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鄱阳湖乌鳢生物学及其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
作者:
余红有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生物学 人工繁殖 乌鳢
-
描述:根据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在鄱阳湖及湖滨地区所采集的218尾乌鳢标本对鄱阳湖乌鳢的外部形态、年龄与生长、繁殖等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
-
全文:根据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在鄱阳湖及湖滨地区所采集的218尾乌鳢标本对鄱阳湖乌鳢的外部形态、年龄与生长、繁殖等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
-
鄱阳湖黄鳝生长、繁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
作者:
李芝琴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鄱阳湖 黄鳝 繁殖 生长
-
描述: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在鄱阳湖区每月采集黄鱔标本,研究其生长特性、繁殖生物学及遗传多样性特征。结果如下:1.以基舌骨和脊椎骨作为年龄鉴定的材料,研究了鄱阳湖区黄鳝的年龄和生长特征。结果表明
-
全文: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在鄱阳湖区每月采集黄鱔标本,研究其生长特性、繁殖生物学及遗传多样性特征。结果如下:1.以基舌骨和脊椎骨作为年龄鉴定的材料,研究了鄱阳湖区黄鳝的年龄和生长特征。结果表明
-
鄱阳湖乌鳢生物学及其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
作者:
余红有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生物学 人工繁殖 乌鳢
-
描述:根据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在鄱阳湖及湖滨地区所采集的218尾乌鳢标本对鄱阳湖乌鳢的外部形态、年龄与生长、繁殖等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
-
全文:根据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在鄱阳湖及湖滨地区所采集的218尾乌鳢标本对鄱阳湖乌鳢的外部形态、年龄与生长、繁殖等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
-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鄱阳湖水位流量关系研究
-
作者:
游海林 徐力刚 刘桂林 吴永明 刘丽贞 姜加虎 来源: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湖口水文站 最小二乘法 鄱阳湖 水位流量关系 三峡工程
-
描述:为了进一步揭示鄱阳湖与长江及其流域来水之间的“江河湖”关系,选取鄱阳湖湖口水文站作为研究对象,以三峡工程的蓄水时间(2003)为分界点,应用最小二乘法对其1978-2007年的水文数据序列(逐月平均水位与月平均流量)进行线性、多项式(三次曲线)拟合及其对数拟合,根据建立拟合曲线的判断系数R2大小选出最优的鄱阳湖水位流量关系拟合曲线,并对影响3种曲线拟合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最后对湖口水文站年均水位及年平均流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前后,鄱阳湖湖口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拟合曲线均以三次曲线拟合精度为最高,以对数拟合精度为最低;湖口水文站历年年均水位呈现下降趋势,而年平均流量则呈现上升趋势,年均水位和年平均流量最大值均出现在1998年,最小值则分别出现在2006和1979年。研究结果能够为鄱阳湖湖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水环境安全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全文:为了进一步揭示鄱阳湖与长江及其流域来水之间的“江河湖”关系,选取鄱阳湖湖口水文站作为研究对象,以三峡工程的蓄水时间(2003)为分界点,应用最小二乘法对其1978-2007年的水文数据序列(逐月平均水位与月平均流量)进行线性、多项式(三次曲线)拟合及其对数拟合,根据建立拟合曲线的判断系数R2大小选出最优的鄱阳湖水位流量关系拟合曲线,并对影响3种曲线拟合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最后对湖口水文站年均水位及年平均流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前后,鄱阳湖湖口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拟合曲线均以三次曲线拟合精度为最高,以对数拟合精度为最低;湖口水文站历年年均水位呈现下降趋势,而年平均流量则呈现上升趋势,年均水位和年平均流量最大值均出现在1998年,最小值则分别出现在2006和1979年。研究结果能够为鄱阳湖湖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水环境安全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鄱阳湖越冬水鸟种群变化动态
-
作者:
崔鹏 夏少霞 刘观华 吴建东 曾南京 伍旭东 文思标 罗盛金 纪伟涛 雷富民 来源:四川动物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多样性 越冬 水鸟 鄱阳湖 丰富度
-
描述:31种。鄱阳湖越冬水鸟从10月上旬开始出现,在11月份鸟类数量急剧增加,在12月上旬和中旬达到数量峰值,然后开始缓慢减少,至4月初仅有少于1%的鸟类还停留在监测区域。在鄱阳湖要继续深入开展越冬候鸟空间
-
全文:31种。鄱阳湖越冬水鸟从10月上旬开始出现,在11月份鸟类数量急剧增加,在12月上旬和中旬达到数量峰值,然后开始缓慢减少,至4月初仅有少于1%的鸟类还停留在监测区域。在鄱阳湖要继续深入开展越冬候鸟空间
-
夏季鄱阳湖上空对流系统减弱过程分析
-
作者:
傅敏宁 郑有飞 邹海波 刘熙明 来源:高原气象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对流活动 WRF模式 鄱阳湖 向外长波辐射 热通量
-
描述:利用6h一次的NCEP分析资料和南昌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6 min一次的组合反射率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23日10:00-16:00(北京时)江西西北部幕阜山脉上空对流云团东移经过鄱阳湖主体时明显减弱或消亡过程.同时,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WRF对这次过程分别进行了控制性试验(CTR)和敏感性试验(SES).结果表明,CTR试验能较好地模拟出对流云团经过鄱阳湖时的减弱过程;与CTR试验相比,SES试验模拟的鄱阳湖区向外长波辐射值明显偏低,表明鄱阳湖的存在对过境对流云团有减弱作用;两试验的地表比热差异造成CTR (SES)试验模拟的地面感热和潜热通量较低(较高);CTR试验还模拟出负的地面感热通量,即感热从大气向湖体传递;两试验模拟的地面能量通量的差异导致鄱阳湖主体低层(950 hPa)的风场差异显著,即在鄱阳湖主体上空出现了一反气旋性环流,鄱阳湖对过境对流云团的减弱作用是该反气旋环流的辐散下沉造成的.
-
全文:利用6h一次的NCEP分析资料和南昌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6 min一次的组合反射率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23日10:00-16:00(北京时)江西西北部幕阜山脉上空对流云团东移经过鄱阳湖主体时明显减弱或消亡过程.同时,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WRF对这次过程分别进行了控制性试验(CTR)和敏感性试验(SES).结果表明,CTR试验能较好地模拟出对流云团经过鄱阳湖时的减弱过程;与CTR试验相比,SES试验模拟的鄱阳湖区向外长波辐射值明显偏低,表明鄱阳湖的存在对过境对流云团有减弱作用;两试验的地表比热差异造成CTR (SES)试验模拟的地面感热和潜热通量较低(较高);CTR试验还模拟出负的地面感热通量,即感热从大气向湖体传递;两试验模拟的地面能量通量的差异导致鄱阳湖主体低层(950 hPa)的风场差异显著,即在鄱阳湖主体上空出现了一反气旋性环流,鄱阳湖对过境对流云团的减弱作用是该反气旋环流的辐散下沉造成的.
-
基于MOD16产品的鄱阳湖流域地表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
-
作者:
吴桂平 刘元波 赵晓松 叶春 来源:地理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MOD16 土地利用类型 鄱阳湖流域 地表蒸散量 时空分布
-
描述:基于MOD16遥感数据集,统计分析了鄱阳湖流域2000-2010年地表蒸散量的年际和年内时空变化状况,探讨了不同地表类型下蒸散量的差异性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MOD16产品的精度能够满足鄱阳湖流域地表蒸散量时空变化分析的要求;②流域内平均蒸散量的年际波动较大,以2003年、2007年尤为突出,分别超出多年平均值49.28 mm和46.71 mm。ET空间格局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规律,尤其在高植被覆盖区蒸散量较大;③年内蒸散量呈单峰型分布,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地表蒸散主要集中在5-9月份,最高值出现在7月;④土地利用特点基本影响着流域蒸散量的分布状况。蒸散强度大小按地表类型排序依次为林地>草地>农田>裸地>城镇。研究结果对鄱阳湖流域旱涝灾害成因分析、生态需水量研究等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意义。
-
全文:基于MOD16遥感数据集,统计分析了鄱阳湖流域2000-2010年地表蒸散量的年际和年内时空变化状况,探讨了不同地表类型下蒸散量的差异性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MOD16产品的精度能够满足鄱阳湖流域地表蒸散量时空变化分析的要求;②流域内平均蒸散量的年际波动较大,以2003年、2007年尤为突出,分别超出多年平均值49.28 mm和46.71 mm。ET空间格局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规律,尤其在高植被覆盖区蒸散量较大;③年内蒸散量呈单峰型分布,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地表蒸散主要集中在5-9月份,最高值出现在7月;④土地利用特点基本影响着流域蒸散量的分布状况。蒸散强度大小按地表类型排序依次为林地>草地>农田>裸地>城镇。研究结果对鄱阳湖流域旱涝灾害成因分析、生态需水量研究等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意义。
-
鄱阳湖地区城市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
作者:
何宜庆 翁异静 来源:资源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度模型 经济发展 主成分赋权法 鄱阳湖地区
-
描述:在鄱阳湖地区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凸显。本文基于这种背景,构建了鄱阳湖地区城市资源环境质量及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赋权法和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2007年,2008年,2009年这3年鄱阳湖地区6个城市(南昌、景德镇、九江、新余、鹰潭、抚州)的资源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给出资源环境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的计算模型,并划分出协调发展类型,对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6个城市资源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协调性存在较大差别,南昌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类资源滞后型,新余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资源滞后型,景德镇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九江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鹰潭和抚州都属于中度失调衰退类经济受损型。
-
全文:在鄱阳湖地区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凸显。本文基于这种背景,构建了鄱阳湖地区城市资源环境质量及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赋权法和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2007年,2008年,2009年这3年鄱阳湖地区6个城市(南昌、景德镇、九江、新余、鹰潭、抚州)的资源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给出资源环境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的计算模型,并划分出协调发展类型,对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6个城市资源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协调性存在较大差别,南昌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类资源滞后型,新余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资源滞后型,景德镇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九江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鹰潭和抚州都属于中度失调衰退类经济受损型。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研究
-
作者:
余达锦 胡振鹏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产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发展
-
描述: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对长江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新模式的探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生态产业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研究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发展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探讨了生态产业运行的经济发展原则、生态友好原则和产业优化原则,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城镇2007年城镇辐射力模型,并根据区域经济开发"点—轴"理论,分析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要实现从"点(南昌)-圈"式发展模式向"双核(南昌-九江)双轴(沿路和沿江)多动力"发展模式转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政策建议,即要做到区域内严格的空间开发管制和和谐的财政转移支付;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大力发展新型工业;要加快新农村建设,促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要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
全文: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对长江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新模式的探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生态产业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研究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发展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探讨了生态产业运行的经济发展原则、生态友好原则和产业优化原则,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城镇2007年城镇辐射力模型,并根据区域经济开发"点—轴"理论,分析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要实现从"点(南昌)-圈"式发展模式向"双核(南昌-九江)双轴(沿路和沿江)多动力"发展模式转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政策建议,即要做到区域内严格的空间开发管制和和谐的财政转移支付;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大力发展新型工业;要加快新农村建设,促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要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
鄱阳湖区域越冬雁鸭类分布与数量
-
作者:
涂业苟 俞长好 黄晓凤 单继红 孙志勇 汪志如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鸟 雁鸭类 鄱阳湖区域 分布和数量
-
描述:重点保护动物1种[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和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和红胸黑雁
-
全文:重点保护动物1种[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和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和红胸黑雁
上页
1
2
3
...
8
9
10
...
15
16
17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