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基于ArcGIS的环鄱阳湖地区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研究
作者: 吴刚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评价体系  空间数据库  生态道路  环鄱阳湖地区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使江西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对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现有道路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地生态条件有很大区别,如何在投入建设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使环鄱阳湖地区道路发展更加优化,道路资源能够充分得到利用且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是未来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和发展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道路的合理规划和建设,针对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现有道路及自然生态条件,综合利用工程地质学、道路生态学相关理论,将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进行研究。 首先,根据查阅收集湖区文献资料,走访有关政府部门获得湖区的统计资料及未来规划资料,结合鄱阳湖地区实地采样、研究及调查,针对环鄱阳湖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道路网分布条件及生态条件的三个方面确定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大框架。然后,对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确立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再通过对评价指标量化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计算,得出了环鄱阳湖周边各地区的地质条件评分、道路条件评分和生态承载力评分。最后,运用ArcGIS技术,建立了环鄱阳湖地区各评价空间数据库,根据所得资料及评价结果对数据库进行了空间分析与计算,将前期得出的矢量数据进行栅格化,对各栅格化数据进行综合计算,最终得出了精度条件为0.1m×0.1m的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与发展的综合条件分布结果。 根据环鄱阳湖地区综合条件空间数据库的计算结果,可以对环鄱阳湖不同地区的道路修建条件做出评价,为环鄱阳湖地区未来道路合理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及工程参考价值。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使江西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对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现有道路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地生态条件有很大区别,如何在投入建设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使环鄱阳湖地区道路发展更加优化,道路资源能够充分得到利用且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是未来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和发展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道路的合理规划和建设,针对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现有道路及自然生态条件,综合利用工程地质学、道路生态学相关理论,将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进行研究。 首先,根据查阅收集湖区文献资料,走访有关政府部门获得湖区的统计资料及未来规划资料,结合鄱阳湖地区实地采样、研究及调查,针对环鄱阳湖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道路网分布条件及生态条件的三个方面确定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大框架。然后,对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确立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再通过对评价指标量化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计算,得出了环鄱阳湖周边各地区的地质条件评分、道路条件评分和生态承载力评分。最后,运用ArcGIS技术,建立了环鄱阳湖地区各评价空间数据库,根据所得资料及评价结果对数据库进行了空间分析与计算,将前期得出的矢量数据进行栅格化,对各栅格化数据进行综合计算,最终得出了精度条件为0.1m×0.1m的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与发展的综合条件分布结果。 根据环鄱阳湖地区综合条件空间数据库的计算结果,可以对环鄱阳湖不同地区的道路修建条件做出评价,为环鄱阳湖地区未来道路合理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及工程参考价值。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效率的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
作者: 钟小茜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DEA  生态效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指标体系 
描述: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伴随着人口增加,资源加速消耗,环境的严重破坏,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的威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高层次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虽然江西省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在经济结构、资源、环境等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正制约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引入了生态效率理论,协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众所周知,效率指如何通过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回报,它是经济学的核心命题。生态效率是指以生态为前提的效率,其本质是节能减排。本文从效率评价角度出发,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体情况,并引入了德国、芬兰等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建立经验,构建出一套衡量湖区生态效率指标体系。本文以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同时,运用生态效率指标体系来分析湖区包含的38个县(市、区)生态效率状况,具有较强的地域针对性。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湖区38个县(市、区)2005年至2010年进行生态效率评价,并根据生态效率的评价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效率可持续发展提供前期研究成果,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及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并促进其生态及经济的良性发展。
全文: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伴随着人口增加,资源加速消耗,环境的严重破坏,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的威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高层次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虽然江西省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在经济结构、资源、环境等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正制约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引入了生态效率理论,协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众所周知,效率指如何通过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回报,它是经济学的核心命题。生态效率是指以生态为前提的效率,其本质是节能减排。本文从效率评价角度出发,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体情况,并引入了德国、芬兰等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建立经验,构建出一套衡量湖区生态效率指标体系。本文以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同时,运用生态效率指标体系来分析湖区包含的38个县(市、区)生态效率状况,具有较强的地域针对性。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湖区38个县(市、区)2005年至2010年进行生态效率评价,并根据生态效率的评价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效率可持续发展提供前期研究成果,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及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并促进其生态及经济的良性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作者: 李瑶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控制对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农业面源污染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国家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鄱阳湖虽然总体水质较好,但也呈现污染日趋严重的趋势,农业面源污染加剧是导致水质变劣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后,残留物经暴雨径流的冲刷,相当一部分会流入河湖水体中,形成对水体的污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鄱阳湖环境污染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查询、发放调查表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近年来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鄱阳湖的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由1998年的Ⅲ类以上水质占主体,下降为Ⅲ、Ⅳ水质为主体。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分析表明:2008年与1998年比较,化肥施用量增加了24.56%,农药施用增加了102.97%,农膜施用量增加了90.26%;畜禽粪尿年排放量居高不下,2008年达1486.15万吨,其中一半以上粪尿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在总养殖面积持平的情况下,水产品产量较1998年增加了73.07%,而且畜禽养殖与水产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迅猛,鄱阳湖的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截止2010年,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投入不断增加,污染物来源还有增加的趋势。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重视不够;制度缺失;农业发展带来污染物数量增多;防控技术落后;防控难度大;气候与地理环境易导致污染等。根据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与成因分析,提出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农业而源污染防控法规体系;加快机制创新,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行政管理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大胆尝试,探索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经济调控体系;加强引导,建立生态环境教育体系。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国家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鄱阳湖虽然总体水质较好,但也呈现污染日趋严重的趋势,农业面源污染加剧是导致水质变劣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后,残留物经暴雨径流的冲刷,相当一部分会流入河湖水体中,形成对水体的污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鄱阳湖环境污染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查询、发放调查表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近年来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鄱阳湖的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由1998年的Ⅲ类以上水质占主体,下降为Ⅲ、Ⅳ水质为主体。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分析表明:2008年与1998年比较,化肥施用量增加了24.56%,农药施用增加了102.97%,农膜施用量增加了90.26%;畜禽粪尿年排放量居高不下,2008年达1486.15万吨,其中一半以上粪尿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在总养殖面积持平的情况下,水产品产量较1998年增加了73.07%,而且畜禽养殖与水产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迅猛,鄱阳湖的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截止2010年,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投入不断增加,污染物来源还有增加的趋势。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重视不够;制度缺失;农业发展带来污染物数量增多;防控技术落后;防控难度大;气候与地理环境易导致污染等。根据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与成因分析,提出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农业而源污染防控法规体系;加快机制创新,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行政管理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大胆尝试,探索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经济调控体系;加强引导,建立生态环境教育体系。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型社会建设的评价研究:基于IPAT模型下的资源与环境评价
作者: 邵春艳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IPAT方程  鄱阳湖生态区  评价指标  两型社会 
描述:随着鄱阳湖生态区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稀缺的自然资源不能实现有效配置,同时致使自然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面临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与自然资源供给相对有限、环境承载能力薄弱之间的矛盾。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现行推崇的生态与低碳经济理念相背离,本文从保护生态、发展低碳经济内涵着手,以把鄱阳湖生态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文明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的示范基地为目标,对鄱阳湖生态区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路径的资源和环境效率进行评价研究。本文以鄱阳湖生态区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相关理论,分析了鄱阳湖生态区建立两型社会的背景和意义,在此基础上选取生态效率法作为鄱阳湖生态区资源和环境效率评价方法。同时,结合建立IPAT方程,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重点考察经济活动中资源输入端的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影响的输出端的废气排放量。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面选取能源消耗生产率、废气排放生产率作为评价指标,比较2003-2010年江西省、生态区的发展状况,通过三种模式的具体分析,在设定不同的能源消耗、废气排放量生产率时辩证的认识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发展关系。最后根据鄱阳湖生态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外国家在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经验,对鄱阳湖生态区的两型社会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全文:随着鄱阳湖生态区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稀缺的自然资源不能实现有效配置,同时致使自然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面临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与自然资源供给相对有限、环境承载能力薄弱之间的矛盾。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现行推崇的生态与低碳经济理念相背离,本文从保护生态、发展低碳经济内涵着手,以把鄱阳湖生态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文明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的示范基地为目标,对鄱阳湖生态区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路径的资源和环境效率进行评价研究。本文以鄱阳湖生态区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相关理论,分析了鄱阳湖生态区建立两型社会的背景和意义,在此基础上选取生态效率法作为鄱阳湖生态区资源和环境效率评价方法。同时,结合建立IPAT方程,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重点考察经济活动中资源输入端的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影响的输出端的废气排放量。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面选取能源消耗生产率、废气排放生产率作为评价指标,比较2003-2010年江西省、生态区的发展状况,通过三种模式的具体分析,在设定不同的能源消耗、废气排放量生产率时辩证的认识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发展关系。最后根据鄱阳湖生态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外国家在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经验,对鄱阳湖生态区的两型社会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前理解视野下生态理念的电视传播途径优化研究: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8区县的实地调查分析
作者: 汪婷婷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理念  前理解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电视媒介 
描述:生态理念是人类与自然、与社会相处过程中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的认知,从而影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生态理念传播作为传递生态理念的大众传播,载负着生态理念的普及和促进自然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等重要功能。本文的研究不仅在于探讨媒介对生态理念传播的特征,而且旨在于置入一种哲学解释学的系统,从而试图去探讨人在收受信息的活动中,是什么因素起着推动抑或是阻碍信息的传播效果。本文选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8区县为样本,通过“鄱阳湖生态经济”理念的传播状况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统计分析后,有以下发现:电视是民众接触最多的媒介,是影响民众思想观念的重要载体, 据统计分析,大众媒介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较为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体现在大众媒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战略的广泛传播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另一方面,笔者发现在经济发展等现代观念的培养效果上并没有很突出。事实上,从人与鄱阳湖生态经济理念传播的关系看,理念的制定、贯彻和执行皆离不开人的意志行为,对理念理解和适用也与人们特定的观念、需求密切相关,人的“前理解”对理念的贯彻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前理解是哲学解释学领域的理论,无疑是对理解规则和内涵的一种阐释。“海德格尔将‘前理解’的结构分为‘前有’(预先有的文化习惯)、‘前见’(预先已有的意识)和‘前设’(预先已有的假定),海德格尔认为一切理解皆是在‘前理解’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新的理解。” 因此,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分析了 “前理解”对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影响,量化分析了江西本地媒体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报道,从中,研究在生态理念传播的过程中,“前理解”的缺失和作用,探索新理念、新知识、新政策如何有效地在大众中传播和接受,从而为探讨媒介关于理念传播的策略提供了哲学的视角,即研究前理解视野下生态理念传播途径的优化。
全文:生态理念是人类与自然、与社会相处过程中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的认知,从而影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生态理念传播作为传递生态理念的大众传播,载负着生态理念的普及和促进自然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等重要功能。本文的研究不仅在于探讨媒介对生态理念传播的特征,而且旨在于置入一种哲学解释学的系统,从而试图去探讨人在收受信息的活动中,是什么因素起着推动抑或是阻碍信息的传播效果。本文选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8区县为样本,通过“鄱阳湖生态经济”理念的传播状况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统计分析后,有以下发现:电视是民众接触最多的媒介,是影响民众思想观念的重要载体, 据统计分析,大众媒介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较为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体现在大众媒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战略的广泛传播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另一方面,笔者发现在经济发展等现代观念的培养效果上并没有很突出。事实上,从人与鄱阳湖生态经济理念传播的关系看,理念的制定、贯彻和执行皆离不开人的意志行为,对理念理解和适用也与人们特定的观念、需求密切相关,人的“前理解”对理念的贯彻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前理解是哲学解释学领域的理论,无疑是对理解规则和内涵的一种阐释。“海德格尔将‘前理解’的结构分为‘前有’(预先有的文化习惯)、‘前见’(预先已有的意识)和‘前设’(预先已有的假定),海德格尔认为一切理解皆是在‘前理解’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新的理解。” 因此,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分析了 “前理解”对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影响,量化分析了江西本地媒体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报道,从中,研究在生态理念传播的过程中,“前理解”的缺失和作用,探索新理念、新知识、新政策如何有效地在大众中传播和接受,从而为探讨媒介关于理念传播的策略提供了哲学的视角,即研究前理解视野下生态理念传播途径的优化。
鄱阳湖湿地锰的分布特征及对重金属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 曹俊秀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氧化锰  释放  吸附  鄱阳湖  重金属 
描述:实验室模拟相结合,对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活性锰及全锰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湿地土壤及氧化锰吸附和释放重金属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全文:实验室模拟相结合,对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活性锰及全锰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湿地土壤及氧化锰吸附和释放重金属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基于耗散结构的区域创新体系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作者: 周晓军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耗散结构 
描述:体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组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创新体系耗散结构的四个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创新体系具备典型的耗散结构特征: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创新体系与外界有着密切的物质、信息
全文:体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组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创新体系耗散结构的四个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创新体系具备典型的耗散结构特征: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创新体系与外界有着密切的物质、信息
不同水位条件下鄱阳湖湿地越冬候鸟生境景观结构的遥感研究
作者: 张起明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遥感研究  鄱阳湖  生境水位  湿地景观  越冬候鸟 
描述:,通过景观分类,对湿地景观格局随水位变化的规律和不同水位下的越冬候鸟的生境变化展开研究:(1)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随水位变化分析:鄱阳湖湿地景观构成中,大斑块分布集中,数量较少,小斑块布局分散,数量众多
全文:,通过景观分类,对湿地景观格局随水位变化的规律和不同水位下的越冬候鸟的生境变化展开研究:(1)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随水位变化分析:鄱阳湖湿地景观构成中,大斑块分布集中,数量较少,小斑块布局分散,数量众多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作者: 肖晋志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样性  河流  大型底栖动物  鄱阳湖保护区水域  群落结构 
描述: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主要包括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分布及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动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区域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57属79种,分别为环节动物7科19属24种(占总
全文: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主要包括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分布及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动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区域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57属79种,分别为环节动物7科19属24种(占总
鄱阳湖湿地锰的分布特征及对重金属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 曹俊秀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氧化锰  释放  吸附  鄱阳湖  重金属 
描述:实验室模拟相结合,对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活性锰及全锰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湿地土壤及氧化锰吸附和释放重金属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全文:实验室模拟相结合,对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活性锰及全锰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湿地土壤及氧化锰吸附和释放重金属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