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湿地植物群落沿高程梯度变化特征研究
作者: 刘肖利 丁明军 李贵才 齐述华 张起明  来源:人民长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程变化  鄱阳湖  实地调查  多样性研究  湿地植物群落 
描述:鄱阳湖湿地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特征的研究对鄱阳湖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植物群落的样方调查,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分析了鄱阳湖湿地植物在不同高程范围内的分布格局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植物以禾本科、莎草科、蓼科和菊科等植物最为常见,地上生物量随高程呈上升趋势;物种丰富度与高程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在高程上均呈下降一上升一下降趋势;12.5-13.5m高程范围内,生境差异较小,Jaccard指数较大,在12-12.5m和14.5-15m高程范围内,生境差异较大,属于湿生植物到中生、旱生(或沙生)植物的过渡地带,15m高程以上植物生长环境趋于稳定。
全文:鄱阳湖湿地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特征的研究对鄱阳湖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植物群落的样方调查,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分析了鄱阳湖湿地植物在不同高程范围内的分布格局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植物以禾本科、莎草科、蓼科和菊科等植物最为常见,地上生物量随高程呈上升趋势;物种丰富度与高程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在高程上均呈下降一上升一下降趋势;12.5-13.5m高程范围内,生境差异较小,Jaccard指数较大,在12-12.5m和14.5-15m高程范围内,生境差异较大,属于湿生植物到中生、旱生(或沙生)植物的过渡地带,15m高程以上植物生长环境趋于稳定。
鄱阳湖水系黄颡鱼若干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作者: 肖秀兰 欧阳敏 张明 陶其辉 魏宏民 吕琳  来源: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鄱阳湖  黄颡鱼 
描述:以鄱阳湖水系黄颡鱼为试验材料,对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食性、繁殖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年龄生长、营养、耗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制定黄颡鱼的种质标准和养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以鄱阳湖水系黄颡鱼为试验材料,对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食性、繁殖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年龄生长、营养、耗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制定黄颡鱼的种质标准和养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鄱阳湖水位变化特征及河湖相转化规律探究
作者: 李子龙 莫淑红 万晓明 沈冰  来源: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位变化  鄱阳湖  相转换 
描述:基于鄱阳湖代表水文站的水位监测资料,以三峡工程修建运行时间为分界点,分析鄱阳湖的年最高水位、年最低水位、年平均水位,多年平均水位、逐月平均水位及河湖相转换的前后差异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定量计算及对比,结果表明三峡工程修建后,鄱阳湖的水位特征及河湖相转换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建议优化三峡水库蓄泄方式,并与鄱阳湖5河来水协调处理,从而保证鄱阳湖的正常水位。
全文:基于鄱阳湖代表水文站的水位监测资料,以三峡工程修建运行时间为分界点,分析鄱阳湖的年最高水位、年最低水位、年平均水位,多年平均水位、逐月平均水位及河湖相转换的前后差异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定量计算及对比,结果表明三峡工程修建后,鄱阳湖的水位特征及河湖相转换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建议优化三峡水库蓄泄方式,并与鄱阳湖5河来水协调处理,从而保证鄱阳湖的正常水位。
鄱阳湖天然湖面遥感监测及其与水位关系研究
作者: 李鹏 封志明 姜鲁光 刘影 胡久伟 朱建平  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圩堤  湖面空间扩展  代表性水位站  Landsat  鄱阳湖  水体指数法 
描述:以1989—2010年鄱阳湖100期(景)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对比分析了水体指数法和谱间关系法两种主要的水体提取方法,利用水体指数法提取了天然湖体水面面积,揭示了不同水位下鄱阳湖天然湖体水面的空间扩展过程与特征,建立了汛期与非汛期水面-水位关系模型并确定了相应代表性水位站。结果表明:①在鄱阳湖,水体指数法水体提取精度优于谱间关系法;②受地形影响,不同水位条件下鄱阳湖天然水面的空间扩展特征大致呈"菱形"沿湖岸以顺时针方向(即:北→东→南→西→北)推进;③水位为6~15 m时,鄱阳湖天然湖体水面随水位变化呈线性变化,水面变化显著;而在水位介于15~22 m时,天然湖体水面随水位变化则呈对数变化。基于水面-水位关系模型,确定汛期代表性水位站为星子站、都昌站与吴城站;而非汛期代表性水位站为棠荫站。
全文:以1989—2010年鄱阳湖100期(景)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对比分析了水体指数法和谱间关系法两种主要的水体提取方法,利用水体指数法提取了天然湖体水面面积,揭示了不同水位下鄱阳湖天然湖体水面的空间扩展过程与特征,建立了汛期与非汛期水面-水位关系模型并确定了相应代表性水位站。结果表明:①在鄱阳湖,水体指数法水体提取精度优于谱间关系法;②受地形影响,不同水位条件下鄱阳湖天然水面的空间扩展特征大致呈"菱形"沿湖岸以顺时针方向(即:北→东→南→西→北)推进;③水位为6~15 m时,鄱阳湖天然湖体水面随水位变化呈线性变化,水面变化显著;而在水位介于15~22 m时,天然湖体水面随水位变化则呈对数变化。基于水面-水位关系模型,确定汛期代表性水位站为星子站、都昌站与吴城站;而非汛期代表性水位站为棠荫站。
鄱阳湖湿地植物群落沿高程梯度变化特征研究
作者: 刘肖利 丁明军 李贵才 齐述华 张起明  来源:人民长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程变化  鄱阳湖  实地调查  多样性研究  湿地植物群落 
描述:鄱阳湖湿地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特征的研究对鄱阳湖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植物群落的样方调查,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分析了鄱阳湖湿地植物在不同高程范围内的分布格局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植物以禾本科、莎草科、蓼科和菊科等植物最为常见,地上生物量随高程呈上升趋势;物种丰富度与高程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在高程上均呈下降一上升一下降趋势;12.5-13.5m高程范围内,生境差异较小,Jaccard指数较大,在12-12.5m和14.5-15m高程范围内,生境差异较大,属于湿生植物到中生、旱生(或沙生)植物的过渡地带,15m高程以上植物生长环境趋于稳定。
全文:鄱阳湖湿地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特征的研究对鄱阳湖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植物群落的样方调查,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分析了鄱阳湖湿地植物在不同高程范围内的分布格局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植物以禾本科、莎草科、蓼科和菊科等植物最为常见,地上生物量随高程呈上升趋势;物种丰富度与高程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在高程上均呈下降一上升一下降趋势;12.5-13.5m高程范围内,生境差异较小,Jaccard指数较大,在12-12.5m和14.5-15m高程范围内,生境差异较大,属于湿生植物到中生、旱生(或沙生)植物的过渡地带,15m高程以上植物生长环境趋于稳定。
鄱阳湖湖区及五河七口DEM制作
作者: 王海龙 艾光辉 万会明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五河七口  鄱阳湖  数字地形图 
描述:阐述了在ArcGis平台上利用数字地形图生产鄱阳湖湖区及五河七口DEM制作的方法.
全文:阐述了在ArcGis平台上利用数字地形图生产鄱阳湖湖区及五河七口DEM制作的方法.
浅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作者: 彭小明 吕晓晨 冯媛媛 高明  来源:绿色科技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经济  环境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和谐 
描述:以鄱阳湖为研究对象,简要概述了鄱阳湖经济与环境间存在的问题,从宣传力度、监督管理、生态农业、环境监测等方面针对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策略展开分析。
全文:以鄱阳湖为研究对象,简要概述了鄱阳湖经济与环境间存在的问题,从宣传力度、监督管理、生态农业、环境监测等方面针对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策略展开分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植被固碳研究
作者: 金姝兰 朱子明 徐彩球  来源:亚热带植物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固碳  植被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植被固碳研究表明,该区森林碳储量364.3×10t,草地植被固碳量90.65x10t,水稻固碳量18.51×10t,其他农作物固碳量20.64×10t;鄱阳湖湿地固定CO量为609 120t/a.因此,建议对现有森林进行科学抚育与合理采伐,进而形成合理的树种结构、林龄结构与林层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碳汇能力;运用保护性耕作、灌溉节水和合理施肥技术,培育新型氮素高效利用的农作物新品种,提高光合作用率,从而提高该区农作物的固碳能力;进行合理放牧和草地资源生态监测,严格控制养殖数量和规模,实现草地生态系统减少与固定CO的重要功能;严禁围湖造田,健全水域环境监测网络,保护湿地生态功能.
全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植被固碳研究表明,该区森林碳储量364.3×10t,草地植被固碳量90.65x10t,水稻固碳量18.51×10t,其他农作物固碳量20.64×10t;鄱阳湖湿地固定CO量为609 120t/a.因此,建议对现有森林进行科学抚育与合理采伐,进而形成合理的树种结构、林龄结构与林层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碳汇能力;运用保护性耕作、灌溉节水和合理施肥技术,培育新型氮素高效利用的农作物新品种,提高光合作用率,从而提高该区农作物的固碳能力;进行合理放牧和草地资源生态监测,严格控制养殖数量和规模,实现草地生态系统减少与固定CO的重要功能;严禁围湖造田,健全水域环境监测网络,保护湿地生态功能.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农业景观设计
作者: 金姝兰 杨光灶 朱子明  来源: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  景观  低碳农业 
描述: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概况,提出构建水域-洲滩、平原-阶地、岗地-丘陵-山地等低碳农业景观区的设想,同时倡导广大农民从家居建筑与生活方式入手,推动低碳建筑形式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与普及。
全文: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概况,提出构建水域-洲滩、平原-阶地、岗地-丘陵-山地等低碳农业景观区的设想,同时倡导广大农民从家居建筑与生活方式入手,推动低碳建筑形式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与普及。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农业景观设计
作者: 金姝兰 杨光灶 朱子明  来源:湖南农业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  景观  低碳农业 
描述: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概况,提出构建水域—洲滩、平原—阶地、岗地—丘陵—山地等低碳农业景观区的设想,同时倡导广大农民从家居建筑与生活方式入手,推动低碳建筑形式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与普及。
全文: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概况,提出构建水域—洲滩、平原—阶地、岗地—丘陵—山地等低碳农业景观区的设想,同时倡导广大农民从家居建筑与生活方式入手,推动低碳建筑形式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与普及。
上页 1 2 3 ... 7 8 9 ... 11 12 13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