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基于环鄱阳湖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融资问题分析
-
作者:
曾祥师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 投融资模式
-
描述:生态产业的发展是鄱阳湖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方向。根据区域地理环境和产业优势,生态旅游业具有相对的发展优势,这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可投资的生态旅游发展项目的产出效益特点,使得融资成为主要制约鄱阳湖区域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棘手问题。本文从环鄱阳湖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出发,探讨通过建立生态旅游投资基金平台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以解决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融资问题,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全文:生态产业的发展是鄱阳湖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方向。根据区域地理环境和产业优势,生态旅游业具有相对的发展优势,这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可投资的生态旅游发展项目的产出效益特点,使得融资成为主要制约鄱阳湖区域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棘手问题。本文从环鄱阳湖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出发,探讨通过建立生态旅游投资基金平台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以解决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融资问题,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明清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研究
-
作者:
程宇昌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地区 明清时期 民间信仰
-
描述:本文运用历史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宗教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充分掌握学术前沿信息和占有详实史料的基础上,考察明清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与民间信仰体系的建构;在众多民间信仰对象中选择鄱阳湖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神灵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即忠臣崇拜、许真君崇拜、元将军崇拜、周癫仙崇拜等多个民间神灵崇拜;注重微观与宏观、个案与整体、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通过较为细致的专题研究,试图勾勒出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脉络、基本特征以及民间信仰观念的变迁。鄱阳湖的历史悠久,具有全国不可比拟的独特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在生态环境、社会制度、自然灾害和百姓精神信仰需求等多种因素交互影响下,该地区人们精神世界呈现多元化、世俗化的现象,民间信仰神灵也出现多元化,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相对明显的民间神灵信仰结构,主要体现为忠臣崇拜、道教尊神信仰、水神崇拜、城隍信仰、关羽信仰、观音信仰等,还有社稷、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及先农诸神等信仰。鄱阳湖三十六位忠臣崇拜及其神庙香火,历经六百多年,依然日增兴盛,特别是鄱阳、余干两县,忠臣信仰尤其突出。忠臣庙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为英勇献身的忠臣立庙,并规定国家祭祀,其目的是“以慰死者之心而激生者之志”,稳固江山社稷。至嘉靖时期,忠臣信仰与崇拜已经深入湖区民心。清朝立国之后,明代忠臣仍受清朝廷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推崇祭祀并修葺忠臣庙,其目的是崇德尚忠,倡导忠义精神,以教化世人争做忠臣孝子。此后,忠臣信仰由原明代的国家祭祀神灵逐渐转变为清代官方认同的民间信仰,忠臣信仰遍布湖区。由于鄱阳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民间百姓的精神诉求,忠臣信仰又逐渐演变成威镇鄱阳湖、护佑湖区渔民与过往商旅的湖神,即水神。许逊是“净明道”的祖师,明清时期许真君崇拜已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潮。明代由于受到皇家的赐封和膜拜,许真君信仰迅速向全国传播。至清代,许真君信仰更加旺盛,不断受到国家的敕封与祭祀。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信仰非常广泛,民间祭祀普遍。对于许真君崇拜盛行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许真君曾惠及乡邑百姓,有德于民;二是许真君忠孝事君亲,历代朝廷以此美德来教化臣民,故此促使了许真君信仰由地方神灵上升为国家祭祀的民间神灵,俨然成为全国性的民间信仰和神灵。明清时期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既是“福主”,同时逐渐转化为“雨神”、“水神”、“湖神”,能够降雨水、除水患、护佑湖民水上作业和安全通行。许真君崇拜的社会功能突出地表现在:教化百姓忠孝;慰藉百姓禳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鄱阳湖地区的水神崇拜,既有自然水神崇拜,也有治水水神崇拜。元将军崇拜是最典型的人格化水神,其原型为鄱阳湖的鼋。明太祖封鼋为元将军,后敕封定江王,元将军庙即老爷庙,庙址在左蠡山。老爷庙崇拜风气之所以盛行,主要原因有:一是元将军救明太祖朱元璋的神话传说,蒙上神秘主义面纱;二是老爷庙所处水域险恶,渔夫船家、商旅与乡绅们有祈求平安的精神需要;三是明清时期国家多次敕封,地方官府又反复修葺,隆重祭祀,且每年春秋致祭,有相对固定的祭祀仪式,并将此载入祀典。在神话故事流传、民间百姓精神需要与国家权力介入三大因素的影响下,元将军由鄱阳湖的一个动物神灵,演变为鄱阳湖地区水神体系中的主神。地方社会对水神的敬畏与崇拜,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禁忌,从环保视角来看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与作用,如保护水环境,防止污染,保护水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等。明清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神灵众多,许多民间神灵崇拜呈现了道教化色彩,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城隍信仰、关圣帝信仰和周颠仙信仰,这些民间信仰神灵与道教结合紧密,大都上升为道教神灵,特别是周颠仙信仰,反映出“神道不可分割”的共存交融的互动关系。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佛崇佛氛围浓厚,许多民间神灵崇拜又与佛教关系紧密,在佛教民间化的同时,民间信仰又呈现出佛教化色彩,其中九江天花宫的天花娘娘菩萨、都昌县莲花寺的李王菩萨等,皆为民间神灵演变成佛教神灵,被佛教系统所吸纳,充分反映了该地区民间信仰与佛教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本文系统地研究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问题,从宏观上把握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轨迹与基本特征,填补了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薄弱之处,同时又尝试性构架江西水域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分析模式,在忠臣信仰、许真君信仰、水神崇拜等问题的研究上均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本文的研究方法,恪守实证的原则,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统计法、图表法等,做到文献考证与田野调查、宏观与微观、整体与个案、动态与静态研究的“四个相结合”,从多维度研究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问题,解析鄱阳湖地区民间百姓的独特精神世界。
-
全文:本文运用历史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宗教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充分掌握学术前沿信息和占有详实史料的基础上,考察明清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与民间信仰体系的建构;在众多民间信仰对象中选择鄱阳湖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神灵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即忠臣崇拜、许真君崇拜、元将军崇拜、周癫仙崇拜等多个民间神灵崇拜;注重微观与宏观、个案与整体、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通过较为细致的专题研究,试图勾勒出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脉络、基本特征以及民间信仰观念的变迁。鄱阳湖的历史悠久,具有全国不可比拟的独特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在生态环境、社会制度、自然灾害和百姓精神信仰需求等多种因素交互影响下,该地区人们精神世界呈现多元化、世俗化的现象,民间信仰神灵也出现多元化,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相对明显的民间神灵信仰结构,主要体现为忠臣崇拜、道教尊神信仰、水神崇拜、城隍信仰、关羽信仰、观音信仰等,还有社稷、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及先农诸神等信仰。鄱阳湖三十六位忠臣崇拜及其神庙香火,历经六百多年,依然日增兴盛,特别是鄱阳、余干两县,忠臣信仰尤其突出。忠臣庙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为英勇献身的忠臣立庙,并规定国家祭祀,其目的是“以慰死者之心而激生者之志”,稳固江山社稷。至嘉靖时期,忠臣信仰与崇拜已经深入湖区民心。清朝立国之后,明代忠臣仍受清朝廷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推崇祭祀并修葺忠臣庙,其目的是崇德尚忠,倡导忠义精神,以教化世人争做忠臣孝子。此后,忠臣信仰由原明代的国家祭祀神灵逐渐转变为清代官方认同的民间信仰,忠臣信仰遍布湖区。由于鄱阳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民间百姓的精神诉求,忠臣信仰又逐渐演变成威镇鄱阳湖、护佑湖区渔民与过往商旅的湖神,即水神。许逊是“净明道”的祖师,明清时期许真君崇拜已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潮。明代由于受到皇家的赐封和膜拜,许真君信仰迅速向全国传播。至清代,许真君信仰更加旺盛,不断受到国家的敕封与祭祀。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信仰非常广泛,民间祭祀普遍。对于许真君崇拜盛行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许真君曾惠及乡邑百姓,有德于民;二是许真君忠孝事君亲,历代朝廷以此美德来教化臣民,故此促使了许真君信仰由地方神灵上升为国家祭祀的民间神灵,俨然成为全国性的民间信仰和神灵。明清时期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既是“福主”,同时逐渐转化为“雨神”、“水神”、“湖神”,能够降雨水、除水患、护佑湖民水上作业和安全通行。许真君崇拜的社会功能突出地表现在:教化百姓忠孝;慰藉百姓禳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鄱阳湖地区的水神崇拜,既有自然水神崇拜,也有治水水神崇拜。元将军崇拜是最典型的人格化水神,其原型为鄱阳湖的鼋。明太祖封鼋为元将军,后敕封定江王,元将军庙即老爷庙,庙址在左蠡山。老爷庙崇拜风气之所以盛行,主要原因有:一是元将军救明太祖朱元璋的神话传说,蒙上神秘主义面纱;二是老爷庙所处水域险恶,渔夫船家、商旅与乡绅们有祈求平安的精神需要;三是明清时期国家多次敕封,地方官府又反复修葺,隆重祭祀,且每年春秋致祭,有相对固定的祭祀仪式,并将此载入祀典。在神话故事流传、民间百姓精神需要与国家权力介入三大因素的影响下,元将军由鄱阳湖的一个动物神灵,演变为鄱阳湖地区水神体系中的主神。地方社会对水神的敬畏与崇拜,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禁忌,从环保视角来看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与作用,如保护水环境,防止污染,保护水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等。明清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神灵众多,许多民间神灵崇拜呈现了道教化色彩,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城隍信仰、关圣帝信仰和周颠仙信仰,这些民间信仰神灵与道教结合紧密,大都上升为道教神灵,特别是周颠仙信仰,反映出“神道不可分割”的共存交融的互动关系。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佛崇佛氛围浓厚,许多民间神灵崇拜又与佛教关系紧密,在佛教民间化的同时,民间信仰又呈现出佛教化色彩,其中九江天花宫的天花娘娘菩萨、都昌县莲花寺的李王菩萨等,皆为民间神灵演变成佛教神灵,被佛教系统所吸纳,充分反映了该地区民间信仰与佛教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本文系统地研究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问题,从宏观上把握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轨迹与基本特征,填补了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薄弱之处,同时又尝试性构架江西水域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分析模式,在忠臣信仰、许真君信仰、水神崇拜等问题的研究上均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本文的研究方法,恪守实证的原则,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统计法、图表法等,做到文献考证与田野调查、宏观与微观、整体与个案、动态与静态研究的“四个相结合”,从多维度研究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问题,解析鄱阳湖地区民间百姓的独特精神世界。
-
明清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研究
-
作者:
程宇昌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地区 明清时期 民间信仰
-
描述:本文运用历史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宗教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充分掌握学术前沿信息和占有详实史料的基础上,考察明清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与民间信仰体系的建构;在众多民间信仰对象中选择鄱阳湖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神灵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即忠臣崇拜、许真君崇拜、元将军崇拜、周癫仙崇拜等多个民间神灵崇拜;注重微观与宏观、个案与整体、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通过较为细致的专题研究,试图勾勒出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脉络、基本特征以及民间信仰观念的变迁。鄱阳湖的历史悠久,具有全国不可比拟的独特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在生态环境、社会制度、自然灾害和百姓精神信仰需求等多种因素交互影响下,该地区人们精神世界呈现多元化、世俗化的现象,民间信仰神灵也出现多元化,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相对明显的民间神灵信仰结构,主要体现为忠臣崇拜、道教尊神信仰、水神崇拜、城隍信仰、关羽信仰、观音信仰等,还有社稷、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及先农诸神等信仰。鄱阳湖三十六位忠臣崇拜及其神庙香火,历经六百多年,依然日增兴盛,特别是鄱阳、余干两县,忠臣信仰尤其突出。忠臣庙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为英勇献身的忠臣立庙,并规定国家祭祀,其目的是“以慰死者之心而激生者之志”,稳固江山社稷。至嘉靖时期,忠臣信仰与崇拜已经深入湖区民心。清朝立国之后,明代忠臣仍受清朝廷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推崇祭祀并修葺忠臣庙,其目的是崇德尚忠,倡导忠义精神,以教化世人争做忠臣孝子。此后,忠臣信仰由原明代的国家祭祀神灵逐渐转变为清代官方认同的民间信仰,忠臣信仰遍布湖区。由于鄱阳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民间百姓的精神诉求,忠臣信仰又逐渐演变成威镇鄱阳湖、护佑湖区渔民与过往商旅的湖神,即水神。许逊是“净明道”的祖师,明清时期许真君崇拜已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潮。明代由于受到皇家的赐封和膜拜,许真君信仰迅速向全国传播。至清代,许真君信仰更加旺盛,不断受到国家的敕封与祭祀。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信仰非常广泛,民间祭祀普遍。对于许真君崇拜盛行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许真君曾惠及乡邑百姓,有德于民;二是许真君忠孝事君亲,历代朝廷以此美德来教化臣民,故此促使了许真君信仰由地方神灵上升为国家祭祀的民间神灵,俨然成为全国性的民间信仰和神灵。明清时期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既是“福主”,同时逐渐转化为“雨神”、“水神”、“湖神”,能够降雨水、除水患、护佑湖民水上作业和安全通行。许真君崇拜的社会功能突出地表现在:教化百姓忠孝;慰藉百姓禳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鄱阳湖地区的水神崇拜,既有自然水神崇拜,也有治水水神崇拜。元将军崇拜是最典型的人格化水神,其原型为鄱阳湖的鼋。明太祖封鼋为元将军,后敕封定江王,元将军庙即老爷庙,庙址在左蠡山。老爷庙崇拜风气之所以盛行,主要原因有:一是元将军救明太祖朱元璋的神话传说,蒙上神秘主义面纱;二是老爷庙所处水域险恶,渔夫船家、商旅与乡绅们有祈求平安的精神需要;三是明清时期国家多次敕封,地方官府又反复修葺,隆重祭祀,且每年春秋致祭,有相对固定的祭祀仪式,并将此载入祀典。在神话故事流传、民间百姓精神需要与国家权力介入三大因素的影响下,元将军由鄱阳湖的一个动物神灵,演变为鄱阳湖地区水神体系中的主神。地方社会对水神的敬畏与崇拜,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禁忌,从环保视角来看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与作用,如保护水环境,防止污染,保护水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等。明清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神灵众多,许多民间神灵崇拜呈现了道教化色彩,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城隍信仰、关圣帝信仰和周颠仙信仰,这些民间信仰神灵与道教结合紧密,大都上升为道教神灵,特别是周颠仙信仰,反映出“神道不可分割”的共存交融的互动关系。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佛崇佛氛围浓厚,许多民间神灵崇拜又与佛教关系紧密,在佛教民间化的同时,民间信仰又呈现出佛教化色彩,其中九江天花宫的天花娘娘菩萨、都昌县莲花寺的李王菩萨等,皆为民间神灵演变成佛教神灵,被佛教系统所吸纳,充分反映了该地区民间信仰与佛教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本文系统地研究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问题,从宏观上把握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轨迹与基本特征,填补了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薄弱之处,同时又尝试性构架江西水域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分析模式,在忠臣信仰、许真君信仰、水神崇拜等问题的研究上均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本文的研究方法,恪守实证的原则,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统计法、图表法等,做到文献考证与田野调查、宏观与微观、整体与个案、动态与静态研究的“四个相结合”,从多维度研究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问题,解析鄱阳湖地区民间百姓的独特精神世界。
-
全文:本文运用历史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宗教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充分掌握学术前沿信息和占有详实史料的基础上,考察明清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与民间信仰体系的建构;在众多民间信仰对象中选择鄱阳湖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神灵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即忠臣崇拜、许真君崇拜、元将军崇拜、周癫仙崇拜等多个民间神灵崇拜;注重微观与宏观、个案与整体、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通过较为细致的专题研究,试图勾勒出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脉络、基本特征以及民间信仰观念的变迁。鄱阳湖的历史悠久,具有全国不可比拟的独特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在生态环境、社会制度、自然灾害和百姓精神信仰需求等多种因素交互影响下,该地区人们精神世界呈现多元化、世俗化的现象,民间信仰神灵也出现多元化,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相对明显的民间神灵信仰结构,主要体现为忠臣崇拜、道教尊神信仰、水神崇拜、城隍信仰、关羽信仰、观音信仰等,还有社稷、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及先农诸神等信仰。鄱阳湖三十六位忠臣崇拜及其神庙香火,历经六百多年,依然日增兴盛,特别是鄱阳、余干两县,忠臣信仰尤其突出。忠臣庙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为英勇献身的忠臣立庙,并规定国家祭祀,其目的是“以慰死者之心而激生者之志”,稳固江山社稷。至嘉靖时期,忠臣信仰与崇拜已经深入湖区民心。清朝立国之后,明代忠臣仍受清朝廷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推崇祭祀并修葺忠臣庙,其目的是崇德尚忠,倡导忠义精神,以教化世人争做忠臣孝子。此后,忠臣信仰由原明代的国家祭祀神灵逐渐转变为清代官方认同的民间信仰,忠臣信仰遍布湖区。由于鄱阳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民间百姓的精神诉求,忠臣信仰又逐渐演变成威镇鄱阳湖、护佑湖区渔民与过往商旅的湖神,即水神。许逊是“净明道”的祖师,明清时期许真君崇拜已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潮。明代由于受到皇家的赐封和膜拜,许真君信仰迅速向全国传播。至清代,许真君信仰更加旺盛,不断受到国家的敕封与祭祀。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信仰非常广泛,民间祭祀普遍。对于许真君崇拜盛行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许真君曾惠及乡邑百姓,有德于民;二是许真君忠孝事君亲,历代朝廷以此美德来教化臣民,故此促使了许真君信仰由地方神灵上升为国家祭祀的民间神灵,俨然成为全国性的民间信仰和神灵。明清时期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既是“福主”,同时逐渐转化为“雨神”、“水神”、“湖神”,能够降雨水、除水患、护佑湖民水上作业和安全通行。许真君崇拜的社会功能突出地表现在:教化百姓忠孝;慰藉百姓禳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鄱阳湖地区的水神崇拜,既有自然水神崇拜,也有治水水神崇拜。元将军崇拜是最典型的人格化水神,其原型为鄱阳湖的鼋。明太祖封鼋为元将军,后敕封定江王,元将军庙即老爷庙,庙址在左蠡山。老爷庙崇拜风气之所以盛行,主要原因有:一是元将军救明太祖朱元璋的神话传说,蒙上神秘主义面纱;二是老爷庙所处水域险恶,渔夫船家、商旅与乡绅们有祈求平安的精神需要;三是明清时期国家多次敕封,地方官府又反复修葺,隆重祭祀,且每年春秋致祭,有相对固定的祭祀仪式,并将此载入祀典。在神话故事流传、民间百姓精神需要与国家权力介入三大因素的影响下,元将军由鄱阳湖的一个动物神灵,演变为鄱阳湖地区水神体系中的主神。地方社会对水神的敬畏与崇拜,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禁忌,从环保视角来看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与作用,如保护水环境,防止污染,保护水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等。明清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神灵众多,许多民间神灵崇拜呈现了道教化色彩,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城隍信仰、关圣帝信仰和周颠仙信仰,这些民间信仰神灵与道教结合紧密,大都上升为道教神灵,特别是周颠仙信仰,反映出“神道不可分割”的共存交融的互动关系。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佛崇佛氛围浓厚,许多民间神灵崇拜又与佛教关系紧密,在佛教民间化的同时,民间信仰又呈现出佛教化色彩,其中九江天花宫的天花娘娘菩萨、都昌县莲花寺的李王菩萨等,皆为民间神灵演变成佛教神灵,被佛教系统所吸纳,充分反映了该地区民间信仰与佛教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本文系统地研究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问题,从宏观上把握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轨迹与基本特征,填补了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薄弱之处,同时又尝试性构架江西水域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分析模式,在忠臣信仰、许真君信仰、水神崇拜等问题的研究上均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本文的研究方法,恪守实证的原则,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统计法、图表法等,做到文献考证与田野调查、宏观与微观、整体与个案、动态与静态研究的“四个相结合”,从多维度研究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问题,解析鄱阳湖地区民间百姓的独特精神世界。
-
明清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研究
-
作者:
程宇昌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地区 明清时期 民间信仰
-
描述:本文运用历史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宗教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充分掌握学术前沿信息和占有详实史料的基础上,考察明清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与民间信仰体系的建构;在众多民间信仰对象中选择鄱阳湖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神灵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即忠臣崇拜、许真君崇拜、元将军崇拜、周癫仙崇拜等多个民间神灵崇拜;注重微观与宏观、个案与整体、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通过较为细致的专题研究,试图勾勒出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脉络、基本特征以及民间信仰观念的变迁。鄱阳湖的历史悠久,具有全国不可比拟的独特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在生态环境、社会制度、自然灾害和百姓精神信仰需求等多种因素交互影响下,该地区人们精神世界呈现多元化、世俗化的现象,民间信仰神灵也出现多元化,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相对明显的民间神灵信仰结构,主要体现为忠臣崇拜、道教尊神信仰、水神崇拜、城隍信仰、关羽信仰、观音信仰等,还有社稷、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及先农诸神等信仰。鄱阳湖三十六位忠臣崇拜及其神庙香火,历经六百多年,依然日增兴盛,特别是鄱阳、余干两县,忠臣信仰尤其突出。忠臣庙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为英勇献身的忠臣立庙,并规定国家祭祀,其目的是“以慰死者之心而激生者之志”,稳固江山社稷。至嘉靖时期,忠臣信仰与崇拜已经深入湖区民心。清朝立国之后,明代忠臣仍受清朝廷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推崇祭祀并修葺忠臣庙,其目的是崇德尚忠,倡导忠义精神,以教化世人争做忠臣孝子。此后,忠臣信仰由原明代的国家祭祀神灵逐渐转变为清代官方认同的民间信仰,忠臣信仰遍布湖区。由于鄱阳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民间百姓的精神诉求,忠臣信仰又逐渐演变成威镇鄱阳湖、护佑湖区渔民与过往商旅的湖神,即水神。许逊是“净明道”的祖师,明清时期许真君崇拜已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潮。明代由于受到皇家的赐封和膜拜,许真君信仰迅速向全国传播。至清代,许真君信仰更加旺盛,不断受到国家的敕封与祭祀。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信仰非常广泛,民间祭祀普遍。对于许真君崇拜盛行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许真君曾惠及乡邑百姓,有德于民;二是许真君忠孝事君亲,历代朝廷以此美德来教化臣民,故此促使了许真君信仰由地方神灵上升为国家祭祀的民间神灵,俨然成为全国性的民间信仰和神灵。明清时期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既是“福主”,同时逐渐转化为“雨神”、“水神”、“湖神”,能够降雨水、除水患、护佑湖民水上作业和安全通行。许真君崇拜的社会功能突出地表现在:教化百姓忠孝;慰藉百姓禳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鄱阳湖地区的水神崇拜,既有自然水神崇拜,也有治水水神崇拜。元将军崇拜是最典型的人格化水神,其原型为鄱阳湖的鼋。明太祖封鼋为元将军,后敕封定江王,元将军庙即老爷庙,庙址在左蠡山。老爷庙崇拜风气之所以盛行,主要原因有:一是元将军救明太祖朱元璋的神话传说,蒙上神秘主义面纱;二是老爷庙所处水域险恶,渔夫船家、商旅与乡绅们有祈求平安的精神需要;三是明清时期国家多次敕封,地方官府又反复修葺,隆重祭祀,且每年春秋致祭,有相对固定的祭祀仪式,并将此载入祀典。在神话故事流传、民间百姓精神需要与国家权力介入三大因素的影响下,元将军由鄱阳湖的一个动物神灵,演变为鄱阳湖地区水神体系中的主神。地方社会对水神的敬畏与崇拜,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禁忌,从环保视角来看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与作用,如保护水环境,防止污染,保护水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等。明清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神灵众多,许多民间神灵崇拜呈现了道教化色彩,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城隍信仰、关圣帝信仰和周颠仙信仰,这些民间信仰神灵与道教结合紧密,大都上升为道教神灵,特别是周颠仙信仰,反映出“神道不可分割”的共存交融的互动关系。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佛崇佛氛围浓厚,许多民间神灵崇拜又与佛教关系紧密,在佛教民间化的同时,民间信仰又呈现出佛教化色彩,其中九江天花宫的天花娘娘菩萨、都昌县莲花寺的李王菩萨等,皆为民间神灵演变成佛教神灵,被佛教系统所吸纳,充分反映了该地区民间信仰与佛教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本文系统地研究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问题,从宏观上把握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轨迹与基本特征,填补了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薄弱之处,同时又尝试性构架江西水域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分析模式,在忠臣信仰、许真君信仰、水神崇拜等问题的研究上均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本文的研究方法,恪守实证的原则,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统计法、图表法等,做到文献考证与田野调查、宏观与微观、整体与个案、动态与静态研究的“四个相结合”,从多维度研究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问题,解析鄱阳湖地区民间百姓的独特精神世界。
-
全文:本文运用历史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宗教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充分掌握学术前沿信息和占有详实史料的基础上,考察明清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与民间信仰体系的建构;在众多民间信仰对象中选择鄱阳湖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神灵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即忠臣崇拜、许真君崇拜、元将军崇拜、周癫仙崇拜等多个民间神灵崇拜;注重微观与宏观、个案与整体、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通过较为细致的专题研究,试图勾勒出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脉络、基本特征以及民间信仰观念的变迁。鄱阳湖的历史悠久,具有全国不可比拟的独特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在生态环境、社会制度、自然灾害和百姓精神信仰需求等多种因素交互影响下,该地区人们精神世界呈现多元化、世俗化的现象,民间信仰神灵也出现多元化,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相对明显的民间神灵信仰结构,主要体现为忠臣崇拜、道教尊神信仰、水神崇拜、城隍信仰、关羽信仰、观音信仰等,还有社稷、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及先农诸神等信仰。鄱阳湖三十六位忠臣崇拜及其神庙香火,历经六百多年,依然日增兴盛,特别是鄱阳、余干两县,忠臣信仰尤其突出。忠臣庙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为英勇献身的忠臣立庙,并规定国家祭祀,其目的是“以慰死者之心而激生者之志”,稳固江山社稷。至嘉靖时期,忠臣信仰与崇拜已经深入湖区民心。清朝立国之后,明代忠臣仍受清朝廷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推崇祭祀并修葺忠臣庙,其目的是崇德尚忠,倡导忠义精神,以教化世人争做忠臣孝子。此后,忠臣信仰由原明代的国家祭祀神灵逐渐转变为清代官方认同的民间信仰,忠臣信仰遍布湖区。由于鄱阳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民间百姓的精神诉求,忠臣信仰又逐渐演变成威镇鄱阳湖、护佑湖区渔民与过往商旅的湖神,即水神。许逊是“净明道”的祖师,明清时期许真君崇拜已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潮。明代由于受到皇家的赐封和膜拜,许真君信仰迅速向全国传播。至清代,许真君信仰更加旺盛,不断受到国家的敕封与祭祀。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信仰非常广泛,民间祭祀普遍。对于许真君崇拜盛行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许真君曾惠及乡邑百姓,有德于民;二是许真君忠孝事君亲,历代朝廷以此美德来教化臣民,故此促使了许真君信仰由地方神灵上升为国家祭祀的民间神灵,俨然成为全国性的民间信仰和神灵。明清时期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既是“福主”,同时逐渐转化为“雨神”、“水神”、“湖神”,能够降雨水、除水患、护佑湖民水上作业和安全通行。许真君崇拜的社会功能突出地表现在:教化百姓忠孝;慰藉百姓禳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鄱阳湖地区的水神崇拜,既有自然水神崇拜,也有治水水神崇拜。元将军崇拜是最典型的人格化水神,其原型为鄱阳湖的鼋。明太祖封鼋为元将军,后敕封定江王,元将军庙即老爷庙,庙址在左蠡山。老爷庙崇拜风气之所以盛行,主要原因有:一是元将军救明太祖朱元璋的神话传说,蒙上神秘主义面纱;二是老爷庙所处水域险恶,渔夫船家、商旅与乡绅们有祈求平安的精神需要;三是明清时期国家多次敕封,地方官府又反复修葺,隆重祭祀,且每年春秋致祭,有相对固定的祭祀仪式,并将此载入祀典。在神话故事流传、民间百姓精神需要与国家权力介入三大因素的影响下,元将军由鄱阳湖的一个动物神灵,演变为鄱阳湖地区水神体系中的主神。地方社会对水神的敬畏与崇拜,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禁忌,从环保视角来看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与作用,如保护水环境,防止污染,保护水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等。明清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神灵众多,许多民间神灵崇拜呈现了道教化色彩,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城隍信仰、关圣帝信仰和周颠仙信仰,这些民间信仰神灵与道教结合紧密,大都上升为道教神灵,特别是周颠仙信仰,反映出“神道不可分割”的共存交融的互动关系。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佛崇佛氛围浓厚,许多民间神灵崇拜又与佛教关系紧密,在佛教民间化的同时,民间信仰又呈现出佛教化色彩,其中九江天花宫的天花娘娘菩萨、都昌县莲花寺的李王菩萨等,皆为民间神灵演变成佛教神灵,被佛教系统所吸纳,充分反映了该地区民间信仰与佛教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本文系统地研究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问题,从宏观上把握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轨迹与基本特征,填补了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薄弱之处,同时又尝试性构架江西水域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分析模式,在忠臣信仰、许真君信仰、水神崇拜等问题的研究上均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本文的研究方法,恪守实证的原则,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统计法、图表法等,做到文献考证与田野调查、宏观与微观、整体与个案、动态与静态研究的“四个相结合”,从多维度研究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问题,解析鄱阳湖地区民间百姓的独特精神世界。
-
现代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砂体形态特征:以洞庭湖和鄱阳湖为例
-
作者:
尹太举 李宣玥 张昌民 朱永进 龚福华 来源:石油天然气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洞庭湖 砂体形态 现代沉积 鄱阳湖 浅水三角洲
-
描述:以Google Earth提供的卫星照片平台为基础,对现代洞庭湖和鄱阳湖河口沉积进行了描述,分析了砂体发育特征。洞庭湖东、西湖区环境差异明显,发育5处规模较大三角洲,三角洲特征各异,其中西洞庭三角洲沉积砂体最为发育。潘阳湖基本东西分隔,以西部湖区沉积为主,特别是赣江三角洲砂体面积占整个湖区面积的7成以上。两湖中现代浅水三角洲砂体有两种展布形式,一种是连片展布砂体,主要发育于西洞庭和西潘阳湖中,尤以赣江三角洲最为典型,而另一种以枝状孤立砂体为特征,以东洞庭草尾-蒿竹河三角洲和潘阳湖西河三角洲为代表。前者三角洲平原发育,砂体连片分布,主体成因为分流砂坝。后者枝状、条带状分布,不具备广阔的平原相带,主体是天然堤沉积。通过对其成因分析认为其形成主要受控于河道推进过程中的沉积稳定程度,而这可能与河流的沉积物构成及水量相关。
-
全文:以Google Earth提供的卫星照片平台为基础,对现代洞庭湖和鄱阳湖河口沉积进行了描述,分析了砂体发育特征。洞庭湖东、西湖区环境差异明显,发育5处规模较大三角洲,三角洲特征各异,其中西洞庭三角洲沉积砂体最为发育。潘阳湖基本东西分隔,以西部湖区沉积为主,特别是赣江三角洲砂体面积占整个湖区面积的7成以上。两湖中现代浅水三角洲砂体有两种展布形式,一种是连片展布砂体,主要发育于西洞庭和西潘阳湖中,尤以赣江三角洲最为典型,而另一种以枝状孤立砂体为特征,以东洞庭草尾-蒿竹河三角洲和潘阳湖西河三角洲为代表。前者三角洲平原发育,砂体连片分布,主体成因为分流砂坝。后者枝状、条带状分布,不具备广阔的平原相带,主体是天然堤沉积。通过对其成因分析认为其形成主要受控于河道推进过程中的沉积稳定程度,而这可能与河流的沉积物构成及水量相关。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
-
作者:
程巧贞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集对分析 脆弱性评价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经济系统
-
描述:、鄱阳县、余干县和浮梁县的经济系统脆弱性最大,南昌市区和九江市区的脆弱性最小。区域北部由于受鄱阳湖水体影响较大,脆弱性总体大于南部地区。根据区域31个行政单元的脆弱性特征,文中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4个
-
全文:、鄱阳县、余干县和浮梁县的经济系统脆弱性最大,南昌市区和九江市区的脆弱性最小。区域北部由于受鄱阳湖水体影响较大,脆弱性总体大于南部地区。根据区域31个行政单元的脆弱性特征,文中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4个
-
鄱阳湖湿地锰的分布特征及对重金属影响因素的研究
-
作者:
曹俊秀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锰 氧化锰 释放 吸附 鄱阳湖 重金属
-
描述:实验室模拟相结合,对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活性锰及全锰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湿地土壤及氧化锰吸附和释放重金属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
全文:实验室模拟相结合,对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活性锰及全锰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湿地土壤及氧化锰吸附和释放重金属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
鄱阳湖流域农村饮用水水环境特征及其污染机理研究
-
作者:
陈慧杰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洪涝灾害 地下饮用水 环鄱阳湖区 污染物迁移扩散 健康风险评价
-
描述:)推荐致癌风险阈值范国5×10-5~10-4/a,表明致癌风险较低;Zn年平均风险远大于其他非致癌物,为主要风险因子。而各类毒物个人健康年总风险均以基因毒物质为主,超过个人健康年总风险的98%。通过对
-
全文:)推荐致癌风险阈值范国5×10-5~10-4/a,表明致癌风险较低;Zn年平均风险远大于其他非致癌物,为主要风险因子。而各类毒物个人健康年总风险均以基因毒物质为主,超过个人健康年总风险的98%。通过对
-
鄱阳湖湿地锰的分布特征及对重金属影响因素的研究
-
作者:
曹俊秀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锰 氧化锰 释放 吸附 鄱阳湖 重金属
-
描述:实验室模拟相结合,对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活性锰及全锰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湿地土壤及氧化锰吸附和释放重金属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
全文:实验室模拟相结合,对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活性锰及全锰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湿地土壤及氧化锰吸附和释放重金属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
-
作者:
程巧贞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集对分析 脆弱性评价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经济系统
-
描述:、鄱阳县、余干县和浮梁县的经济系统脆弱性最大,南昌市区和九江市区的脆弱性最小。区域北部由于受鄱阳湖水体影响较大,脆弱性总体大于南部地区。根据区域31个行政单元的脆弱性特征,文中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4个
-
全文:、鄱阳县、余干县和浮梁县的经济系统脆弱性最大,南昌市区和九江市区的脆弱性最小。区域北部由于受鄱阳湖水体影响较大,脆弱性总体大于南部地区。根据区域31个行政单元的脆弱性特征,文中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4个
上页
1
2
3
...
8
9
10
...
12
13
14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