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鄱阳湖小天鹅越冬种群数量与行为学特征
-
作者:
戴年华 邵明勤 蒋丽红 杜建华 蒋剑虹 曾宾宾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越冬 鄱阳湖 幼体 行为 小天鹅
-
描述:2012年10月-2013年3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鄱阳湖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种群数量分布进行了5次调查。结果显示,各调查点小天鹅的种群数量均不稳定,可能与食物丰富度、水位等相关。各次调查中以第2次调查观测到的小天鹅数量最多,合计10756只;调查区域中以鄱阳县白沙洲自然保护区调查到的小天鹅数量最多。5次调查中鄱阳县的小天鹅数量均占每次调查总数的56%以上,平均2239.80只。小天鹅在各保护区不同湖泊的数量分布存在时间差异,但分布仅局限在几个湖泊中。调查显示,小天鹅的幼体比例为29.04%(n=1150)。采用瞬时扫描法对小天鹅越冬期的行为进行了研究,其用于静止(43.12%)和取食(27.44%)行为的时间较多,用于运动(16.82%)和梳理(11.48%)行为的时间较少,用于社会行为(1.14%)的时间最少。在小天鹅的日间行为节律中,静止行为高峰出现在07:00-08:00和17:00-18:00时段,取食行为高峰出现在16:00-17:00。下午取食强度的增加与冬季夜间长和气温低有关,鸟类必须获得足够的能量以维持其夜间的能量消耗。对小天鹅成幼体行为分配进行检验,发现除社会行为差异显著(Z=-2.310,P=0.021)外,其余行为差异均不显著。但成幼体的行为节律有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静止和取食行为上。
-
全文:2012年10月-2013年3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鄱阳湖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种群数量分布进行了5次调查。结果显示,各调查点小天鹅的种群数量均不稳定,可能与食物丰富度、水位等相关。各次调查中以第2次调查观测到的小天鹅数量最多,合计10756只;调查区域中以鄱阳县白沙洲自然保护区调查到的小天鹅数量最多。5次调查中鄱阳县的小天鹅数量均占每次调查总数的56%以上,平均2239.80只。小天鹅在各保护区不同湖泊的数量分布存在时间差异,但分布仅局限在几个湖泊中。调查显示,小天鹅的幼体比例为29.04%(n=1150)。采用瞬时扫描法对小天鹅越冬期的行为进行了研究,其用于静止(43.12%)和取食(27.44%)行为的时间较多,用于运动(16.82%)和梳理(11.48%)行为的时间较少,用于社会行为(1.14%)的时间最少。在小天鹅的日间行为节律中,静止行为高峰出现在07:00-08:00和17:00-18:00时段,取食行为高峰出现在16:00-17:00。下午取食强度的增加与冬季夜间长和气温低有关,鸟类必须获得足够的能量以维持其夜间的能量消耗。对小天鹅成幼体行为分配进行检验,发现除社会行为差异显著(Z=-2.310,P=0.021)外,其余行为差异均不显著。但成幼体的行为节律有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静止和取食行为上。
-
基于生态安全的鄱阳湖湿地管理模式
-
作者:
罗静伟 郑博福 钱万友 刘成林 戴年华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安全 鄱阳湖湿地 环境管理 生态系统管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
描述:在对都阳湖湿地的生态安全问题特征和现有管理体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鄱阳湖湿地的管理框袈、组织体系、规章制度、监控体系和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完善,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的鄱阳湖湿地管理模式,为鄱阳湖湿地建设、开发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
全文:在对都阳湖湿地的生态安全问题特征和现有管理体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鄱阳湖湿地的管理框袈、组织体系、规章制度、监控体系和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完善,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的鄱阳湖湿地管理模式,为鄱阳湖湿地建设、开发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
鄱阳湖水域和洲滩围垦后土壤的真菌多样性
-
作者:
余潮 张杰 胡维 陶金 葛刚 吴兰 来源:湿地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多样性 真菌群落 水域 表层土壤 洲滩
-
描述:于2011年5月,以鄱阳湖围垦38 a的水域和洲滩为研究区,采集水稻田、菜地、鱼塘和荒地的0~2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对其理化因子进行测定,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对其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运用典范对应分析,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真菌群落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容重、含水量、p H、总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和真菌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鱼塘底泥中的真菌生物量最高,其次是荒地和菜地,水稻田土壤的真菌生物量最低;DGGE图谱结果显示,真菌群落结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荒地与其他采样地差异明显,水稻田土壤和鱼塘底泥的真菌群落结构最为相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全磷含量以外,所测定的其他土壤理化因子和真菌生物量都显著影响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理化因子为含水量、总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容重。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造成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从而间接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活性。
-
全文:于2011年5月,以鄱阳湖围垦38 a的水域和洲滩为研究区,采集水稻田、菜地、鱼塘和荒地的0~2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对其理化因子进行测定,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对其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运用典范对应分析,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真菌群落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容重、含水量、p H、总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和真菌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鱼塘底泥中的真菌生物量最高,其次是荒地和菜地,水稻田土壤的真菌生物量最低;DGGE图谱结果显示,真菌群落结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荒地与其他采样地差异明显,水稻田土壤和鱼塘底泥的真菌群落结构最为相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全磷含量以外,所测定的其他土壤理化因子和真菌生物量都显著影响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理化因子为含水量、总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容重。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造成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从而间接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活性。
-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鄱阳湖流域水量平衡过程模拟与分析
-
作者:
朱漫莉 高海鹰 徐力刚 张杰 吴永明 来源:水资源保护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过程模拟 水量平衡 鄱阳湖流域 系统动力学
-
描述:,其他相关要素的系统响应。用水量、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比例约为1∶3∶10,降水通过控制地表径流量、气温通过影响蒸散发和土壤蓄水来影响流域水文水资源过程。研究结果定量揭示了整个流域范围内水量变化的各环节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反映了流域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
-
全文:,其他相关要素的系统响应。用水量、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比例约为1∶3∶10,降水通过控制地表径流量、气温通过影响蒸散发和土壤蓄水来影响流域水文水资源过程。研究结果定量揭示了整个流域范围内水量变化的各环节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反映了流域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
-
鄱阳湖主要入湖口重金属的分布及潜在风险评价
-
作者:
张杰 陈熙 刘倩纯 吴兰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沉积物 风险评价 鄱阳湖
-
描述:于2011年5月在鄱阳湖的主要入湖口采集了水样和表层沉积物,测定并分析了其中Cu、Zn、Pb、Cd 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同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生态毒性效应等评价方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鄱阳湖主要入湖口水体重金属Cu、Zn、Pb、Cd含量均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要求,除修河的Pb和信江、饶河入湖口的Cd含量属于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外,其它所有样地的4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限值。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含量均超过鄱阳湖相应背景值且呈积累富集的趋势,其中信江入湖口、饶河入湖口以及三江口已受到重金属的严重污染,潜在生态危害均为中等,而污染最轻的区域为南主湖区。揭示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为Cu>Zn>Pb>Cd;单个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顺序为Cd>Cu>Pb>Zn。进一步的生态毒性效应评价结果表明,虽然鄱阳湖主要入湖口沉积物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但对多数底栖生物未产生明显毒害。
-
全文:于2011年5月在鄱阳湖的主要入湖口采集了水样和表层沉积物,测定并分析了其中Cu、Zn、Pb、Cd 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同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生态毒性效应等评价方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鄱阳湖主要入湖口水体重金属Cu、Zn、Pb、Cd含量均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要求,除修河的Pb和信江、饶河入湖口的Cd含量属于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外,其它所有样地的4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限值。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含量均超过鄱阳湖相应背景值且呈积累富集的趋势,其中信江入湖口、饶河入湖口以及三江口已受到重金属的严重污染,潜在生态危害均为中等,而污染最轻的区域为南主湖区。揭示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为Cu>Zn>Pb>Cd;单个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顺序为Cd>Cu>Pb>Zn。进一步的生态毒性效应评价结果表明,虽然鄱阳湖主要入湖口沉积物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但对多数底栖生物未产生明显毒害。
-
鄱阳湖水体水质变化特征分析
-
作者:
刘倩纯 余潮 张杰 陈熙 葛刚 吴兰 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富营养化 主成分分析 鄱阳湖 水质
-
描述:为了分析鄱阳湖水体的水质变化特征,分别于2010年10月与2011年5月采集了鄱阳湖主湖区、五河入湖口以及碟形湖的表层水样,对水质理化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COD、TN、TP等营养参数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水质理化参数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其中2010年10月鄱阳湖水体COD、TN、NH+4-N、NO-3-N含量和TN/TP均显著低于2011年5月的含量,与之相反,2010年10月鄱阳湖水体TP、Chl-a含量显著高于2011年5月水体;饶河入湖口COD、TN、TP含量显著高于全湖其他样地,居全湖最高,而南矶山碟形湖的Chl-a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进一步的PCA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鄱阳湖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溶氧量、透光度和电导率。从样地变化来看,湖口样地、南北主湖区、抚河入湖口及三江口样地受氮磷营养盐影响较小,而其他各入湖口受碳氮磷营养盐影响较大。
-
全文:为了分析鄱阳湖水体的水质变化特征,分别于2010年10月与2011年5月采集了鄱阳湖主湖区、五河入湖口以及碟形湖的表层水样,对水质理化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COD、TN、TP等营养参数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水质理化参数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其中2010年10月鄱阳湖水体COD、TN、NH+4-N、NO-3-N含量和TN/TP均显著低于2011年5月的含量,与之相反,2010年10月鄱阳湖水体TP、Chl-a含量显著高于2011年5月水体;饶河入湖口COD、TN、TP含量显著高于全湖其他样地,居全湖最高,而南矶山碟形湖的Chl-a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进一步的PCA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鄱阳湖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溶氧量、透光度和电导率。从样地变化来看,湖口样地、南北主湖区、抚河入湖口及三江口样地受氮磷营养盐影响较小,而其他各入湖口受碳氮磷营养盐影响较大。
-
鄱阳湖沙地植物调查及植被恢复试验研究
-
作者:
莫明浩 杨洁 段剑 张杰 宋月君 来源:人民长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植物调查 植被恢复 湖泊沙地 鄱阳湖
-
描述:为恢复鄱阳湖沙地的植被状况,在实验区内混合配种各种当地草本植物、引进外来植物、乔灌木等,从植被覆盖度、养分含量、草被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在鄱阳湖沙地配置狼尾草、棕叶狗尾草、狗牙根草坪和宽叶雀稗等草本植物与湿地松、刺槐、枫香、胡枝子等乔灌木,能够起到一定的增加植被覆盖度、改良土壤、增加物种多样性的作用。研究结果为鄱阳湖沙地植被恢复提供了依据。
-
全文:为恢复鄱阳湖沙地的植被状况,在实验区内混合配种各种当地草本植物、引进外来植物、乔灌木等,从植被覆盖度、养分含量、草被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在鄱阳湖沙地配置狼尾草、棕叶狗尾草、狗牙根草坪和宽叶雀稗等草本植物与湿地松、刺槐、枫香、胡枝子等乔灌木,能够起到一定的增加植被覆盖度、改良土壤、增加物种多样性的作用。研究结果为鄱阳湖沙地植被恢复提供了依据。
-
鄱阳湖银鱼产卵场的调查
-
作者:
陈国华 李伟明 戴年华 聂善明 张本 来源:淡水渔业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调查 银鱼 鄱阳湖 太湖 亚种 产卵场
-
描述:鄱阳湖产银鱼有3种(含1亚种),即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langkahkeii taihuensis Chen)、乔氏短吻银鱼(Neosalanx iordani wakiya et
-
全文:鄱阳湖产银鱼有3种(含1亚种),即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langkahkeii taihuensis Chen)、乔氏短吻银鱼(Neosalanx iordani wakiya et
-
鄱阳湖秋季洲滩植物种类结构分析
-
作者:
吴建东 刘观华 金杰峰 尤鑫 詹慧英 贾万梅 曹锐 高云云 罗浩 高翔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量 洲滩植物 变化 鄱阳湖 结构
-
描述:鄱阳湖洲滩植物面积在都阳湖占很大比例,在维持鄱阳湖生态系统稳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调查选择鄱阳湖有代表性的蚌湖作为研究对象,对秋季洲滩植物群丛结构、分布范围、生物量等进行了调查,通过与历史调查数据的对比,发现鄱阳湖洲滩植物在过去的45年中,特别是近15年生物量下降趋势明显;曾为鄱阳湖洲滩优势种的芦苇、南荻在洲滩的分布范围严重萎缩,且生物量下降明显。
-
全文:鄱阳湖洲滩植物面积在都阳湖占很大比例,在维持鄱阳湖生态系统稳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调查选择鄱阳湖有代表性的蚌湖作为研究对象,对秋季洲滩植物群丛结构、分布范围、生物量等进行了调查,通过与历史调查数据的对比,发现鄱阳湖洲滩植物在过去的45年中,特别是近15年生物量下降趋势明显;曾为鄱阳湖洲滩优势种的芦苇、南荻在洲滩的分布范围严重萎缩,且生物量下降明显。
-
鄱阳湖湖泊细菌群落组成及结构——以松门山为例
-
作者:
寇文伯 黄正云 张杰 刘倩纯 刘芳鹏 刘以珍 吴兰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细菌群落组成
-
描述:于2011年5月在鄱阳湖——松门山湖区采集底泥与表层水样,分别提取了表层水体浮游和底泥微生物基因组DNA,利用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分析了湖泊底泥细菌、水体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底泥细菌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为1454,表层水体浮游细菌OTUs为269;底泥细菌群落比表层水体更加多样化,底泥细菌的物种数大大多于表层水体。同时,底泥细菌群落与表层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物种分类显示鄱阳湖底泥细菌种类隶属于20门,228属,其中优势种群为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表层水体浮游细菌隶属于13门116属,优势种群为β-变形菌纲、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结果进一步揭示,无论是浮游细菌群落还是沉积物细菌群落,优势细菌种群的基因型多样性更高。
-
全文:于2011年5月在鄱阳湖——松门山湖区采集底泥与表层水样,分别提取了表层水体浮游和底泥微生物基因组DNA,利用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分析了湖泊底泥细菌、水体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底泥细菌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为1454,表层水体浮游细菌OTUs为269;底泥细菌群落比表层水体更加多样化,底泥细菌的物种数大大多于表层水体。同时,底泥细菌群落与表层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物种分类显示鄱阳湖底泥细菌种类隶属于20门,228属,其中优势种群为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表层水体浮游细菌隶属于13门116属,优势种群为β-变形菌纲、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结果进一步揭示,无论是浮游细菌群落还是沉积物细菌群落,优势细菌种群的基因型多样性更高。