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气候变化下水资源适应性系统脆弱性评价:以鄱阳湖流域为例
作者: 李昌彦 王慧敏 佟金萍 李荣昉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集对分析  脆弱性评价  水资源适应性系统  鄱阳湖流域  熵值法 
描述:从系统科学的视角出发,分析气候变化下水资源适应性系统脆弱性的内涵,基于脆弱性PSR分析框架,从胁迫性、敏感性、适应性3个维度构建了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和集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脆弱性进行评价。结合2001~2010年鄱阳湖流域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0a间鄱阳湖流域水资源适应性系统脆弱性的变化受胁迫性、敏感性和适应性的综合影响,脆弱性先明显增加后缓慢下降,但基本处于中等偏差水平。鄱阳湖流域水资源适应性系统脆弱性主要由降水量变化、自然灾害和经济发展产生的能源消耗、污染问题引发,提高系统适应性对缓解脆弱性有明显作用。根据评价分析,建议鄱阳湖流域未来从提高管理能力、经济及社会响应能力和加强环境生态治理等方面采取适应性对策;通过改善鄱阳湖流域发展方式和生态环境,减少脆弱性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地发挥鄱阳湖流域对国家生态安全的保障作用。
全文:从系统科学的视角出发,分析气候变化下水资源适应性系统脆弱性的内涵,基于脆弱性PSR分析框架,从胁迫性、敏感性、适应性3个维度构建了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和集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脆弱性进行评价。结合2001~2010年鄱阳湖流域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0a间鄱阳湖流域水资源适应性系统脆弱性的变化受胁迫性、敏感性和适应性的综合影响,脆弱性先明显增加后缓慢下降,但基本处于中等偏差水平。鄱阳湖流域水资源适应性系统脆弱性主要由降水量变化、自然灾害和经济发展产生的能源消耗、污染问题引发,提高系统适应性对缓解脆弱性有明显作用。根据评价分析,建议鄱阳湖流域未来从提高管理能力、经济及社会响应能力和加强环境生态治理等方面采取适应性对策;通过改善鄱阳湖流域发展方式和生态环境,减少脆弱性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地发挥鄱阳湖流域对国家生态安全的保障作用。
鄱阳湖表层水体细菌群落结构时空变化
作者: 刘倩纯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rDNA  454高通量测序  鄱阳湖  细菌多样性  DGGE  16S 
描述:菌(含量1%)均为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疣微菌门及变形菌门中的β-变形菌、y-变形菌和α-变形菌。19个门中,WS3是2010年10月份湖口样地独有的菌门:与2010年10月相比,2011年5
全文:菌(含量1%)均为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疣微菌门及变形菌门中的β-变形菌、y-变形菌和α-变形菌。19个门中,WS3是2010年10月份湖口样地独有的菌门:与2010年10月相比,2011年5
鄱阳湖表层水体细菌群落结构时空变化
作者: 刘倩纯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rDNA  454高通量测序  鄱阳湖  细菌多样性  DGGE  16S 
描述:菌(含量1%)均为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疣微菌门及变形菌门中的β-变形菌、y-变形菌和α-变形菌。19个门中,WS3是2010年10月份湖口样地独有的菌门:与2010年10月相比,2011年5
全文:菌(含量1%)均为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疣微菌门及变形菌门中的β-变形菌、y-变形菌和α-变形菌。19个门中,WS3是2010年10月份湖口样地独有的菌门:与2010年10月相比,2011年5
鄱阳湖表层水体细菌群落结构时空变化
作者: 刘倩纯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rDNA  454高通量测序  鄱阳湖  细菌多样性  DGGE  16S 
描述:菌(含量1%)均为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疣微菌门及变形菌门中的β-变形菌、y-变形菌和α-变形菌。19个门中,WS3是2010年10月份湖口样地独有的菌门:与2010年10月相比,2011年5
全文:菌(含量1%)均为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疣微菌门及变形菌门中的β-变形菌、y-变形菌和α-变形菌。19个门中,WS3是2010年10月份湖口样地独有的菌门:与2010年10月相比,2011年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作者: 郭婧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开发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农村人力资源 
描述: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三农”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的关键因素。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江西省是农业大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是江西传统的农区,负担了江西省一半以上GDP的增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为了寻求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其应有之义。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的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低等特点导致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大包袱。如果能科学有效地开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就能把包袱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成为“第一资源”,从而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步伐。本文对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等概念进行界定,通过梳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二元经济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从数量层面和质量层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概况进行研究,从而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对数量层面研究主要通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农村居民均纯收入、农村人员负担比四个因素来考量;对结构层面研究主要从三大产业人数以及产业附加值来分析。通过调研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农村人力资源的四大特点即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职业技能水平较低、生态保护意识薄弱。这就共同决定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源总量将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力思想落后,二是职业技术发展滞后,三、卫生医疗体系不健全,四、开发主体责任缺失,五、制度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劳动力转移,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对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实际情况,制定三大原则以及相关对策。一、转变思想观念;二、建立科学的分类分区开发体系;三、通过完善农村教育机制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文化素质;四、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有效的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身体素质;五、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水平;六、统筹城乡发展、建立立体式的就业网络体系,能够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传统农业将向现代农业转变。政府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养新型农民必然带动整个江西经济腾飞。
全文: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三农”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的关键因素。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江西省是农业大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是江西传统的农区,负担了江西省一半以上GDP的增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为了寻求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其应有之义。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的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低等特点导致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大包袱。如果能科学有效地开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就能把包袱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成为“第一资源”,从而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步伐。本文对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等概念进行界定,通过梳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二元经济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从数量层面和质量层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概况进行研究,从而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对数量层面研究主要通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农村居民均纯收入、农村人员负担比四个因素来考量;对结构层面研究主要从三大产业人数以及产业附加值来分析。通过调研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农村人力资源的四大特点即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职业技能水平较低、生态保护意识薄弱。这就共同决定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源总量将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力思想落后,二是职业技术发展滞后,三、卫生医疗体系不健全,四、开发主体责任缺失,五、制度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劳动力转移,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对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实际情况,制定三大原则以及相关对策。一、转变思想观念;二、建立科学的分类分区开发体系;三、通过完善农村教育机制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文化素质;四、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有效的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身体素质;五、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水平;六、统筹城乡发展、建立立体式的就业网络体系,能够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传统农业将向现代农业转变。政府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养新型农民必然带动整个江西经济腾飞。
鄱阳湖地区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作者: 车婷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环境  主成分分析法  面板数据模型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度模型  鄱阳湖地区  生态足迹 
描述:数据模型以生态足迹度量生态资源投入,与劳动力、资本一起作为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内在贡献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全要素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以及三大产业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地区6个
全文:数据模型以生态足迹度量生态资源投入,与劳动力、资本一起作为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内在贡献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全要素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以及三大产业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地区6个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作者: 郭婧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开发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农村人力资源 
描述: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三农”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的关键因素。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江西省是农业大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是江西传统的农区,负担了江西省一半以上GDP的增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为了寻求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其应有之义。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的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低等特点导致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大包袱。如果能科学有效地开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就能把包袱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成为“第一资源”,从而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步伐。本文对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等概念进行界定,通过梳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二元经济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从数量层面和质量层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概况进行研究,从而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对数量层面研究主要通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农村居民均纯收入、农村人员负担比四个因素来考量;对结构层面研究主要从三大产业人数以及产业附加值来分析。通过调研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农村人力资源的四大特点即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职业技能水平较低、生态保护意识薄弱。这就共同决定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源总量将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力思想落后,二是职业技术发展滞后,三、卫生医疗体系不健全,四、开发主体责任缺失,五、制度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劳动力转移,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对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实际情况,制定三大原则以及相关对策。一、转变思想观念;二、建立科学的分类分区开发体系;三、通过完善农村教育机制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文化素质;四、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有效的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身体素质;五、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水平;六、统筹城乡发展、建立立体式的就业网络体系,能够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传统农业将向现代农业转变。政府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养新型农民必然带动整个江西经济腾飞。
全文: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三农”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的关键因素。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江西省是农业大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是江西传统的农区,负担了江西省一半以上GDP的增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为了寻求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其应有之义。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的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低等特点导致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大包袱。如果能科学有效地开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就能把包袱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成为“第一资源”,从而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步伐。本文对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等概念进行界定,通过梳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二元经济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从数量层面和质量层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概况进行研究,从而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对数量层面研究主要通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农村居民均纯收入、农村人员负担比四个因素来考量;对结构层面研究主要从三大产业人数以及产业附加值来分析。通过调研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农村人力资源的四大特点即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职业技能水平较低、生态保护意识薄弱。这就共同决定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源总量将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力思想落后,二是职业技术发展滞后,三、卫生医疗体系不健全,四、开发主体责任缺失,五、制度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劳动力转移,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对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实际情况,制定三大原则以及相关对策。一、转变思想观念;二、建立科学的分类分区开发体系;三、通过完善农村教育机制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文化素质;四、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有效的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身体素质;五、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水平;六、统筹城乡发展、建立立体式的就业网络体系,能够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传统农业将向现代农业转变。政府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养新型农民必然带动整个江西经济腾飞。
鄱阳湖地区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作者: 车婷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环境  主成分分析法  面板数据模型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度模型  鄱阳湖地区  生态足迹 
描述:数据模型以生态足迹度量生态资源投入,与劳动力、资本一起作为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内在贡献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全要素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以及三大产业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地区6个
全文:数据模型以生态足迹度量生态资源投入,与劳动力、资本一起作为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内在贡献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全要素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以及三大产业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地区6个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作者: 郭婧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开发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农村人力资源 
描述: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三农”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的关键因素。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江西省是农业大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是江西传统的农区,负担了江西省一半以上GDP的增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为了寻求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其应有之义。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的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低等特点导致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大包袱。如果能科学有效地开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就能把包袱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成为“第一资源”,从而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步伐。本文对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等概念进行界定,通过梳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二元经济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从数量层面和质量层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概况进行研究,从而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对数量层面研究主要通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农村居民均纯收入、农村人员负担比四个因素来考量;对结构层面研究主要从三大产业人数以及产业附加值来分析。通过调研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农村人力资源的四大特点即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职业技能水平较低、生态保护意识薄弱。这就共同决定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源总量将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力思想落后,二是职业技术发展滞后,三、卫生医疗体系不健全,四、开发主体责任缺失,五、制度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劳动力转移,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对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实际情况,制定三大原则以及相关对策。一、转变思想观念;二、建立科学的分类分区开发体系;三、通过完善农村教育机制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文化素质;四、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有效的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身体素质;五、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水平;六、统筹城乡发展、建立立体式的就业网络体系,能够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传统农业将向现代农业转变。政府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养新型农民必然带动整个江西经济腾飞。
全文: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三农”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的关键因素。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江西省是农业大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是江西传统的农区,负担了江西省一半以上GDP的增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为了寻求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其应有之义。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的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低等特点导致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大包袱。如果能科学有效地开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就能把包袱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成为“第一资源”,从而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步伐。本文对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等概念进行界定,通过梳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二元经济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从数量层面和质量层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概况进行研究,从而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对数量层面研究主要通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农村居民均纯收入、农村人员负担比四个因素来考量;对结构层面研究主要从三大产业人数以及产业附加值来分析。通过调研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农村人力资源的四大特点即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职业技能水平较低、生态保护意识薄弱。这就共同决定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源总量将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力思想落后,二是职业技术发展滞后,三、卫生医疗体系不健全,四、开发主体责任缺失,五、制度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劳动力转移,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对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实际情况,制定三大原则以及相关对策。一、转变思想观念;二、建立科学的分类分区开发体系;三、通过完善农村教育机制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文化素质;四、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有效的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身体素质;五、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水平;六、统筹城乡发展、建立立体式的就业网络体系,能够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传统农业将向现代农业转变。政府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养新型农民必然带动整个江西经济腾飞。
鄱阳湖地区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作者: 车婷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环境  主成分分析法  面板数据模型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度模型  鄱阳湖地区  生态足迹 
描述:数据模型以生态足迹度量生态资源投入,与劳动力、资本一起作为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内在贡献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全要素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以及三大产业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地区6个
全文:数据模型以生态足迹度量生态资源投入,与劳动力、资本一起作为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内在贡献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全要素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以及三大产业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地区6个
上页 1 2 3 4 5 6 ... 7 8 9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