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变化驱动效应测度及空间优化研究
-
作者:
陈苏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空间优化 驱动效应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时空演变
-
描述:和空间两个维度深入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特征、驱动机制,并利用比较优势指数,提出了优化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策略,最后为保障粮食生产稳定,提出了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鄱阳湖生态
-
全文:和空间两个维度深入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特征、驱动机制,并利用比较优势指数,提出了优化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策略,最后为保障粮食生产稳定,提出了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鄱阳湖生态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变化驱动效应测度及空间优化研究
-
作者:
陈苏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空间优化 驱动效应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时空演变
-
描述:和空间两个维度深入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特征、驱动机制,并利用比较优势指数,提出了优化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策略,最后为保障粮食生产稳定,提出了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鄱阳湖生态
-
全文:和空间两个维度深入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特征、驱动机制,并利用比较优势指数,提出了优化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策略,最后为保障粮食生产稳定,提出了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鄱阳湖生态
-
生态建设工程对鄱阳湖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
-
作者:
孙传谆 甄霖 王超 杜秉贞 胡洁 李鹏 来源:资源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户问卷调查 村落遥感调查 鄱阳湖区域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
描述:指数相对较高,对综合土地利用程度和林草植被覆盖度影响最大;“一大四小”工程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性指数也相对较高。单一的“一大四小”工程对土地利用程度和林草植被覆被度的影响较小,但“一大四小”工程与退
-
全文:指数相对较高,对综合土地利用程度和林草植被覆盖度影响最大;“一大四小”工程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性指数也相对较高。单一的“一大四小”工程对土地利用程度和林草植被覆被度的影响较小,但“一大四小”工程与退
-
鄱阳湖实体动床模型设计
-
作者:
黄志文 邬年华 许新发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动床设计 实体模型 鄱阳湖 轻质塑料沙
-
描述:模型沙选择是动床模型设计的关键因素.鄱阳湖模型变率大、入湖泥沙细,动床模型宜选用轻质模型沙.本文采用泥沙运动相似条件的研究成果,进行模型沙粒径比尺的初步设计,结合水槽起动流速试验,选取适合的模型沙
-
全文:模型沙选择是动床模型设计的关键因素.鄱阳湖模型变率大、入湖泥沙细,动床模型宜选用轻质模型沙.本文采用泥沙运动相似条件的研究成果,进行模型沙粒径比尺的初步设计,结合水槽起动流速试验,选取适合的模型沙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导产业选择探析
-
作者:
张越 来源: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型产业 主导产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描述: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实例,依据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和原则,以比较优势、产业发展潜力、区域经济带动、产业关联和社会效益等为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定性化和定量化选择,最终确定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生态旅游业三大产业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导产业。
-
全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实例,依据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和原则,以比较优势、产业发展潜力、区域经济带动、产业关联和社会效益等为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定性化和定量化选择,最终确定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生态旅游业三大产业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导产业。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分区及其发展研究
-
作者:
钟凌鹏 肖池伟 柴新星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生态经济区分区评价指标体系。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基础上,利用模糊聚类法,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内部耦合重分六大区。
-
全文:生态经济区分区评价指标体系。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基础上,利用模糊聚类法,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内部耦合重分六大区。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先导区主导产业评价与选择
-
作者:
周闯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实证研究 主导产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核心先导区 评价指标
-
描述:评价指标体系,对先导区内产业进行综合评价,并最终确定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纺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五大核心先导区主导产业。
-
全文:评价指标体系,对先导区内产业进行综合评价,并最终确定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纺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五大核心先导区主导产业。
-
江西鄱阳湖地区不同酸度土壤的重金属元素和有益元素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研究
-
作者:
马逸麟 汪凡 何伟相 谢长瑜 来源:华东地质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态分布特征 江西省 土壤酸化 鄱阳湖地区
-
描述:通过对江西省鄱阳湖地区樟树-奉新、抚州-九江以及东乡-彭泽三条生态大剖面的表层土壤和农作物根系土的采集和土壤pH值、9个重金属元素全量和化学形态含量、13个营养有益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分析测试,获得了
-
全文:通过对江西省鄱阳湖地区樟树-奉新、抚州-九江以及东乡-彭泽三条生态大剖面的表层土壤和农作物根系土的采集和土壤pH值、9个重金属元素全量和化学形态含量、13个营养有益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分析测试,获得了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作者:
胡志芳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RAM模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面板Tobit 环境效率
-
描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从之前的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飞跃式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企业不顾环境的激进式发展,单纯以资源消耗为代价获取高额的收益,形成了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加快经济转型,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提高地区的生产效率,提高地区环境质量,实现企业“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的生产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对环境效率进行了测度,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效率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和环境效率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现有文献,选取研究方法。二是对环境效率的内涵和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环境效率的测度方法以及环境效率的具体影响因素。三是运用非角度、非径向的RAM方法测算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市、区从2000年至2012年的环境效率值,根据测度结果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效率进行分析。四是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和面板Tobit模型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测度结果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效率的政策建议。本文在实证研究后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的环境效率值均不高,处于0.5至0.8之间,从2000年至2012年间,环境效率值处于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状态。南昌市区、抚州市区、南昌县、新建县、贵溪县、东乡县的环境效率值处于(0.5,0.6)之间,属于经济发展与环境极不协调的区域。景德镇市区、萍乡市区、九江市区、新余市区、进贤县、永修县、浮梁县、乐平市、安义县、武宁县、余江县、新干县、丰城市、德安县、高安市、余干县、万年县的环境效率值都处于(0.6,0.7)之间,较之(0.5,0.6)之间的区域,环境效率值较高,属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较协调的区域。九江县、星子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樟树市、鄱阳县的环境效率值处于(0.7,0.8)之间,属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的区域。第二,从经济层面、制度层面和地域层面考虑,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是产业结构、经济规模、环境管制和对外开放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和环境管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效率都有显著影响。其中经济规模和对外开放程度对环境效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产业结构和环境管制对环境效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本文测度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效率的对策和建议,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全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从之前的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飞跃式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企业不顾环境的激进式发展,单纯以资源消耗为代价获取高额的收益,形成了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加快经济转型,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提高地区的生产效率,提高地区环境质量,实现企业“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的生产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对环境效率进行了测度,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效率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和环境效率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现有文献,选取研究方法。二是对环境效率的内涵和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环境效率的测度方法以及环境效率的具体影响因素。三是运用非角度、非径向的RAM方法测算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市、区从2000年至2012年的环境效率值,根据测度结果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效率进行分析。四是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和面板Tobit模型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测度结果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效率的政策建议。本文在实证研究后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的环境效率值均不高,处于0.5至0.8之间,从2000年至2012年间,环境效率值处于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状态。南昌市区、抚州市区、南昌县、新建县、贵溪县、东乡县的环境效率值处于(0.5,0.6)之间,属于经济发展与环境极不协调的区域。景德镇市区、萍乡市区、九江市区、新余市区、进贤县、永修县、浮梁县、乐平市、安义县、武宁县、余江县、新干县、丰城市、德安县、高安市、余干县、万年县的环境效率值都处于(0.6,0.7)之间,较之(0.5,0.6)之间的区域,环境效率值较高,属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较协调的区域。九江县、星子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樟树市、鄱阳县的环境效率值处于(0.7,0.8)之间,属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的区域。第二,从经济层面、制度层面和地域层面考虑,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是产业结构、经济规模、环境管制和对外开放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和环境管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效率都有显著影响。其中经济规模和对外开放程度对环境效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产业结构和环境管制对环境效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本文测度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效率的对策和建议,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基于物元模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
作者:
李统华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评价体系 物元模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城市综合承载力
-
描述:城市作为一个地区人口集聚、经济发展中心,集合了地区的优势资源,城市的发展对于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优化城市发展的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的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全球性的城市人口拥挤、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突显出来,反过来又限制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旨在综合研究城市土地资源、水资源、交通、产业等因素的承载能力,找出城市发展中的制约因素,针对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良好的建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全省30%的土地,创造了全省60%的产值,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由此可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对于江西省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探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市)为研究单元,在城市综合承载力概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特点,选取了人均GDP、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森林覆盖率等19个指标,运用物元模型,综合评价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2个县(市)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城市良好发展的对策建议,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提供了参考。本文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评价等级分为城市综合承载力强、城市综合承载力较强、城市综合承载力中等和城市综合承载力弱四个等级。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总体处于较强等级,其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强的城市有6个,分别是南昌市区、九江市区、景德镇市区、新余市区、鹰潭市区、共青城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18.75%;城市综合承载力较强的城市有13个,分别是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进贤县、浮梁县、九江县、德安县、武宁县、湖口县、瑞昌市、抚州市区、万年县、樟树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40.63%;城市综合承载力中等的城市有9个,分别是乐平市、永修县、星子县、彭泽县、贵溪市、高安市、东乡县、新干县、丰城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28.13%;城市综合承载力弱的城市有4个,分别是都昌县、余干县、鄱阳县、余江县,占评价对象总数的12.5%,城市综合承载力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县(市)有28个,占整个区域的88%。可以判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整体情况良好,科技、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自然资源等城市资源条件基本能承受来自人口数量、经济发展规模带来的压力,未来发展潜力比较大。从城市综合承载力空间分布情况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呈现出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县(市)递减的趋势。从影响原因来看,地理区位、经济基础、政策扶植力度及人口数量等因素是影响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
全文:城市作为一个地区人口集聚、经济发展中心,集合了地区的优势资源,城市的发展对于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优化城市发展的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的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全球性的城市人口拥挤、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突显出来,反过来又限制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旨在综合研究城市土地资源、水资源、交通、产业等因素的承载能力,找出城市发展中的制约因素,针对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良好的建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全省30%的土地,创造了全省60%的产值,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由此可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对于江西省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探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市)为研究单元,在城市综合承载力概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特点,选取了人均GDP、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森林覆盖率等19个指标,运用物元模型,综合评价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2个县(市)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城市良好发展的对策建议,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提供了参考。本文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评价等级分为城市综合承载力强、城市综合承载力较强、城市综合承载力中等和城市综合承载力弱四个等级。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总体处于较强等级,其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强的城市有6个,分别是南昌市区、九江市区、景德镇市区、新余市区、鹰潭市区、共青城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18.75%;城市综合承载力较强的城市有13个,分别是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进贤县、浮梁县、九江县、德安县、武宁县、湖口县、瑞昌市、抚州市区、万年县、樟树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40.63%;城市综合承载力中等的城市有9个,分别是乐平市、永修县、星子县、彭泽县、贵溪市、高安市、东乡县、新干县、丰城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28.13%;城市综合承载力弱的城市有4个,分别是都昌县、余干县、鄱阳县、余江县,占评价对象总数的12.5%,城市综合承载力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县(市)有28个,占整个区域的88%。可以判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整体情况良好,科技、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自然资源等城市资源条件基本能承受来自人口数量、经济发展规模带来的压力,未来发展潜力比较大。从城市综合承载力空间分布情况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呈现出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县(市)递减的趋势。从影响原因来看,地理区位、经济基础、政策扶植力度及人口数量等因素是影响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