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外围湖泊水体营养波动周年特征的比较湖沼学研究
作者: 匡武名 张萌 张金美 何宗键 彭希珑 徐军 刘足根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比较湖沼学  外围浅水湖泊  综合评估  周年动态  鄱阳湖水系 
描述:近年来,我国最大淡水湖泊湿地鄱阳湖的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且日益受到各方关注,而对鄱阳湖湖体外围各类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情况及其动态却了解颇少.为深入了解鄱阳湖外围不同湖泊的富营养化现状、季节动态及驱动机制,于2014-2015年对毗邻鄱阳湖南岸的南昌市大小不同的3个城市或城郊浅水湖泊(青山湖、瑶湖、军山湖)水质参数和营养状态进行周年观测.结果表明,青山湖、瑶湖和军山湖的高锰酸盐指数范围分别在2.6~4.5、2.1~4.6和1.6~1.9mg/L之间,仅军山湖目前未受到有机物污染影响,3个湖泊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差异.青山湖和瑶湖水体总氮(TN)、总磷(TP)浓度远高于湖泊富营养化转换的阈值(TN:0.20 mg/L,TP:0.02 mg/L),且TP污染最为严重,仅达到地表水Ⅳ~劣Ⅴ类标准.在3个湖泊中,水体氮主要以可溶性态氮的形态占优势,水体磷形态除了军山湖外,另外2个湖泊主要以颗粒态磷占优势.青山湖、瑶湖和军山湖的叶绿素a(Chl.a)浓度范围分别为34.65~184.48、7.66~120.67和2.42~17.41μg/L,各湖泊的Chl.a浓度均在冬季达到最低值,且军山湖与其他2个湖泊的Chl.a浓度均呈极显著性差异,青山湖与瑶湖无显著差异.基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3个湖泊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发现,青山湖富营养化程度最高,已达到轻-中度富营养的稳定富营养状态;其次为瑶湖,营养状态不稳定,在中营养-轻度富营养-中度富营养水平之间巨幅波动;军山湖相对最低,全年整体处于贫营养-中营养状态之间,处于波动上升的趋中营养状态.同时发现3个湖泊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年内波动依赖于不同的水温环境,水温是以上3个亚热带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年内季度波动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Pearson相关分析还发现,3个湖泊的Chl.a浓度均与水柱TN和T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青山湖和军山湖的水柱Chl.a浓度与总溶解性氮和总溶解性磷浓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整体来说,水柱氮是影响3个湖泊水环境特征的主导因子之一,磷是2个富营养化湖泊的主导影响因子,在富营养化湖泊控制和削减磷营养盐输入的同时,应考虑如何有效降低氮的输入,并着力控制中温季节(水温为15~25℃)的营养输入和快速富营养化风险防控;中营养湖泊(军山湖)应在控制磷的输入和消减水柱氮上进行系统调控,尤其重视高温季节(水温>25℃)的防控与预警,这将对鄱阳湖外围浅水湖泊的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重点方向与新型管理思路.
全文:近年来,我国最大淡水湖泊湿地鄱阳湖的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且日益受到各方关注,而对鄱阳湖湖体外围各类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情况及其动态却了解颇少.为深入了解鄱阳湖外围不同湖泊的富营养化现状、季节动态及驱动机制,于2014-2015年对毗邻鄱阳湖南岸的南昌市大小不同的3个城市或城郊浅水湖泊(青山湖、瑶湖、军山湖)水质参数和营养状态进行周年观测.结果表明,青山湖、瑶湖和军山湖的高锰酸盐指数范围分别在2.6~4.5、2.1~4.6和1.6~1.9mg/L之间,仅军山湖目前未受到有机物污染影响,3个湖泊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差异.青山湖和瑶湖水体总氮(TN)、总磷(TP)浓度远高于湖泊富营养化转换的阈值(TN:0.20 mg/L,TP:0.02 mg/L),且TP污染最为严重,仅达到地表水Ⅳ~劣Ⅴ类标准.在3个湖泊中,水体氮主要以可溶性态氮的形态占优势,水体磷形态除了军山湖外,另外2个湖泊主要以颗粒态磷占优势.青山湖、瑶湖和军山湖的叶绿素a(Chl.a)浓度范围分别为34.65~184.48、7.66~120.67和2.42~17.41μg/L,各湖泊的Chl.a浓度均在冬季达到最低值,且军山湖与其他2个湖泊的Chl.a浓度均呈极显著性差异,青山湖与瑶湖无显著差异.基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3个湖泊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发现,青山湖富营养化程度最高,已达到轻-中度富营养的稳定富营养状态;其次为瑶湖,营养状态不稳定,在中营养-轻度富营养-中度富营养水平之间巨幅波动;军山湖相对最低,全年整体处于贫营养-中营养状态之间,处于波动上升的趋中营养状态.同时发现3个湖泊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年内波动依赖于不同的水温环境,水温是以上3个亚热带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年内季度波动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Pearson相关分析还发现,3个湖泊的Chl.a浓度均与水柱TN和T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青山湖和军山湖的水柱Chl.a浓度与总溶解性氮和总溶解性磷浓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整体来说,水柱氮是影响3个湖泊水环境特征的主导因子之一,磷是2个富营养化湖泊的主导影响因子,在富营养化湖泊控制和削减磷营养盐输入的同时,应考虑如何有效降低氮的输入,并着力控制中温季节(水温为15~25℃)的营养输入和快速富营养化风险防控;中营养湖泊(军山湖)应在控制磷的输入和消减水柱氮上进行系统调控,尤其重视高温季节(水温>25℃)的防控与预警,这将对鄱阳湖外围浅水湖泊的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重点方向与新型管理思路.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子湖“堑秋湖”渔获物多样性与主要经济鱼类年龄结构及生长研究
作者: 曾泽国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位  堑秋湖  鄱阳湖  年龄结构  鱼类多样性 
描述:108天。2013年鄱阳湖再现旱情,大湖池和沙湖均未能与修河连通。2011年渔业调查开展7次,2012年调查9次,2013年调查5次。三年调查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2011年获得鱼类40种隶属于6目
全文:108天。2013年鄱阳湖再现旱情,大湖池和沙湖均未能与修河连通。2011年渔业调查开展7次,2012年调查9次,2013年调查5次。三年调查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2011年获得鱼类40种隶属于6目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子湖“堑秋湖”渔获物多样性与主要经济鱼类年龄结构及生长研究
作者: 曾泽国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位  堑秋湖  鄱阳湖  年龄结构  鱼类多样性 
描述:108天。2013年鄱阳湖再现旱情,大湖池和沙湖均未能与修河连通。2011年渔业调查开展7次,2012年调查9次,2013年调查5次。三年调查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2011年获得鱼类40种隶属于6目
全文:108天。2013年鄱阳湖再现旱情,大湖池和沙湖均未能与修河连通。2011年渔业调查开展7次,2012年调查9次,2013年调查5次。三年调查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2011年获得鱼类40种隶属于6目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子湖“堑秋湖”渔获物多样性与主要经济鱼类年龄结构及生长研究
作者: 曾泽国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位  堑秋湖  鄱阳湖  年龄结构  鱼类多样性 
描述:108天。2013年鄱阳湖再现旱情,大湖池和沙湖均未能与修河连通。2011年渔业调查开展7次,2012年调查9次,2013年调查5次。三年调查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2011年获得鱼类40种隶属于6目
全文:108天。2013年鄱阳湖再现旱情,大湖池和沙湖均未能与修河连通。2011年渔业调查开展7次,2012年调查9次,2013年调查5次。三年调查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2011年获得鱼类40种隶属于6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引导政策对农村居民低碳能源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
作者: 曹文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策工具  农村居民  低碳  能源消费行为 
描述:在国家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能源消费受到学界的广泛重视,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农村清洁能源供给不足、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进而导致环境持续恶化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已有的研究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从宏观层面上研究能源消费居多,成果也最为显著;二是从微观层面上研究能源消费行为大多又基于城市居民,而以农村居民为考察对象的研究偏少。为此,本文以农村居民的低碳能源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个样本县(市、区)的398位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和两阶段聚类、多元回归分析,对特定发展阶段、特殊文化心理下农村居民群体的能源消费观念、心理特征进行族群划分,研究相关政策工具对各族群农村居民低碳能源消费购买的影响程度,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普遍对能源问题持有较为积极的低碳认知,然而其环境价值观及责任感并不强。农户的能源消费集中在生活能源,传统非商品能源的消费处于向商品化能源转化初期,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第二,在能源消费过程中,农村居民低碳能源消费行为的可划分为“高碳型”、“中间型”、“低碳型”3类族群;女性、年轻的、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村居民更容易实施低碳能源消费行为,对环境问题具有更积极的情感和责任感;家庭规模较小、收入较低、孩子数较多、受教育孩子数较多、外交倾向较高、三代直系亲属较多的家庭多为低碳型。第三,政策工具对3类农村居民族群低碳能源购买行为均存在正向引导作用,影响程度较轻且存在程度差异。信息工具的干预作用最有效,而经济工具、行政工具、物理工具的引导作用不明显。引导政策干预对低碳型族群的反馈最明显,再是高碳型、中间型族群。在此基础上,结合能源消费行为研究结论,从重视四类群体——家庭,女性、青年和高知识分子,民间力量和农村地区提出了引导我国农村居民低碳能源消费行为的政策管理启示。
全文:在国家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能源消费受到学界的广泛重视,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农村清洁能源供给不足、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进而导致环境持续恶化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已有的研究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从宏观层面上研究能源消费居多,成果也最为显著;二是从微观层面上研究能源消费行为大多又基于城市居民,而以农村居民为考察对象的研究偏少。为此,本文以农村居民的低碳能源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个样本县(市、区)的398位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和两阶段聚类、多元回归分析,对特定发展阶段、特殊文化心理下农村居民群体的能源消费观念、心理特征进行族群划分,研究相关政策工具对各族群农村居民低碳能源消费购买的影响程度,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普遍对能源问题持有较为积极的低碳认知,然而其环境价值观及责任感并不强。农户的能源消费集中在生活能源,传统非商品能源的消费处于向商品化能源转化初期,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第二,在能源消费过程中,农村居民低碳能源消费行为的可划分为“高碳型”、“中间型”、“低碳型”3类族群;女性、年轻的、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村居民更容易实施低碳能源消费行为,对环境问题具有更积极的情感和责任感;家庭规模较小、收入较低、孩子数较多、受教育孩子数较多、外交倾向较高、三代直系亲属较多的家庭多为低碳型。第三,政策工具对3类农村居民族群低碳能源购买行为均存在正向引导作用,影响程度较轻且存在程度差异。信息工具的干预作用最有效,而经济工具、行政工具、物理工具的引导作用不明显。引导政策干预对低碳型族群的反馈最明显,再是高碳型、中间型族群。在此基础上,结合能源消费行为研究结论,从重视四类群体——家庭,女性、青年和高知识分子,民间力量和农村地区提出了引导我国农村居民低碳能源消费行为的政策管理启示。
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与生态耦合机制研究:以生态旅游开发为视角
作者: 周青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耦合协调度  鄱阳湖  环境保护  生态旅游  湖泊流域经济建设 
描述:湖泊流域经济协调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是否协调发展以及如何使之协调发展是关系到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生态旅游开发为视角,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内涵入手,较为全面总结和归纳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机理,构建出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并提出了基于生态旅游开发的鄱阳湖生态影响的调控策略。通过运用耦合度模型对2001年至2011年鄱阳湖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定量评价和协调性评判,结果表明:①从协调程度来看,鄱阳湖区各年份的协调程度在时序上表现为前期为失调衰退、中期为过渡类型、后期为基本协调再到过渡类型的发展过程。②从耦合协调度类型来看,各年份的耦合协调度类型均与协调程度一一对应。③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与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的对比类型来看,10年间鄱阳湖经济发展实现了较大的增长,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却呈整体下降的趋势。④空间上看,鄱阳湖区6市表现出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南昌市和九江市虽经济发展不错,耦合发展水平较低;上饶市的耦合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协调度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景德镇、鹰潭、抚州三市的生态环境水平较好,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鄱阳湖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的支持体系主要包括法律支持、政策支持、科技支持和资金支持四个方面。基于生态旅游开发的鄱阳湖生态影响的调控应遵循保护性开发、持续性、地域性、协同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实施调控的对策建议主要为: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体的复合型生态经济;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区域生态旅游协作能力;构建生态旅游产业生态预警机制,促进生态保护常态化;注重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诉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激励社区参与,完善多元化生态保护渠道;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功能,营造寓教于游的大氛围。
全文:湖泊流域经济协调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是否协调发展以及如何使之协调发展是关系到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生态旅游开发为视角,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内涵入手,较为全面总结和归纳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机理,构建出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并提出了基于生态旅游开发的鄱阳湖生态影响的调控策略。通过运用耦合度模型对2001年至2011年鄱阳湖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定量评价和协调性评判,结果表明:①从协调程度来看,鄱阳湖区各年份的协调程度在时序上表现为前期为失调衰退、中期为过渡类型、后期为基本协调再到过渡类型的发展过程。②从耦合协调度类型来看,各年份的耦合协调度类型均与协调程度一一对应。③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与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的对比类型来看,10年间鄱阳湖经济发展实现了较大的增长,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却呈整体下降的趋势。④空间上看,鄱阳湖区6市表现出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南昌市和九江市虽经济发展不错,耦合发展水平较低;上饶市的耦合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协调度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景德镇、鹰潭、抚州三市的生态环境水平较好,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鄱阳湖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的支持体系主要包括法律支持、政策支持、科技支持和资金支持四个方面。基于生态旅游开发的鄱阳湖生态影响的调控应遵循保护性开发、持续性、地域性、协同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实施调控的对策建议主要为: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体的复合型生态经济;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区域生态旅游协作能力;构建生态旅游产业生态预警机制,促进生态保护常态化;注重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诉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激励社区参与,完善多元化生态保护渠道;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功能,营造寓教于游的大氛围。
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公民意识培养研究
作者: 李甘露  来源:江西理工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培养  公民意识 
描述:公民意识的确立是体现人的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驱动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保障。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主要强调“人民”的责任,对公民意识的培养与研究主要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但国内外的研究大都是关于一般社会公民教育的探索,且很大程度上只是进行理论层面的论述,同时在国内外没有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民意识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由此展开了研究。本文从五个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引言,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分析公民意识的内涵及要素;第三部分,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公民意识的特殊要求;第四部分,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部分普通公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对公民意识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总结归纳了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民意识培养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公民意识要求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的特殊要求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第五部分,面对产生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探索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民意识培养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同时,从实践上探讨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民意识培养的对策,包括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民意识培养的内容以及公民意识培养的具体途径。本研究旨在为致力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参考,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给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民意识培养工作提供一些有益依据,促进特殊区域里公民意识的提高。
全文:公民意识的确立是体现人的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驱动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保障。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主要强调“人民”的责任,对公民意识的培养与研究主要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但国内外的研究大都是关于一般社会公民教育的探索,且很大程度上只是进行理论层面的论述,同时在国内外没有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民意识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由此展开了研究。本文从五个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引言,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分析公民意识的内涵及要素;第三部分,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公民意识的特殊要求;第四部分,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部分普通公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对公民意识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总结归纳了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民意识培养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公民意识要求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的特殊要求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第五部分,面对产生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探索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民意识培养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同时,从实践上探讨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民意识培养的对策,包括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民意识培养的内容以及公民意识培养的具体途径。本研究旨在为致力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参考,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给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民意识培养工作提供一些有益依据,促进特殊区域里公民意识的提高。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立法问题研究
作者: 游娟丽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立法  低碳经济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引发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给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损失。为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作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各国都纷纷走上低碳之路,我国也将低碳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之一。低碳经济的有序发展需要相关法律的支撑,因此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低碳经济法已经刻不容缓。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江西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原有的良好生态环境也开始恶化。所以江西省要实现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以实现发展为目标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就成为江西省发展的契机。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给予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是非常重要和极其必要的。江西省尽管较早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规章和制度,但就规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的法律而言,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所以,借鉴英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低碳经济立法经验,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际情况,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法律体系有重要意义。本文的重点在于,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立法的基本思路。全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相关概念的解析、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我国学者的研究现状等;第二部分简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立法的条件及价值,并进一步在第三部分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立法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第四部分简要介绍了主要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立法概况及启示;第五部分在立法模式的选择、立法的制度选择和构建法律体系方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立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全文: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引发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给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损失。为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作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各国都纷纷走上低碳之路,我国也将低碳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之一。低碳经济的有序发展需要相关法律的支撑,因此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低碳经济法已经刻不容缓。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江西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原有的良好生态环境也开始恶化。所以江西省要实现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以实现发展为目标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就成为江西省发展的契机。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给予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是非常重要和极其必要的。江西省尽管较早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规章和制度,但就规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的法律而言,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所以,借鉴英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低碳经济立法经验,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际情况,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法律体系有重要意义。本文的重点在于,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立法的基本思路。全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相关概念的解析、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我国学者的研究现状等;第二部分简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立法的条件及价值,并进一步在第三部分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立法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第四部分简要介绍了主要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立法概况及启示;第五部分在立法模式的选择、立法的制度选择和构建法律体系方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立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生态经济区运行机制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作者: 唐卫东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灰色系统模型  支撑体系  生态经济区  均衡发展 
描述:括如下两个方面:(1)基于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构成要素、内容以及工具构建了生态经济区建设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生态经济区均衡运行的过程进行预测。为进一步检验灰色模型的科学性
全文:括如下两个方面:(1)基于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构成要素、内容以及工具构建了生态经济区建设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生态经济区均衡运行的过程进行预测。为进一步检验灰色模型的科学性
低碳城市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对策研究:以环鄱阳湖城市圈为例
作者: 龚斌超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因子分析  低碳城市群  层次分析  发展路径  环鄱阳湖城市圈 
描述:工业化引起的能源紧缺和环境恶化以及全球变暖正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和异常天气已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将会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存续。温室气体的排放即碳排放是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为了维护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以缓解全球变暖现象。 将低碳经济引入城市及城市群发展模式中,就产生了低碳城市和低碳城市群的概念。城市作为社会经济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单位,只有选择低碳经济,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如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城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群发展战略也成为众多地区的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环鄱阳湖城市圈为例,在总结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低碳城市以及低碳城市群群的发展路径。 为了提出低碳城市及城市群的发展路径,需要分析城市群的低碳发展状况,以发现城市群在低碳建设中的长处以及缺点和不足,为低碳城市群的建设提供支持。本文根据低碳城市群的内涵,构建了低碳城市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由经济、社会、低碳和城市联系四个方面共16个指标构成,尝试对城市群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之后根据评价结果对环鄱阳湖城市圈的低碳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环鄱阳湖城市圈的低碳发展情况一直处于进步状态,虽然低碳的发展落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但是近年来低碳发展速率加快,缩短了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差距。最后,本文根据环鄱阳湖城市圈的特点,从低碳城市发展模式选择的角度,并结合低碳城市群发展的各个方面提出了低碳城市群的发展路径与对应的政策建议。
全文:工业化引起的能源紧缺和环境恶化以及全球变暖正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和异常天气已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将会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存续。温室气体的排放即碳排放是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为了维护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以缓解全球变暖现象。 将低碳经济引入城市及城市群发展模式中,就产生了低碳城市和低碳城市群的概念。城市作为社会经济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单位,只有选择低碳经济,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如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城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群发展战略也成为众多地区的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环鄱阳湖城市圈为例,在总结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低碳城市以及低碳城市群群的发展路径。 为了提出低碳城市及城市群的发展路径,需要分析城市群的低碳发展状况,以发现城市群在低碳建设中的长处以及缺点和不足,为低碳城市群的建设提供支持。本文根据低碳城市群的内涵,构建了低碳城市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由经济、社会、低碳和城市联系四个方面共16个指标构成,尝试对城市群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之后根据评价结果对环鄱阳湖城市圈的低碳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环鄱阳湖城市圈的低碳发展情况一直处于进步状态,虽然低碳的发展落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但是近年来低碳发展速率加快,缩短了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差距。最后,本文根据环鄱阳湖城市圈的特点,从低碳城市发展模式选择的角度,并结合低碳城市群发展的各个方面提出了低碳城市群的发展路径与对应的政策建议。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