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7)
按年份分组
2005(1)
2004(1)
2003(1)
2002(1)
2000(2)
1960(1)
按来源分组
文学评论(2)
文史知识(1)
船山学刊(1)
文史杂志(1)
东方丛刊(1)
鲁迅世界(1)
相关搜索词
对陶渊明田园诗的一些理解
作者: 廖仲安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6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理想  文学作品  封建时代  桃花源  园田居  陶渊明  田园诗  外部矛盾  阮籍 
描述:陶渊明生活的时代,主要是东晋后期。在他十九岁那一年,东晋王朝在淝水之战中取得了胜利,偏安的小朝廷又争得了一段外患比较缓和的局面。随着外部矛盾的缓和,本来就潜伏着的内部矛盾又逐渐尖锐化了。一系列的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厮杀的战筝,充满了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而且他的家乡,他出仕的职务,都和这些战争紧紧相连,他不能不被卷进这些事件之中。我们现代的读者们,常用读近代文学作品的眼光来读古诗,翻开陶渊明诗集,却嗅不出丝毫的血腥气味。嗅不出也就罢了,可是昭明太子萧统序陶诗又偏偏就他的诗:“语时事则指而可想”,怎么“想”呢?
全文:陶渊明生活的时代,主要是东晋后期。在他十九岁那一年,东晋王朝在淝水之战中取得了胜利,偏安的小朝廷又争得了一段外患比较缓和的局面。随着外部矛盾的缓和,本来就潜伏着的内部矛盾又逐渐尖锐化了。一系列的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厮杀的战筝,充满了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而且他的家乡,他出仕的职务,都和这些战争紧紧相连,他不能不被卷进这些事件之中。我们现代的读者们,常用读近代文学作品的眼光来读古诗,翻开陶渊明诗集,却嗅不出丝毫的血腥气味。嗅不出也就罢了,可是昭明太子萧统序陶诗又偏偏就他的诗:“语时事则指而可想”,怎么“想”呢?
论姜夔的中和之美及其《歌曲》
作者: 赵晓岚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姜夔的文艺思想以“中和”为核心,诗论与书论重在“中”,乐论重在“和”。《诗说》标举四要素,重艺术辩证法,倡以性节情,皆为“中道”的体现。《续书谱》以唐人过于“应规入矩”,就字之结体、用笔用墨,发其合于“中道”的技巧论。《大乐议》本“乐与政通”精神,针对大乐失“和”而提出复雅之见。其《歌曲》感情中正平和,艺术手法兼容调和,作为音乐文学,在音阶音律、节奏安排、旋律进行、曲式结构、字声结合上,融雅乐、清乐、燕乐为一体,曲辞相谐,雅俗相兼。
全文:姜夔的文艺思想以“中和”为核心,诗论与书论重在“中”,乐论重在“和”。《诗说》标举四要素,重艺术辩证法,倡以性节情,皆为“中道”的体现。《续书谱》以唐人过于“应规入矩”,就字之结体、用笔用墨,发其合于“中道”的技巧论。《大乐议》本“乐与政通”精神,针对大乐失“和”而提出复雅之见。其《歌曲》感情中正平和,艺术手法兼容调和,作为音乐文学,在音阶音律、节奏安排、旋律进行、曲式结构、字声结合上,融雅乐、清乐、燕乐为一体,曲辞相谐,雅俗相兼。
现实性与现代性的交汇:论鲁迅之陶渊明观
作者: 袁玲玲  来源:鲁迅世界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典文学  鲁迅研究  文学评论 
描述:现实性与现代性的交汇:论鲁迅之陶渊明观
皎然、韦应物等大历诗人对陶渊明的新发现
作者: 李剑锋  来源:东方丛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中国  文学评论 
描述:皎然、韦应物等大历诗人对陶渊明的新发现
智者的挽歌—读陶渊明的《拟挽歌辞三首》
作者: 高欣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拟挽歌辞三首》  东晋  陶渊明  文学评论 
描述:长松寺集团负责人对本刊开辟“寻幽探故”专栏,宣传“以德治国”,弘扬代表传统文化,介绍先进丧葬文化,促进当代殡葬改革,表示真诚的赞扬和感谢。本刊将应长松寺集团之约,将继续宣传敬老尚贤,崇德兴文,慎终追远,和睦家庭,重视子女教育,加强公民道德观念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文:长松寺集团负责人对本刊开辟“寻幽探故”专栏,宣传“以德治国”,弘扬代表传统文化,介绍先进丧葬文化,促进当代殡葬改革,表示真诚的赞扬和感谢。本刊将应长松寺集团之约,将继续宣传敬老尚贤,崇德兴文,慎终追远,和睦家庭,重视子女教育,加强公民道德观念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偏激中的情真之美——浅淡船山对陶渊明的解读
作者: 罗春兰 李晓玮 袁萍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诗歌  王夫之  陶渊明  文学评论 
描述:以批判精神著称的清代诗论大家王夫之对陶渊明进行了一番新的解读。本文从其诗论思想出发,着重从“平淡”与“势”美,情景交融及“门庭”观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认为王夫之在激烈批判的同时给予陶以极大肯定,他这种批评模式在陶渊明的接受史上再添亮色。
全文:以批判精神著称的清代诗论大家王夫之对陶渊明进行了一番新的解读。本文从其诗论思想出发,着重从“平淡”与“势”美,情景交融及“门庭”观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认为王夫之在激烈批判的同时给予陶以极大肯定,他这种批评模式在陶渊明的接受史上再添亮色。
读姜夔《扬州慢》--兼说“清空”
作者: 李之亮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姜夔  中国  文学评论  《扬州慢》   
描述: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白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是一首感慨今昔、伤时悯乱的慢词。作者小序称词作于淳熙丙申,即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此时距金主完颜亮于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胡马窥江,已隔十六年之久,而商贾如云、歌楼林立的扬州早在金兵占据中原、与失去半壁江山的宋王朝隔河相守时,
全文: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白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是一首感慨今昔、伤时悯乱的慢词。作者小序称词作于淳熙丙申,即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此时距金主完颜亮于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胡马窥江,已隔十六年之久,而商贾如云、歌楼林立的扬州早在金兵占据中原、与失去半壁江山的宋王朝隔河相守时,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