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写作年代辨析
作者: 刘世林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王瑶  遇火  江州祭酒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文字  作品  岁时  写作年代 
描述: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以下简称《柳传》)历来被认为是诗人自传性的文字。萧统《陶渊明传》(以下简称《萧传》)说:“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近年来也有人认为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①这无疑说明了该文对于研究陶渊明生平、思想及其创作的重要意义。可是,关于这篇作品的写作年代,目前却有两种分歧很大的意见。一种意见是,王瑶编注《陶渊明集》,断为此文系渊明二十八岁时作。王说: “《五柳先生传》是渊明少年时叙述自己志趣的文字。……按史传通例,所叙 事迹都是以时间先后为序的。因知《五柳先生传》之作在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渊 明为江州祭酒在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今暂系此文于晋大元壬辰(三九二),本年 渊明二十八岁。”另一种意见是。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附录《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认为此文作于渊明五十六岁时。逯说: “此传为晚年所作。宋传、萧传、南传相沿视为祭酒以前之作,非是。林云铭评注《古文析义》谓此传无怀葛天,‘暗寓不仕来意’。吴楚材《古文观止》谓 ’刘裕移晋柞,耻不复仕,号五柳先生,此传乃自述其生平。’所见较是。陶之无 酒可饮,乃五十一至五十七岁时,今姑系此年下。”这两种分歧意见相差近三十年,这...
全文: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以下简称《柳传》)历来被认为是诗人自传性的文字。萧统《陶渊明传》(以下简称《萧传》)说:“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近年来也有人认为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①这无疑说明了该文对于研究陶渊明生平、思想及其创作的重要意义。可是,关于这篇作品的写作年代,目前却有两种分歧很大的意见。一种意见是,王瑶编注《陶渊明集》,断为此文系渊明二十八岁时作。王说: “《五柳先生传》是渊明少年时叙述自己志趣的文字。……按史传通例,所叙 事迹都是以时间先后为序的。因知《五柳先生传》之作在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渊 明为江州祭酒在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今暂系此文于晋大元壬辰(三九二),本年 渊明二十八岁。”另一种意见是。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附录《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认为此文作于渊明五十六岁时。逯说: “此传为晚年所作。宋传、萧传、南传相沿视为祭酒以前之作,非是。林云铭评注《古文析义》谓此传无怀葛天,‘暗寓不仕来意’。吴楚材《古文观止》谓 ’刘裕移晋柞,耻不复仕,号五柳先生,此传乃自述其生平。’所见较是。陶之无 酒可饮,乃五十一至五十七岁时,今姑系此年下。”这两种分歧意见相差近三十年,这...
一部有见解的论著——读《陶渊明论略》
作者: 曹础基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诗  见解  新形势  梁启超  现实主义  诗品  晋宋之际  陶渊明研究  形影神三首  陶渊明论 
描述:陶渊明是一个普遍得人喜爱而又被人热心研究的作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学术界着眼于对其进行阶级分析,判定其为进步还是落后、甚至是否反动的性质上。从文学本身,也曾围绕着现实主义还是反现实主义的问题展开过论争。这虽并非毫无仰益,但对陶渊明研究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的解决,作用不大。近十年来研究的深入与扩展,局面已经改变。李文初同志的《陶渊明论略》一书,是新形势下的可喜成果。它是作者十多年来在教学、科研上所花心血的结晶。细读全书,我感到作者的用意显然不在全面地、系统地去评述陶渊明及其创作,而贯注于研究中的症结,不避枝经肯萦,进行条分缕析。因而它是言之有物的,是一本有见解的评陶之作,不仅对于一般读者,而且对于专业工作者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作者之有见解,首先表现在不泥古。如《诗品》关于陶渊明评述的最后一句话:“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历来人们只在其评价是否公允上产生过异议,而没有人怀疑过它是否真的是钟嵘说的。李氏却以独到的眼光揭示了其中的破绽,指出从钟嵘仁推至陶渊明还不到九十年,何以谓之“古”了又从有关古籍记载中归纳出齐梁人称汉以前为“古“,而并不称魏晋为“古”的结论。进而又具体地分析了这/\九十年间被《晋书》、《...
全文:陶渊明是一个普遍得人喜爱而又被人热心研究的作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学术界着眼于对其进行阶级分析,判定其为进步还是落后、甚至是否反动的性质上。从文学本身,也曾围绕着现实主义还是反现实主义的问题展开过论争。这虽并非毫无仰益,但对陶渊明研究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的解决,作用不大。近十年来研究的深入与扩展,局面已经改变。李文初同志的《陶渊明论略》一书,是新形势下的可喜成果。它是作者十多年来在教学、科研上所花心血的结晶。细读全书,我感到作者的用意显然不在全面地、系统地去评述陶渊明及其创作,而贯注于研究中的症结,不避枝经肯萦,进行条分缕析。因而它是言之有物的,是一本有见解的评陶之作,不仅对于一般读者,而且对于专业工作者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作者之有见解,首先表现在不泥古。如《诗品》关于陶渊明评述的最后一句话:“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历来人们只在其评价是否公允上产生过异议,而没有人怀疑过它是否真的是钟嵘说的。李氏却以独到的眼光揭示了其中的破绽,指出从钟嵘仁推至陶渊明还不到九十年,何以谓之“古”了又从有关古籍记载中归纳出齐梁人称汉以前为“古“,而并不称魏晋为“古”的结论。进而又具体地分析了这/\九十年间被《晋书》、《...
都昌,大风从南山刮过:裂变中的鄱阳湖之三
作者: 赵青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山  灯火  滨水区  裂变  鄱阳湖  改革开放  都昌县  经济的  大风  珍珠 
描述:鄱阳湖运足力气,流到一个叫南河沿的地方,仰面一看,一座高高的山立在眼前,那便是南山。从南山之巅向北远眺,万户人家,万家灯火,密匣匣,连成一片。宋朝诗人苏轼登临于此,写过一首《过都昌》的,叫“鄱阳湖
全文:鄱阳湖运足力气,流到一个叫南河沿的地方,仰面一看,一座高高的山立在眼前,那便是南山。从南山之巅向北远眺,万户人家,万家灯火,密匣匣,连成一片。宋朝诗人苏轼登临于此,写过一首《过都昌》的,叫“鄱阳湖
鄱阳湖水上绝岛——鞋山
作者: 董建民  来源:大自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湖心  第四纪冰川  清代  形成  鄱阳湖  庐山  水上  石灰岩  中流  大孤山 
描述::“有孤石介立于大湖之中,周回一里,竦立百尺,矗然高峻,特为瑰异。”南朝刘宋时的鲍照、萧梁时的朱超道均有《咏孤石》。至唐才有“大孤山”之名。后世俗以“孤”为“姑”,称为大姑山,与安徽宿松、江西彭泽
全文::“有孤石介立于大湖之中,周回一里,竦立百尺,矗然高峻,特为瑰异。”南朝刘宋时的鲍照、萧梁时的朱超道均有《咏孤石》。至唐才有“大孤山”之名。后世俗以“孤”为“姑”,称为大姑山,与安徽宿松、江西彭泽
《过小孤山大孤山》备课指要
作者: 唐嗣德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言文  教学目的  分析能力  描写  日记  小孤山  自然面貌  引导学生  打好基础  大孤山 
描述:日记不同于一般的山水游记,它是由叙述、描写、议论三者结合起来的优美而完整的散文。针对这些特点,其教学目的可确定为: (一)指导学生体味本课抓住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描写景物,展现自然面貌的写法
全文:日记不同于一般的山水游记,它是由叙述、描写、议论三者结合起来的优美而完整的散文。针对这些特点,其教学目的可确定为: (一)指导学生体味本课抓住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描写景物,展现自然面貌的写法
在两种文化的冲突中求生存:解读陶渊明
作者: 严玲琍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文化冲突  陶渊明 
描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其并不算太长的一生中,屡次出仕又屡次归隐。对其出仕之因,中学语文教材中以为是“家境贫寒,为谋生”。本文对此观点提出了异议,并对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具体原因作了剖析。作者认为: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用“因贫寒。为谋生”一语以概之。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陶渊明集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于一身,两种文化两种思想在他的头脑中不断斗争,不断地起作用的结果。同时还有一个原因也不能忽视,那就是:他凭自己多年从政的政治敏感,看到了东晋政权已日薄西山不会久长的必然结局。
全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其并不算太长的一生中,屡次出仕又屡次归隐。对其出仕之因,中学语文教材中以为是“家境贫寒,为谋生”。本文对此观点提出了异议,并对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具体原因作了剖析。作者认为: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用“因贫寒。为谋生”一语以概之。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陶渊明集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于一身,两种文化两种思想在他的头脑中不断斗争,不断地起作用的结果。同时还有一个原因也不能忽视,那就是:他凭自己多年从政的政治敏感,看到了东晋政权已日薄西山不会久长的必然结局。
在两种文化的冲突中求生存:解读陶渊明
作者: 严玲琍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文化冲突  陶渊明 
描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在其并不算太长的一生中 ,屡次出仕又屡次归隐。对其出仕之因 ,中学语文教材中以为是“家境贫寒 ,为谋生”。本文对此观点提出了异议 ,并对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具体原因作了剖析。作者认为 :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原因是复杂的 ,不能用“因贫寒 ,为谋生”一语以概之。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陶渊明集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于一身 ,两种文化两种思想在他的头脑中不断斗争 ,不断地起作用的结果。同时还有一个原因也不能忽视 ,那就是 :他凭自己多年从政的政治敏感 ,看到了东晋政权已日薄西山不会久长的必然结局。
全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在其并不算太长的一生中 ,屡次出仕又屡次归隐。对其出仕之因 ,中学语文教材中以为是“家境贫寒 ,为谋生”。本文对此观点提出了异议 ,并对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具体原因作了剖析。作者认为 :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原因是复杂的 ,不能用“因贫寒 ,为谋生”一语以概之。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陶渊明集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于一身 ,两种文化两种思想在他的头脑中不断斗争 ,不断地起作用的结果。同时还有一个原因也不能忽视 ,那就是 :他凭自己多年从政的政治敏感 ,看到了东晋政权已日薄西山不会久长的必然结局。
从《红楼梦》看阮籍、嵇康、陶渊明对曹雪芹的影响
作者: 高淮生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风  红楼梦  陶渊明  人格范型  嵇康  曹雪芹  阮籍   
描述:等看似很不相同,然而,他们毕竟同为封建社会中最杰出的文人,阮、嵇、陶在其诗文中所表现的思想与理想,同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表现的思想与理想竟有不少惊人的相似、相通之处。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1
全文:等看似很不相同,然而,他们毕竟同为封建社会中最杰出的文人,阮、嵇、陶在其诗文中所表现的思想与理想,同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表现的思想与理想竟有不少惊人的相似、相通之处。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1
《闲情赋》主旨新探——纪念陶渊明逝世1560周年
作者: 王振泰  来源: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昧者  理趣  士不遇赋  男女之情  深之  美人香草  济苍生  晋宋  沉郁顿挫  人生理想 
描述:关于陶渊明《闲情赋》主旨,近几年来,许结①、李健②等同志文章,冲破被普遍认为之权威观点——爱情说,认为是言志抒怀,托意遥深之作。读后,令人叹服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笔者兴奋之余,亦愿率尔操觚,为其推波助澜。 渊明生逢晋宋之际,历经九帝,对黑暗凶暴之统治,深有所感,极为不满。惜哉!少壮时节之“大济苍生”壮怀宏志,终生不得实现,故作《感士不遇赋》,未久,“复染翰为之”《闲情赋》,遂成言志姊妹篇。然完全两副笔墨,前者导达意气,慷慨踌躇,直抒胸臆,可谓感极而悲者矣;后者闲适流宕,隐然深曲,沉郁顿挫。渊明诗文重比兴,重象征,重理趣,重意象,重情致,重理想,《闲情赋》,应是最得其三昧者。
全文:关于陶渊明《闲情赋》主旨,近几年来,许结①、李健②等同志文章,冲破被普遍认为之权威观点——爱情说,认为是言志抒怀,托意遥深之作。读后,令人叹服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笔者兴奋之余,亦愿率尔操觚,为其推波助澜。 渊明生逢晋宋之际,历经九帝,对黑暗凶暴之统治,深有所感,极为不满。惜哉!少壮时节之“大济苍生”壮怀宏志,终生不得实现,故作《感士不遇赋》,未久,“复染翰为之”《闲情赋》,遂成言志姊妹篇。然完全两副笔墨,前者导达意气,慷慨踌躇,直抒胸臆,可谓感极而悲者矣;后者闲适流宕,隐然深曲,沉郁顿挫。渊明诗文重比兴,重象征,重理趣,重意象,重情致,重理想,《闲情赋》,应是最得其三昧者。
浅谈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的中和之美
作者: 肖漫宇  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旋律  音乐美学    南宋 
描述:词是随着隋唐燕乐的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从音乐方面说,词是燕乐发展的副产品。从文学方面说,词是乐结合的新创造。它源于唐,而盛于宋。上承许,下衍曲,三者源流相继,而界域判然。唐宋时的“乐章文谱
全文:词是随着隋唐燕乐的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从音乐方面说,词是燕乐发展的副产品。从文学方面说,词是乐结合的新创造。它源于唐,而盛于宋。上承许,下衍曲,三者源流相继,而界域判然。唐宋时的“乐章文谱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