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气候变化对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观光旅游的影响
-
作者:袁桂华
年份期号:
2013-第2期
刊名:当代旅游(中旬刊)
关键词:鄱阳湖旅游 气候变化 候鸟
- 描述: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已成为学界一个关注的热点。本文把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气候变化对其旅游的影响。在查找分析了国内外气候变化对旅游影响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由于气候的变化对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候鸟、血吸虫病、游客等所造成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通过研究。本文得出的一些结论。望对后续研究者有帮助。
- 气候变化对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观光旅游的影响
-
作者:袁桂华
年份期号:
2013-第2期
刊名:当代旅游(中旬刊)
关键词:鄱阳湖旅游 气候变化 候鸟
- 描述: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已成为学界一个关注的热点。本文把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气候变化对其旅游的影响。在查找分析了国内外气候变化对旅游影响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由于气候的变化对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候鸟、血吸虫病、游客等所造成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通过研究。本文得出的一些结论。望对后续研究者有帮助。
- 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种植模式的影响——基于鄱阳湖地区村级数据的实证分析
-
作者:曹大宇 陈昭玖 蔡波
年份期号:
2015-第11期
刊名:生态经济
关键词:水稻 种植模式 气候变化 鄱阳湖地区
- 描述:利用江西鄱阳湖周边10个县的村级层面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鄱阳湖地区水稻种植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的平均降水量对水稻种植模式具有显著的影响,长期平均降水量越多,单季稻种植的比重越低,双季稻种植比重越高。短期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当年水稻种植模式影响不显著。
- 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种植模式的影响——基于鄱阳湖地区村级数据的实证分析
-
作者:曹大宇 陈昭玖 蔡波
年份期号:
2015-第11期
刊名:生态经济
关键词:水稻 种植模式 气候变化 鄱阳湖地区
- 描述:利用江西鄱阳湖周边10个县的村级层面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鄱阳湖地区水稻种植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的平均降水量对水稻种植模式具有显著的影响,长期平均降水量越多,单季稻种植的比重越低,双季稻种植比重越高。短期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当年水稻种植模式影响不显著。
-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流域赣江径流影响的定量分析
-
作者:刘贵花 齐述华 朱婧瑄 熊梦雅 王点
年份期号:
2016-第3期
刊名:湖泊科学
关键词:Mann Kendall检验 人类活动 径流 鄱阳湖流域 IHACRES 气候变化 赣江
- 描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影响的定量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赣江作为鄱阳湖流域最大的子流域,径流变化对鄱阳湖湿地水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了赣江流域径流1955—2010年间演变趋势,再分别应用统计方法和IHACRES集总式模型分析气候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研究表明IHACRES能够较好地模拟赣江流域径流,适用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Mann-Kendall突变检验表明赣江流域径流在1979年发生突变,可划分为1955—1979年和1980—2010年两个时段.降水是影响赣江流域径流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土地利用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不明显.水库建设显著影响赣江径流的季节分配,1980—2010年间人类活动影响更加显著,其中45%的年份秋季径流增加50%以上,26%的年份秋季径流增加超过100%,其中1989年的秋季径流增加幅度达到320%.
-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流域赣江径流影响的定量分析
-
作者:刘贵花 齐述华 朱婧瑄 熊梦雅 王点
年份期号:
2016-第3期
刊名:湖泊科学
关键词:Mann Kendall检验 人类活动 径流 鄱阳湖流域 IHACRES 气候变化 赣江
- 描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影响的定量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赣江作为鄱阳湖流域最大的子流域,径流变化对鄱阳湖湿地水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了赣江流域径流1955—2010年间演变趋势,再分别应用统计方法和IHACRES集总式模型分析气候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研究表明IHACRES能够较好地模拟赣江流域径流,适用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Mann-Kendall突变检验表明赣江流域径流在1979年发生突变,可划分为1955—1979年和1980—2010年两个时段.降水是影响赣江流域径流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土地利用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不明显.水库建设显著影响赣江径流的季节分配,1980—2010年间人类活动影响更加显著,其中45%的年份秋季径流增加50%以上,26%的年份秋季径流增加超过100%,其中1989年的秋季径流增加幅度达到320%.
-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流域径流过程影响的定量分析
-
作者:刘剑宇 张强 邓晓宇 慈晖 陈晓宏
年份期号:
2016-第2期
刊名:湖泊科学
关键词:人类活动 径流 鄱阳湖流域 水文模型 气候变化 不同时间尺度
- 描述: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影响及其对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采用水文模型和多元回归法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鄱阳湖“五河”径流的影响,并通过与灵敏度分析法对比来进一步验证分析结果 .研究表明,1970-2009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流域径流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73%和27%.气候变化是饶河、信江和赣江径流增加的主导因素,而人类活动是修水径流增加的主要因素,是抚河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另外,不同季节影响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又有不同,人类活动为干季(11月到次年2月)径流增加和湿季(4-6月)径流减小的主导因素,其贡献率分别为78.9%和82.7%.本研究可为鄱阳湖流域防洪抗旱及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流域径流过程影响的定量分析
-
作者:刘剑宇 张强 邓晓宇 慈晖 陈晓宏
年份期号:
2016-第2期
刊名:湖泊科学
关键词:人类活动 径流 鄱阳湖流域 水文模型 气候变化 不同时间尺度
- 描述: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影响及其对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采用水文模型和多元回归法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鄱阳湖“五河”径流的影响,并通过与灵敏度分析法对比来进一步验证分析结果 .研究表明,1970-2009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流域径流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73%和27%.气候变化是饶河、信江和赣江径流增加的主导因素,而人类活动是修水径流增加的主要因素,是抚河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另外,不同季节影响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又有不同,人类活动为干季(11月到次年2月)径流增加和湿季(4-6月)径流减小的主导因素,其贡献率分别为78.9%和82.7%.本研究可为鄱阳湖流域防洪抗旱及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
-
作者:叶许春 张奇 刘健 李丽娇 郭华
年份期号:
2009-第5期
刊名:冰川冻土
关键词:径流变化 人类活动 鄱阳湖流域 气候变化
- 描述:20个世纪60年代以来,鄱阳湖流域径流呈现出增加趋势,特别是1990年代流域径流增加显著,与该时期多次出现洪水灾害事件密切相关.运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1961—2000年流域径流序列进行突变分析,结果显示1992年附近是流域径流突变发生的拐点.基于径流对降雨和潜在蒸散发的敏感关系,以1961—1991年为基准期,定量分析了1992—2000年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天然径流的影响分量.结果表明:相对于1961—1991年,1992—2000年多年平均径流量增加211.7mm,其中气候变化引起的增量为282.2mm,人类活动引起径流减小70.6mm,分别占多年平均径流变化量的133%和-33%.不同子流域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分量相差较大.气候变化因子中,流域降水量的增加,特别是夏季暴雨频率的增加,是引起1990年代鄱阳湖流域径流显著增大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蒸发量的长期下降.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流域径流起着减流的作用,主要是由于流域内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水利工程设施的存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另一方面,1990年代流域水土流失状况的有效缓解,有助于增加流域的贮水能力,减小径流.
-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
-
作者:叶许春 张奇 刘健 李丽娇 郭华
年份期号:
2009-第5期
刊名:冰川冻土
关键词:径流变化 人类活动 鄱阳湖流域 气候变化
- 描述:20个世纪60年代以来,鄱阳湖流域径流呈现出增加趋势,特别是1990年代流域径流增加显著,与该时期多次出现洪水灾害事件密切相关.运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1961—2000年流域径流序列进行突变分析,结果显示1992年附近是流域径流突变发生的拐点.基于径流对降雨和潜在蒸散发的敏感关系,以1961—1991年为基准期,定量分析了1992—2000年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天然径流的影响分量.结果表明:相对于1961—1991年,1992—2000年多年平均径流量增加211.7mm,其中气候变化引起的增量为282.2mm,人类活动引起径流减小70.6mm,分别占多年平均径流变化量的133%和-33%.不同子流域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分量相差较大.气候变化因子中,流域降水量的增加,特别是夏季暴雨频率的增加,是引起1990年代鄱阳湖流域径流显著增大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蒸发量的长期下降.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流域径流起着减流的作用,主要是由于流域内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水利工程设施的存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另一方面,1990年代流域水土流失状况的有效缓解,有助于增加流域的贮水能力,减小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