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生态水文结构研究:以鄱阳湖湿地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作者: 周磊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生态水文结构  遥感  水文格局 
描述:鄱阳湖区的生态水文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并定量的分析了湖区水体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鄱阳湖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综述了国内外生态水文研究、湿地遥感研究和水文连接度研究
全文:鄱阳湖区的生态水文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并定量的分析了湖区水体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鄱阳湖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综述了国内外生态水文研究、湿地遥感研究和水文连接度研究
基于物元模型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作者: 宋艳春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P  R模型  S  物元模型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演化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在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目标中有着重要地位。但是近年来,生态经济区内旱灾频发,鄱阳湖水体条件逐渐恶化,生物多样性日益减少,生态功能日益减退。这不仅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存、生活环境,而且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经济区乃至整个江西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究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现状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对于整个江西省的生态环境的演化有重要的代表意义和示范作用。本文首先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现状及2000年-2010年的动态变化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引入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对2010年生态经济区所辖各地区的土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为下文评价作铺垫;然后结合当前国际上对于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研究中的代表性的成果之一的P-S-R模型,对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演变机理进行解释,同时对P-S-R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简短的阐述;最后利用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建立压力-状态-响应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对应的健康评价的物元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对生态经济区进行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评价。结果显示,2001年-2010年间,除2005年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生态系统呈亚健康状态外,其余均呈健康状态;而2010年除景德镇市、鹰潭市以外,生态经济区下辖的其他地区的土地生态系统均在亚健康以上状态,这表明生态经济区内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某种程度上已经制约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应提出相对应的政策来改善其土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在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目标中有着重要地位。但是近年来,生态经济区内旱灾频发,鄱阳湖水体条件逐渐恶化,生物多样性日益减少,生态功能日益减退。这不仅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存、生活环境,而且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经济区乃至整个江西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究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现状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对于整个江西省的生态环境的演化有重要的代表意义和示范作用。本文首先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现状及2000年-2010年的动态变化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引入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对2010年生态经济区所辖各地区的土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为下文评价作铺垫;然后结合当前国际上对于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研究中的代表性的成果之一的P-S-R模型,对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演变机理进行解释,同时对P-S-R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简短的阐述;最后利用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建立压力-状态-响应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对应的健康评价的物元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对生态经济区进行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评价。结果显示,2001年-2010年间,除2005年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生态系统呈亚健康状态外,其余均呈健康状态;而2010年除景德镇市、鹰潭市以外,生态经济区下辖的其他地区的土地生态系统均在亚健康以上状态,这表明生态经济区内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某种程度上已经制约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应提出相对应的政策来改善其土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与生态耦合机制研究:以生态旅游开发为视角
作者: 周青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耦合协调度  鄱阳湖  环境保护  生态旅游  湖泊流域经济建设 
描述:湖泊流域经济协调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是否协调发展以及如何使之协调发展是关系到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生态旅游开发为视角,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内涵入手,较为全面总结和归纳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机理,构建出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并提出了基于生态旅游开发的鄱阳湖生态影响的调控策略。通过运用耦合度模型对2001年至2011年鄱阳湖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定量评价和协调性评判,结果表明:①从协调程度来看,鄱阳湖区各年份的协调程度在时序上表现为前期为失调衰退、中期为过渡类型、后期为基本协调再到过渡类型的发展过程。②从耦合协调度类型来看,各年份的耦合协调度类型均与协调程度一一对应。③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与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的对比类型来看,10年间鄱阳湖经济发展实现了较大的增长,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却呈整体下降的趋势。④空间上看,鄱阳湖区6市表现出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南昌市和九江市虽经济发展不错,耦合发展水平较低;上饶市的耦合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协调度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景德镇、鹰潭、抚州三市的生态环境水平较好,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鄱阳湖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的支持体系主要包括法律支持、政策支持、科技支持和资金支持四个方面。基于生态旅游开发的鄱阳湖生态影响的调控应遵循保护性开发、持续性、地域性、协同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实施调控的对策建议主要为: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体的复合型生态经济;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区域生态旅游协作能力;构建生态旅游产业生态预警机制,促进生态保护常态化;注重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诉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激励社区参与,完善多元化生态保护渠道;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功能,营造寓教于游的大氛围。
全文:湖泊流域经济协调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是否协调发展以及如何使之协调发展是关系到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生态旅游开发为视角,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内涵入手,较为全面总结和归纳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机理,构建出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并提出了基于生态旅游开发的鄱阳湖生态影响的调控策略。通过运用耦合度模型对2001年至2011年鄱阳湖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定量评价和协调性评判,结果表明:①从协调程度来看,鄱阳湖区各年份的协调程度在时序上表现为前期为失调衰退、中期为过渡类型、后期为基本协调再到过渡类型的发展过程。②从耦合协调度类型来看,各年份的耦合协调度类型均与协调程度一一对应。③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与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的对比类型来看,10年间鄱阳湖经济发展实现了较大的增长,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却呈整体下降的趋势。④空间上看,鄱阳湖区6市表现出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南昌市和九江市虽经济发展不错,耦合发展水平较低;上饶市的耦合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协调度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景德镇、鹰潭、抚州三市的生态环境水平较好,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鄱阳湖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的支持体系主要包括法律支持、政策支持、科技支持和资金支持四个方面。基于生态旅游开发的鄱阳湖生态影响的调控应遵循保护性开发、持续性、地域性、协同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实施调控的对策建议主要为: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体的复合型生态经济;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区域生态旅游协作能力;构建生态旅游产业生态预警机制,促进生态保护常态化;注重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诉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激励社区参与,完善多元化生态保护渠道;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功能,营造寓教于游的大氛围。
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公民意识培养研究
作者: 李甘露  来源:江西理工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培养  公民意识 
描述:公民意识的确立是体现人的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驱动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保障。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主要强调“人民”的责任,对公民意识的培养与研究主要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但国内外的研究大都是关于一般社会公民教育的探索,且很大程度上只是进行理论层面的论述,同时在国内外没有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民意识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由此展开了研究。本文从五个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引言,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分析公民意识的内涵及要素;第三部分,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公民意识的特殊要求;第四部分,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部分普通公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对公民意识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总结归纳了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民意识培养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公民意识要求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的特殊要求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第五部分,面对产生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探索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民意识培养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同时,从实践上探讨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民意识培养的对策,包括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民意识培养的内容以及公民意识培养的具体途径。本研究旨在为致力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参考,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给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民意识培养工作提供一些有益依据,促进特殊区域里公民意识的提高。
全文:公民意识的确立是体现人的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驱动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保障。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主要强调“人民”的责任,对公民意识的培养与研究主要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但国内外的研究大都是关于一般社会公民教育的探索,且很大程度上只是进行理论层面的论述,同时在国内外没有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民意识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由此展开了研究。本文从五个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引言,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分析公民意识的内涵及要素;第三部分,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公民意识的特殊要求;第四部分,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部分普通公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对公民意识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总结归纳了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民意识培养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公民意识要求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的特殊要求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第五部分,面对产生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探索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民意识培养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同时,从实践上探讨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民意识培养的对策,包括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民意识培养的内容以及公民意识培养的具体途径。本研究旨在为致力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参考,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给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民意识培养工作提供一些有益依据,促进特殊区域里公民意识的提高。
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
作者: 马逸麟 郄海满 彭晓玫 江俊杰 谢长瑜  来源:岩矿测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碳密度  土壤有机碳  碳储量  鄱阳湖  分布特征 
描述: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储量研究在碳循环和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土壤碳数据,计算了研究区表层、中层、深层土壤的全碳储量和有机碳储量,分析其有机碳储量和有机碳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碳储量是以有机碳储量为主;表层土壤(0~0.2 m)的有机碳密度为3512 t/km2,有机碳储量为1.38亿吨;中层土壤(0~1.0 m)的有机碳密度为11156 t/km2,有机碳储量为4.39亿吨;深层土壤(0~1.8 m)的有机碳密度为15617 t/km2,有机碳储量为6.14亿吨。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区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高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内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10.86%,中层及深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平均水平接近,显示研究区土壤的有机碳储量巨大。进一步分析研究区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地貌单元、不同行政单元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及有机碳储量,系统查明了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和分配特征。研究认为,区域内各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具有同一性特征,与所处区域的成土地质背景和植被覆盖率密切相关。土壤有机碳密度高值区均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区,包括江西丰城市北部、高安市南部、乐平市周边地区等古生代炭质岩和煤系地层区,其中乐平市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最高;低值区均分布在湖区和水系河谷地区。该成果可为江西省的碳循环和碳排放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全文: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储量研究在碳循环和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土壤碳数据,计算了研究区表层、中层、深层土壤的全碳储量和有机碳储量,分析其有机碳储量和有机碳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碳储量是以有机碳储量为主;表层土壤(0~0.2 m)的有机碳密度为3512 t/km2,有机碳储量为1.38亿吨;中层土壤(0~1.0 m)的有机碳密度为11156 t/km2,有机碳储量为4.39亿吨;深层土壤(0~1.8 m)的有机碳密度为15617 t/km2,有机碳储量为6.14亿吨。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区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高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内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10.86%,中层及深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与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区平均水平接近,显示研究区土壤的有机碳储量巨大。进一步分析研究区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地貌单元、不同行政单元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及有机碳储量,系统查明了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和分配特征。研究认为,区域内各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具有同一性特征,与所处区域的成土地质背景和植被覆盖率密切相关。土壤有机碳密度高值区均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区,包括江西丰城市北部、高安市南部、乐平市周边地区等古生代炭质岩和煤系地层区,其中乐平市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最高;低值区均分布在湖区和水系河谷地区。该成果可为江西省的碳循环和碳排放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食块茎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的关系
作者: 陈冰 崔鹏 刘观华 李凤山 伍旭东 吴建东 曾南京 赵娜 徐海根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位  水鸟  鄱阳湖  种群数量 
描述:以4种食块茎鸟类———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枕鹤(Grus vipio)、鸿雁(Anser cygnoide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为研究对象,分析越冬候鸟种群数量与鄱阳湖保护区内湖泊水位变化的关系.2003 2007年越冬季节,采用直接计数法调查鸟类的种群数量,通过非参数回归分析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4种食块茎鸟类的种群数量最高值分布在不同水位,但峰值水位差异较小,且种群数量与水位关系的总体趋势呈现一致性.随着保护区内湖泊水位的下降,鸟类种群数量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倒V字形趋势.在水位由16.0 m降至14.8 m(吴淞高程)的过程中,鸟类种群数量随着湖泊水位下降逐步增加达到最高峰;在水位由14.8 m降至13.5 m的过程中,鸟类种群数量随着水位下降而减少.当鄱阳湖水位处于14.5~15.5 m之间时,食块茎鸟类的种群数量较高,其种群数量最高点出现在水位14.8 m左右.2003 2005年3个年度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的关系相似,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单峰趋势,峰值水位均位于14.75~14.90 m之间,2006和2007年平均水位升高,鸟类种群数量分布的峰值水位也高于前3年,峰值水位出现在15.25 m附近.由于受到良好保护,大湖池和沙湖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的关系稳定,而梅西湖未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本研究区域中,水位在14.5~15.5 m之间4种食块茎鸟类的种群数量较高,该研究结果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位管控具有指导意义.
全文:以4种食块茎鸟类———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枕鹤(Grus vipio)、鸿雁(Anser cygnoide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为研究对象,分析越冬候鸟种群数量与鄱阳湖保护区内湖泊水位变化的关系.2003 2007年越冬季节,采用直接计数法调查鸟类的种群数量,通过非参数回归分析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4种食块茎鸟类的种群数量最高值分布在不同水位,但峰值水位差异较小,且种群数量与水位关系的总体趋势呈现一致性.随着保护区内湖泊水位的下降,鸟类种群数量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倒V字形趋势.在水位由16.0 m降至14.8 m(吴淞高程)的过程中,鸟类种群数量随着湖泊水位下降逐步增加达到最高峰;在水位由14.8 m降至13.5 m的过程中,鸟类种群数量随着水位下降而减少.当鄱阳湖水位处于14.5~15.5 m之间时,食块茎鸟类的种群数量较高,其种群数量最高点出现在水位14.8 m左右.2003 2005年3个年度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的关系相似,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单峰趋势,峰值水位均位于14.75~14.90 m之间,2006和2007年平均水位升高,鸟类种群数量分布的峰值水位也高于前3年,峰值水位出现在15.25 m附近.由于受到良好保护,大湖池和沙湖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的关系稳定,而梅西湖未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本研究区域中,水位在14.5~15.5 m之间4种食块茎鸟类的种群数量较高,该研究结果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位管控具有指导意义.
近三十年鄱阳湖湿地覆盖遥感变化探测
作者: KarenKie Yan Chan  来源:清华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时间序列  变化检测  遥感  分类 
描述:区禽流感病毒尤其是H5N1病毒暴发与传播的风险。这使得鄱阳湖地区成为病毒传播的主要场所。因此研究鸟类的分布成为控制该地区禽流感暴发的首要任务。湿地水体和植被(非淹没和淹没植被)的分布是影响鸟类分布
全文:区禽流感病毒尤其是H5N1病毒暴发与传播的风险。这使得鄱阳湖地区成为病毒传播的主要场所。因此研究鸟类的分布成为控制该地区禽流感暴发的首要任务。湿地水体和植被(非淹没和淹没植被)的分布是影响鸟类分布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生态水文结构研究:以鄱阳湖湿地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作者: 周磊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生态水文结构  遥感  水文格局 
描述:鄱阳湖区的生态水文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并定量的分析了湖区水体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鄱阳湖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综述了国内外生态水文研究、湿地遥感研究和水文连接度研究
全文:鄱阳湖区的生态水文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并定量的分析了湖区水体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鄱阳湖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综述了国内外生态水文研究、湿地遥感研究和水文连接度研究
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区研究
作者: 张祖芳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重要性分区  湿地生态功能 
描述: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区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生态特征空间分异明显通过制作各评价指标的专题图,对鄱阳湖湿地主要生态特征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植被主要分布于
全文: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区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生态特征空间分异明显通过制作各评价指标的专题图,对鄱阳湖湿地主要生态特征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植被主要分布于
江湖关系变化对鄱阳湖沉积物氮磷形态及释放风险的影响
作者: 吴志强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位  形态  江湖关系变化    生物有效性  释放风险   
描述:富营养化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意义。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鄱阳湖沉积物TN、TP、OM空间分布上呈现“五河”入湖尾闾区较高,北部湖区及主体湖区较低的分布特征,表明外源污染输入是影响沉积物氮磷含量
全文:富营养化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意义。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鄱阳湖沉积物TN、TP、OM空间分布上呈现“五河”入湖尾闾区较高,北部湖区及主体湖区较低的分布特征,表明外源污染输入是影响沉积物氮磷含量
上页 1 2 3 ... 6 7 8 ... 9 10 11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