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湿地植物根表铁膜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刘春英 弓晓峰 陈春丽 唐艳萍 杨菊云 徐升  来源:土壤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鄱阳湖湿地  湿地植物  铁膜 
描述:湿地植物为了适应渍水环境,形成了大量的通气组织,植物可以通过通气组织将氧气输送到根系,从而将Fe2+氧化成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沉积在植物的根表,形成铁膜。淹水土壤中植物根表形成铁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植物根际处于局部氧化状态,二是生长介质中存在大量的Fe2+。通过溶液培养和土-砂联合培养法,研究了Fe2+浓度、植物种类、诱导时间、p H值、水位变化、根系分泌物对根表铁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苔草和虉草根表铁膜的含量随Fe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呈上升的趋势,根系分泌物浓度与铁膜的量呈负相关,随水位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水位2~3 cm,p H为5.5~6时根表铁膜的生成量达到最大值。
全文:湿地植物为了适应渍水环境,形成了大量的通气组织,植物可以通过通气组织将氧气输送到根系,从而将Fe2+氧化成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沉积在植物的根表,形成铁膜。淹水土壤中植物根表形成铁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植物根际处于局部氧化状态,二是生长介质中存在大量的Fe2+。通过溶液培养和土-砂联合培养法,研究了Fe2+浓度、植物种类、诱导时间、p H值、水位变化、根系分泌物对根表铁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苔草和虉草根表铁膜的含量随Fe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呈上升的趋势,根系分泌物浓度与铁膜的量呈负相关,随水位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水位2~3 cm,p H为5.5~6时根表铁膜的生成量达到最大值。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作者: 熊凯 孔凡斌  来源: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农户意愿价值  生态补偿 
描述: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综合考虑农户受偿意愿、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构建生态补偿标准转化模型,对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及其分区特征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约为365.64亿元/年,湿地农户受偿意愿总值约为82.96亿元/年,鄱阳湖湿地行政区内部和外部生态补偿标准总值分别约为86.88亿元/年和84.91亿元/年;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的实施对策建议。
全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综合考虑农户受偿意愿、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构建生态补偿标准转化模型,对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及其分区特征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约为365.64亿元/年,湿地农户受偿意愿总值约为82.96亿元/年,鄱阳湖湿地行政区内部和外部生态补偿标准总值分别约为86.88亿元/年和84.91亿元/年;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的实施对策建议。
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鄱阳湖湿地202户农户调查数据
作者: 熊凯 孔凡斌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农户  生态补偿支付 
描述:基于202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鄱阳湖湿地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具有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农户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46.53%,农户户均年支付意愿值为487.40元;被调查农户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庭居住位置、是否重视对湿地环境改善及拥有耕地面积与其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呈现显著相关性,有支付意愿农户的家庭年收入、居住位置、耕地面积以及承包水域面积与其生态补偿支付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
全文:基于202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鄱阳湖湿地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具有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农户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46.53%,农户户均年支付意愿值为487.40元;被调查农户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庭居住位置、是否重视对湿地环境改善及拥有耕地面积与其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呈现显著相关性,有支付意愿农户的家庭年收入、居住位置、耕地面积以及承包水域面积与其生态补偿支付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
鄱阳湖湿地植物根表铁膜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刘春英 弓晓峰 陈春丽 唐艳萍 杨菊云 徐升  来源:土壤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鄱阳湖湿地  湿地植物  铁膜 
描述:湿地植物为了适应渍水环境,形成了大量的通气组织,植物可以通过通气组织将氧气输送到根系,从而将Fe2+氧化成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沉积在植物的根表,形成铁膜。淹水土壤中植物根表形成铁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植物根际处于局部氧化状态,二是生长介质中存在大量的Fe2+。通过溶液培养和土-砂联合培养法,研究了Fe2+浓度、植物种类、诱导时间、p H值、水位变化、根系分泌物对根表铁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苔草和虉草根表铁膜的含量随Fe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呈上升的趋势,根系分泌物浓度与铁膜的量呈负相关,随水位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水位2~3 cm,p H为5.5~6时根表铁膜的生成量达到最大值。
全文:湿地植物为了适应渍水环境,形成了大量的通气组织,植物可以通过通气组织将氧气输送到根系,从而将Fe2+氧化成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沉积在植物的根表,形成铁膜。淹水土壤中植物根表形成铁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植物根际处于局部氧化状态,二是生长介质中存在大量的Fe2+。通过溶液培养和土-砂联合培养法,研究了Fe2+浓度、植物种类、诱导时间、p H值、水位变化、根系分泌物对根表铁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苔草和虉草根表铁膜的含量随Fe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呈上升的趋势,根系分泌物浓度与铁膜的量呈负相关,随水位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水位2~3 cm,p H为5.5~6时根表铁膜的生成量达到最大值。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作者: 熊凯 孔凡斌  来源: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农户意愿价值  生态补偿 
描述: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综合考虑农户受偿意愿、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构建生态补偿标准转化模型,对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及其分区特征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约为365.64亿元/年,湿地农户受偿意愿总值约为82.96亿元/年,鄱阳湖湿地行政区内部和外部生态补偿标准总值分别约为86.88亿元/年和84.91亿元/年;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的实施对策建议。
全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综合考虑农户受偿意愿、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构建生态补偿标准转化模型,对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及其分区特征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约为365.64亿元/年,湿地农户受偿意愿总值约为82.96亿元/年,鄱阳湖湿地行政区内部和外部生态补偿标准总值分别约为86.88亿元/年和84.91亿元/年;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的实施对策建议。
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鄱阳湖湿地202户农户调查数据
作者: 熊凯 孔凡斌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农户  生态补偿支付 
描述:基于202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鄱阳湖湿地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具有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农户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46.53%,农户户均年支付意愿值为487.40元;被调查农户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庭居住位置、是否重视对湿地环境改善及拥有耕地面积与其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呈现显著相关性,有支付意愿农户的家庭年收入、居住位置、耕地面积以及承包水域面积与其生态补偿支付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
全文:基于202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鄱阳湖湿地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具有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农户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46.53%,农户户均年支付意愿值为487.40元;被调查农户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庭居住位置、是否重视对湿地环境改善及拥有耕地面积与其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呈现显著相关性,有支付意愿农户的家庭年收入、居住位置、耕地面积以及承包水域面积与其生态补偿支付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
鄱阳湖湿地灰化苔草—土壤系统氮磷变化特征研究
作者: 吕晓龙  来源:河南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微地形  氮磷变化  土壤系统  灰化苔草 
描述: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鄱阳湖湿地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是我国首批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自然湿地,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划分为全球重要生态区,同时也是亚热带保护较好的典型湿地。湿地植物-土壤系统氮磷转化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部分,本文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比研究了鄱阳湖不同水位梯度上灰化苔草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的氮、磷动态变化,以揭示灰化苔草生长发育对湿地氮、磷分配及其迁移转化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湿地氮、磷元素转化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鄱阳湖灰化苔草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得出主要结论如下:各高程带灰化苔草生物量、氮磷含量及氮磷积累量都呈现出明显的月际变化,灰化苔草地上及地下部分的磷含量都在3月初达到最高值,但它们的氮含量达到最高值的时间却不同,氮磷积累量方面同样存在差异。各高程带灰化苔草土壤氮含量都表现为0-10cm含量最高,而磷的垂直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水位梯度下,灰化苔草土壤氮磷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氮含量表现为低滩位地区低于高滩位地区。通过对植物体氮磷积累量和土壤氮磷含量的季节变化研究发现,灰化苔草湿地植物与土壤的氮磷相关性显著。
全文: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鄱阳湖湿地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是我国首批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自然湿地,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划分为全球重要生态区,同时也是亚热带保护较好的典型湿地。湿地植物-土壤系统氮磷转化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部分,本文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比研究了鄱阳湖不同水位梯度上灰化苔草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的氮、磷动态变化,以揭示灰化苔草生长发育对湿地氮、磷分配及其迁移转化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湿地氮、磷元素转化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鄱阳湖灰化苔草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得出主要结论如下:各高程带灰化苔草生物量、氮磷含量及氮磷积累量都呈现出明显的月际变化,灰化苔草地上及地下部分的磷含量都在3月初达到最高值,但它们的氮含量达到最高值的时间却不同,氮磷积累量方面同样存在差异。各高程带灰化苔草土壤氮含量都表现为0-10cm含量最高,而磷的垂直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水位梯度下,灰化苔草土壤氮磷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氮含量表现为低滩位地区低于高滩位地区。通过对植物体氮磷积累量和土壤氮磷含量的季节变化研究发现,灰化苔草湿地植物与土壤的氮磷相关性显著。
鄱阳湖湿地灰化苔草—土壤系统氮磷变化特征研究
作者: 吕晓龙  来源:河南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微地形  氮磷变化  土壤系统  灰化苔草 
描述: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鄱阳湖湿地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是我国首批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自然湿地,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划分为全球重要生态区,同时也是亚热带保护较好的典型湿地。湿地植物-土壤系统氮磷转化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部分,本文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比研究了鄱阳湖不同水位梯度上灰化苔草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的氮、磷动态变化,以揭示灰化苔草生长发育对湿地氮、磷分配及其迁移转化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湿地氮、磷元素转化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鄱阳湖灰化苔草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得出主要结论如下:各高程带灰化苔草生物量、氮磷含量及氮磷积累量都呈现出明显的月际变化,灰化苔草地上及地下部分的磷含量都在3月初达到最高值,但它们的氮含量达到最高值的时间却不同,氮磷积累量方面同样存在差异。各高程带灰化苔草土壤氮含量都表现为0-10cm含量最高,而磷的垂直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水位梯度下,灰化苔草土壤氮磷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氮含量表现为低滩位地区低于高滩位地区。通过对植物体氮磷积累量和土壤氮磷含量的季节变化研究发现,灰化苔草湿地植物与土壤的氮磷相关性显著。
全文: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鄱阳湖湿地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是我国首批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自然湿地,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划分为全球重要生态区,同时也是亚热带保护较好的典型湿地。湿地植物-土壤系统氮磷转化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部分,本文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比研究了鄱阳湖不同水位梯度上灰化苔草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的氮、磷动态变化,以揭示灰化苔草生长发育对湿地氮、磷分配及其迁移转化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湿地氮、磷元素转化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鄱阳湖灰化苔草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得出主要结论如下:各高程带灰化苔草生物量、氮磷含量及氮磷积累量都呈现出明显的月际变化,灰化苔草地上及地下部分的磷含量都在3月初达到最高值,但它们的氮含量达到最高值的时间却不同,氮磷积累量方面同样存在差异。各高程带灰化苔草土壤氮含量都表现为0-10cm含量最高,而磷的垂直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水位梯度下,灰化苔草土壤氮磷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氮含量表现为低滩位地区低于高滩位地区。通过对植物体氮磷积累量和土壤氮磷含量的季节变化研究发现,灰化苔草湿地植物与土壤的氮磷相关性显著。
鄱阳湖湿地灰化苔草—土壤系统氮磷变化特征研究
作者: 吕晓龙  来源:河南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微地形  氮磷变化  土壤系统  灰化苔草 
描述: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鄱阳湖湿地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是我国首批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自然湿地,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划分为全球重要生态区,同时也是亚热带保护较好的典型湿地。湿地植物-土壤系统氮磷转化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部分,本文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比研究了鄱阳湖不同水位梯度上灰化苔草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的氮、磷动态变化,以揭示灰化苔草生长发育对湿地氮、磷分配及其迁移转化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湿地氮、磷元素转化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鄱阳湖灰化苔草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得出主要结论如下:各高程带灰化苔草生物量、氮磷含量及氮磷积累量都呈现出明显的月际变化,灰化苔草地上及地下部分的磷含量都在3月初达到最高值,但它们的氮含量达到最高值的时间却不同,氮磷积累量方面同样存在差异。各高程带灰化苔草土壤氮含量都表现为0-10cm含量最高,而磷的垂直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水位梯度下,灰化苔草土壤氮磷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氮含量表现为低滩位地区低于高滩位地区。通过对植物体氮磷积累量和土壤氮磷含量的季节变化研究发现,灰化苔草湿地植物与土壤的氮磷相关性显著。
全文: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鄱阳湖湿地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是我国首批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自然湿地,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划分为全球重要生态区,同时也是亚热带保护较好的典型湿地。湿地植物-土壤系统氮磷转化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部分,本文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比研究了鄱阳湖不同水位梯度上灰化苔草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的氮、磷动态变化,以揭示灰化苔草生长发育对湿地氮、磷分配及其迁移转化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湿地氮、磷元素转化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鄱阳湖灰化苔草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得出主要结论如下:各高程带灰化苔草生物量、氮磷含量及氮磷积累量都呈现出明显的月际变化,灰化苔草地上及地下部分的磷含量都在3月初达到最高值,但它们的氮含量达到最高值的时间却不同,氮磷积累量方面同样存在差异。各高程带灰化苔草土壤氮含量都表现为0-10cm含量最高,而磷的垂直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水位梯度下,灰化苔草土壤氮磷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氮含量表现为低滩位地区低于高滩位地区。通过对植物体氮磷积累量和土壤氮磷含量的季节变化研究发现,灰化苔草湿地植物与土壤的氮磷相关性显著。
鄱阳湖湿地灰化苔草—土壤系统氮磷变化特征研究
作者: 吕晓龙  来源:河南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微地形  氮磷变化  土壤系统  灰化苔草 
描述: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鄱阳湖湿地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是我国首批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自然湿地,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划分为全球重要生态区,同时也是亚热带保护较好的典型湿地。湿地植物-土壤系统氮磷转化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部分,本文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比研究了鄱阳湖不同水位梯度上灰化苔草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的氮、磷动态变化,以揭示灰化苔草生长发育对湿地氮、磷分配及其迁移转化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湿地氮、磷元素转化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鄱阳湖灰化苔草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得出主要结论如下:各高程带灰化苔草生物量、氮磷含量及氮磷积累量都呈现出明显的月际变化,灰化苔草地上及地下部分的磷含量都在3月初达到最高值,但它们的氮含量达到最高值的时间却不同,氮磷积累量方面同样存在差异。各高程带灰化苔草土壤氮含量都表现为0-10cm含量最高,而磷的垂直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水位梯度下,灰化苔草土壤氮磷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氮含量表现为低滩位地区低于高滩位地区。通过对植物体氮磷积累量和土壤氮磷含量的季节变化研究发现,灰化苔草湿地植物与土壤的氮磷相关性显著。
全文: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鄱阳湖湿地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是我国首批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自然湿地,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划分为全球重要生态区,同时也是亚热带保护较好的典型湿地。湿地植物-土壤系统氮磷转化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部分,本文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比研究了鄱阳湖不同水位梯度上灰化苔草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的氮、磷动态变化,以揭示灰化苔草生长发育对湿地氮、磷分配及其迁移转化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湿地氮、磷元素转化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鄱阳湖灰化苔草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得出主要结论如下:各高程带灰化苔草生物量、氮磷含量及氮磷积累量都呈现出明显的月际变化,灰化苔草地上及地下部分的磷含量都在3月初达到最高值,但它们的氮含量达到最高值的时间却不同,氮磷积累量方面同样存在差异。各高程带灰化苔草土壤氮含量都表现为0-10cm含量最高,而磷的垂直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水位梯度下,灰化苔草土壤氮磷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氮含量表现为低滩位地区低于高滩位地区。通过对植物体氮磷积累量和土壤氮磷含量的季节变化研究发现,灰化苔草湿地植物与土壤的氮磷相关性显著。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