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流域农村生活面源污染特征及其影响
作者: 刘聚涛 钟家有 付敏 吴涛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环境变化  分散畜禽养殖污染  鄱阳湖流域  生活污染 
描述:农村生活水环境是流域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鄱阳湖流域是我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区,农村人口众多,未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分散畜禽养殖污染由于无序排放导致了鄱阳湖流域河湖水质下降
全文:农村生活水环境是流域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鄱阳湖流域是我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区,农村人口众多,未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分散畜禽养殖污染由于无序排放导致了鄱阳湖流域河湖水质下降
鄱阳湖圩滞洪与水土资源利用协调
作者: 金腊华 宋立旺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防洪  圩区滞洪  协调模式  资源利用 
描述:。还有些中小型圩没有占据湖泊的正常行洪通道,但在洪水期间经常遭受洪水淹没,对这类圩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高水还湖滞洪,低水种植养殖”的运用方式,以缓解鄱阳湖区人多地少的矛盾。从洪水水力学基本理论出发
全文:。还有些中小型圩没有占据湖泊的正常行洪通道,但在洪水期间经常遭受洪水淹没,对这类圩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高水还湖滞洪,低水种植养殖”的运用方式,以缓解鄱阳湖区人多地少的矛盾。从洪水水力学基本理论出发
环鄱阳湖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定量比较及演化分析
作者: 胡振鹏 黄晓杏 傅春 余达锦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鄱阳湖地区  旅游 
描述:根据旅游、城镇化、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交互耦合的作用机理,构建鄱阳湖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测算了1999~2013年鄱阳湖地区的协调发展度,根据测算结果对鄱阳湖地区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整体评价及6个城市(南昌、景德镇、九江、鹰潭、抚州、上饶)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鄱阳湖地区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但旅游和城镇化相对滞后导致其平均水平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协调水平有待提升,6市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且特征各异,城镇化和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制约鄱阳湖地区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未来鄱阳湖地区应在坚持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加快旅游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从而实现鄱阳湖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快速提升。
全文:根据旅游、城镇化、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交互耦合的作用机理,构建鄱阳湖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测算了1999~2013年鄱阳湖地区的协调发展度,根据测算结果对鄱阳湖地区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整体评价及6个城市(南昌、景德镇、九江、鹰潭、抚州、上饶)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鄱阳湖地区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但旅游和城镇化相对滞后导致其平均水平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协调水平有待提升,6市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且特征各异,城镇化和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制约鄱阳湖地区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未来鄱阳湖地区应在坚持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加快旅游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从而实现鄱阳湖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快速提升。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湖区氮磷营养盐影响的模拟研究
作者: 胡春华 施伟 胡龙飞 周文斌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营养盐  水利工程  鄱阳湖  EFDC模型 
描述:运用EFDC模型构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与主湖区的二维模型,使用Delft3D软件划分研究区域网格,并以2010年实测TIN、TP数据为初始条件,模拟水利枢纽运行前后湖区氮磷营养盐的变化特征,验证结果显示TIN和TP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证明了模型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水利枢纽运行后,枯水期湖区TIN、TP浓度分别增长20.42%和20.55%,达到2.86和0.44mg/L,饶河是湖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平水期湖区TIN、TP浓度分别增长13.39%和12.90%,达到2.08和0.18mg/L,赣江主支与修河的汇流是湖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枢纽对氮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磷素的控制上;在以松门山为界的南、北湖区,TIN表现出北湖区>南湖区,TP为南湖区>北湖区的变化特征;湖区N/P比值为9.27,比实测值低2.91%,磷素污染较重。
全文:运用EFDC模型构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与主湖区的二维模型,使用Delft3D软件划分研究区域网格,并以2010年实测TIN、TP数据为初始条件,模拟水利枢纽运行前后湖区氮磷营养盐的变化特征,验证结果显示TIN和TP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证明了模型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水利枢纽运行后,枯水期湖区TIN、TP浓度分别增长20.42%和20.55%,达到2.86和0.44mg/L,饶河是湖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平水期湖区TIN、TP浓度分别增长13.39%和12.90%,达到2.08和0.18mg/L,赣江主支与修河的汇流是湖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枢纽对氮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磷素的控制上;在以松门山为界的南、北湖区,TIN表现出北湖区>南湖区,TP为南湖区>北湖区的变化特征;湖区N/P比值为9.27,比实测值低2.91%,磷素污染较重。
赣北鄱阳湖地区黄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作者: 张智 贾玉连 彭学敏 凌光久 王鹏岭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北鄱阳湖地区  元素分析  化学风化特征  风成堆积 
描述:对长江中下游彭泽定山—太平地区黄土进行元素分析,并将结果与黄土高原黄土、长江下游等地典型风成堆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赣北鄱阳湖地区黄土元素P、Na、Ca亏损明显,Ti、Fe等为残留富集;断面
全文:对长江中下游彭泽定山—太平地区黄土进行元素分析,并将结果与黄土高原黄土、长江下游等地典型风成堆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赣北鄱阳湖地区黄土元素P、Na、Ca亏损明显,Ti、Fe等为残留富集;断面
基于生态足迹变化的鄱阳湖自然保护生态补偿定量分析
作者: 蔡海生 肖复明 张学玲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生态补偿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足迹 
描述:为定量分析自然保护生态补偿问题,协调区内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促进保护建设可持续性,以鄱阳湖自然保护为例,通过分析保护所在乡镇1985、1995、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相应生态承载力
全文:为定量分析自然保护生态补偿问题,协调区内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促进保护建设可持续性,以鄱阳湖自然保护为例,通过分析保护所在乡镇1985、1995、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相应生态承载力
鄱阳湖生态经济生态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 余达锦 胡振鹏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产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发展 
描述: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是对长江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新模式的探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生态产业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研究
全文: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是对长江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新模式的探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生态产业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研究
鄱阳湖生态经济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分形特征分析
作者: 刘肖利 张智 贾玉连 齐述华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市体系空间结构  分形特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为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特征,利用分形模型,分别测算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城市体系的集聚维、网格维和关联维。研究表明:(1)南昌市和九江市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城市体系自组织演化过程中核心作用
全文:为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特征,利用分形模型,分别测算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城市体系的集聚维、网格维和关联维。研究表明:(1)南昌市和九江市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城市体系自组织演化过程中核心作用
2008~2016 年鄱阳湖生态经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研究
作者: 赵志刚 余德 韩成云 王凯荣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  时空格局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是中国重要生态功能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2009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完成首要阶段的建设工作。基于土地覆被遥感解译数据,利用生态价值评估模型及GIS空间统计方法,分析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是中国重要生态功能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2009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完成首要阶段的建设工作。基于土地覆被遥感解译数据,利用生态价值评估模型及GIS空间统计方法,分析
鄱阳湖生态经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作者: 林永钦 熊雪 傅春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  农业循环经济  综合评价  生态足迹 
描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的关键,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农业生产经济效率和生态环境效率的双赢。应用DEA方法以评价循环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率,采用农业生产的生态足迹以反映农业循环
全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的关键,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农业生产经济效率和生态环境效率的双赢。应用DEA方法以评价循环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率,采用农业生产的生态足迹以反映农业循环
上页 1 2 ... 5 6 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