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水位变化对鄱阳湖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特征的影响
作者: 王军 杨勇 张阳 杨保良 蒋龙 邱隆伟 赵俊英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沉积特征  鄱阳湖三角洲  水位变化  分流河道 
描述:选取鄱阳湖赣江中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信江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采用现代沉积考察、剖面挖掘、粒度分析等方法,就水位变化对分流河道沉积特征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赣江中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内发育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2种沉积单元;信江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内发育蝌蚪状砂垄砂、长条形浅滩砂、条带状河道砂3种沉积单元;三角洲分流河道砂在水位上升期向岸溯源沉积,在低水位期向盆地进积,是三角洲发育主要时期;边滩沉积在水位上升阶段发育水位上升楔状砂,在水位下降阶段发育水位下降侧积砂;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在水位上升期沉积蝌蚪状砂垄,被湖浪改造后在两侧河岸形成长条形浅滩砂;水位下降期沉积条带状河道砂,受水位变化影响,分流河道类砂体在平面及剖面上的砂体组合表现出一定的分带性及储层非均质性。
全文:选取鄱阳湖赣江中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信江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采用现代沉积考察、剖面挖掘、粒度分析等方法,就水位变化对分流河道沉积特征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赣江中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内发育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2种沉积单元;信江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内发育蝌蚪状砂垄砂、长条形浅滩砂、条带状河道砂3种沉积单元;三角洲分流河道砂在水位上升期向岸溯源沉积,在低水位期向盆地进积,是三角洲发育主要时期;边滩沉积在水位上升阶段发育水位上升楔状砂,在水位下降阶段发育水位下降侧积砂;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在水位上升期沉积蝌蚪状砂垄,被湖浪改造后在两侧河岸形成长条形浅滩砂;水位下降期沉积条带状河道砂,受水位变化影响,分流河道类砂体在平面及剖面上的砂体组合表现出一定的分带性及储层非均质性。
全新世鄱阳湖沉积环境及沉积特征
作者: 张春生 陈庆松  来源: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全新世  沉积特征  沉积环境  鄱阳湖 
描述:应用地质、地理相结合的方法,对鄱阳湖区现代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沉积体系时间域的概念,从而确定鄱阳湖全新世沉积的底界年龄是1.2万年。1.2万年以来,鄱阳湖区共发育3类沉积体系,自下而上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和三角洲沉积体系。阐述了各类沉积体系形成时的环境特点和沉积特征。研究认为,鄱阳湖东西两侧的垂向沉积序列是不同的。
全文:应用地质、地理相结合的方法,对鄱阳湖区现代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沉积体系时间域的概念,从而确定鄱阳湖全新世沉积的底界年龄是1.2万年。1.2万年以来,鄱阳湖区共发育3类沉积体系,自下而上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和三角洲沉积体系。阐述了各类沉积体系形成时的环境特点和沉积特征。研究认为,鄱阳湖东西两侧的垂向沉积序列是不同的。
梅家洲形成、演化及其对鄱阳湖的影响
作者: 吴艳宏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梅家洲  泥沙  沉积物环境指标  水文 
描述:根据鄱阳湖口梅家洲东南缘钻孔 (ZK2 )沉积物环境指标特征 ,结合历史资料对梅家洲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时期对鄱阳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随着古长江不断南迁 ,在长江与古赣江的共同作用下 ,2 .3kaBP前后 ,在长江南岸湖口地区形成天然堤 ,即梅家洲。它的出现对古赣江来水产生阻水 ,导致了鄱阳湖形成并向南扩张。对比 1970年和 1980年湖口地区水下地形图 ,发现梅家洲仍在不断加积 ,其对鄱阳湖的阻水作用更加明显 ,将引起鄱阳湖湖区沉积环境的改变 ,给鄱阳湖带来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全文:根据鄱阳湖口梅家洲东南缘钻孔 (ZK2 )沉积物环境指标特征 ,结合历史资料对梅家洲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时期对鄱阳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随着古长江不断南迁 ,在长江与古赣江的共同作用下 ,2 .3kaBP前后 ,在长江南岸湖口地区形成天然堤 ,即梅家洲。它的出现对古赣江来水产生阻水 ,导致了鄱阳湖形成并向南扩张。对比 1970年和 1980年湖口地区水下地形图 ,发现梅家洲仍在不断加积 ,其对鄱阳湖的阻水作用更加明显 ,将引起鄱阳湖湖区沉积环境的改变 ,给鄱阳湖带来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梅家州形成、演化及其对鄱阳湖的影响
作者: 吴艳宏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梅家洲  泥沙  沉积物环境指标  水文 
描述:根据鄱阳湖口梅家洲东南缘钻孔(ZK2)沉积物环境指标特征,结合历史资料对梅家洲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时期对鄱阳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随着古长江不断南迁,在长江与古赣江的共同作用下,2.3kaBP前后,在长江南岸湖口地区形成天然堤,即梅家洲。它的出现对古赣江来水产生阻水,导致了鄱阳湖形成并向南扩张。对比1970年和1980年湖口地区水下地形图,发现梅家洲仍在不断加积,其对鄱阳湖的阻水作用更加明显,将引起鄱阳湖湖区沉积环境的改变,给鄱阳湖带来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全文:根据鄱阳湖口梅家洲东南缘钻孔(ZK2)沉积物环境指标特征,结合历史资料对梅家洲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时期对鄱阳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随着古长江不断南迁,在长江与古赣江的共同作用下,2.3kaBP前后,在长江南岸湖口地区形成天然堤,即梅家洲。它的出现对古赣江来水产生阻水,导致了鄱阳湖形成并向南扩张。对比1970年和1980年湖口地区水下地形图,发现梅家洲仍在不断加积,其对鄱阳湖的阻水作用更加明显,将引起鄱阳湖湖区沉积环境的改变,给鄱阳湖带来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鄱阳湖湖口段沉积特征及其对湖泊演变的影响
作者: 吴艳宏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古环境  鄱阳湖  演化序列  沉积化学  沉积物物理  沉积生物学 
描述:该文通过对位于梅家洲东南缘(116#176;12′50″E,29#176;44′30″N,7.83m a.s.l.)的ZK&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