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沉积物有机磷形态及对水位变化响应
作者: 马双丽 倪兆奎 王圣瑞 李晓秀 倪栋  来源: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位变化  沉积物  有机磷形态  鄱阳湖 
描述:选取鄱阳湖枯水期不同高程出露表层沉积物,通过研究有机磷含量及形态差异,试图揭示江湖关系变化引起的水位下降对鄱阳湖沉积物有机磷潜在释放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1鄱阳湖枯水期表层沉积物有机磷含量
全文:选取鄱阳湖枯水期不同高程出露表层沉积物,通过研究有机磷含量及形态差异,试图揭示江湖关系变化引起的水位下降对鄱阳湖沉积物有机磷潜在释放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1鄱阳湖枯水期表层沉积物有机磷含量
基于Landsat-8OLI的鄱阳湖叶绿素a浓度定量反演
作者: 黄灵光 方豫 张大文 林联盛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Landsat  鄱阳湖  模型  8  叶绿素a  OLI 
描述:Landsat-8 OLI数据的应用越来广泛、成熟,但尚未见诸在水质监测,尤其是叶绿素a浓度监测方面的应用。以叶绿素a作为参数,结合准同步的实测数据,通过在鄱阳湖的应用案例,研究、探讨利用Landsat-8 OLI卫星数据对湖泊叶绿素a遥感反演的可行性和相关潜力。根据研究,鄱阳湖与实测叶绿素a相关性最高的是波段B4(红波段),Pearson相关系数为0.916,并由此而选择B4作为构建模型的波段组合,建立线性回归、对数、指数、乘幂、二次多项式等五种回归模型,通过R2系数对比,显示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为最佳模型。经实测点验证,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演出鄱阳湖的叶绿素a浓度。
全文:Landsat-8 OLI数据的应用越来广泛、成熟,但尚未见诸在水质监测,尤其是叶绿素a浓度监测方面的应用。以叶绿素a作为参数,结合准同步的实测数据,通过在鄱阳湖的应用案例,研究、探讨利用Landsat-8 OLI卫星数据对湖泊叶绿素a遥感反演的可行性和相关潜力。根据研究,鄱阳湖与实测叶绿素a相关性最高的是波段B4(红波段),Pearson相关系数为0.916,并由此而选择B4作为构建模型的波段组合,建立线性回归、对数、指数、乘幂、二次多项式等五种回归模型,通过R2系数对比,显示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为最佳模型。经实测点验证,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演出鄱阳湖的叶绿素a浓度。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长江干流下游补水影响分析
作者: 曾金凤  来源:人民珠江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补水影响  静库容  水利枢纽工程 
描述:依据鄱阳湖控制站湖口水文站、长江中下游大通水文站、鄱阳湖星子水位站1956—2014年历年实测流量、水位资料,分析了天然状态下受长江上游控制性水利工程影响下鄱阳湖对长江下游的补水影响,并采用静库容模拟鄱阳湖水利枢纽实施后对长江干流下游的补水影响。通过天然状态和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后补水影响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水利枢纽运行不仅有利于增加长江下游河道枯水期水资源量,维持下游河道的生态环境,而且在长江干流咸潮入侵、水污染事件等特殊情况下有应急补水的潜力。
全文:依据鄱阳湖控制站湖口水文站、长江中下游大通水文站、鄱阳湖星子水位站1956—2014年历年实测流量、水位资料,分析了天然状态下受长江上游控制性水利工程影响下鄱阳湖对长江下游的补水影响,并采用静库容模拟鄱阳湖水利枢纽实施后对长江干流下游的补水影响。通过天然状态和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后补水影响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水利枢纽运行不仅有利于增加长江下游河道枯水期水资源量,维持下游河道的生态环境,而且在长江干流咸潮入侵、水污染事件等特殊情况下有应急补水的潜力。
分流河道内砂体沉积特征及定量参数——以鄱阳湖赣江三角洲为例
作者: 李燕 金振奎 高白水 石良 李桂仔  来源: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边滩  并口滩  汊口滩  定量参数  赣江三角洲  堆积方式  鄱阳湖  分流河道 
描述:分流河道是很多大型油气田的重要储集体,但目前对分流河道内部砂体的系统研究仍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的开发效果。采用野外实地考察、浅钻孔、探坑、探槽等方法,对赣江三角洲分流河道内发育的砂体类型、沉积特征、砂体规模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流河道内发育水道、边滩、汊口滩、并口滩4种砂体,其中汊口滩发育在分流河道的分汊口处,并口滩发育在分流河道的合并处;不同砂体的堆积方式不同,水道为垂向加积,边滩为侧向加积,汊口滩为逆流加积,并口滩为顺流加积。对不同砂体的规模进行测量,建立了分流河道内砂体定量参数地质资料库。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内边滩、汊口滩的规模普遍大于下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平原的边滩长度集中在500~2 000 m之间,边滩宽度集中在100~400 m之间,下三角洲平原边滩长度一般为300~900m,宽度一般为50~200m。并口滩的规模较小,长度一般为20~100m,宽度一般为20~60m,且仅在下三角洲平原发育。本次研究对油气田开发中预测砂体和寻找新的潜力目标区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全文:分流河道是很多大型油气田的重要储集体,但目前对分流河道内部砂体的系统研究仍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的开发效果。采用野外实地考察、浅钻孔、探坑、探槽等方法,对赣江三角洲分流河道内发育的砂体类型、沉积特征、砂体规模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流河道内发育水道、边滩、汊口滩、并口滩4种砂体,其中汊口滩发育在分流河道的分汊口处,并口滩发育在分流河道的合并处;不同砂体的堆积方式不同,水道为垂向加积,边滩为侧向加积,汊口滩为逆流加积,并口滩为顺流加积。对不同砂体的规模进行测量,建立了分流河道内砂体定量参数地质资料库。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内边滩、汊口滩的规模普遍大于下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平原的边滩长度集中在500~2 000 m之间,边滩宽度集中在100~400 m之间,下三角洲平原边滩长度一般为300~900m,宽度一般为50~200m。并口滩的规模较小,长度一般为20~100m,宽度一般为20~60m,且仅在下三角洲平原发育。本次研究对油气田开发中预测砂体和寻找新的潜力目标区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谢花林 张道贝 王伟 谢雪 吴箐 程玲娟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DEA)  Tobit回归模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耕地利用效率 
描述:为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耕地利用情况,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GIS技术,以县域为评价单位,建立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5个县(市)1999—2010年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并采用Tobit回归模型揭示了耕地利用效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9—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的综合技术效率为0.844,说明耕地利用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综合技术效率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化影响,但规模效率对其影响更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耕地利用效率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性;从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来看,各因素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的影响,按从大到小排序是:耕地复种指数>农业政策>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单位耕地面积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民人均纯收入。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资源有效利用,提高耕地利用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为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耕地利用情况,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GIS技术,以县域为评价单位,建立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5个县(市)1999—2010年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并采用Tobit回归模型揭示了耕地利用效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9—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的综合技术效率为0.844,说明耕地利用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综合技术效率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化影响,但规模效率对其影响更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耕地利用效率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性;从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来看,各因素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的影响,按从大到小排序是:耕地复种指数>农业政策>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单位耕地面积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民人均纯收入。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资源有效利用,提高耕地利用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鄱阳湖地区农村住宅适宜性围护结构研究
作者: 翁达福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适宜性  围护结构  自然温度  热工性能 
描述: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节能工作,对建筑技术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理念等方面的认识更加全面。而同时,采用合理经济的技术降低建筑能耗的必要性也越来越迫切。就鄱阳湖地区而言,对城市中新建建筑的节能工作已经实施,但是对于该地区内农村区域的住宅建筑节能现状却不容乐观。因此,就此问题,作者对该地区农村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性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查阅大量的资料,对上述问题做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论文主要选取了轻质结构外保温体系、重质结构外保温体系、复合砌块自保温体系这三类围护结构体系,结合鄱阳湖地区的气候参数以及该地区农村住宅建设特点,通过理论模型计算、实地测试、模拟实验综合比较分析,得出适宜鄱阳湖地区的围护结构方案。为了从各个角度对建筑节能的适宜性进行全面的分析,论文不仅研究了夏季的隔热性能、冬季的保温性能,还探讨了各围护结构体系在夜间通风模式下的节能潜力。并且,借鉴该地区传统建筑设计策略,给出了适合该地区的被动式自然通风技术;针对该地区农村的具体情况,对各研究方案做出了经济性比较分析。最终得出自保温围护结构体系比较适宜应用于鄱阳湖地区农村住宅建筑。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未来鄱阳湖地区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全文: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节能工作,对建筑技术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理念等方面的认识更加全面。而同时,采用合理经济的技术降低建筑能耗的必要性也越来越迫切。就鄱阳湖地区而言,对城市中新建建筑的节能工作已经实施,但是对于该地区内农村区域的住宅建筑节能现状却不容乐观。因此,就此问题,作者对该地区农村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性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查阅大量的资料,对上述问题做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论文主要选取了轻质结构外保温体系、重质结构外保温体系、复合砌块自保温体系这三类围护结构体系,结合鄱阳湖地区的气候参数以及该地区农村住宅建设特点,通过理论模型计算、实地测试、模拟实验综合比较分析,得出适宜鄱阳湖地区的围护结构方案。为了从各个角度对建筑节能的适宜性进行全面的分析,论文不仅研究了夏季的隔热性能、冬季的保温性能,还探讨了各围护结构体系在夜间通风模式下的节能潜力。并且,借鉴该地区传统建筑设计策略,给出了适合该地区的被动式自然通风技术;针对该地区农村的具体情况,对各研究方案做出了经济性比较分析。最终得出自保温围护结构体系比较适宜应用于鄱阳湖地区农村住宅建筑。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未来鄱阳湖地区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鄱阳湖地区农村住宅适宜性围护结构研究
作者: 翁达福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适宜性  围护结构  自然温度  热工性能 
描述: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节能工作,对建筑技术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理念等方面的认识更加全面。而同时,采用合理经济的技术降低建筑能耗的必要性也越来越迫切。就鄱阳湖地区而言,对城市中新建建筑的节能工作已经实施,但是对于该地区内农村区域的住宅建筑节能现状却不容乐观。因此,就此问题,作者对该地区农村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性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查阅大量的资料,对上述问题做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论文主要选取了轻质结构外保温体系、重质结构外保温体系、复合砌块自保温体系这三类围护结构体系,结合鄱阳湖地区的气候参数以及该地区农村住宅建设特点,通过理论模型计算、实地测试、模拟实验综合比较分析,得出适宜鄱阳湖地区的围护结构方案。为了从各个角度对建筑节能的适宜性进行全面的分析,论文不仅研究了夏季的隔热性能、冬季的保温性能,还探讨了各围护结构体系在夜间通风模式下的节能潜力。并且,借鉴该地区传统建筑设计策略,给出了适合该地区的被动式自然通风技术;针对该地区农村的具体情况,对各研究方案做出了经济性比较分析。最终得出自保温围护结构体系比较适宜应用于鄱阳湖地区农村住宅建筑。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未来鄱阳湖地区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全文: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节能工作,对建筑技术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理念等方面的认识更加全面。而同时,采用合理经济的技术降低建筑能耗的必要性也越来越迫切。就鄱阳湖地区而言,对城市中新建建筑的节能工作已经实施,但是对于该地区内农村区域的住宅建筑节能现状却不容乐观。因此,就此问题,作者对该地区农村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性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查阅大量的资料,对上述问题做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论文主要选取了轻质结构外保温体系、重质结构外保温体系、复合砌块自保温体系这三类围护结构体系,结合鄱阳湖地区的气候参数以及该地区农村住宅建设特点,通过理论模型计算、实地测试、模拟实验综合比较分析,得出适宜鄱阳湖地区的围护结构方案。为了从各个角度对建筑节能的适宜性进行全面的分析,论文不仅研究了夏季的隔热性能、冬季的保温性能,还探讨了各围护结构体系在夜间通风模式下的节能潜力。并且,借鉴该地区传统建筑设计策略,给出了适合该地区的被动式自然通风技术;针对该地区农村的具体情况,对各研究方案做出了经济性比较分析。最终得出自保温围护结构体系比较适宜应用于鄱阳湖地区农村住宅建筑。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未来鄱阳湖地区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鄱阳湖地区农村住宅适宜性围护结构研究
作者: 翁达福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适宜性  围护结构  自然温度  热工性能 
描述: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节能工作,对建筑技术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理念等方面的认识更加全面。而同时,采用合理经济的技术降低建筑能耗的必要性也越来越迫切。就鄱阳湖地区而言,对城市中新建建筑的节能工作已经实施,但是对于该地区内农村区域的住宅建筑节能现状却不容乐观。因此,就此问题,作者对该地区农村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性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查阅大量的资料,对上述问题做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论文主要选取了轻质结构外保温体系、重质结构外保温体系、复合砌块自保温体系这三类围护结构体系,结合鄱阳湖地区的气候参数以及该地区农村住宅建设特点,通过理论模型计算、实地测试、模拟实验综合比较分析,得出适宜鄱阳湖地区的围护结构方案。为了从各个角度对建筑节能的适宜性进行全面的分析,论文不仅研究了夏季的隔热性能、冬季的保温性能,还探讨了各围护结构体系在夜间通风模式下的节能潜力。并且,借鉴该地区传统建筑设计策略,给出了适合该地区的被动式自然通风技术;针对该地区农村的具体情况,对各研究方案做出了经济性比较分析。最终得出自保温围护结构体系比较适宜应用于鄱阳湖地区农村住宅建筑。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未来鄱阳湖地区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全文: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节能工作,对建筑技术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理念等方面的认识更加全面。而同时,采用合理经济的技术降低建筑能耗的必要性也越来越迫切。就鄱阳湖地区而言,对城市中新建建筑的节能工作已经实施,但是对于该地区内农村区域的住宅建筑节能现状却不容乐观。因此,就此问题,作者对该地区农村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性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查阅大量的资料,对上述问题做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论文主要选取了轻质结构外保温体系、重质结构外保温体系、复合砌块自保温体系这三类围护结构体系,结合鄱阳湖地区的气候参数以及该地区农村住宅建设特点,通过理论模型计算、实地测试、模拟实验综合比较分析,得出适宜鄱阳湖地区的围护结构方案。为了从各个角度对建筑节能的适宜性进行全面的分析,论文不仅研究了夏季的隔热性能、冬季的保温性能,还探讨了各围护结构体系在夜间通风模式下的节能潜力。并且,借鉴该地区传统建筑设计策略,给出了适合该地区的被动式自然通风技术;针对该地区农村的具体情况,对各研究方案做出了经济性比较分析。最终得出自保温围护结构体系比较适宜应用于鄱阳湖地区农村住宅建筑。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未来鄱阳湖地区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鄱阳湖非繁殖期水鸟的微生境利用及对水位的响应
作者: 邵明勤 蒋剑虹 戴年华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位  水鸟  鄱阳湖  生境利用 
描述:为了解鄱阳湖水鸟的微生境利用及对水位的响应,2014年10月—2015年4月采用样点法对鄱阳湖5个区域52个样点的水鸟数量和微生境利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鹤鹬(Tringa erythropus)和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等8种水鸟以浅水生境为主,豆雁(Anser fabalis)、鸿雁(Anser cygnoides)和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以浅水和草洲生境为主,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和灰鹤(Grus grus)以草洲生境为主,白骨顶(Fulica atra)和凤头??(Podiceps cristatus)以深水生境为主,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和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以深水和浅水生境为主。通过分析水鸟数量与星子站水位的关系表明:鄱阳湖水鸟总数量与水位呈负相关,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片区、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和进贤区域在水位为8 m左右出现水鸟数量高峰,而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恒丰片区、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东鄱阳湖湿地公园在水位为10~12m时数量最多;各区域水位与不同科及不同种水鸟的分布数量主要呈负相关,??科水鸟因潜水取食需要一定水深,其分布数量与水位在一些区域呈显著正相关。
全文:为了解鄱阳湖水鸟的微生境利用及对水位的响应,2014年10月—2015年4月采用样点法对鄱阳湖5个区域52个样点的水鸟数量和微生境利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鹤鹬(Tringa erythropus)和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等8种水鸟以浅水生境为主,豆雁(Anser fabalis)、鸿雁(Anser cygnoides)和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以浅水和草洲生境为主,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和灰鹤(Grus grus)以草洲生境为主,白骨顶(Fulica atra)和凤头??(Podiceps cristatus)以深水生境为主,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和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以深水和浅水生境为主。通过分析水鸟数量与星子站水位的关系表明:鄱阳湖水鸟总数量与水位呈负相关,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片区、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和进贤区域在水位为8 m左右出现水鸟数量高峰,而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恒丰片区、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东鄱阳湖湿地公园在水位为10~12m时数量最多;各区域水位与不同科及不同种水鸟的分布数量主要呈负相关,??科水鸟因潜水取食需要一定水深,其分布数量与水位在一些区域呈显著正相关。
鄱阳湖泥鳅黑色素聚集激素1基因及其蛋白结构特征分析
作者: 徐敏圣 史建伍 胡芳琴 肖芳美 方磊 盛军庆 王军花 洪一江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黑色素聚集激素  Pmch基因  鄱阳湖  泥鳅 
描述:RACE-PCR技术首次克隆出了鄱阳湖泥鳅前原黑色素聚集激素1(Prepro-melanin-concentrating hormone 1,Pmch1)基因c DNA全长序列,将其命名为Ma Pmch1
全文:RACE-PCR技术首次克隆出了鄱阳湖泥鳅前原黑色素聚集激素1(Prepro-melanin-concentrating hormone 1,Pmch1)基因c DNA全长序列,将其命名为Ma Pmch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