和机制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对提出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这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对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政策的细化和操作性的技术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研究
作者: 帅佳良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生态经济区  建设用地  用地矛盾  土地资源 
描述:近年来,江西省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举措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土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建设用地的过度外延扩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管理机制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正式签署部省《共同加强江西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探讨适合区域层面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梳理,分析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诞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把握《规划》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主要的战略举措,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背景。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演变及特征分析。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地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布局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土地利用的程度、效益等,探明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把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总结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管理态势与利用矛盾分析。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的用地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揭示用地需求与指标现状之间的矛盾,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第四,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探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过程中适用于区域实际的土地管理创新制度和措施。主要有: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用地指标统一协调的机制、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等创新措施和办法。这些创新用地政策和机制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对提出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这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对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政策的细化和操作性的技术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全文:近年来,江西省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举措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土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建设用地的过度外延扩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管理机制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正式签署部省《共同加强江西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探讨适合区域层面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梳理,分析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诞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把握《规划》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主要的战略举措,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背景。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演变及特征分析。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地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布局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土地利用的程度、效益等,探明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把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总结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管理态势与利用矛盾分析。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的用地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揭示用地需求与指标现状之间的矛盾,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第四,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探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过程中适用于区域实际的土地管理创新制度和措施。主要有: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用地指标统一协调的机制、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等创新措施和办法。这些创新用地政策和机制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对提出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这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对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政策的细化和操作性的技术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江西职教师资培养问题的探究
作者: 杨同华 许晟  来源:教育与职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职教师资  问题  培养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随着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与之相配套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匮乏问题亦日显突出,而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水平职教师资建设。如何科学、合理地培养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建设高水平职教师资是其重要保证之一。文章主要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职教师资培养现状,提出区域经济建设过程中,职教师资培养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全文:随着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与之相配套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匮乏问题亦日显突出,而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水平职教师资建设。如何科学、合理地培养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建设高水平职教师资是其重要保证之一。文章主要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职教师资培养现状,提出区域经济建设过程中,职教师资培养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上页 1 2 3 ... 16 17 18 ... 58 59 60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