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栏目导航
梅西湖与鄱阳湖水位变化关系及其水量交换过程分析
作者:冯文娟 徐力刚 范宏翔 李新艳 董磊  年份期号: 2015-第4期 刊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关键词:水位 梅西湖 水量交换 鄱阳湖 湿地 
描述:以鄱阳湖水文站点和梅西湖2011—2012年的水位资料为基础,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选择修水站水位表征鄱阳湖的总体水位;以梅西湖为例来分析典型碟形洼地与鄱阳湖大湖区之间的水位关系,根据丰枯水位的涨落情况分阶段对梅西湖与鄱阳湖的水位关系和水量交换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枯水期,梅西湖水位稳定在13.5~14.5m,且高于鄱阳湖水位3m左右;梅西湖水位低于15.8m时,梅西湖与鄱阳湖水位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水量交换也较弱;而梅西湖水位高于15.8 m后,梅西湖与鄱阳湖水位线性相关,水位过程基本一致,同涨同落,水量交换明显。
梅家洲形成、演化及其对鄱阳湖的影响
作者:吴艳宏  年份期号: 2001-第1期 刊名: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关键词:沉积特征 梅家洲 泥沙 沉积物环境指标 水文 
描述:根据鄱阳湖口梅家洲东南缘钻孔 (ZK2 )沉积物环境指标特征 ,结合历史资料对梅家洲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时期对鄱阳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随着古长江不断南迁 ,在长江与古赣江的共同作用下 ,2 .3kaBP前后 ,在长江南岸湖口地区形成天然堤 ,即梅家洲。它的出现对古赣江来水产生阻水 ,导致了鄱阳湖形成并向南扩张。对比 1970年和 1980年湖口地区水下地形图 ,发现梅家洲仍在不断加积 ,其对鄱阳湖的阻水作用更加明显 ,将引起鄱阳湖湖区沉积环境的改变 ,给鄱阳湖带来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梅家州形成、演化及其对鄱阳湖的影响
作者:吴艳宏  年份期号: 2001-第1期 刊名: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关键词:沉积特征 梅家洲 泥沙 沉积物环境指标 水文 
描述:根据鄱阳湖口梅家洲东南缘钻孔(ZK2)沉积物环境指标特征,结合历史资料对梅家洲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时期对鄱阳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随着古长江不断南迁,在长江与古赣江的共同作用下,2.3kaBP前后,在长江南岸湖口地区形成天然堤,即梅家洲。它的出现对古赣江来水产生阻水,导致了鄱阳湖形成并向南扩张。对比1970年和1980年湖口地区水下地形图,发现梅家洲仍在不断加积,其对鄱阳湖的阻水作用更加明显,将引起鄱阳湖湖区沉积环境的改变,给鄱阳湖带来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梁子湖、鄱阳湖和淤泥湖团头鲂的形态学比较
作者:曾聪 阎里清 高泽霞 曹小娟 钱雪桥 王卫民  年份期号: 2012-第1期 刊名: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关键词:团头鲂 梁子湖 形态学 鄱阳湖 种群 淤泥湖 多元分析 
描述:对团头鲂的3个种质资源区(梁子湖、鄱阳湖和淤泥湖)群体的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对可数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团头鲂群体在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胸鳍鳍条数以及臀鳍鳍条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体长作为协变量对可量性状进行的协方差分析显示,3个团头鲂群体在全长、体高、头长、头宽、尾柄长、尾柄高、背前区长和腹鳍前长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可量性状建立判别函数以及对可量性状平均值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梁子湖团头鲂与鄱阳湖团头鲂在外部形态上更为相似。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39.78%、22.63%和6.53%,累计贡献率为68.95%。多元统计分析显示梁子湖群体和淤泥湖群体之间的形态差异最大,而梁子湖和鄱阳湖的比较相似。通过计算变异系数,根据Mayr等提出的75%规则,认为它们的形态差异是种内不同地理种群的差异。
桃花源里可耕田——论陶渊明的养生法
作者:贡树铭  年份期号: 2000-第1期 刊名:医古文知识 关键词:养生法 淡泊 躬耕 陶渊明 服食 
描述:陶渊明是晋代大文学家,他对养生也颇有见地。在思想上他淡泊名利,在养生实践中勤于劳作,种花养草并为健身而服食。在其诗文中多有描述。
桃源何处寻:陶渊明“桃花源”探略
作者:颛孙张杰  年份期号: 2004-第1期 刊名:古典文学知识 关键词:封闭性 《桃花源记》 社会审美理想 旅游地 散文 陶渊明 地址 考证 地理环境 
描述:我国伟人的诗人陶渊明著有三大奇文:一曰《归去来辞》,二曰《桃花源记》,三曰《五柳先生传》。这三篇奇文影响巨大,而以《桃花源记》尤甚。《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美丽虚幻、长期与世隔绝的神异世界——桃花源,它是陶渊明社会审美理想的最完美体现,淳朴优美的桃源境界,放射出理想的光辉,引起后人的无数遐想。《桃花源记》问世以后,每逢乱世,人们就会想到避乱的世外桃源。因此,寻得桃源好避秦、避秦何处是桃源之类的诗句,就常常在历代许多诗人的作品中出现:如唐代王维《桃源行》、韩
栖栖失群鸟 日暮犹独飞:浅析陶渊明诗中鸟的意象
作者:高云亮  年份期号: 2008-第4期 刊名: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关键词:分析 诗歌意象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在其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鸟意象揭示丰富的思想内涵,鸟成为他一生心灵轨迹生动的反映和写照。研究陶渊明诗歌中鸟的意象,对于把握陶渊明诗歌创作轨迹的变化,进一步认识陶渊明伟大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树立赶超、创新意识争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排头兵
作者:暂无 年份期号: 2008-第40期 刊名:商情 关键词:生态经济区 意识 赶超 创新 
描述:赶超、创新意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效益、增长质量与速度的有机统一,实现科学发展的最有力保障。要使我县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排头兵,必须立足万年县县情,树立赶超、创新意识,努力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前进。
柳的情结——姜夔《长亭怨慢》词赏析
作者:曹旭 杨保国  年份期号: 1991-第6期 刊名:文史知识 关键词:长亭怨慢 淡黄柳 杏花天影 树犹如此 柳色 江潭 姜夔 制曲 种柳 赤阑桥 
描述:子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阚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我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予深爱之。
柳永周邦彦姜夔三家词的比较
作者:尹占华  年份期号: 2004-第1期 刊名: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关键词:语言 表现手法 柳词 词调 姜词 周词 
描述:柳永、周邦彦和姜夔的词是宋代婉约词中最有影响的三大家,而三家词的不同则正好体现了宋代婉约词的发展轨迹.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家词的差别,即词调、表现手法和语言.在词调方面:柳永词新调多而音乐通俗;周邦彦词新调次之但音乐高雅;姜夔词新调最少而音乐古朴却并不美听.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柳词平铺直叙,直白而坦露;周词变直叙为曲说,追求含蓄;姜词则化实为虚,力求隐蔽.在语言方面:柳词俚俗,格调软媚;周词求雅而不能尽归于雅,格调仍然偏软;姜词则归于骚雅,改以健笔写柔情.但三家词皆为"言情"所束,故均有局限.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