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与魏晋学风之变化
作者: 袁伯诚  来源:固原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不求甚解  陶渊明  精神境界 
描述:道路转折密切相关,他把读书与自然道化联在一起,表现为人生的最充分的自觉和成熟,把汉末以来人的觉悟提高到超出时代人的高度,表现了一种深沉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全文:道路转折密切相关,他把读书与自然道化联在一起,表现为人生的最充分的自觉和成熟,把汉末以来人的觉悟提高到超出时代人的高度,表现了一种深沉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人生支撑点的失落——论陶渊明的人生悲剧
作者: 周玲  来源: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失落  陶渊明  悲剧  支撑点 
描述:陶渊明的人生悲剧在于其人生支撑点的失落。人生支撑点的找寻与确立应该由社会舞台及生命主宰者两者的合力而定。东晋社会没有为陶渊明这种位卑清高的文人提供施展才华的场所 ,这是社会的悲剧 ;傲岸不屈的个性
全文:陶渊明的人生悲剧在于其人生支撑点的失落。人生支撑点的找寻与确立应该由社会舞台及生命主宰者两者的合力而定。东晋社会没有为陶渊明这种位卑清高的文人提供施展才华的场所 ,这是社会的悲剧 ;傲岸不屈的个性
陶渊明:玄学人生观的终结与玄言诗的超越
作者: 陶新民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超越  终结  玄言诗  玄学人生观 
描述:历来学术界多认为玄学对文学产生负面影响 ,尤其对玄言诗持否定意见。本文认为陶渊明是玄学浸染最深的代表诗人 ,他汲取玄学精华 ,然后超越玄学。他不仅为玄学人生观划上一个句号 ,也为玄言诗划上一个句号。
全文:历来学术界多认为玄学对文学产生负面影响 ,尤其对玄言诗持否定意见。本文认为陶渊明是玄学浸染最深的代表诗人 ,他汲取玄学精华 ,然后超越玄学。他不仅为玄学人生观划上一个句号 ,也为玄言诗划上一个句号。
再论苏轼学陶“固穷节”的文化内涵──兼谈陶渊明与苏轼理想人格模式
作者: 梅大圣  来源:鄂州大学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固穷节  陶渊明  苏轼  理想人格模式  诗文乐志 
描述:本文认为,陶渊明是“十分自觉”的主动趋穷,苏轼是因卑鄙凶恶的小人围攻迫害致穷;苏轼晚年在困顿中,接受陶渊明“国穷节”的深刻影响,调整心境和行为方式,获得了人生与文学的双丰收;文章进而揭示了陶、苏二公
全文:本文认为,陶渊明是“十分自觉”的主动趋穷,苏轼是因卑鄙凶恶的小人围攻迫害致穷;苏轼晚年在困顿中,接受陶渊明“国穷节”的深刻影响,调整心境和行为方式,获得了人生与文学的双丰收;文章进而揭示了陶、苏二公
心性自然与神性自然:陶渊明与华兹华斯之比较
作者: 郑长天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性自然  心性自然  华兹华斯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的心性自然与华兹华斯的神性自然之间的区别:陶渊明诗中的自然,是任真的心性向实体自然界及田园生活的扩展与融合,反映的是诗人顺物通情、适性自得的精神境界;华兹华斯诗中的自然是客观自然界与泛神论的统一体,表现了诗人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崇拜自然的虔诚之心。这一不同代表了中西文学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的差异。
全文:陶渊明的心性自然与华兹华斯的神性自然之间的区别:陶渊明诗中的自然,是任真的心性向实体自然界及田园生活的扩展与融合,反映的是诗人顺物通情、适性自得的精神境界;华兹华斯诗中的自然是客观自然界与泛神论的统一体,表现了诗人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崇拜自然的虔诚之心。这一不同代表了中西文学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的差异。
鸟、菊、酒——陶渊明田园诗审美意象探析
作者: 陆建祖  来源:远程教育杂志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陶渊明  田园诗  审美意象 
描述: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田园诗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荡昭章,独起众类”,(1)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社会政治的剧烈动荡和陶渊明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与他的人格精神之间的矛盾,形成
全文: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田园诗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荡昭章,独起众类”,(1)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社会政治的剧烈动荡和陶渊明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与他的人格精神之间的矛盾,形成
“诗家名流,词极精妙”──姜夔诗词综论
作者: 殷光熹  来源:楚雄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命运感  中和之美  身世感  刚柔相济  一家之风味 
描述:南宋文学名家姜夔,终身布衣,通音律,善诗词。常借纪游咏物来咏叹生活际遇及感受,或在其中寄寓其身世感和命运感。诗作各体皆备,尤以七绝见长。词尤著名,形成宋词中新的美学境界:中和之美和刚柔相济的风格特征
全文:南宋文学名家姜夔,终身布衣,通音律,善诗词。常借纪游咏物来咏叹生活际遇及感受,或在其中寄寓其身世感和命运感。诗作各体皆备,尤以七绝见长。词尤著名,形成宋词中新的美学境界:中和之美和刚柔相济的风格特征
第四桥边思古人——读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作者: 曹保合 张强  来源:衡水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陆电蒙  漂泊生活  虚处  第四桥 
描述:《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是一首吊古伤今的名作.词人登上吴江城楼,看到城外的第四桥,想到晚唐诗人陆龟蒙曾隐居于此,于是就产生了愿与陆龟蒙在这里共同隐居的愿望.但古人已去,致使词人无限惆怅.这种惆怅,是由于词人长年漂泊生活而引起的人生感触.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
全文:《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是一首吊古伤今的名作.词人登上吴江城楼,看到城外的第四桥,想到晚唐诗人陆龟蒙曾隐居于此,于是就产生了愿与陆龟蒙在这里共同隐居的愿望.但古人已去,致使词人无限惆怅.这种惆怅,是由于词人长年漂泊生活而引起的人生感触.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