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作者: 郭婧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开发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农村人力资源 
描述: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三农”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的关键因素。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江西省是农业大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是江西传统的农区,负担了江西省一半以上GDP的增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为了寻求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其应有之义。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的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低等特点导致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大包袱。如果能科学有效地开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就能把包袱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成为“第一资源”,从而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步伐。本文对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等概念进行界定,通过梳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二元经济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从数量层面和质量层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概况进行研究,从而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对数量层面研究主要通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农村居民均纯收入、农村人员负担比四个因素来考量;对结构层面研究主要从三大产业人数以及产业附加值来分析。通过调研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农村人力资源的四大特点即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职业技能水平较低、生态保护意识薄弱。这就共同决定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源总量将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力思想落后,二是职业技术发展滞后,三、卫生医疗体系不健全,四、开发主体责任缺失,五、制度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劳动力转移,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对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实际情况,制定三大原则以及相关对策。一、转变思想观念;二、建立科学的分类分区开发体系;三、通过完善农村教育机制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文化素质;四、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有效的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身体素质;五、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水平;六、统筹城乡发展、建立立体式的就业网络体系,能够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传统农业将向现代农业转变。政府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养新型农民必然带动整个江西经济腾飞。
全文: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三农”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的关键因素。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江西省是农业大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是江西传统的农区,负担了江西省一半以上GDP的增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为了寻求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其应有之义。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的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低等特点导致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大包袱。如果能科学有效地开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就能把包袱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成为“第一资源”,从而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步伐。本文对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等概念进行界定,通过梳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二元经济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从数量层面和质量层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概况进行研究,从而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对数量层面研究主要通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农村居民均纯收入、农村人员负担比四个因素来考量;对结构层面研究主要从三大产业人数以及产业附加值来分析。通过调研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农村人力资源的四大特点即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职业技能水平较低、生态保护意识薄弱。这就共同决定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源总量将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力思想落后,二是职业技术发展滞后,三、卫生医疗体系不健全,四、开发主体责任缺失,五、制度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劳动力转移,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对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实际情况,制定三大原则以及相关对策。一、转变思想观念;二、建立科学的分类分区开发体系;三、通过完善农村教育机制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文化素质;四、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有效的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身体素质;五、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水平;六、统筹城乡发展、建立立体式的就业网络体系,能够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传统农业将向现代农业转变。政府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养新型农民必然带动整个江西经济腾飞。
基于能值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作者: 胡静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能值分析  层次分析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和研究区自身特征确定评判标准,划分生态安全等级,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县域空间差异进行评价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2006至2010年,土地生态安全状态由“较安全”等级(IV)变为
全文:和研究区自身特征确定评判标准,划分生态安全等级,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县域空间差异进行评价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2006至2010年,土地生态安全状态由“较安全”等级(IV)变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融资方式选择
作者: 罗雯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融资方式  ABS  产业投资基金  BOT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融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企业或者是项目对资金的庞大需求,尤其是对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柱产业中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如何解决资金缺口问题,是学者普遍关注的研究热点。而
全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融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企业或者是项目对资金的庞大需求,尤其是对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柱产业中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如何解决资金缺口问题,是学者普遍关注的研究热点。而
中华龙舟大赛与举办地双向选择研究:以鄱阳湖站为例
作者: 熊学敏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举办地  双向选择  中小城市  中华龙舟大赛 
描述:探讨,进而拟合设计出相应的“中华龙舟大赛及其举办地双向选择模型”,并以鄱阳县城与中华龙舟大赛作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龙舟竞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新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
全文:探讨,进而拟合设计出相应的“中华龙舟大赛及其举办地双向选择模型”,并以鄱阳县城与中华龙舟大赛作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龙舟竞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新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作者: 祝建霞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灰色关联法  层次分析法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旅游环境影响评价 
描述: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速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上升
全文: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速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上升
中华龙舟大赛与举办地双向选择研究:以鄱阳湖站为例
作者: 熊学敏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举办地  双向选择  中小城市  中华龙舟大赛 
描述:探讨,进而拟合设计出相应的“中华龙舟大赛及其举办地双向选择模型”,并以鄱阳县城与中华龙舟大赛作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龙舟竞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新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
全文:探讨,进而拟合设计出相应的“中华龙舟大赛及其举办地双向选择模型”,并以鄱阳县城与中华龙舟大赛作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龙舟竞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新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作者: 祝建霞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灰色关联法  层次分析法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旅游环境影响评价 
描述: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速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上升
全文: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速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上升
中华龙舟大赛与举办地双向选择研究:以鄱阳湖站为例
作者: 熊学敏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举办地  双向选择  中小城市  中华龙舟大赛 
描述:探讨,进而拟合设计出相应的“中华龙舟大赛及其举办地双向选择模型”,并以鄱阳县城与中华龙舟大赛作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龙舟竞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新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
全文:探讨,进而拟合设计出相应的“中华龙舟大赛及其举办地双向选择模型”,并以鄱阳县城与中华龙舟大赛作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龙舟竞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新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作者: 祝建霞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灰色关联法  层次分析法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旅游环境影响评价 
描述: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速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上升
全文: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速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上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优化研究
作者: 何方义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城乡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分区  扩展驱动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结构与布局优化 
描述: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了快速阶段,城镇化成为了国家发展过程中推行的重要战略之一。土地承载了人类活动的所有内容,城镇化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不合理,成为了制约城镇化战略实施效果的严重阻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汇总的重点开发区之一,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城乡土地利用方式转变过程中摆正方向,合理优化城乡土地利用规模结构与空间布局,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从快速城镇化转向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所需探讨的重要命题。本文首先对建国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提出城乡土地利用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将研究区划分为八个方位,对城乡土地利用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城乡建设用的利用现状和增长水平,指向西南方向,即南昌、新余方向。说明,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发展增速,排名仍然是以大南昌都市圈为靠前。而在对各城镇、乡村进行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的分析后得出,城乡体系格局的优化,结合城乡建设用地的格局,应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合理布局城乡土地利用空间,最大化土地利用效率,使得城乡土地利用格局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其次,从人口、社会、经济出发,探讨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探寻驱动城镇、乡村扩张的关键因素。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构建城乡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评价单元2005-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扩张进行分析,对研究区影响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8个经济社会发展因素进行分析和排序,得出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得出,城镇工矿用地扩张驱动力来源于社会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居民点扩张驱动力来源于农民人均占有耕地、农村人口收入水平和农业生产水平。最后,运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构建涵盖商业发展、工业发展、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四大类指标,共17项具体指标的生态位适宜度评价体系,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商业发展主导区、工业发展主导区、农业发展主导区、环境保护主导区和禁止开发区等五个类型区域。并结合主体功能区建设目标以及其分区成果,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获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综合分区结果,划分为核心增长极、区域中心、一级扩散圈、二级扩散圈和二级扩散带和禁止扩散圈。根据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结果,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平衡模型,对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的结构进行了优化。根据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结果对研究区城乡区域差异化土地利用政策提出了建议。
全文: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了快速阶段,城镇化成为了国家发展过程中推行的重要战略之一。土地承载了人类活动的所有内容,城镇化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不合理,成为了制约城镇化战略实施效果的严重阻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汇总的重点开发区之一,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城乡土地利用方式转变过程中摆正方向,合理优化城乡土地利用规模结构与空间布局,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从快速城镇化转向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所需探讨的重要命题。本文首先对建国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提出城乡土地利用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将研究区划分为八个方位,对城乡土地利用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城乡建设用的利用现状和增长水平,指向西南方向,即南昌、新余方向。说明,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发展增速,排名仍然是以大南昌都市圈为靠前。而在对各城镇、乡村进行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的分析后得出,城乡体系格局的优化,结合城乡建设用地的格局,应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合理布局城乡土地利用空间,最大化土地利用效率,使得城乡土地利用格局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其次,从人口、社会、经济出发,探讨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探寻驱动城镇、乡村扩张的关键因素。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构建城乡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评价单元2005-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扩张进行分析,对研究区影响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8个经济社会发展因素进行分析和排序,得出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得出,城镇工矿用地扩张驱动力来源于社会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居民点扩张驱动力来源于农民人均占有耕地、农村人口收入水平和农业生产水平。最后,运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构建涵盖商业发展、工业发展、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四大类指标,共17项具体指标的生态位适宜度评价体系,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商业发展主导区、工业发展主导区、农业发展主导区、环境保护主导区和禁止开发区等五个类型区域。并结合主体功能区建设目标以及其分区成果,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获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综合分区结果,划分为核心增长极、区域中心、一级扩散圈、二级扩散圈和二级扩散带和禁止扩散圈。根据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结果,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平衡模型,对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的结构进行了优化。根据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结果对研究区城乡区域差异化土地利用政策提出了建议。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