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4)
按年份分组
2017(1)
2016(1)
2014(1)
1981(1)
按来源分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1)
沉积学报(1)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水位变化对鄱阳湖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特征的影响
作者: 王军 杨勇 张阳 杨保良 蒋龙 邱隆伟 赵俊英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沉积特征  鄱阳湖三角洲  水位变化  分流河道 
描述:选取鄱阳湖赣江中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信江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采用现代沉积考察、剖面挖掘、粒度分析等方法,就水位变化对分流河道沉积特征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赣江中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内发育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2种沉积单元;信江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内发育蝌蚪状砂垄砂、长条形浅滩砂、条带状河道砂3种沉积单元;三角洲分流河道砂在水位上升期向岸溯源沉积,在低水位期向盆地进积,是三角洲发育主要时期;边滩沉积在水位上升阶段发育水位上升楔状砂,在水位下降阶段发育水位下降侧积砂;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在水位上升期沉积蝌蚪状砂垄,被湖浪改造后在两侧河岸形成长条形浅滩砂;水位下降期沉积条带状河道砂,受水位变化影响,分流河道类砂体在平面及剖面上的砂体组合表现出一定的分带性及储层非均质性。
全文:选取鄱阳湖赣江中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信江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采用现代沉积考察、剖面挖掘、粒度分析等方法,就水位变化对分流河道沉积特征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赣江中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内发育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2种沉积单元;信江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内发育蝌蚪状砂垄砂、长条形浅滩砂、条带状河道砂3种沉积单元;三角洲分流河道砂在水位上升期向岸溯源沉积,在低水位期向盆地进积,是三角洲发育主要时期;边滩沉积在水位上升阶段发育水位上升楔状砂,在水位下降阶段发育水位下降侧积砂;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在水位上升期沉积蝌蚪状砂垄,被湖浪改造后在两侧河岸形成长条形浅滩砂;水位下降期沉积条带状河道砂,受水位变化影响,分流河道类砂体在平面及剖面上的砂体组合表现出一定的分带性及储层非均质性。
河控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定量研究:以鄱阳湖三角洲为例
作者: 段冬平 侯加根 刘钰铭 王成刚 高建  来源:沉积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三角洲  三角洲前缘  分流河道  河口坝 
描述:通过现代三角洲沉积的卫星照片可以获取并分析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的定量数据及其平面分布规律,丰富与完善储层地质知识库。以鄱阳湖三角洲为主要为研究对象,结合Wax Lake Delta现代沉积的卫星照片,对典型的朵状河控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的平面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水下分流河道的分叉角度近50°,向湖盆方向宽度变窄(宽度降低0.72倍)、数量变多,呈发散叶脉状;单一的河口坝呈三角状和狭长心滩状,其中三角状河口坝发育在三角洲前缘下部,狭长心滩状河口坝位于三角洲前缘中上部,并且河口坝长度与宽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研究结果可以有效指导相似地下储层的精细微相研究。
全文:通过现代三角洲沉积的卫星照片可以获取并分析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的定量数据及其平面分布规律,丰富与完善储层地质知识库。以鄱阳湖三角洲为主要为研究对象,结合Wax Lake Delta现代沉积的卫星照片,对典型的朵状河控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的平面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水下分流河道的分叉角度近50°,向湖盆方向宽度变窄(宽度降低0.72倍)、数量变多,呈发散叶脉状;单一的河口坝呈三角状和狭长心滩状,其中三角状河口坝发育在三角洲前缘下部,狭长心滩状河口坝位于三角洲前缘中上部,并且河口坝长度与宽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研究结果可以有效指导相似地下储层的精细微相研究。
分流河道内砂体沉积特征及定量参数——以鄱阳湖赣江三角洲为例
作者: 李燕 金振奎 高白水 石良 李桂仔  来源: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边滩  并口滩  汊口滩  定量参数  赣江三角洲  堆积方式  鄱阳湖  分流河道 
描述:分流河道是很多大型油气田的重要储集体,但目前对分流河道内部砂体的系统研究仍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的开发效果。采用野外实地考察、浅钻孔、探坑、探槽等方法,对赣江三角洲分流河道内发育的砂体类型、沉积特征、砂体规模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流河道内发育水道、边滩、汊口滩、并口滩4种砂体,其中汊口滩发育在分流河道的分汊口处,并口滩发育在分流河道的合并处;不同砂体的堆积方式不同,水道为垂向加积,边滩为侧向加积,汊口滩为逆流加积,并口滩为顺流加积。对不同砂体的规模进行测量,建立了分流河道内砂体定量参数地质资料库。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内边滩、汊口滩的规模普遍大于下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平原的边滩长度集中在500~2 000 m之间,边滩宽度集中在100~400 m之间,下三角洲平原边滩长度一般为300~900m,宽度一般为50~200m。并口滩的规模较小,长度一般为20~100m,宽度一般为20~60m,且仅在下三角洲平原发育。本次研究对油气田开发中预测砂体和寻找新的潜力目标区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全文:分流河道是很多大型油气田的重要储集体,但目前对分流河道内部砂体的系统研究仍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的开发效果。采用野外实地考察、浅钻孔、探坑、探槽等方法,对赣江三角洲分流河道内发育的砂体类型、沉积特征、砂体规模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流河道内发育水道、边滩、汊口滩、并口滩4种砂体,其中汊口滩发育在分流河道的分汊口处,并口滩发育在分流河道的合并处;不同砂体的堆积方式不同,水道为垂向加积,边滩为侧向加积,汊口滩为逆流加积,并口滩为顺流加积。对不同砂体的规模进行测量,建立了分流河道内砂体定量参数地质资料库。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内边滩、汊口滩的规模普遍大于下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平原的边滩长度集中在500~2 000 m之间,边滩宽度集中在100~400 m之间,下三角洲平原边滩长度一般为300~900m,宽度一般为50~200m。并口滩的规模较小,长度一般为20~100m,宽度一般为20~60m,且仅在下三角洲平原发育。本次研究对油气田开发中预测砂体和寻找新的潜力目标区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鄱阳湖现代三角洲沉积相研究
作者: 朱海虹 郑长苏 王云飞 苏守德 杨留法  来源: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沉积相  沉积物  水下河道  三角洲前缘  鄱阳湖  相研究  陆上三角洲  分流河道  三角洲沉积  天然堤 
描述:近年来,随着我国油田研究工作的进展,逐渐认识到油气储层多与三角洲沉积有关,如大庆油田的储层即为早白垩世大型湖泊三角洲复合体。为进一步探讨这类油田的沉积规律,很多研究者应用“将今论古”的方法,即研究现代湖泊三角洲沉积相,藉以提高识别古代沉积环境的能力,从而指导油气勘探工作。
全文:近年来,随着我国油田研究工作的进展,逐渐认识到油气储层多与三角洲沉积有关,如大庆油田的储层即为早白垩世大型湖泊三角洲复合体。为进一步探讨这类油田的沉积规律,很多研究者应用“将今论古”的方法,即研究现代湖泊三角洲沉积相,藉以提高识别古代沉积环境的能力,从而指导油气勘探工作。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