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20世纪90年代鄱阳湖洪水特征的分析
作者: 闵骞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洪水  鄱阳湖 
描述:20世纪90年代,鄱阳湖平均水位超过近50年来的任何10年,年最高水位出现近100年来的最大值;灾害性洪水年年都有,大洪水接二连三;洪水位明显偏高,大洪水显著偏多,是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典型的丰水时期.本文从水文、统计角度分析这10年里的洪水特征,探讨高水位形成的原因.
全文:20世纪90年代,鄱阳湖平均水位超过近50年来的任何10年,年最高水位出现近100年来的最大值;灾害性洪水年年都有,大洪水接二连三;洪水位明显偏高,大洪水显著偏多,是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典型的丰水时期.本文从水文、统计角度分析这10年里的洪水特征,探讨高水位形成的原因.
鄱阳湖近600年洪水规律的分析
作者: 闵骞 汪泽培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志  洪水  鄱阳湖  史料 
描述:根据鄱阳湖区地方志等史料提供的信息,确定了鄱阳湖历史上无实测资料时期的洪水年份,统计分析了不同时期洪水出现次数和变化特征,揭示了鄱阳湖近600年来洪水出现的规律。
全文:根据鄱阳湖区地方志等史料提供的信息,确定了鄱阳湖历史上无实测资料时期的洪水年份,统计分析了不同时期洪水出现次数和变化特征,揭示了鄱阳湖近600年来洪水出现的规律。
鄱阳湖退田还湖及其对洪水的影响
作者: 闵骞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退田还湖  洪水  鄱阳湖 
描述:在详细分析鄱阳湖退田还湖现状基础上,建立了鄱阳湖退田还湖洪水位效应计算模型,估计退田还湖对典型年洪水位的效应.并对退田还湖对年最高水位频率的影响进行了预测.最后,探讨了退田还湖圩区适宜管理模式和退田还湖对湖泊环境的影响.
全文:在详细分析鄱阳湖退田还湖现状基础上,建立了鄱阳湖退田还湖洪水位效应计算模型,估计退田还湖对典型年洪水位的效应.并对退田还湖对年最高水位频率的影响进行了预测.最后,探讨了退田还湖圩区适宜管理模式和退田还湖对湖泊环境的影响.
围垦对鄱阳湖洪水位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作者: 窦鸿身 闵骞 史复祥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洪涝灾害  对策  鄱阳湖  围垦 
描述:略述了鄱阳湖围垦的简要历史和现状,分析了近50年来洪水位的演变趋势,指出围垦使鄱阳湖面积和容积缩小,调蓄功能衰退,以致水情不断恶化,洪峰水位逐渐上升,高水位的出现频率明显加大,致灾洪水越来越频繁.在此基础上,将围垦对洪水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了各典型年洪水在不同围垦背景下的围垦效应值
全文:略述了鄱阳湖围垦的简要历史和现状,分析了近50年来洪水位的演变趋势,指出围垦使鄱阳湖面积和容积缩小,调蓄功能衰退,以致水情不断恶化,洪峰水位逐渐上升,高水位的出现频率明显加大,致灾洪水越来越频繁.在此基础上,将围垦对洪水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了各典型年洪水在不同围垦背景下的围垦效应值
鄱阳湖区间洪水计算方法
作者: 徐高洪 秦智伟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区间洪水  计算方法  鄱阳湖  水文模型  防洪规划 
描述:为满足流域防洪规划工作的需要,针对鄱阳湖湖区暴雨洪水特点,分别用面积比拟法、修正总入流法、单水源模型(现预报方案)、新安江三水源模型,对湖区4个实际大水年份进行分析计算,在新安江三水源模型中分
全文:为满足流域防洪规划工作的需要,针对鄱阳湖湖区暴雨洪水特点,分别用面积比拟法、修正总入流法、单水源模型(现预报方案)、新安江三水源模型,对湖区4个实际大水年份进行分析计算,在新安江三水源模型中分
基于Copula函数的鄱阳湖流域极值流量遭遇频率及灾害风险
作者: 孙鹏 张强 陈晓宏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遭遇频率  Copula函数  联合概率分布  极值流量 
描述:常用的Copu la函数,分析鄱阳湖流域主要支流赣江与抚河、乐安河与昌江的洪水、枯水流量联合概率特征,并对引起该流域水文极值频率变化的原因及影响进行有益探讨.结果表明:(1)洪水、枯水的联合重现期小于
全文:常用的Copu la函数,分析鄱阳湖流域主要支流赣江与抚河、乐安河与昌江的洪水、枯水流量联合概率特征,并对引起该流域水文极值频率变化的原因及影响进行有益探讨.结果表明:(1)洪水、枯水的联合重现期小于
鄱阳湖区域极端降水异常的特征及成因
作者: 闵屾 刘健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气环流  鄱阳湖  极端降水  异常 
描述:鄱阳湖区域4-7月极端降水总量存在显著的2-4年周期变化,且鄱阳湖4-7月极端降水总量的变率存在比较显著的增加趋势.1998年6月鄱阳湖地区极端降水总量异常偏多,而2001年6月异常偏少,仅为1998年的13.5%左右.通过分析大气环流场、水汽输送等方面的差异,发现1998年6月500hPa高度场上乌拉尔山高脊和鄂霍次克海高脊发展,贝加尔湖大槽加深,为鄱阳湖极端降水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850hPa高度场上西太平洋副高增强,使得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增强北上与由贝加尔湖低槽引导南下的偏北风气流交绥于长江流域,并且增强的西南气流把大量的水汽带到鄱阳湖地区,同时对应高层南亚高压增强,从而使得鄱阳湖地区有充足的水汽来源并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而2001年6月500hPa高度场上中高纬地区环流经向发展,850hPa西太平洋副高位置相对偏东,水汽不易到达鄱阳湖地区,且贝加尔湖低槽减弱,使得北方冷空气不易到达鄱阳湖区域,同时对应高层南亚高压偏弱偏西,从而使得鄱阳湖地区上升运动减弱.
全文:鄱阳湖区域4-7月极端降水总量存在显著的2-4年周期变化,且鄱阳湖4-7月极端降水总量的变率存在比较显著的增加趋势.1998年6月鄱阳湖地区极端降水总量异常偏多,而2001年6月异常偏少,仅为1998年的13.5%左右.通过分析大气环流场、水汽输送等方面的差异,发现1998年6月500hPa高度场上乌拉尔山高脊和鄂霍次克海高脊发展,贝加尔湖大槽加深,为鄱阳湖极端降水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850hPa高度场上西太平洋副高增强,使得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增强北上与由贝加尔湖低槽引导南下的偏北风气流交绥于长江流域,并且增强的西南气流把大量的水汽带到鄱阳湖地区,同时对应高层南亚高压增强,从而使得鄱阳湖地区有充足的水汽来源并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而2001年6月500hPa高度场上中高纬地区环流经向发展,850hPa西太平洋副高位置相对偏东,水汽不易到达鄱阳湖地区,且贝加尔湖低槽减弱,使得北方冷空气不易到达鄱阳湖区域,同时对应高层南亚高压偏弱偏西,从而使得鄱阳湖地区上升运动减弱.
鄱阳湖流域水文极值演变特征、成因与影响
作者: 张强 孙鹏 江涛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概率分布函数  频率分析  鄱阳湖流域  极值流量 
描述:极值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对引起该流域水文极值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作了有益的探讨.结果表明:(1)韦克比分布是用于研究鄱阳湖流域水文极值的最佳概率分布函数;(2)各水文站重现期对应的流量在水库建设前后变化
全文:极值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对引起该流域水文极值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作了有益的探讨.结果表明:(1)韦克比分布是用于研究鄱阳湖流域水文极值的最佳概率分布函数;(2)各水文站重现期对应的流量在水库建设前后变化
鄱阳湖历史时期水面扩张和人类活动的环境指标判识
作者: 项亮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类活动  鄱阳湖  环境指标  环境变化 
描述:湖周人类活动,尤其是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是导致湖泊沉积环境指标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1997-1998年间对鄱阳湖西部湖湾洼地——大汉湖沉积记录中同位素年代、粒度、磁化率和有机碳等环境指标的分析,并对比历史文献记录,探讨了该地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及环境指标的响应研究表明,水量增减不仅导致湖泊扩展与收缩,同时也是引起人类活动方式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多指标分析是判识自然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环境指标影响的基本途径在一定情况下,沉积环境指标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较环境变化更敏感.
全文:湖周人类活动,尤其是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是导致湖泊沉积环境指标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1997-1998年间对鄱阳湖西部湖湾洼地——大汉湖沉积记录中同位素年代、粒度、磁化率和有机碳等环境指标的分析,并对比历史文献记录,探讨了该地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及环境指标的响应研究表明,水量增减不仅导致湖泊扩展与收缩,同时也是引起人类活动方式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多指标分析是判识自然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环境指标影响的基本途径在一定情况下,沉积环境指标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较环境变化更敏感.
近30年来鄱阳湖湖盆地形演变特征与原因探析
作者: 吴桂平 刘元波 范兴旺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GIS  湖盆地形  影响机制  鄱阳湖  冲淤变化 
描述:利用鄱阳湖1980、1998和2010年3期湖盆水下地形数据,结合出、入湖泥沙输移数据以及流域水土流失、水库建设等资料,较为系统地研究鄱阳湖近30年来湖盆冲淤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980-1998年,松门山以南主湖体位置淤积现象明显,平均淤高0.82 m,该淤积主要是由这一阶段内流域水土流失加剧所引起的;1998-2010年,在大规模植树造林和水库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下,鄱阳湖淤积现象减缓.但是在入江水道上湖盆高程显著下降,平均下降速率高达30.75 cm/a,这与入江水道处持续采砂和水流冲刷等因素有关;近30年来,“五河”入湖的洲滩区域冲淤变化及趋势有所差异,修水、抚河及赣江三角洲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饶河入湖漫滩总体上以淤积为主,且地形坡度趋于变缓.研究结果对鄱阳湖水资源合理开发、水利工程建设及航运管理等均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参考价值.
全文:利用鄱阳湖1980、1998和2010年3期湖盆水下地形数据,结合出、入湖泥沙输移数据以及流域水土流失、水库建设等资料,较为系统地研究鄱阳湖近30年来湖盆冲淤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980-1998年,松门山以南主湖体位置淤积现象明显,平均淤高0.82 m,该淤积主要是由这一阶段内流域水土流失加剧所引起的;1998-2010年,在大规模植树造林和水库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下,鄱阳湖淤积现象减缓.但是在入江水道上湖盆高程显著下降,平均下降速率高达30.75 cm/a,这与入江水道处持续采砂和水流冲刷等因素有关;近30年来,“五河”入湖的洲滩区域冲淤变化及趋势有所差异,修水、抚河及赣江三角洲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饶河入湖漫滩总体上以淤积为主,且地形坡度趋于变缓.研究结果对鄱阳湖水资源合理开发、水利工程建设及航运管理等均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参考价值.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