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明清以来鄱阳湖古渔村管驿前传统渔业习俗与地方社会建构研究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本项目以鄱阳湖古渔村管驿前为个案,考察传统渔业习俗与地方社会建构的内在机理与发展趋势,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响应“创新、绿色、共享”的现实政治主张,归纳总结传统渔业习俗在地方社会建构中的历史经验;揭示传统渔业习俗在水域空间社会建设中的现实启示,提出促进水域空间社会和谐发展的前瞻性建议。
-
全文:本项目以鄱阳湖古渔村管驿前为个案,考察传统渔业习俗与地方社会建构的内在机理与发展趋势,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响应“创新、绿色、共享”的现实政治主张,归纳总结传统渔业习俗在地方社会建构中的历史经验;揭示传统渔业习俗在水域空间社会建设中的现实启示,提出促进水域空间社会和谐发展的前瞻性建议。
-
鄱阳湖着力发展生态经济
-
作者:
郭思远 郑演 来源:人民周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就鄱阳湖如何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和静脉产业等热点话题,《人民周刊》记者专访了江西省人大原副主任、省政府原副省长、水利科学家胡振鹏教授。
-
全文: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就鄱阳湖如何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和静脉产业等热点话题,《人民周刊》记者专访了江西省人大原副主任、省政府原副省长、水利科学家胡振鹏教授。
-
守望鄱阳湖——来自候鸟天堂的报告
-
作者:
李跃 徐观潮 来源:绿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洞庭 鄱阳湖流域 彭蠡 万顷碧波 鸣九 建昌 朝雾 都昌 怀玉山 母亲湖
-
描述:鄡阳古城,都昌新邑;沧桑无端,沉浮有缘。都村西望建昌,半岛北出浩茫;朝枕武夷日出,夕踏匡庐斜阳。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总纳十川,迎千壑来朝;同臻万倾,仰百嶂霞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以万顷碧波为肌肤,以满天朝霞为粉黛,以当空皓月为明眸,以点点繁星为珠翠,以江河溪流为秀发,以怀玉山、庐山为发夹,以朝雾暮霭为轻纱,以鹤鸣九天为声,以回风舞雪为姿,以芸芸
-
全文:鄡阳古城,都昌新邑;沧桑无端,沉浮有缘。都村西望建昌,半岛北出浩茫;朝枕武夷日出,夕踏匡庐斜阳。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总纳十川,迎千壑来朝;同臻万倾,仰百嶂霞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以万顷碧波为肌肤,以满天朝霞为粉黛,以当空皓月为明眸,以点点繁星为珠翠,以江河溪流为秀发,以怀玉山、庐山为发夹,以朝雾暮霭为轻纱,以鹤鸣九天为声,以回风舞雪为姿,以芸芸
-
鄱阳湖棉区冬作马铃薯技术与遭受冻害补救措施
-
作者:
张晓元 杨磊 胡树明 吴昊 孙亮庆 曾小林 来源:棉花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棉区 霜冻灾害 补救措施 马铃薯
-
描述:冻害是冬作马铃薯常遇的气候灾害,通过2016年3月上旬,鄱阳湖棉区马铃薯遭受霜冻灾害和采用适当的补救栽培措施的实践,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仍达16830 kg/hm~2,平均收益60588元/hm~2
-
全文:冻害是冬作马铃薯常遇的气候灾害,通过2016年3月上旬,鄱阳湖棉区马铃薯遭受霜冻灾害和采用适当的补救栽培措施的实践,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仍达16830 kg/hm~2,平均收益60588元/hm~2
-
江面省副省长尹建业考察指导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
-
作者:
胡松涛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利枢纽 研究基地 江西省 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 副省长 模型试验 江面
-
描述:江西省副省长尹建业在江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宋雷鸣,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主任朱来友,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刘兵等陪同下前往共青城市的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考察指导。
-
全文:江西省副省长尹建业在江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宋雷鸣,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主任朱来友,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刘兵等陪同下前往共青城市的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考察指导。
-
鄱阳湖渔歌形成的文化地理因素及其艺术特点初探
-
作者:
张旦丹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特点 渔歌 鄱阳湖 地理特征
-
描述:鄱阳湖渔歌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和吴头楚尾的文化情境中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音乐社会环境、渔业经济环境以及人口构成状况都对鄱阳湖渔歌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艺术形式上看,鄱阳湖渔歌艺术特点明显:既体现了文化过境地带吴音楚乐的元素,又表现了渔耕交融的音乐形态特点和湖丰水美的“水文化元素”。
-
全文:鄱阳湖渔歌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和吴头楚尾的文化情境中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音乐社会环境、渔业经济环境以及人口构成状况都对鄱阳湖渔歌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艺术形式上看,鄱阳湖渔歌艺术特点明显:既体现了文化过境地带吴音楚乐的元素,又表现了渔耕交融的音乐形态特点和湖丰水美的“水文化元素”。
-
乡村转型背景下宅基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析--基于鄱阳湖典型区的问卷调查
-
作者:
陈琦 杨姗 朱晏徵 来源:农业科技与信息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土地利用转型 宅基地转型 农村宅基地
-
描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推进,人们生活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单纯的农业收入早已不能满足现有的生活状况,农民不断涌入城镇务工,由此导致农村住宅基地的闲置、荒废及浪费。本文结合鄱阳湖地区农村宅基地的入户调查数据,基于国内外学者对土地转型利用的理论研究,探讨鄱阳湖地区的农村宅基地利用转型的关键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宅基地转型的对策。
-
全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推进,人们生活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单纯的农业收入早已不能满足现有的生活状况,农民不断涌入城镇务工,由此导致农村住宅基地的闲置、荒废及浪费。本文结合鄱阳湖地区农村宅基地的入户调查数据,基于国内外学者对土地转型利用的理论研究,探讨鄱阳湖地区的农村宅基地利用转型的关键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宅基地转型的对策。
-
植被恢复与气候变化影响下的鄱阳湖流域蒸散时空特征
-
作者:
刘冲 齐述华 汤林玲 何蕾 来源:地理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植被恢复 鄱阳湖流域 蒸散 气候变化 时空特征
-
描述:蒸散是地球表层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Wa SSI-C生态水文模型,利用气象数据、叶面积指数数据和土壤数据等估算1983-2011年鄱阳湖流域蒸散,分析其时空特征,并通过情景模拟定量分析植被恢复和气候变化对蒸散的影响。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蒸散多年均值变化范围为741~914 mm/a,植被和降水量分布是造成流域蒸散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近三十年来鄱阳湖流域蒸散呈阶段性增长趋势,增长率为1.495 mm/a;植被、气温和降水对鄱阳湖流域蒸散的单独影响均为正向,但气温和降水的联合效应会导致蒸散下降;鄱阳湖流域蒸散变化的主导因素具有空间差异性,从整体上看,植被恢复是驱动蒸散呈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是导致蒸散年际波动的主要原因。
-
全文:蒸散是地球表层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Wa SSI-C生态水文模型,利用气象数据、叶面积指数数据和土壤数据等估算1983-2011年鄱阳湖流域蒸散,分析其时空特征,并通过情景模拟定量分析植被恢复和气候变化对蒸散的影响。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蒸散多年均值变化范围为741~914 mm/a,植被和降水量分布是造成流域蒸散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近三十年来鄱阳湖流域蒸散呈阶段性增长趋势,增长率为1.495 mm/a;植被、气温和降水对鄱阳湖流域蒸散的单独影响均为正向,但气温和降水的联合效应会导致蒸散下降;鄱阳湖流域蒸散变化的主导因素具有空间差异性,从整体上看,植被恢复是驱动蒸散呈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是导致蒸散年际波动的主要原因。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的时空变化
-
作者:
蒋梅鑫 吴烨 钟业喜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耕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ESDA 时空变化
-
描述:基于传统数理统计方法基础上构建集约度模型,并在Arc Gis和Geo Da软件支持下,以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集约度及相关性等4个方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52、1997、2008、2010年人均耕地进行深入探析.结果表明:自1952年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各县域相对发展率在不同时期差异较大,区内耕地利用集聚趋势逐步减弱;区域人均耕地水平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各水平区逐步呈块状分布,耕地重心迁移显示1952—1997年表现为耕地南北差异,而1997—2010年则表现为东西差异;受政策、自然灾害、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各县域耕地集约利用差异明显,其空间分布与耕地重心迁移呈正相关性;关联分析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经历“围湖造田”、“退田还湖”、“人地和谐”等阶段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粗放型县域持续减少,并呈现出区域集聚状况;正相关性县域由区域的西南部集聚向区域西南、中部及东北部呈“N”字型分布.
-
全文:基于传统数理统计方法基础上构建集约度模型,并在Arc Gis和Geo Da软件支持下,以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集约度及相关性等4个方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52、1997、2008、2010年人均耕地进行深入探析.结果表明:自1952年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各县域相对发展率在不同时期差异较大,区内耕地利用集聚趋势逐步减弱;区域人均耕地水平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各水平区逐步呈块状分布,耕地重心迁移显示1952—1997年表现为耕地南北差异,而1997—2010年则表现为东西差异;受政策、自然灾害、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各县域耕地集约利用差异明显,其空间分布与耕地重心迁移呈正相关性;关联分析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经历“围湖造田”、“退田还湖”、“人地和谐”等阶段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粗放型县域持续减少,并呈现出区域集聚状况;正相关性县域由区域的西南部集聚向区域西南、中部及东北部呈“N”字型分布.
-
植被恢复与气候变化影响下的鄱阳湖流域蒸散时空特征
-
作者:
刘冲 齐述华 汤林玲 何蕾 来源:地理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植被恢复 鄱阳湖流域 蒸散 气候变化 时空特征
-
描述:蒸散是地球表层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Wa SSI-C生态水文模型,利用气象数据、叶面积指数数据和土壤数据等估算1983-2011年鄱阳湖流域蒸散,分析其时空特征,并通过情景模拟定量分析植被恢复和气候变化对蒸散的影响。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蒸散多年均值变化范围为741~914 mm/a,植被和降水量分布是造成流域蒸散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近三十年来鄱阳湖流域蒸散呈阶段性增长趋势,增长率为1.495 mm/a;植被、气温和降水对鄱阳湖流域蒸散的单独影响均为正向,但气温和降水的联合效应会导致蒸散下降;鄱阳湖流域蒸散变化的主导因素具有空间差异性,从整体上看,植被恢复是驱动蒸散呈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是导致蒸散年际波动的主要原因。
-
全文:蒸散是地球表层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Wa SSI-C生态水文模型,利用气象数据、叶面积指数数据和土壤数据等估算1983-2011年鄱阳湖流域蒸散,分析其时空特征,并通过情景模拟定量分析植被恢复和气候变化对蒸散的影响。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蒸散多年均值变化范围为741~914 mm/a,植被和降水量分布是造成流域蒸散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近三十年来鄱阳湖流域蒸散呈阶段性增长趋势,增长率为1.495 mm/a;植被、气温和降水对鄱阳湖流域蒸散的单独影响均为正向,但气温和降水的联合效应会导致蒸散下降;鄱阳湖流域蒸散变化的主导因素具有空间差异性,从整体上看,植被恢复是驱动蒸散呈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是导致蒸散年际波动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