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和营养盐分布特征
作者: 王圣瑞 倪栋 焦立新 金相灿 冯明磊 刘志刚 张伟华  来源: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营养盐  沉积物  鄱阳湖  有机质  时空变化 
描述: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及沉积物样品测定,研究了鄱阳湖表层沉积物OM、TN和T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表层沉积物中OM浓度(0.420%~3.175%)和TN浓度(0.026%~0.235%)以"五河"尾闾最高,其次是湖心,而TP浓度(0.010%~0.094%)最高值出现在赣江、抚河及信江尾闾,并且均由南向北至长江入湖口呈降低趋势。丰水期"五河"来水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湖心及北部湖区沉积物中OM、TN和TP浓度,尤其以北部湖区增加较明显。但南部尾闾区沉积物TN浓度在枯水期明显高于丰水期。1992—2008年鄱阳湖沉积物中OM、TN和TP浓度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尤其是OM和TP浓度增幅较大。2008年鄱阳湖沉积物中OM、TN和TP污染水平已经达到或超过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的污染水平,与其他四大淡水湖泊相比,尽管鄱阳湖目前水质相对较好,但呈下降趋势,高氮磷营养底质则增大了其富营养化风险。
全文: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及沉积物样品测定,研究了鄱阳湖表层沉积物OM、TN和T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表层沉积物中OM浓度(0.420%~3.175%)和TN浓度(0.026%~0.235%)以"五河"尾闾最高,其次是湖心,而TP浓度(0.010%~0.094%)最高值出现在赣江、抚河及信江尾闾,并且均由南向北至长江入湖口呈降低趋势。丰水期"五河"来水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湖心及北部湖区沉积物中OM、TN和TP浓度,尤其以北部湖区增加较明显。但南部尾闾区沉积物TN浓度在枯水期明显高于丰水期。1992—2008年鄱阳湖沉积物中OM、TN和TP浓度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尤其是OM和TP浓度增幅较大。2008年鄱阳湖沉积物中OM、TN和TP污染水平已经达到或超过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的污染水平,与其他四大淡水湖泊相比,尽管鄱阳湖目前水质相对较好,但呈下降趋势,高氮磷营养底质则增大了其富营养化风险。
陶渊明与道教灵宝派关系之检讨:以涉酒诗文为中心
作者: 李小荣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涉酒诗文  灵宝派  陶渊明 
描述:有关陶渊明涉酒诗文的思想渊源,历来说法不一。本文从中古道教发展史与陶渊明自身的性格特点出发,结合古灵宝经对"酒戒"的特殊态度及其承袭早期天师道而来的厨会制度,证明其饮酒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道教灵宝派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追求。
全文:有关陶渊明涉酒诗文的思想渊源,历来说法不一。本文从中古道教发展史与陶渊明自身的性格特点出发,结合古灵宝经对"酒戒"的特殊态度及其承袭早期天师道而来的厨会制度,证明其饮酒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道教灵宝派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追求。
寻求传统与现代审美的结合:谈梁启超对屈原、陶渊明、杜甫三大诗人的研究
作者: 章继光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价值  个性  情感  悲剧  人格 
描述:梁启超对屈原、陶渊明、杜甫三大诗人的研究表现出他对美学与艺术的深层思考。《屈原研究》重点分析、揭示屈原的高尚人格与悲剧精神;《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主要着眼于陶潜真实自然的个性;《情圣杜甫》突出肯定杜诗爱民的炽热情感以及情感对诗歌创作的重要作用。它们表现出梁启超文学观念的新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全文:梁启超对屈原、陶渊明、杜甫三大诗人的研究表现出他对美学与艺术的深层思考。《屈原研究》重点分析、揭示屈原的高尚人格与悲剧精神;《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主要着眼于陶潜真实自然的个性;《情圣杜甫》突出肯定杜诗爱民的炽热情感以及情感对诗歌创作的重要作用。它们表现出梁启超文学观念的新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陶渊明和他的田园建构:兼论陶渊明的终极关怀及其现代属性
作者: 章海生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建构  人文意义  田园崇拜  田园诗 
描述:陶渊明在古典诗人中第一次将中国士大夫内在性格冲突中摆脱社会通用文化,寻求文人特有的精神家园的这一面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使之成为知识分子精神的一种象征,他的田园诗也因为表达了这种近年纯粹的精神乌托邦的理想追求,为此后一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奠定了一个永恒的艺术范式。
全文:陶渊明在古典诗人中第一次将中国士大夫内在性格冲突中摆脱社会通用文化,寻求文人特有的精神家园的这一面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使之成为知识分子精神的一种象征,他的田园诗也因为表达了这种近年纯粹的精神乌托邦的理想追求,为此后一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奠定了一个永恒的艺术范式。
朴淳、率真背后的理性——陶渊明人生解读
作者: 吴邦江  来源:巢湖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朴淳  率真  陶渊明  理性 
描述:自然、朴素、淳真是人们对陶渊明人生和诗歌的评价 ,其率真的性格历来为后人所激赏 ,但就此认为是其性格的主色调显然失于偏颇。从哲学思想、仕隐生活、崇尚自然、社会理想、玄学影响、诗歌艺术等六个方面去解读陶渊明的另类人生 ,揭示其不为人熟知的理性的一面 ,会有助于更客观、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这位伟大的诗人。
全文:自然、朴素、淳真是人们对陶渊明人生和诗歌的评价 ,其率真的性格历来为后人所激赏 ,但就此认为是其性格的主色调显然失于偏颇。从哲学思想、仕隐生活、崇尚自然、社会理想、玄学影响、诗歌艺术等六个方面去解读陶渊明的另类人生 ,揭示其不为人熟知的理性的一面 ,会有助于更客观、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这位伟大的诗人。
朴素中见绮丽 平淡中见警策:论陶渊明诗的矛盾性、思想性与批判性
作者: 丁嘉艺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批判思想  矛盾性  陶渊明  田园诗 
描述:陶渊明以隐士著称,其文学创作因平淡自然的写作风格与当时所崇尚的华丽文风不合而未得到中肯,到了宋朝,特别是经过苏轼、朱熹的弘扬以及唐汉对其作品的诠释,陶渊明才真正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一直保持至今。本文便从矛盾性、思想性与批判性三个方面阐述陶渊明作品的艺术及其渊源。
全文:陶渊明以隐士著称,其文学创作因平淡自然的写作风格与当时所崇尚的华丽文风不合而未得到中肯,到了宋朝,特别是经过苏轼、朱熹的弘扬以及唐汉对其作品的诠释,陶渊明才真正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一直保持至今。本文便从矛盾性、思想性与批判性三个方面阐述陶渊明作品的艺术及其渊源。
“无我”之境实“有我”: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移情特色
作者: 顾林  来源:作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无我之境  有我  移情  陶渊明  田园诗 
描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颇具无我之境的旨趣、韵味。但无我之境实有我,只是我之情怀与景、物妙合无痕,难以察觉,这从艺术创作的审美心理而言,可归于其独特移情手法的使用。本文试从审美发生的三个维度:客体的选择、主体情感的投射及审美态度,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移情特色。
全文:陶渊明的田园诗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颇具无我之境的旨趣、韵味。但无我之境实有我,只是我之情怀与景、物妙合无痕,难以察觉,这从艺术创作的审美心理而言,可归于其独特移情手法的使用。本文试从审美发生的三个维度:客体的选择、主体情感的投射及审美态度,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移情特色。
平淡无味和变化应节:论陶渊明人格和诗歌的复杂与单纯的统一
作者: 刘学武  来源: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和  陶渊明  平淡无味  变化应节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大诗人。他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立体的形象、多棱的视角,无论从思想行为、诗歌艺术还是对后世的影响来看,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陶渊明。陶渊明冶炼自己的最大武器是中和,既出世又入世,能洒落不羁于心;既是道德上的靖节先生,又是置身尘外的逍遥真君。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大诗人。他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立体的形象、多棱的视角,无论从思想行为、诗歌艺术还是对后世的影响来看,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陶渊明。陶渊明冶炼自己的最大武器是中和,既出世又入世,能洒落不羁于心;既是道德上的靖节先生,又是置身尘外的逍遥真君。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管窥蠡测陶渊明和王维的田园情结
作者: 韩瑞林  来源: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不同的田园情节  王维  陶渊明  《归田园居》  《渭川田家》  中国古典文学 
描述:陶渊明和王维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出名的田园诗人。一个是晋代田园诗的代表,一个是唐朝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但他们所表达的田园情结尽不相同。由于时代背境、人生际遇和性格修养的原因,在这个方面上无论是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特点上,都有相同之处,但又具有明显的不同。
全文:陶渊明和王维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出名的田园诗人。一个是晋代田园诗的代表,一个是唐朝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但他们所表达的田园情结尽不相同。由于时代背境、人生际遇和性格修养的原因,在这个方面上无论是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特点上,都有相同之处,但又具有明显的不同。
论陶渊明的隐逸心理空间与诗境构造方式
作者: 刘玉珺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心理  隐逸心理  儒道思想  儒家思想  儒道互补  心理状态  心理空间  陶渊明  诗境构造方式  平和冲淡 
描述:状态及意绪特点,与其作品的艺术特点的形成密不可分,本文拟从隐居心理空间的角度,窥察其诗境构造的独特方式。
全文:状态及意绪特点,与其作品的艺术特点的形成密不可分,本文拟从隐居心理空间的角度,窥察其诗境构造的独特方式。
上页 1 2 3 ... 16 17 18 ... 27 28 29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